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95133771022844

    構勒出了秦淮河秀美的輪廓,朱自清在這篇散文裡,著意描繪了秦淮河的夜景,並且融情於 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緒,融注進他所創造的形象裡。

    此文寫於1923年,當時正處於五四落潮期,朱自清深感苦悶、寂 寞,同時很想填補空虛,排解煩惱,或躲進書齋,或寄情山水,追求一 時的寧靜和一切均皆適度的生活情趣。但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渴望 光明,富有正義感,悵惘而不妥協,始終嚴肅地對待生活、對待自己。這種思想情感被灌注於(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裡,甚至作品中關於 月色、燈火、河水的描寫,都隱含著作者的感情色彩。夜遊一開始,他 就神往於秦淮河的歷史陳跡,那“華燈映水”、“燈月交輝”的光景,使 朱自清“枯澀久了”的心,被“潤澤”得“不能自主”,簡直有迷離恍惚之 感。在他眼裡,船上的燈火“反暈出”“朦朧的煙靄”,又“逗起縷縷明 漪”,‘“碧陰陰的”水,盪漾起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而大中橋 外,“淡淡的月,襯著蔚藍的天”,水面被映照得“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 綠紗面”,在清的月色和渾的燈光的交融中,秦淮河竟“彷彿籠上了一 團光霧”。在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作者的煩悶、惆悵似乎都被暫 時忘卻,只感覺到月光、燈火、水色的互動輝映,成一派不濃不淡、若 明若暗、朦朦朧朧,調和、適中、安逸的境界,這正是朱自清當時追求 的安寧和一切均皆適度的意趣的流露。然而作者卻不能真正超然,泛舟途中出現的妓船,把他拉回到現 實中,情感為之驟然一變。一來作者沒有想到她們“仍在秦淮河裡掙 扎”,為現實的黑暗而憤然;二來作者又苦於既同情她們的遭遇,又迫 於道德律而不能點歌,為此“覺得很悵悵的”。醜惡的現實打破了作 者恬靜的心境,由於“心裡的不安”,作者眼裡“清豔的夜景也為之減 色”:“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張著巨口”,彷彿“要將我們的船吞了下 去”;傍岸船上一星兩星的燈光,也“枯燥無力”;連電燈下的人物,都 “像螞蟻一般”。顯然,作者的情感由陶醉於秦淮河的夜景,而變為 “心裡充滿了幻滅的情思”,並且這種心境的變化,也抹染在月光、燈 火、水色等景緻的描繪中,顯示出寓情於景,情景相生的藝術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童暖心的文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