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386811457103
-
2 # 使用者5829977386華陽5566
一一,神話傳說。印度神話傳說講,閻羅王原來是毗沙國的國王。他生性好戰,從不服輸。當時唯一能與他抗衡的是韋陀菩薩領導啲一個王國,軍事力量也很強大,他們不斷開戰,互相斯殺。由於毗沙國王窮兵黷武,國力漸漸不支,終於在一次大的戰役中,毗沙國的軍隊被韋陀菩薩幾乎殺的兵馬殆盡。毗沙國王好不容易殺出重圍,一個人流落到一座荒山上,他的十八個都隊,糾集了百萬人,到山上去找他。他們先把毗沙國王安慰一番,然後群情激昂,朝著打敗他們的韋陀菩薩所在的方向,對天發誓,至死追隨毗沙國王,一定要懲治兇惡敵,就是到了陰曹地府也要稱王。接下來他們在毗沙國王的帶領下,義無反顧地直入地獄。跟隨的百萬之眾都成了獄卒。韋陀菩薩到期入了地獄是夠他受的,那裡在花樣百出的刑罰和千奇百怪的地獄應有盡有。二,閻羅王在地府的地位。閻羅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他是陰間的國王(當然陰間還有地藏王,豐都王他們又是一個級別)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到,接受閻羅王的審前,生前行善可以昇天堂,可以轉世投胎,生前作惡會受到各種刑罰,打入地獄。後來地獄業務擴大了,閻羅王忙不過來了,就設了十殿分別有十個閻王掌管。這十殿閻王分別是一,秦廣王,二,楚江王,三,宋帝王,四,五官王,五,閻羅天子,六,卞城王,七,泰山王,八,都市王,九,平等王,十,輪轉王。這些地獄都位於大海之中,沃焦石之下縱橫八千里,每個大地獄又各設十六小地獄。閻羅王,正月初八誕辰,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降調五殿。到此殿的鬼犯,照過孽鏡後,自然知道自己的罪惡,不用多說由牛頭馬面押上望鄉臺。善良的人,不用登此臺,功過相半的人己發放輪迴去了,只有作惡多端的人,才登臺一望。登臺的看到自己作惡都有了因果報應後,然後押入大地獄內,仔細考察曾犯罪惡後,再分發進入誅心小地獄內受刑。小地獄內,各地埋沒危險木樁,用銅蛇做成鏈子,用鐵鑄的狗做土堆,將人梱綁壓制住手腳,再用小刀,將人開膛剖肚,鉤出心髒,一塊塊割下來,心臟給蛇吃,腸子給到狗吃。如此受苦期滿後,痛止面板充好,再押到其它殿去受苦。三,關於中國閻羅王的民間傳說。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印度閻羅王的形象,逐步被中國清正廉潔之士所代替。中國民間傳說中,包拯成為公正的化身。人們認為他日斷陽,夜斷陰,死後成了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案件,人死後,到陰間如確冤死,包拯會把他放回陽間活命,如有罪惡就送入地獄受苦。除包拯外傳說還有韓擒虎,寇準和范仲淹。隋大將韓擒虎,傳說他十三歲打死了一隻老虎因而得名。在隋南北統一戰爭中,他首先渡江佔領南京,消滅南陳立下大功。據《隋書》記述,他病重臨死前,其母見門下仗衛甚至,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日,我來迎王,忽而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我激謁王,左右問曰,何王也?答曰,閻羅王,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日,生為上國柱,死為閻羅王,斯亦足矣。因寢疾,數日競卒。二,北宋名相寇準以其秉直見聞於民間。傳說愛妾茜桃臨死前說,吾向不言,恐洩陰理。今將去,言亦無害。公當為世王者,閻浮提王也。寇準卒,有王克勤者,見公於曹洲之上,向從者曰,閻羅處政。可見他生前就知道自己是閻羅王,死後果然當上了。生前就有人在驛舍側掛起他影象,上面寫有,今作閻羅王字樣。北宋名相范仲淹以清廉正直而著名,生前就以官聲好譽為民稱道,而死後就有傳說他在冥間見司生殺之權,人死五七見閻羅豈非文正為此官耶。
-
3 # 蝙蝠俠A
閻羅王並非是閻王,只是因為兩者名字太接近,從而會使人將兩者混為一談,其實是錯誤的。閻王是冥界之王,閻羅王只是冥界十殿閻君中的第五殿之主(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 閻王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傳說他是陰間的國王,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昇天堂,享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中國佛教中,又有十殿閻羅之說。十殿閻羅是中國佛教所說的十個主管地獄的閻王的總稱,這一說法始於唐末。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此十王分別居於地獄的十殿之上,因稱此十殿閻王。
-
4 # 知己知彼133153786
閻羅王鐵面無私,好打抱不平。是非分的明白。原來他主掌第一殿,有些冤死的鳴冤,閻羅王查清事實就放回去鳴冤,等事情辦好之後再回陰間接受獎懲。東獄大帝見此告戒,閻羅王還是主持正義,人間的正義之人沒有了結心願的,還是放回去完成心願。陰間看閻羅王如此正義,就發往第五殿看管望鄉臺。因為人死三十五天,已屍體腐爛,再也不能回到人間喊冤了。閻羅王公正廉明,揚善懲惡,獎罰分明,深得人們讚揚,人死後五七就是閻王七,女兒們都得為父母求情。記得小時候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五七三十五,閻王來訴苦,女兒來求情,少挨三十五。以示人們對閻羅王的畏懼。
-
5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十殿閻羅的傳說
中國古代原本沒有關於閻王的觀念,陰間的主神另有其人。佛教從古代印度傳入中國後,閻王作為地獄主神的說法才開始在中國流行。中文“閻王”是從梵語中音譯過來的詞彙,本意是“捆綁”,意思是捆綁有罪的人,也譯作“閻羅(王)”、“閻魔(王)”、“琰魔”等等。
