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城聽雪
-
2 # 河水湯湯
孔子曰:食色,性也。又言“倉廩實而知禮節”。所謂“性”,是人的本性,是人性存在的根本和社會結構的基石。不食便會死,食不飽便會為了搶奪生存資源而野蠻無禮。不色便不會產生美的感受,不會有繁衍,人類便不能延續,文化也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食色是天底下頭頂重要的大事,關注“食”與“色”便是關注天下蒼生。蒼生的“食色”俱足,社稷才能安穩,禮儀才能彰展,國家才能安定,文化才能繁榮。孔子是專注研究人與人之間關係,進而延伸到人與家庭、與族群、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所以首要解決的就是民生問題,即“食”與“色”。
《關雎》這首詩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此為“色”,描寫採荇菜,此為“食”。該詩將兩者結合起來,寫出了食與色俱好的情景,這是普通大眾最原始最樸素的願望,也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理想,因此這也是治國理邦者最應該想的事,是天下有識之士最關切的事。
其次,這首詩還寫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就是禮儀、音樂和文化。這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必需,是符合孔子的治國理念的好的生活的典範。
再次,詩經其它詩篇也有很多寫男女之間愛情的,但是有的是怨詩,有的是戲謔詩,有的是單相思的苦詩,《關雎》則是一首美詩,男女初相戀、愛慕不得見、輾轉難眠想方設法“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一腔熱情不抱怨不氣餒,不退縮不失望。這是人類面對生存和繁衍困難時的勇氣和智慧,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道之所在。難能可貴的是,該詩並沒有以一種面對苦難的姿態寫思而不得,沒有以勇猛戰土的心寫征服女人,而是以“禮”、“樂”化之。
除此之外,在描寫男女之情的同時,能兼顧“禮”、“樂”的詩篇除《關雎》外別無其它。
綜上,《關雎》不僅從人性本性上起興,符合儒家關注民生、關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特徵,更是孔子治國理政思想的集中和完美體現。簡言之,《關雎》裡有中中國人心中的家,有中中國人心中的國,有中中國人心中的“禮”、“樂”和文化,是一種簡化的高階理想,這些東西是自周朝、春秋時代就被孔子這樣的先賢賦予並深烙在中國人心中的。如同趙雷的《畫》中所唱“為冷清的房子畫上一扇大窗,再畫上一張床,畫一個姑娘陪著我,再畫個花邊的被窩,畫上灶爐與柴火,我們一起生來一起活……畫上寧靜與祥和……”。因此《關雎》作為孔子推崇儒家文化、教化眾人的經典《詩經》中的首篇,意義眾大,影響深遠,誠不負孔子望也!
-
3 # 講文言文的周老師
《關雎》為什麼被孔子放在《詩經》的第一篇呢?
一、《關雎》在第一篇是孔子刻意為之相傳《詩》原有3000多首,後經孔子刪訂後剩下300多首,故稱詩三百。
《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可見,《詩經》中詩的順序孔子是有自己的考慮的,《關雎》在第一篇並非偶然。
二、《關雎》為第一篇的原因《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的意思是,這是一篇很快樂的詩,但始終的快樂不過度,沒有到放縱的程度。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喜歡一個女孩子並沒有過分的舉動,只是想和她分享美好的音樂。
哀而不傷的意思是,詩中單相思的男子雖然睡不著覺,但沒有做影響到女孩子名譽的事。
三、這首詩是用來做什麼的?其實只要弄清楚這首詩是用來做什麼的就能能很好地理解為什麼孔子把他放在第一篇。經專家研究,這首詩是在古人的婚禮上親友唱的歌。現在湖北有些地方依然保留這樣的風俗。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男方迎親的隊伍就要進門了。親友們半開玩笑地唱出男方追求女方時的“醜態”。當然不是真的醜態,這男子“發乎情、止乎禮”。
《關雎》第一句就說: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種君子和淑女之間的婚姻,是老百姓最嚮往的。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美好的婚姻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把《關雎》放在第一篇正體現出聖人心懷百姓的情懷。
-
4 # 淡漠千里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關關:掌控萬物之玄機。
雎鳩:且九,究徂也,探究萬物之本源。
在河之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5 # 七星文理
《關睢》被孔子放在《詩經》的第一篇,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易,仁,和”上。
一是“易”。“易”即易學易懂,由易到難,體現了孔子教育教學先易後難思想。故排首位。
