回覆列表
  • 1 # 吃不起肉的學者

    諸葛亮來的時候,所謂五虎上將還沒湊夠呢。

    即使已經有了五虎上將了,當時的戰爭主要靠兵力和實力,你五虎上將再厲害也抵不過千軍萬馬吧!

    三國就是鬥地主,最終還是手裡牌決定了誰贏,武將,相當於一炸,關鍵時刻能顯出威力,但是遇到兩王就死翹翹。

    五虎上將實力強勁,剛開始可能相當於J炸,後期相當於7炸,實力隨減,但還是炸,玩牌的怎樣使用他們,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無疑諸葛亮絕對會使用,可萬萬沒想到,最大的牌在曹操那裡,隊友孫權時不時給諸葛亮劉備一截胡,害得炸彈都拆開使用,孫權真坑啊

  • 2 # 夜貓子286105561

    一,孔明出山時,還沒有五虎上將,只有關張趙。孔明再怎麼神算,也不會先知先覺算到要收黃忠。

    二,孔明出山時,五虎上將還在巔峰期。之後還參加了赤壁之戰,和南郡作戰,奪取荊州,收了黃忠、魏延。

    三,黃忠隨劉備收川立功。孔明北伐,黃忠參戰,還取了定軍山,斬了夏侯淵。

  • 3 # 春雨秋霜

    諸葛亮首先考慮的是董事長的綜合條件!當時,曹操、孫權體系已經建立完畢,諸葛亮名頭不大,他的話:山野村夫!去了也沒有啥地位,更沒有什麼像樣的位置,只有劉備哪兒,雖然小,去了可就是常委呀!

    劉備,根紅苗正!

    當時,劉備窮的叮噹響,手下只有關張趙,兵卒不過千,屬地不過縣!你以為五虎將是來打籃球的嗎!

    那是打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 4 # 胡瑞嵐298

    諸葛亮並非隱者,他才華過人,但身份不高,在東漢舉薦制未能脫穎爾出!董卓敗壞朝綱後,群雄並起,他與家族避難於南陽,曹操一統北方後,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等,他覺得才華使不出;孫權文有魯肅、張昭、張竑等,他覺得話語權不重;劉表信任蔡氏,他覺得不可輔佐;劉璋闇弱非明君;張魯講教派更不行;涼州馬騰、韓遂有歸降曹操之意;唯有劉備,武有關羽、張飛、趙雲,文無人,且名聲甚好,於是,諸葛亮投身劉備,獻計玄德奪荊取益匡復漢室!

  • 5 # 客觀請進

    首先,諸葛亮投身劉備時,還沒有五虎上將這個說法,黃忠、馬超都還各為其主,關羽、張飛、趙雲在劉備身邊且正當年。

    作為智囊,考慮的全域性,而不是主公身邊是否有誰。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公元206年冬,劉備前往隆中,尋訪臥龍先生,在隆中的茅屋中,臥龍先生給劉備分析了現今天下的情況,北讓曹操佔天時,東讓孫權佔地利,劉備取益州、荊州,占人和。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而臥龍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

    作為一個合格的謀士,眼界自然要放在大局上,劉備看重的也正是諸葛亮的這一點,三言兩語,就為劉備指出了未來的出路。雖然當時劉備的境地並不好,蝸居在新野小縣城,手中只有幾千兵丁,但諸葛亮一席話,在劉備面前鋪開的地圖,讓劉備直接看到自己光輝的未來,這就是謀士該做的事情。

    將領最大的作用不是個人武藝高超,而是如何領兵。

    民間為三國裡的這些將領做的排名,其實更多的是將這些人小說化了。俗話說得好,雙拳難敵四手,在冷兵器時代,個人武藝再高,在雙方几千、幾萬人混戰的時候,發揮的能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武藝高超只是一個武將的額外加分項。真正厲害的,是看將領是否熟讀兵法,是否能領兵。在漢朝,讀書其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讀書的,更別說熟讀兵書。所以我們會發現,會有很多文人掌兵,什麼魯肅、司馬懿、諸葛亮、陸遜等等。就是因為這些人熟讀兵書,能通欄全域性,佈陣、協作、軍糧排程等等,而那些大字不識的武將,往往都需要很多很多次的戰場錘鍊,積累足夠的經驗,再由主公配幾名軍謀,才能做到真正的獨自領兵。

    就拿關羽、張飛、趙雲來說,從十八諸侯討董卓起,一直到赤壁之戰,這三名三國一流的將領,一直都在聽從別人的排程,沒有自己領兵的記錄,而經過了赤壁這場大戰後,三人經驗也都成熟,關羽開始領兵荊州、趙雲領兵入蜀、張飛領兵坐鎮閬中等。

    諸葛亮投奔劉備的時候,只有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比較有名望,而張飛只有三英戰呂布的戰紀,趙雲更是默默無名,如果說諸葛亮是因為劉備擁有他們三個人才投奔劉備,那諸葛亮就有點太水了,除非他是個神棍,能算出趙雲七出七入、張飛喝斷當陽橋....