閻王原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現,佛教沿用這一說法,稱閻王為管理地獄的魔王。據《問地獄經》載,閻王從前是毗沙國的國王,在與維陀始生王的戰爭中因兵力不敵而立誓,願為地獄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領所屬百萬部眾共同立誓,一起懲治地獄罪人。十八臣就是後來的十八地獄之小王,百萬部眾就是地獄的眾多獄卒。另據《禁度三味經》,閻王治下有五官,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五說:“梵音閻魔,義翻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業,主守地獄八熱、八寒以及眷屬諸小獄等,役使鬼卒於五趣中,追報罪人,捶拷治罰,決斷善惡,更無休息。”
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和中國民間原有的迷信和道教信仰互相影響,佛教中的一些神被民間信仰加以改造後吸收和採納。“東嶽大帝”原本是民間崇拜的泰山神,泰山被認為是人死後靈魂通往冥界之地,而泰山神則是“冥王”,這一“冥王”慢慢和佛經中的閻王合而為一。另一方面,佛教本身為了發展也主動本土化,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於是在佛教中原本只有一位的閻王,逐漸演變成為“十殿閻羅”。“十殿閻羅”的信仰形成的具體時間沒有確切的依據,大約在宋朝時期。也有人認為,唐代時,就有天帝冊封閻羅王,並由其統率五獄衛兵之說,同時也有地獄分為十殿,十殿均有主,稱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號,合稱十殿閻王的說法。
一般認為“十王”這個說法源自一本叫做《佛說閻羅王授記令四眾預修生七齋往生淨土經》的經書。北宋阮閱所編《詩話總龜》中出現了“十王”,南宋洪邁《夷堅志》中的“俞一郎放生”也直接提到了“十王”。北宋《玉曆至寶鈔》寫到地獄十殿閻王及敷演所轄地獄的各種情景。這十殿閻羅分別是:
第一殿秦廣王蔣,二月初一日誕辰,專司人間夭壽生死,統管幽冥吉凶。善人壽終,接引超升;功過兩半者送交第十殿發放,仍投入世間,男轉為女,女轉為男;惡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臺,名曰“孽鏡臺”,令之一望,照見在世之心好壞,隨即批解第二殿,發獄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司掌活大地獄,又名剝衣亭寒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在陽間傷人肢體、奸盜殺生者推入此獄,另發入到十六小獄受苦,滿期轉解第三殿,加刑發獄。
第三殿宋帝王餘,二月初八誕辰,司掌黑繩大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忤逆尊長,教唆興訟者推入此獄,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滿轉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呂,二月十八日誕辰,司掌合大地獄,又名剝剹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凡世人抗糧賴租,交易欺詐者推入此獄,另再判以小獄受苦,滿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閻羅天子包,正月初八日誕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獄。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鄉臺,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再發入誅心十六小獄,鉤出其心,擲與蛇食,鍘其身首,受苦滿日,另發別殿。
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司掌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另設十六小獄。忤逆不孝者被兩小鬼用鋸分屍。凡世人怨天尤地,對北溺便涕泣者發入此獄。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鐵錐打、火燒舌之刑罰。再發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七殿,再查有無別惡。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司掌熱惱地獄,又名碓磨肉醬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取骸合藥、離人至戚者發入此獄。再發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八殿,收獄查治。又,凡盜竊、誣告、敲詐、謀財害命者均將遭受下油鍋之刑罰。
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一日誕辰,司掌大熱大惱大地獄,又名惱悶鍋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悶煩惱者擲入此獄。再交各小獄加刑,受盡痛苦,解交第十殿,改頭換面,永為畜類。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司掌豐都城鐵網阿鼻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殺人放火、斬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銅樁,鏈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燒,燙燼心肝,隨發阿鼻地獄受刑。直到被害者個個投生,方準提出,解交第十殿發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
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別善惡,核定以後,發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壽夭,富貴貧賤,逐名詳細開載,每月匯知第一殿註冊。凡有作孽極惡之鬼,著令更變卵胎溼化,朝生暮死,罪滿之後,再復人生,投胎蠻夷之地。凡發往投生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臺下,灌飲迷湯,使忘前生之事。
