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這樣的系統中,行星軌道是難以維持圓形的。圓軌道要求行星的公轉速率保持恆定,如果太陽系只有一顆行星,這個條件不難滿足。但事實上行星不止一顆,它們相互之間也有引力擾動,會直接影響軌道的形狀。以火星為例,就算它的初始軌道是正圓,但每當它和木星繞到太陽的同一側時,木星引力就會“拉”它一把,使它變速。很快,火星軌道就會偏離正圓,最終變成一個基本穩定的橢圓。
有意思的是,行星軌道也不會是非常扁的橢圓,而是更接近於正圓。這也許可以看作是一種“自然選擇”。首先,一顆軌道很扁的行星,會有更大的機率和其他行星靠得很近,從而受到更強的引力擾動,使軌道不再穩定。其次,如果多顆行星的軌道都很扁,這些軌道就很容易形成交叉,行星碰撞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碰撞之後,要麼散成碎片,要麼合併成更大的星體。在太陽系40多億年的歷史中,各種頻繁的碰撞曾持續了將近10億年。最終的行星“倖存者”都具有了近圓形的軌道,其中水星的軌道最扁,偏心率達到了0.206,其他行星都不到0.1。
在太陽系這樣的系統中,行星軌道是難以維持圓形的。圓軌道要求行星的公轉速率保持恆定,如果太陽系只有一顆行星,這個條件不難滿足。但事實上行星不止一顆,它們相互之間也有引力擾動,會直接影響軌道的形狀。以火星為例,就算它的初始軌道是正圓,但每當它和木星繞到太陽的同一側時,木星引力就會“拉”它一把,使它變速。很快,火星軌道就會偏離正圓,最終變成一個基本穩定的橢圓。
有意思的是,行星軌道也不會是非常扁的橢圓,而是更接近於正圓。這也許可以看作是一種“自然選擇”。首先,一顆軌道很扁的行星,會有更大的機率和其他行星靠得很近,從而受到更強的引力擾動,使軌道不再穩定。其次,如果多顆行星的軌道都很扁,這些軌道就很容易形成交叉,行星碰撞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碰撞之後,要麼散成碎片,要麼合併成更大的星體。在太陽系40多億年的歷史中,各種頻繁的碰撞曾持續了將近10億年。最終的行星“倖存者”都具有了近圓形的軌道,其中水星的軌道最扁,偏心率達到了0.206,其他行星都不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