    作為諸葛亮,當時投奔劉備,是揚名最快的選擇

    諸葛亮祭出《隆中對》,三家未來的走向都說準了。但為何他沒有投奔曹操或者孫權呢?我個人覺得諸葛亮有私心。

    當時曹操勢力最大,身邊一流謀士眾多,荀彧、程昱、賈詡、荀攸等,每個都是響噹噹的一流大謀士,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曹操未必會在一上來就重用他,諸葛亮需要大量的成績來證明自己,才可能獲得重用的機會。

    孫權身邊也有周瑜、魯肅、張昭等謀臣,雖然沒有曹操豪華,但要想獲得重用,也是需要時間和政績的。

    而劉備則不然,劉備此時正值低谷,身邊無可用之人,以自己的才華投奔劉備,勢必直接獲得重用。諸葛亮投奔劉備後,如果能有一兩場勝戰,則自己會迅速揚名,如果打了敗仗,也可以把鍋推給劉備,因為劉備實在沒兵。事實也正是如此,一把火燒了新野,諸葛亮徹底揚名,隨後與劉備一同逃跑,正是因為劉備沒有兵,擋不住曹操的鐵騎。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投奔劉備,是帶著“視劉備為跳板”的性質去的,勝,我就是劉備重用的軍師;敗,以我的名聲,也會受到其他主公的善待。

  • 6 # 揚楊劉

    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是在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當時諸葛亮是27歲。劉備是在223年去世的,他活了62歲,所以當時劉備應該是四十歲。再看一下五虎上將的情況:趙雲年齡比劉備大一點,關羽、張飛和馬超都比劉備小,他們都處於壯年時期,身強力壯,武藝高強,正是建功立業的時候。黃忠是個例外,越老越能打,定軍山戰殺夏侯淵,黃忠六十歲的武藝不下於關羽。所以當時的五虎上將正是處在巔峰時期,還沒走下坡路,從後來的長坂坡之戰就可以看出,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殺死曹軍將領五十多,士兵上千。張飛據水斷橋,嚇退曹操最精銳的五千虎豹騎。五虎上將走下坡路還得過一些年。另一方面,諸葛亮當時很年輕,很有才幹,年輕氣盛,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還給劉備準備了《隆中對》的方略,“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認為自己這樣一位曠世奇才,再加上《隆中對》這樣的方略,出山去輔佐劉備,肯定會在不長的數年間,就會一舉成功,統一天下,復興漢室,名留青史。然後他就可以辭官返鄉,回到臥龍崗,去過田園生活。

  • 7 # 青梅煮酒品三國

    諸葛亮出山時,五虎將正在巔峰時期

    諸葛亮既然投身劉備陣營肯定會有一番算計。諸葛亮年輕沒有威望時就借劉備的威勢執行自己的計劃。熬到自己成長起來後,這些功高震主的上將都老了,自己也到了黃金時期。

    按照年齡分析一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出山時才二十七歲,雖然有大才但是年齡不能服眾。按照關羽的年齡推算一下,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五十八歲,諸葛亮建安十二年出山,那麼關羽四十六歲時,正是巔峰時期。但是這時候的劉備威信、權利也在上升期。諸葛亮做任何部署,有人不服時只要劉備往那一坐,新政就可以順利實施下去,沒人敢說個不字。

    因為劉備的倚重和諸葛亮自身的才華,加上五虎上將巔峰時期的威名和戰功,才成就了後來的蜀漢。

    劉備死後,諸葛亮的也到達了人生的巔峰時期

    劉備死於建安二十六年,那時諸葛亮四十一歲,也到達了人生黃金時期,而且這時候的五虎上將也只剩趙雲一人了。

    劉備死前託孤於諸葛亮,而十幾年的發展也讓諸葛亮樹立了威信。劉備死後沒有任何一個臣子能和諸葛亮平起平坐,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恰到好處的就是關興、張苞等這些二代武將也成熟起來了,他們的年齡、軍中地位又恰到好處的給諸葛亮做了襯托。

    總結:五虎上將實力下滑的時候,諸葛亮正在慢慢成長,這也是一個國家的過度時期,肯定是在諸葛亮的考慮之內的。如果劉備死後五虎上將全部在世,那麼諸葛亮怎麼能調配的了大軍,那個五虎上將會聽從他的安排。