在“十殿閻羅”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第五殿的閻羅王。
在傳說中,擔任閻羅王的有隋朝名將韓擒虎,宋朝名臣寇準、包拯、范仲淹四人。
韓擒虎是隋初大將,據稱他在十三歲時打過猛虎,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統一中國的滅南陳戰爭中,他首先渡江進入建業 ,由此立下了大功。《隋書》記述他病重臨死前夕,“其鄰母見擒 (擒虎,唐人諱虎字,故省略虎字) 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 ‘我來迎王’。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 ‘我欲謁王。’左右問曰: ‘何王也?’答曰: ‘閻羅王。’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曰: ‘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寢疾,數日竟卒。”可見在初唐時,這條傳說是頗為流行的。所以在晚唐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韓擒虎在滅陳後,五道將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應允,請假三天。隋文帝楊堅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雲前來迎接,自稱“原是天曹地府,來取大王”上任。於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
北宋名相寇準以耿直聞名於民間。傳說他的愛妾茜桃臨死前說: “吾向不言,恐洩陰理; 今欲去,言亦無害.公當為世主者閻浮提王也。”(《湧幢小品》)還有一部叫《翰苑名談》的著作記載“寇準卒,有王克勤者見公於曹州境上,向從者曰: ‘閻羅處政。’” 可見寇準生前已知要出任閻羅王,而死後果然當了閻羅王了。大概在他生前已經流傳此說,所以當時就有人在驛舍側,掛起寇準影象,上面寫有“今作閻羅王”字樣。 (《通俗編》)
北宋名相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他生前就以官聲好為民間稱道,因而在他死後,就有傳說他“在冥間”“見司生殺之權”,“人死五七則見閻羅,豈非文正為此官耶”。(《中吳紀聞》)
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死後出任閻王,在當時就有傳說。“俗傳包拯為陰司閻羅王,其說在宋恃盛,《宋史·包拯傳》雲: 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範煙橋《茶煙歇》)由此元明雜劇、平話多有包拯下陰司審案故事。石玉昆的《三俠五義》中還出現包拯扮閻羅審郭槐“狸貓換太子”的情節。包拯的剛正直言、執法嚴峻,自然是人們理想中的閻羅王最佳人選。中國古代文化是講現世報的,陽世之冤,陰司必報,所以必須要有包拯做閻羅王,才能了結冤報。
-
6 # 歷史科普集結號
這位朋友問“為什麼陰間天子十代冥王就閻羅王最出名?”,問題應該更正一下,陰間天子並不是十代冥王,而是十位冥王,也稱之為“十殿閻羅”,分別是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變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那麼,為何在這十位閻王中,只有閻羅王最有名呢?下面我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做一個解答。
先簡單回答:之所以十殿閻羅中,只有閻羅王有名,那是因為閻羅王在中國的歷史最悠久,並且身份很特殊,是從印度傳進來的佛教神袛。而其餘九殿閻羅,都是閻羅王的分身形象罷了,並且全部是晚唐時期的人為偽造出來的。也就是說,閻羅王從印度來到中國之後,開始是孤身一人在地獄裡忙活,後來中國的土著們又給他安排了九位助手,這樣一來,地獄十層,每層都有一位閻王主管,大大減輕了閻羅王的工作量。再後來,地藏王菩薩跑進了地獄中超度惡鬼,將閻羅王的地位給下降了,使得閻羅王雖然名氣大,地位卻不如以前了。在地獄中,地位最高的是地藏王菩薩。
【閻羅王來自印度,帶著洋氣】閻羅王,大家耳熟能詳,一個黑臉包公形象,是中國冥界中最著名的神袛。而在印度,閻羅王的梵語為Yama-raja,由Yama(原意為“縛”)和字尾詞raja(原意為“王”)組合而成。按照音譯可翻譯為為:閻羅王、夜摩王、耶摩王、焰摩王、琰摩王、剡魔王、閻摩王、琰魔王等稱。在印度,閻羅王的來歷據說有兩個,第一個是夜摩神,也就是閻摩,在印度史詩《梨俱吠陀》有他的故事;第二個是毗沙王,其事蹟在《問地獄經》《淨度三昧經》中有記載:
雖然閻羅王在中國名氣很大,但是在印度佛教中,他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神,根本沒有露臉的機會。隨著佛教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中國,閻羅王也就跟著來了。他進來之後,很快就和中國一個土生土長的神袛合體了。
【印度的閻羅王與中國的泰山府君金剛合體】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本土就已經有和閻羅王一樣身份的神靈了,這就是“泰山府君”,也稱之為“東嶽大帝”,泰山府君其實是東嶽泰山的人格化的神,而泰山府君變成陰間主神的原因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泰山主死”的觀念。顧炎武在《日知錄》卷三十《泰山治鬼》條中,透過研究之後認為“泰山主死”說起源於東漢末年。也有的說法認為大約於西漢後期逐漸形成了“泰山治鬼”的說法。秦漢以後,人們構想了死後魂魄的不同歸宿:魂升至泰山,魄歸於篙裡或梁父。
(泰山府君,也叫東嶽大帝)
