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宗元三農堂

    今年立秋是8月7日下午14:37,根據中國民間的說法,今年屬於晚立秋,也屬於母球,還屬於脫衣秋。這一切的說法都說明了,今年立秋以後天氣還是非常炎熱的,大家要注意防暑。立秋以後怎麼做才最好?

    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第13個節氣,太陽執行到黃靜135度處的時令交接的時刻。立秋到來意味著秋天將到了,豐收在望。

    立秋將至,在農村老人經常提醒眾人:“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究竟是什麼意思?包括哪些內容?

    1、立秋三不睡。

    (1)不能開著空調睡。今年立秋在8月7日,中伏結束的倒數第3天,這說明了立秋還是比較炎熱的。至少比現在要炎熱,因為現在是煙花,颱風剛剛過去,高溫潮溼的天氣將會到來。

    立秋以後,太陽向南迴歸線移動,太陽早晚的輻射度減輕。也就是太陽,只是在中午炎熱對於早晚溫度降低。

    立秋以後,如果晚上再開著空調睡覺,有可能感冒的現象發生,甚至會出現一些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

    (2)不能在屋外睡覺。由於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好多人願意在外面睡覺,這樣是為了涼快。

    記得小的時候,那個時候風扇也比較少,空調就更不用說了。父母一般領著孩子到河邊的沙灘上去睡覺,有時在河邊沙灘睡上一夜不回家。

    但是立秋以後,空氣中的露水比較多,潮溼現象增加。所以立秋以後不要在屋外面睡覺,因為潮溼的水氣會使得人身體受寒現象增加。

    (3)不能長睡午覺。在夏天人們經常進行午休,午休的時間相對比較長一些,一般在1~2個小時。

    比如現在正是中伏的天氣,對於城裡人上班的時間為下午的2:30,中午吃完飯至少有兩個小時可以休息。

    但立秋了以後,白天慢慢的變短,夜晚慢慢的變長。儘管今年立秋後還在三伏天氣,可是晚上時間短了,也變得涼爽了。

    一些上班的時間也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中午沒有必要再休息那麼長的時間,否則午休時間太長,晚上就睡不著覺了。

    2、立秋三不做。

    一是不要去洗冷水澡。儘管今年立秋以後再三伏天氣,但是太陽已經向南迴歸線移動,太陽對北半球的熱能輻射逐漸的減少,水溫就大幅度的下降。

    俗話說:“立秋當日,水冷三分!”可看出立秋以後,水溫下降的速度。立秋以後不要像在三伏天那樣,直接到水塘裡去洗澡。

    因為水溫驟然下降,在裡面洗澡有可能造成腿部抽筋等現象發生。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造成悲劇發生。

    二是不要吃冷涼的食物。儘管立秋以後有24天的秋老虎天氣,還是非常炎熱,但是不要吃那些冷凍的食物。

    三是不要提前加衣服。俗話說:春捂秋凍。儘管秋天來了,溫度早晚出現下降,但也不要過快的加秋衣或者是棉衣。

    儘管立秋以後,水溫或者是地表的溫度,早晚有所下降,可是這些溫度還不會很快的消失掉。大氣的溫度相對還是比較的穩定的。

    這個時候人不要穿過多的衣服,是為了提高身體的抵抗力,能夠鍛鍊身體,保障冬天的順利越冬。

    3、立秋三要吃。

    (1)要多吃高蛋白質的東西。在中國各地方有貼秋膘之說。也就是立秋了以後要多吃一些高蛋白質的東西,以補充三伏天人造成的能量損失。

    貼秋膘市直的過去的習俗,因為那個時候吃不飽穿不暖,經過炎熱的三伏天氣,人的身體散發的能量較多。必須在立秋以後,秋高氣爽,多吃一些高蛋白的東西,補貼身體的能量,以迎接秋收秋種的繁重的體力勞動。