二是“仁”。“仁”即仁愛,這是孔子所追求的主張的,希望以仁愛仁政治理社會,《關瞧》通過比興手法,宣揚了這一點。
三是“和”。“和”即平和,純樸,人與人之間,愛人之間,體現謙讓,平和,大同,追求一種人性的美好,自然,真實。這是孔子一生主張的,所以,將《關睢》放在篇首,不是偶然。
-
6 # 偶然路過
《關雎》是一首愛情詩,它真實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愛情中真實的心理和狀況。應該是因為真實,所以被放在第一的位置吧
-
7 # 無名老修才
孔子說:食色,性也。吃喝、性愛,這是人的本能。《關雎》就是寫的男歡女愛,與孔子的認知相契合。讓他做詩歌集的總編,《關雎》放在首位,合情合理。(當時正值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像後來封建制堅挺時那麼不堪。所以,詩歌編輯也許有女性參加。說不定男男女女一致意見,就把《關雎》特定為篇首了。〈一笑啦〉)
-
8 # 哦發發發
事情不是這樣的。
古代是男少女多,詩經本質上就是黃色內容過多,被刪瞭然後五倫夫妻是第一倫,但後來人口死亡率下降加上多吃多佔。就變成今天的模樣。
柳下惠的故事聽過嗎,孔子的重要行政舉措是道途。
日耳曼是歐洲比較靠後的民族,都進化出來金毛了。
-
9 # 老孔
不用去太糾結為啥放第一篇。
1,這篇現在讀來,依舊好文嘛?依舊好,就好。
2,我覺得不錯,君子好逑,好色如好德,蠻好的邏輯。
-
10 # 取金記
《關雎》之所以放在《詩經》首篇,要了解幾方面的知識:
從儒家“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的立場來講,這個排序就是:風、雅、頌。本質上,《詩經》就是文學作品,是詩歌集。但當時儒家知識分子並不這樣認為,把它賦予了太多的功能,尤其是道德教化的功能。這樣,《詩經》的道德教化的地位被抬到比它的文學本質的地位還要高,有時甚至遮蔽了《詩經》作為詩歌集的文學特性。這樣,他們在面對最原始的未經編訂的《詩經》的時候,進行了清理和整頓,使之與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相符。史書上就有孔子刪詩的記載。這種說法未必真實,但在排序問題上肯定動了腦筋,要把儒家的“民貴君輕”思想體現出來。如此這般,便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風”、“雅”、“頌”的排序。
周朝施行的是分封制,全國其他地方被分為若干世襲爵位封地和諸侯國。採風官去各地採風,去的地方都是各世襲爵位封地或各諸侯國之地。依《詩經》“國風”來看,應該去了14個地方,分別是周、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諸侯國之地。因此又把從這些地方採集來的“風”歌稱為周風、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這還只有十四國風。
周風后面十三國風的排序可能不講究,但周風排最前肯定是有講究的。
西周歷史上出現過一次非常有名的“周召共和”的時期,是指當時的周公、召公共同輔佐年幼的周天子施政天下,使得天下昌明,社會安定。孔子對此非常羨慕,在很多場合都表達了對周公、召公的讚揚之情,也奠定周公、召公在儒家經典中的崇高地位。
“周南”就是周公封邑之地南方地區的民歌,“召南”就是召公封邑之地南方地區的民歌。
因為儒家對周公、召公的推崇,一般就認為周南、召南的歌謠最為純正和正統,故又稱為正風;十三國風為諸侯國之歌謠,就稱為變風。正風自然就在變風之前。
此外,在儒家觀念中,周公與召公地位都很崇高,不過相對來講,周公地位要遠高於召公。因為第一任周公,也就是周武王弟弟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和儒學先驅,又被稱為儒學第一人。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國風的“周南”,在順序上就在“召南”之前了。
儒學在詩學方面有很多標準,諸如:
後世儒家學者在品評這些詩時,也是對《關雎》褒揚有加。但他們幾乎都脫離了詩的本質,而是從儒家道德層面去評價它。如毛詩序裡第一句話就說“《關雎》,后妃之德也”。後世之儒家學者竟也多認同,尤其到朱熹時,更是從理學高度強化這種認同。之所以如此,與上述所列儒家詩學標準不無關係。
因此,在儒家的推崇和推動下,《關雎》穩居《詩經》眾篇之首。
其實今天看來,歌頌后妃之德顯然很是牽強,本質上它就是一首情詩,男方向女方表達愛慕的意願。我們應迴歸它的文學本性上來。
-
11 # 跪射俑
第一、愛、情、性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現代性學先驅靄理士說:“性是誰也無法熄滅的長明之火。”愛、情、性是構成人類幸福的內在要素。
第二、《關雎》描述了樸素、高雅和美妙的愛情體驗。君子是兼具地位和德行的男子,而窈窕淑女是兼具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的女子。這裡君子和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君子對淑女的好感達到“夢寐求之”,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的地步。通過交往、親近、溝通,然後成為朋友“琴瑟友之”,最後油然而生,發展成為愛情“鐘鼓樂之”。這個過程從鍾情、愛戀、交往、溝通,直到兩情相悅,最終走進婚姻殿堂,沒有暴力,沒有違背女方的意願,不是青年男女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一時的衝動,是明確指向婚姻,是負責任的愛情,所以被社會廣泛的認同。是一段令人嚮往的,樸素的、高雅的和美妙的愛情體驗。