印度的閻羅王進入中國之後,號稱是死後世界的主宰者,而中國本土的陰間主神是泰山府君,佛教為了更好地使世人相信和崇拜閻羅王,就藉助泰山府君對閻羅王進行本土化改造。比如早期的佛經中出現直接將“閻摩”譯為“太山君”、“泰山府君”的情況,也就說,閻羅王借屍還魂,透過泰山府君把自己包裝了起來,並逐漸深入人心,可見佛教適應中國本土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泰山府君在佛教閻羅王進入中國後,很快就在地獄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其知名度再也沒法與閻羅王相抗衡,真實原因就是印度的閻羅王搶奪了泰山府君的位置,慢慢地二者合二為一,外來的神靈徹底本土化了。
【十殿閻羅是怎麼來的?】地獄裡由閻羅王一個人掌管,到變成十殿閻羅掌管,也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從東漢一直到中唐,閻羅王都是以泰山府君的形象出現的,一直到了晚唐時期,《佛說十王經》出現,讓地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一是地獄的層次數目和各自的名稱固定了,至少十層地獄已經有了具體名稱;第二是各層地獄中,也出現了可以冠之為名稱的閻王,也就是十殿閻羅。地獄裡十殿閻羅的標準配備在這個時期逐漸成型,並且變成了穩定的組合,一直延續到現在。
綜上所述,閻羅王根正苗紅,起源最早,還喝過洋墨水,當然要比土生土長的九殿閻羅名氣大得多。
-
7 # 五味社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民間就已有“三界”的概念,即“仙界”、“人間”、“冥府”。“冥府”的主人是人們信奉的東嶽大帝,隨著佛教的傳入,“冥府”的主人也有所增多,除東嶽大帝外,還有地藏菩薩、地府十王等等。在“十殿閻羅”中,民間流傳最多,影響最大的便是“閻羅王”。
“閻羅主冥說”在民間的歷史由來已久,大概從有地府開始,人們便知有閻羅王的存在。根據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卷二載:
惠凝和尚死而復活,歷時十七日,原因是地獄弄錯了名字而誤將他勾去,經閻羅王複查甄別,又給放了回來。由此可知,北魏時期便有閻羅王的存在。古人對冥主心生敬畏,尤其是閻羅王。
根據唐朝小說《酉陽雜俎》描述:
京都長安的地痞們有個很流行的習氣,就是在身上刺畫出各種形狀的紋樣,行話叫做“點青”。對他們,京兆尹薛元賞緝捕甚嚴,緝捕來之後又懲處甚嚴,乃至常常擊斃於杖下。當時大寧坊有個叫張乾的無賴,蠻不在乎,為示挑戰,偏偏在兩臂上各刺了一行字——兩條胳膊往下一垂,很像一副對聯,左臂上聯雲:“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下聯就是“死不畏閻羅王”。側面反映出閻羅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閻羅王同其它外來宗教神祗一樣,在中國也經歷著漢化改造,比如韓擒虎、范仲淹、寇準、包拯等,自隋唐以迄明清,閻羅王在民間傳說中,由正派之人輪流坐。在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更有生人“假死”以代閻羅王履行冥府工作。
由此可見,閻羅王早已脫去佛教面目,而被納入民間諸神的體系。閻羅王的不斷漢化,反映了人們對人間不公平現象的無奈,而給予冥府無私的社會深蘊。閻羅王作為民間集體塑造的產物,表達了人們反抗壓迫,渴望公平的夙願。
-
8 # 小羽網路
說到閻羅王大家都知道,是地獄的掌控人,也就是說地獄主子,天上有玉帝,人間有皇帝,所以在地下閻羅王身份自然就高了。說到這裡,所以閻羅王出名還是有道理的。
-
9 # 每日趣評
不知道大家看過韓影《與神同行》沒有,電影裡面的故事設定就是主人公經歷地府七次審判的過程,和題目提到的十代冥王有點不太一樣。大眾所熟知的十代冥王來源於《西遊記》當中的描述,而這十個冥王之中尤屬閻王最出名,為什麼呢?因為閻王是投地府第一個要見的冥王,也是必見的冥王,為什麼呢?聽我慢慢分析!
先總體介紹一下這十代冥王的職責,第一殿冥王負責審判押送死犯的生前罪惡善舉,判定善惡等級之後開始分別發付以下八個殿受刑,第十殿屬於投生殿,刑法受完之後依照不同的通道重新投胎輪迴。
先說第一殿,閻羅天子包,也就是包拯大人。黑臉,眉間有月牙那個青天大老爺。第一殿的職責是專管人間壽命,俗話叫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生死簿是判定生死的依據。核對完生死簿後開始審判犯人生前所犯的罪惡和所作的善事。大善人飛仙昇天,大惡人交給第二殿受苦。善惡相抵者直接交付第十殿投胎轉世重新輪迴。
第二殿,楚江王主管。生前傷人者、作奸犯科、強盜殺人者在此殿服刑。此殿設定大海之底的寒冰地獄,另設十六個小地獄。刑滿轉第三殿受刑。
第三殿,宋帝王餘。生前不敬長輩,擾亂公德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設黑繩大地獄,另設十六個小地獄。刑罰為倒吊、挖眼、刮骨。
第四殿,五官王呂。生前抗糧不交,坑蒙拐騙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設剝剹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個小地獄。刑滿轉第五殿受刑。
第五殿,秦廣王蔣。生前連累親朋好友之人在此殿受刑。此殿設十六誅心小地獄。刑罰為身首異處,投心喂蛇。
第六殿,卞城王畢。生前忤逆不孝,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設叫喚大地獄,刑法為鐵錐打、火燒舌。
第七殿,泰山王董。生前盜竊、誣告、敲詐、謀財害命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設碓磨肉醬地獄,刑罰為下油鍋,碾盤壓。
第八殿,都市王黃。生前不孝,使父母親戚煩惱憂愁者在此殿服刑。此殿設惱悶鍋地獄,刑法為轉世永為牲畜。
第九殿,平等王陸。生前殺人放火,不尊法律者在此殿受刑。此殿設阿鼻地獄,也是刑法最嚴酷的地獄。刑法為用空心銅樁,鏈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燒,燙燼心肝。只有生前所害之人全部投胎做人之後方可放出,交轉第十殿發付。
第十殿,轉輪王薛。此殿設六道輪迴。根據犯人罪孽,分別核定投胎門道,發往四大部洲投胎轉世。投胎前先交給孟婆,飲下孟婆湯,忘記前世一切諸事。
閻羅王本在第一殿供職,由於心生憐憫,屢屢送犯人還陽,於是被降級至第五殿掌管十六誅心地獄。因此閻王之所以出名,一是因為他處於第一殿,二是因為他的心善,經常送犯人還陽,所以被世人傳頌。而世人皆傳,包拯為閻王,剛正不阿。
-
10 # 沅汰