    (2)要多吃蔬菜、水果。立秋以後蔬菜水果多了起來,這是季節性的蔬菜水果。尤其在夏天,蔬菜水果相對比較少一些,立秋以後這些東西就多了起來,對人補充一些維生素纖維素等等非常有好處,所以多吃蔬菜水果,有利於身體健康。

    (3)多吃一些溫性、熱性的食物。立秋以後天氣慢慢的變亮,而且長期不斷的上升,人們要多吃一些溫性或者熱性的食物。

    就像北方在立秋以後,開始吃一些牛羊肉比較多。特別是涮羊肉、涮牛肉、羊肉湯、牛肉湯、烤羊排等等,這些都成為了北方小名吃。主要是這些都是溫性或者熱性食物,能夠補充更多的蛋白質能量。

    寫在最後:在中國農村有很多的諺語、俗語,或者是農村老話,這些都是祖祖輩輩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智力名言。

    儘管有一些話語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換,以及人物的不同等等,原來的含義已經發生了演變,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適合現在人參考或者採納,至少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尤其是今年立秋,相對比較早一些天氣冷熱變化異常,一定在立秋以後要注意身體的健康,要多鍛鍊身體,要合理的膳食。只有健康存在了,人才有奮鬥的價值和意義。所以要牢記立秋以後“三不做,三不睡,三要吃”得古訓。

  • 2 # 京城劉姥姥

    今年是八月七日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代表著夏天的酷熱要逐漸減退,秋天就要開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所以秋季被稱為“少陰”。農村老人說的:立秋要“三不睡,三不做”,分別指的是什麼呢?夏至過後,太陽開始南行,白晝一天天變短,陽氣也開始逐漸下降,到了立秋時,陽氣結束,陰氣開始上升。然而陽氣並不是徹底消失了,而是從顯現狀態轉變為隱藏狀態。所以立秋是陰氣初生的時刻,也是陽氣收斂的過程,是陰和陽的交替之時。雖然已經立秋了,但是每年立秋以後白天的天氣還是十分的炎熱,有時中午溫度能達到了35度左右,唯一比以前好的就是沒有那麼悶熱了。現在馬上就要進入立秋了,農村老人說的立秋之後的“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是指什麼呢?

    先說三不睡就是不能太晚睡覺,不睡風口。因為睡熟之後,涼風就容易侵入身體,導致受涼。所以夏秋交替之時,是最容易發生感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二是為保持精力和體力,中午可以休息一會,但午休時間不要過長。中午如果睡的時間長了,就會影響晚上的休息。三是還要注意睡前保持舒適心情,不要做劇烈運動,睡前不要想的東西太多,才能提高睡眠質量。

    三不做,一 不做繁重的體力勞動。雖然立秋了,天氣還是很熱,尤其是中午時分,這段時間不要做很累的體力勞動,出汗太多,不注意補充水分的話還會中暑的。二 不要大吃大喝,胡吃海塞。注意飲食習慣多食一些清淡食物,保重自己身體健康。另外穿衣服也要注意,不要只穿夏天衣服,早晚注意保暖。

    那三要吃吃什麼呢?一 是要吃水餃,對於北方人來說,不管什麼節氣,水餃都是必不可少的,過年過節都要吃水餃。立秋了多吃水餃,葷素搭配有菜有肉有面,才能補充能量能量。二 是早晚可以喝點粥 能養胃,經歷了夏天酷暑的煎熬,為了抵擋炎熱,人們喝冰鎮的啤酒,吃雪糕和各種冷飲,腸胃就會受到影響,秋天了喝點暖胃的粥,暖暖胃保養一下身體。立秋之後也是秋收的季節,各種水果都基本成熟了,立秋之後可以多吃一些應季的水果。多食水果也可以去夏天的火氣,