  • 8 # 低姿態

    首先你提的問題根本站不住腳,不成立。第一,諸葛亮投靠劉備時,劉備還在荊州劉表手下的新野小縣替劉表抵抗曹操呢,第二,五虎上將是劉備奪取了劉璋的基業後自立為帝才封的。

  • 9 # 孤罔炎史

    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投身劉備,那時候,劉備手下知名的將領有關羽、張飛、趙雲三人,劉備都不認識馬超、黃忠呢,諸葛亮能掐會算,知道這二人往後必定來投?一千多年以後,羅貫中會寫一部叫做《三國演義》的小說,編出一個五虎上將的名號來?

    如果單憑將領的優秀與否就能決定一個軍事集團能不能成事,項羽是不可能被劉邦打敗的。我們現在總講綜合國力,放在那時候也是一樣。劉備將不過三,謀不過五,兵不足萬。要是諸葛亮只考慮劉備現有的,打死也不會選他的。他看重的是劉備有爭天下的雄心,有選材任能、知人善任的本事,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名氣,有“仁以治國,德以安邦”的愛民之心。劉備是典型的潛力股,他缺的只是地盤,諸葛亮知道這個可以有,而且自己能幫他,所以才選擇劉備。

  • 10 # 初心如舊

    諸葛亮投奔劉備時,是否考慮過五虎上將已過巔峰期這個問題?

    這個恐怕沒有想過。因為諸葛亮給劉備的《隆中對》中,洋洋灑灑、流傳至今的“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攜天子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也;孫權據有江東,東吳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益州險塞、沃土千里、天府之國……”,這些論述分析,沒有一個字提及個人武力。全都是大趨勢,說明將軍個人武力,雖然重要,但在逐鹿天下時,相對來說,雙方競爭中智慧、謀略,比武力更迫切,地理、民情、經濟、人口、軍力、裝備等綜合因素,特別是領導和人口,只要有了人,有了正確的領導引領,什麼人間奇蹟,都不是很困難,假以時日,也都是可以辦得到的。

    諸葛亮投奔劉備,劉備“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機”,見識、談吐,政治主張,愛民聲望等等,是最主要因素。至於劉備原有人才,包括孫乾、簡雍、糜竺等文臣,最猛的虎將關羽、張飛、趙雲,不僅諸葛亮、劉備初次接觸中,沒有提及,以後幾十年相處,也只有個別建議,同樣沒有深入評價。

    再一說,諸葛亮跟劉備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207),那時候,那裡有啥五虎上將,只有關羽、張飛、趙雲,最高的關羽,不過是漢獻帝多年前,加封的偏將軍(少將副軍),漢壽亭侯,張飛、趙雲大約還夠不上將軍,直到 : 【 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趙雲也是長板坡之後,才遷為牙門將軍,這些提拔,都已經是一年多以後的事情。

    如果說諸葛亮投奔劉備,先想的是劉備原來人才現狀,那作為旁觀者,讀者諸君最清楚,從最有利角度,在群雄中,劉備可以說是最差的,正像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故意列舉的袁紹、袁術、孫策、劉表、張魯、馬騰、韓遂等等,曹操逐一否決,只認劉備是英雄。而這是曹操有眼光,為啥?就因為劉備太弱了。那時,雖然袁紹、袁術、劉表、孫策已死,但劉璋,張魯,孫權,馬騰,韓遂,馬超等還在,都比劉備強大的多,手下人才也不少。最出名、最強大的,就是曹操,可以說高手如雲,猛將似林,更厲害的是掌握皇帝,政治優勢無人能比。手下包括荀彧、荀攸、賈詡、司馬懿等,個個都是牛人。諸葛亮從沒說過那些人才,就連這些領導,包括曹操、孫權,劉璋、張魯、馬騰、韓遂、遼東公孫淵,前幾位提到地域,姓名只有曹操、孫權上榜。

    諸葛亮出山以後,開始的幾次小規模衝突,比如,博望坡之戰、火燒新野等,主要是雙方兵力對比,處於劣勢,從武力說,夏侯惇、曹仁、曹洪、李典、于禁、呂曠、呂翔等人,誰也不是關羽、張飛、趙雲的對手。雖然取得階段性小勝,但難以改變整體大趨勢。以至後面長坂坡非常被動狼狽,就充分說明這一點。

    補充一點 : 就是博望坡之戰,歷史上實際要早,大約在建安六年(201)劉備剛到新野時,距離三顧茅廬還有好幾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歲女人愛打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