十殿閻王的說法始於唐代,是指居於地獄十殿之上的閻王,包括: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十殿閻王”是外來佛教與中國本土道教的結合產物。
閻羅王,本來是印度教冥界唯一的王,佛教的早期也把閻羅王奉為冥界唯一的王。中國本土原來有“閻王”,但並非“閻羅王”。“閻王”是中國本土神話中冥界唯一的王,而“閻羅王”只是十殿閻君中的一個,論級別肯定不如閻王高。但可能正因為“閻羅王”和“閻王”的稱呼非常相近,所以讓人誤以為“閻羅王”就是“閻王”,因此“閻羅王”的知名度被大幅度提升,成了十殿閻君中最廣為人知的人一位。
“閻羅王”知名度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學作品的廣為傳頌。比如蒲松齡《聊齋志異》其中多有提到“閻王”,還有專門的一篇,就叫“閻王”。講的是一個叫李常久的人,路入道旁宅第,其中殿閣宏麗,於是入其中有了一番奇遇。而這個殿閣正是地獄閻羅殿,所見即陰司報應。中國古代講到陰司報應的文學作品很多,如《太上感應篇》什麼的,也從側面提高了閻羅王的知名度。人死後都要到陰間去報道,接受閻王審判,生前行善者,可入天堂,得富貴,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下地獄。
-
11 # 玄坤文史
你這裡說的十代冥王應該指的是十殿閻王,閻王這詞最早並不是出在中國,是出現在印度神話中掌管地獄輪迴的,南北朝時期才傳入中國,並且那個時候只有一個閻王,(說一個很重要的事,我們中國是有自己的冥界統治者的,也就是泰山府君,又稱為東嶽帝君,是上古的大神,還掌管神明的生死!)由於分管事項不同分成五人,唐朝才變成十人的。因為地獄也分為十殿,每殿都有一位主人,據說是唐朝時天帝冊封了十殿閻王。
十殿閻王分別是:第一殿秦廣大王;第二殿楚江大王;第三殿宋帝大王;第四殿伍官大王;第五殿閻羅大王;第六殿下城大王;第七殿泰山大王;第八殿都市大王;第九殿平等大王;第十殿輪轉大王。為什麼十殿閻王中,閻羅王最出名呢,一個是因為南北朝時期閻羅王就隨印度的佛教傳播進入了中國,很快便被道教收編如十殿閻王中,並且後來結合了中國的歷史人物包拯大人,傳聞包大人他死後化身成為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因此在中國民間也就很快接受了閻羅王是掌管九幽地獄鬼魂的神明。 另外,根據職能劃分,閻羅王掌管有生死簿,傳統認為人死後到陰間去報道時,就在閻羅殿接受閻羅王的審判,生賞善罰惡(雖然這個其實是秦廣王管的),因此閻羅王在民間的地位和知名度也遠比其他九位冥王高,並且在很多地方,城隍廟有閻王殿,其實是一同供奉十殿閻王的,然而很多都認為那只是閻羅王,也因此閻羅王成了十殿閻王中最出名的。
-
12 # 白滿滿在讀書
首先,不是十代閻羅,而是十位地府管理者。
唐初的《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裡對此有記載,地獄有:秦廣王、初江王、五官王、閻羅王、宋帝王、變成王、太山王、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十位管理者,掌管十殿地獄,他們是不動如來、藥師如來、觀音菩薩等十位佛菩薩的化身。
其它九位地府管理者如今聲名遠沒有閻羅王顯赫,主要是因為閻羅王的中國化特別足。
是的,閻羅王不是中國本土神祗。閻羅,又有閻魔、琰摩邏闍等稱呼,是梵文“yama-raja”的譯文。在吠陀經中,他是世界第一個人,是太陽神之子,死後掌管了死亡之路。後來與因陀羅職位分化,成為了專司地獄的凶神。
佛教就繼承了婆羅門教中的閻羅王司掌地獄的設定,《問地獄經》裡記載,閻羅王原是毗沙國王,在於維陀始王的戰爭中立下誓言,願為地獄主。
而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在中國掌管死亡的,是泰山府君。
顧炎武在《日知錄》裡寫道,泰山主仙這一說法,起與周代末年,主鬼這一說法來自漢代末年。
這種說法是根據他所見的三國材料得以闡發,實際上來說,山嶽主鬼這一信仰是非常古老的形式,是山嶽崇拜的先民心理的反應——山(尤其是大山)離天近,有勾連天地的神力。
在很多少數民族傳說裡,也有魂歸大山這一說法。 而作為具有特別意義的泰山,自然地位崇高,“泰山主死”這一信仰深入人心。
隨著佛教的傳播,泰山府君的職責與閻羅王的地獄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在唐代泰山府君和閻羅王信仰各有勢力,而到了五代以後,則是閻羅王一家獨大,這主要是因為佛教的的地獄說、寫經追福說把握住了人民群眾的心理,既有對惡性的警戒效果,又透過佛經給了改過、免受苦難的機會。
此外,在閻羅王中國化的過程中,閻羅王多由華人民熟悉的人物擔任,比如韓擒虎、包拯等人,這也是閻羅信仰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
-
13 # 澹奕
說起神話傳說裡的幽冥教主陰間主宰,第一反應就是閻羅王,然而實際上冥界的王共有十位,也就是所謂的“十殿閻羅”,之所以閻羅王最出名,是因為閻羅王在中國的歷史最悠久,而且其他九殿的閻君,其實都是閻羅王的分身而已。
十殿閻羅,到底是哪十位:第一殿,秦廣王蔣
二月初一誕辰,專掌人間的夭壽生死,統管幽冥吉凶、善人壽終,接引超升;
功過各半者,送交第十殿發落,仍投入世間,男女互轉,
惡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邊的孽鏡臺,令之一望,照見在人世間的善惡好壞,隨即批解第二殿。
第二殿,楚江王歷
三月初一誕辰,掌管活大地獄,也叫作剝衣亭寒冰地獄,另外設十六個小地獄;
凡在陽間傷人肢體與殺生者,投入此地獄,另發到十六小地獄受苦,滿期送到第三殿。
第三殿,宋帝王餘
二月初八誕辰,掌管黑繩大地獄,另外設十六小地獄;
凡陽世間忤逆尊長、教唆公訟者,投入此地獄,受倒吊、挖眼、刮骨之苦,刑滿送第四殿。
第四殿,忤官王呂
二月十八誕辰,掌管合大地獄,又叫做剝戮血池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
凡在陽間抗糧賴租、交易欺詐之人,投入此地獄受苦。
第五殿,閻羅王包
正月初八誕辰,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掌管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凡送到此殿者,押至望鄉臺,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入此地獄,細查曾犯罪惡,再投入誅心十六小地獄,鉤心給蛇吃,鍘其身首,受苦刑滿傳送。