第三、符合中和之美的典範。《論語》中多次提到《詩》,但做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雎》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符合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以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這裡牽扯到中國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鄉人的普通百姓,也適用於統治階層的安邦治國。如此說來“關雎”之意大矣!小到家庭幸福,大到國家興廢。因為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和諧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繼而提倡他所尊崇的克己復禮,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老夫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所以一切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應從男女之慾開始。因此,《毛詩序》把它推舉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
-
12 # 沁冷墨
1.孔子在編著《詩經》之時,首列《關雎》之篇,是說明文王好逑淑女,以成其內治之美。后妃之德操,是《風》類詩歌的起始之篇,適用於教化天下並端正夫婦之道的。所以對於鄉野民眾、國家風氣都有巨大的功用。
2.此外“是以關雎樂得書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這實際上讚歎的是周朝開國三太之一的太姒,能夠毫無嫉妒之心,為周文王選擇賢女,期望周朝有後的這份心。
3.關雎是“關關雎鳩”的簡稱,關關是鳥叫的聲音,雎鳩就是一種鳥。這種鳥長得比較像水鷹,它習慣於住在江河裡面的水洲上,就是河裡面凸出來的陸地。
這種鳥為什麼被放在《詩經》裡如此讚歎呢?
因為這種鳥有兩個特性,第一個是關雎鳥雄鳥和雌鳥一輩子只選擇一個伴侶,它選擇好了,結合了,就再不找第二個伴侶。其中的一方如果死掉,另外一方就會獨守到終。
第二個特性是這種鳥在親熱交配的時候都是揹著人,揹著其他的鳥躲到水草從後面,有這種禮節和羞恥感。
-
13 # 曲江家學
關於《關睢》之所以被孔子放在《詩經》第一篇,其實古今以來很多批註都分析過,比如《詩經注析》等書都可以去讀讀。
這裡簡單分享下我自己綜合這些分析後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1. 《詩經》以《國風》為先,因為詩本就是源於民歌。而《國風》又以《周南》為先,因為周文化被認為是當時的中心文化。
2. 《周南》選擇《關睢》為篇首,因為《關睢》所描述的是男女求婚的內容。儒家的所有禮樂文化實際上其最初點是從家庭關係出發的,而家庭關係的最初點,則是男女結為婚姻開始的。
3. 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這裡的邪,不是淫邪,而是斜,不中正。中和正,恰是孔子一以貫之所希望闡發的思想。
而《關睢》所講述的男女結為婚姻的路是很中正的,男子看到“窈窕淑女”所想的是希望對方當自己的“好逑”——好伴侶,實際上就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而這個女子,除了窈窕(嫻靜之意),還是個勤勞的勞動者(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能持家適合當老婆的女子。然後要追求的方式,也是“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實際上,琴瑟有一種男女交往的度的意涵,而鐘鼓有婚姻的意涵在裡面,這裡不做詳細分析了。
從這些內容看,正符合孔子所希望表明的男女從戀愛到婚姻和家庭關係中,所應該遵循的正道。老實說,這些觀念,直到今天依然是中中國人的主流觀念。
綜上,即為孔子將《關睢》選為《詩經》第一篇的原因所在。其他的一些解釋,如朱熹所謂的這篇是“周文王追求太姒”的歷史,實在是過於牽強附會了。
回答完畢,一點愚見,權作拋磚引玉!
-
14 # 隨波逐流的逍遙
自古至今,我們中國都是非常的重視血親姻緣關係:天潢貴胄用聯姻來籠絡臣下鞏固政權,升斗小民用姻親維繫親密感情。
關雎是關於愛情的描寫,把它放在第一篇,說明在那個時代,就非常重視婚姻和家庭在穩定社會中的作用,鼓勵年輕人有美好的愛情,有美滿的婚姻關係。
回覆列表
1.孔子在編著《詩經》之時,首列《關雎》之篇,是說明文王好逑淑女,以成其內治之美。后妃之德操,是《風》類詩歌的起始之篇,適用於教化天下並端正夫婦之道的。所以對於鄉野民眾、國家風氣都有巨大的功用。
2.此外“是以關雎樂得書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這實際上讚歎的是周朝開國三太之一的太姒,能夠毫無嫉妒之心,為周文王選擇賢女,期望周朝有後的這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