第六殿,卞城王畢
三月初八誕辰,掌管大叫喚大地獄與枉死城,另有十六小地獄。
凡陽間忤逆不孝者,被鋸開身體,怨天尤地、對北方溺便涕淚者,發入此地獄。
查其所犯之事,受錐鑿捶打。烈火焚燒舌頭的刑罰,再送小地獄受苦。
第七殿,泰山王董
三月二十七日誕辰,掌管熱惱地獄,又叫做碓磨肉醬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
凡陽間取骸合藥、離人至戚者發入此地獄,再發小地獄。
凡盜竊、誣告、敲詐、謀財害命者,均要下油鍋。
第八殿,都市王黃
四月初一誕辰,掌管大熱大惱大地獄,又叫做惱悶鍋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
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悶煩惱者,投入此地獄,再交小地獄受苦。
受盡痛苦之後交送到第十殿,改頭換面,永為畜類。
第九殿,平等王陸
四月初八誕辰,掌管酆都城與鐵網阿鼻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
凡陽間殺人放火、斬絞正法者,到此殿用空心銅樁,鏈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燒,燙燼心肝後送到阿鼻地獄受苦,直到被害之人投生,提出後送到第十殿,送入六道輪迴。
第十殿,轉輪王薛
四月十七誕辰,掌管各殿解到魂魄,分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夭壽、富貴貧賤等,每月匯到第一殿註冊。
凡作惡太甚,令其卵胎溼化,朝生暮死,罪滿後重入人道,投蠻夷之地,凡發往投生者,先送酴忘臺飲孟婆湯,忘卻前世。
十殿閻王各司其職,管轄不盡相同總體來看,十殿閻王都各司其職,有各自專門管轄的領域,生前是好人的,在陰間只和第一殿打交道,之後就被送出前去極樂之世,超脫輪迴。
善惡功過都有的常人,在第一殿受稽核,跳過中間掌管酷刑的諸殿,直接到第十殿等待投入六道輪迴,下一世能否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看前世業因。
如果是惡人的話,那麼他們就要十殿全部走一遍,受盡十殿之內所有的刑罰,最終才被送去第十殿,這種往往會被送入畜牲、餓鬼與地獄三惡道之內。
十殿閻王閻羅王最出名,是因為其歷史最久相對來說,十殿閻羅之中最出名的就是第五殿的閻羅王,相傳執掌第五殿的閻羅王本來居第一殿,因為其經常憐憫枉死者,屢屢放還陽間申訴冤屈,因此受罰被降調到了第五殿。
之所以閻羅王最出名,主要還是神話流傳形成的時候,文化的融合與傳播有關。
閻羅王其實是個外來的神祗,佛教傳入前,華人認為執掌陰間幽冥地獄的是泰山府君,世間之人死後都會歸於泰山深處,在古印度的神話中,閻羅王是執掌陰間的神,在《梨俱吠陀》中就已經出現,後被佛教沿用,佛教東傳後,閻羅王的概念也被吸收,代替了泰山府君。
佛教在東方傳播與本土化的過程中,佛道神話相互借鑑融合,而佛教為更好的傳播與讓人們理解,所以將閻羅王的概念按照泰山府君的概念進行了改造,甚至在早期的佛經中,也會將“閻摩”翻譯成“泰山府君”。
事實上,原本的地獄之中完全都是閻羅王一個人做主,然而晚唐時期,又有九個分身的陰間之王被創造了出來,如此一來,地域分十殿,每殿一位王。
閻羅王是佛教東傳後最初的冥界主宰的概念,後來出現的九殿閻君,都是閻羅王的分身,而且“閻羅王”為陰間幽冥教主的概念,流傳與傳播時間最悠久,自然也最出名。
-
14 # 歷來現實
閻羅王之所以最出名,一是因為佛教影響;二是因為職權範圍;三是因為包拯知名度高。
佛教影響中國有五大宗教,它們分別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華人習慣上稱之為中國五大宗教。
五大宗教中,佛教是公認的第一宗教。
佛教自從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以來,比起其他的兩大宗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顯而易見是最大的。
孫中山先生讚歎道“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佛家的孝道,倫理,慈悲濟世,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崇高精神,被統治者推崇,為老百姓接受。
而閻羅王,則原本是佛教中的神靈,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國,被中國老百姓所知曉。
中文"閻王"是從印度梵語中音譯過來的詞彙,原來的意思是"捆綁",完整的意思是捆綁那些在陽間犯下罪的人,也譯作"閻羅(王)"、"閻魔(王)"、"琰魔"等等。
準確地說,閻羅王來自佛教,原型為印度神話中的閻摩羅王。
需要指出的是,在早期佛教神話中,閻王只有一個,並非十個,他是冥界唯一的王。
閻羅王來自印度神話傳說,佛教沒有誕生之前,他就誕生了。
在神話中,閻羅王並非是陰間的統治者,而是人間的統治者。
印度佛教產生並教流傳於古印度,時間上大約在公元前6~5世紀時期。《梨俱吠陀》誕生於,公元前1500~900年間;在此書中,閻羅王中已經出現。
佛教誕生後,閻羅王才成為管理地獄的最高統治者。
在佛教中,閻王從前是毗沙國的國王,因為打不過維陀始生王,退而居其次,願為地獄之主。
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領所屬百萬之眾共同立誓,負責統治地獄,專門懲罰地獄中的罪犯。
這十八臣就是後來的十八地獄中的小王,百萬之眾後來被任命為管理基層工作人員即獄卒。
閻王手下的最高官員有五個,他們分別是鮮官、水官、鐵官、土官和天官。
鮮官負責兇殺案,水官負責盜竊案,鐵官專門治理道德犯罪,土官控制言論自由,天官是查處酗酒者。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佛教中,地獄的最高統治者,只有閻羅王一個,是一元化領導,所以地獄中的官員都在閻羅王領導之下開展工作。
這就好比在一個國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然是他的國王、總統、首相或者主席,而不是部長、省長和縣長。
既然是一元化領導,為什麼變成了集體領導,出來十大天子和十代冥王?
造成這一切,都是道教。是道教將閻羅王洋為中用,移植到了道教中,讓他擔任了道教的神。
為了防止他獨裁專制,安排了9個冥王跟他並列平級,以限制他的權力。
這十殿閻王(十大閻王)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閻羅王在陰曹地府中排列第五,是道教中管理陰間的眾神之一。
但是在中國,道教的影響遠遠小於佛教,所以中國老百姓只知道閻羅王是老大,是地獄的唯一統治者,沒有幾個人知道陰間是集體化領導,一共有10個冥王。
閻王出名的第二個原因是——職權範圍。民間傳說中,閻羅王叫閻王、閻王爺;閻王爺是陰曹地府的統治者。
他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生靈的陽壽和陰壽,擁有掌管著三界萬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權力,既是鬼,又是神。
萬物眾生的陰陽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歸閻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是其他國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身邊下屬有:鬼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鍾馗、孟婆、地公、遊星、城隍,無數陰兵鬼將等。
在傳說中,每個人的壽命長短都記錄在一個小冊子上,由判官掌管,這個小冊子就是生死簿。
因此,中國老百姓們把死亡叫做見閻王。
民間有個說法:閻王爺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對老百姓來說,死以後到陰曹地府受多大罪雖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剝奪自己在陽間的生命。
這就好比監獄雖然可怕,但對大多數人來講,能炒自己魷魚的老闆和領導才是最可怕的。
在神話中,判官的權力非常大,他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任務。
除了判官,陰間最厲害的,就是專門勾人魂魄的小鬼。
根據傳說,直接剝奪人生命的,是兩個小鬼,名為"黑白無常"。
在廣大北方地區,民間把自殺叫做“尋五常”。
但是五常只是閻王爺命令的執行者,閻王才是眾生壽命的決定者。
雖然民間有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但是小鬼是默默無聞的,閻王才是出鏡率最高,名頭最響的。
閻王的職權範圍跟百姓生死攸關,無論是敬仰還是恐懼,百姓都離不開他,所以閻王就最知名。
閻王知名度高的第三個原因——包拯知名度高。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官員,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蔑視權貴、執法嚴明,成為正義的化身。
很多百姓認為,包拯雖然去世了,但到了陰間成為閻王。
大家把希望寄託在包公身上,讓他到陰間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來主持公道、懲惡揚善。
有關包公的小說和戲劇,更是把他刻畫為身兼二職、人和神為一體的清官,說他"日斷人間,夜判陰間",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
惡人活著的時候,受包拯整治;死了到陰間,也逃脫不了包拯的懲罰。如果黎民百姓確實是被冤枉,即使被誤抓到陰間,包拯也會把他放回陽間繼續生活。
綜上所述,閻王知名度高跟佛教和包拯有關,更得益於閻王的工作性質和職權範圍。
-
15 # 曉東筆談
閻羅王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再加上傳說包青天死後也成了閻羅王,所以在十殿閻王里名氣最大。一、閻羅王究竟是誰?
從國籍上來考證,閻羅王其實是古印度人,傳說是毗沙國國王,此人十分好戰,經常對外發動戰爭;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最終被另一個國家的維陀始生王所打敗,一怒之下毗沙國國王帶領自己的十八位將領來到了地獄佔山為王,併發誓要在地獄治理罪人。
於是毗沙國國王搖身一變,成了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的天王,並被稱為閻羅王,屬下十八位將領成了十八層地獄判官,士兵們就成了地獄的獄卒。
二、閻羅是什麼意思?因為閻羅王源自古印度,所以閻羅也是梵文中的詞語,原詞語是Yamaraja,翻譯成漢語則是“閻魔羅闍”,簡稱為閻羅王。
三、十殿閻羅是哪十位?前面說到,閻羅王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天王,後來被吸收進入佛教,隨著佛教東進一起進入中國。
到了唐朝的時候,統治者和上層僧侶一起搞了“十方救苦天尊化十方冥王”、“真君治理九幽冥府神鬼”的把戲愚弄百姓,把陰間分為十殿,由十位神仙掌管,分別是第一殿秦廣王、第二殿楚江王、第三殿宋帝王、第四殿五官王、第五殿閻羅王、第六殿卞城王、第七殿泰山王、第八殿都市王、第九殿平等王、第十殿轉輪王。
這時候,來自古印度的閻羅王又搖身一變成了陰間十殿中的第五殿的主人,成為十殿閻羅之一。
四、為什麼閻羅王在十殿閻羅中最出名?在老百姓的理解中,閻羅王不僅僅是十殿閻羅之一,更因為他與包青天包拯有關,據傳包青天死後來到陰間繼任為閻羅王,成為掌管人間及地獄萬物眾生生死的鬼王,有“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在兩旁輔佐。
包拯自己本身就自帶流量,生前在百姓中的威望和人氣就很高,當了閻羅王之後,包拯還跟生前一樣,剛正不阿、秉公執法、大公無私、獎罰分明、懲惡揚善,把工作辦得井井有條,再加上統治階級對包拯青睞有加、重點宣傳,在這種猛烈的造勢之下,閻羅王成了十殿閻羅的代表,其他九殿反而不怎麼出名了。
除了包拯,同為宋朝的名臣韓擒虎、范仲淹和寇準也都先後擔任過閻羅王一職,這就讓閻羅王更加名氣大漲。
五、其他九殿閻羅都是誰?第一殿秦廣王:原型是三國時期的蔣歆,這個人生前嗜酒好色,卻堅信自己死後會成神仙。秦廣王的工作是用一面巨大無比的、由天地精華凝聚而成的鏡子,照著死去的鬼魂。如果判定是惡人,就送往第二殿,如果判定是好人,就讓他們免受罪罰,往生重新做人。
第二殿楚江王:原型是東漢郡守義陽侯厲溫。楚江王住的地方叫活大地獄,手下還有十六小地獄,按照死者生前的罪惡分別發往活大地獄或者十六小地獄受刑,刑滿之後再被送往第三殿。
第三殿宋帝王:原型是唐朝時期餘懃,此人清正廉潔、勤政愛民,擔任過工部尚書、御使大夫、上柱國等官職。駐地被稱為黑繩大地獄,也設有十六小地獄,那些生前忘恩負義、殘酷狠毒者,為惡人狡辯脫罪的人,會被押送到這裡受刑。
第四殿仵官王:原型是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呂岱。掌控著合大地獄,同樣也設有十六小地獄,死者生前如果有漏稅不繳、 耍賴不給租金、賣假藥、不給老弱病殘讓座等行為的人,就會被送到這裡。
第六殿卞城王:原型是南北朝時期的畢元賓。掌控著大叫喚地獄和枉死城,生前怨天尤地、對著北方大小便、不尊敬佛像、收藏違背倫理書籍的人,就在這裡被處罰。
第七殿泰山王:原型是蜀漢官員董和。住在熱惱大地獄,生前酗酒、揮霍無度、扎取他人錢財、盜取棺材內衣服等行為的人,就被來到熱惱大地獄。
第八殿都市王:原型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黃中庸。掌控著大熱惱地獄,死者生前犯有不孝不敬、不撫養親人等罪行的,直接被送到大熱惱地獄。
第九殿平等王:原型是大詩人陸游,就是寫出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驚奇不驚奇?他的地盤是阿鼻地獄,又被稱為無間地獄。犯了殺父、殺母、殺害僧人、縱火、強暴未成年少女、繪製下流圖畫等罪大惡極之人,都在阿鼻地獄受刑。
第十殿轉輪王:原型是唐代名將薛仁貴。
-
16 # 史趣
閻羅王一開始只有一殿,是冥界唯一的死神之王。後來,人們將冥界擴編為十殿,每殿有一王,共有十殿閻王。這十殿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
我們現在所說的就是第五殿的閻羅王。
這閻羅王就是閻羅王包,其人物原型就是宋朝的包拯。包拯在歷史上的地位並不顯赫,最早才做到了樞密副使,但是在民間,尤其是戲曲、說唱文學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為什麼大家喜歡包拯呢?
因為包拯立朝剛毅、不懼權貴、敢言直諫,甚至還要替百姓申不平。民眾憧憬正義,主張善惡必報,便將包拯抬到了一定的高度。所謂“有冤必告清官,清官必找包公”,包拯就是正義的化身。
當然,民眾並不滿足包拯只是清官,還將其神化,入了神道。人們賦予他“活閻王”的身份,並給予他一定的“法力”,比如出入陰陽,掌控生死,幾乎無所不能。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老版的《包青天》中也能窺探一二。
所以,以包拯為原型的閻羅王在民間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大眾認可的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古代原本沒有陰間之主的觀念,更沒有閻羅王之說。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東嶽大帝”--泰山神。
泰山神是本土道教信仰的神仙,不僅主生,還主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
佛教傳入中國後一切發生了改變。佛教中有個叫閻摩的神明,他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閻摩與中國傳統信仰相結合便產生了閻羅王。
在早期的佛教神話中,閻羅王原本只有一個,也是冥界唯一的主宰。這樣一來,地獄的統治權就被佛教壟斷了。
但道教並不甘於這種現狀,於是將冥界拓展為一個全新的地下世界。這個地下世界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有閻羅王,有陰帥判官,也有眾多獄卒,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
在這套體系裡,閻羅王就有十個,而且他們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各有原型。
第一殿的秦廣王蔣,就是蔣歆。蔣歆為漢末秣陵尉,曾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死後就葬在南里;第二殿的楚江王歷,一說為屈原死後化身,一說為周厲王所化,考慮到周厲王生前就暴虐無比,大多數人認為楚江王生前是周厲王;第三殿的宋帝王餘,其原型也有兩種說法,一說唐僖宗時洪州刺史餘良,一說南北朝的劉宋皇帝劉裕;第四殿的仵官王呂,就是三國時期的吳國重臣呂岱;第五殿的閻羅王包就是包拯。
第六殿的卞城王畢就是北朝名將畢眾敬之子畢元賓;第七殿的泰山王董,就是東漢末年劉備手下官員董和;第八殿的都市王黃,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黃中庸;第九殿的平等王陸,就是南宋的愛國詩人陸游;第十殿的輪迴王薛,就是唐朝初年名將薛仁貴。
在佛教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步與道教結合,閻王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來世俗。百姓比較認可的官員或者將領,都可以在陰間有一席之地。
回覆列表
狗魚別號:狗心魚,鉤心魚,勾辛魚,勾星魚,鴨魚,鴨子魚,梭子魚,黑龍江狗魚。基原:為脊椎動物門魚綱鮭形目狗魚亞目狗魚科狗魚屬狗魚。產地:產於黑龍江水系。性味歸經:性平,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