    立秋之後雖然還會熱一段時間,但是早上和晚上會有涼風出現,而涼風就是西北風,當就像這幾天的天氣一樣,早上還是比較涼快的,晚上不需要開空調了,但是中午很熱,所以說注意天氣預報,早上如果氣溫低的話就不要穿夏天的衣服了,不注意的話會感冒的。睡熟之後,涼風就容易侵入身體,導致受涼。所以夏秋交替之時,是最容易發生感冒的時候。二是立秋之後不睡涼蓆,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都喜歡睡在涼蓆上,但是立秋之後,陰氣上升,如果再睡在涼蓆上,就容易導致寒氣襲身,從而引發疾病。三是不在露天睡,以前人在炎熱的夏季沒有空調和電扇,晚上往往會睡不著,於是就會在院子裡或者平房的屋頂上放一張臨時的床鋪。到了晚上就睡在上面還有一絲涼意,但是到了立秋之後,涼風就變成了寒風,很容易著涼,所以立秋之後,就不適合睡著露天之處。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是收斂的季節,萬物凋零,落葉紛飛,是最容易讓人傷感的季節。因此秋季應以收心養性為主,以酸性食物養肺,不易大動肝火。其實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僅僅是指植物,而是萬物在四季中的變化規律,因此秋季要

    以收斂為主。

  • 3 # 真誠麵條LS

    在濟南地區,立秋只是代表這個節氣來了。並無明顯秋意。真正開始感覺到秋高氣爽的味道,還要再耐心等上十多天月底的處暑節氣的到來。甭忌口,那有那些個講究。

  • 4 # 吉祥安康在菊花展留念

    立秋古人有這樣涗法,早夜立秋比較風涼,今年下午二點立秋屬於母秋,母老虎比較熱,注意身體,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注意防曬,降溫!

  • 5 # 清妙鶴音

    簡單的查了一下,不用謝,嗯,就這些:

    三不誰:

    不蓋被子不睡覺

    頭髮不幹不睡覺

    吃太飽不睡覺

    三不做:

    不吃涼食

    不洗冷水澡

    不做劇烈運動

    三要吃:

    吃祛溼食品

    時令水果

    補品

  • 6 # 小鎮青年漂流記

    生活處處是哲學!再過幾天,也就是8月7日週六,而且是在下午就迎來2021年的“晚立秋”!中國俗語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也就是說,如果是早立秋,這一天會比較涼爽;如果是晚立秋,這一天會比較燥熱!而中國古人的智慧還在於能透過24節氣的變化對生活作出哲理性的分析!於是就有了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的說法!那這裡面的“三不”又分別是哪“三不”呢?一起來看看吧!

    不蓋被子不睡:相信很多人在夏天夜晚睡覺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都有不蓋被子睡覺的習慣,那是因為夏天,很多地方晝夜雖有溫差,但是通常夜晚溫度依然很高,而立秋之後則不一樣,立秋之後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較大,不蓋被子睡覺容易引起著涼甚至引起感冒等疾病;

    頭髮溼不睡:因為很多人都有晚上洗頭的習慣或者在晚上洗澡的時候一併洗頭,並且很多人都有洗完頭髮就睡覺的習慣,這如果是在夏天還尚可,因為夏天溫度高,幹得快,而立秋之後洗完頭髮不容易幹,如果頭髮溼睡覺,容易引起頭痛等毛病,因此需要吹乾頭髮之後再睡覺;

    吃太飽不睡:夏天溫度高,通常人們都沒有太大的胃口;而立秋之後則不一樣,由於溫度降下來之後,人的胃口增加,就容易暴飲暴食,但是如果吃太飽就睡覺,這樣會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引起肥胖等症!因此立秋之後,即便胃口好了,也要注意控制不要在睡覺前吃的太飽。

    不吃生冷食物:對比炎熱的夏天,因為溫度比較高,人體所能承受的溫度就相對較高,在這種溫度比較高的夏天,適當地吃一些涼食對適宜體質的人體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影響,而立秋之後,溫度開始慢慢降低,這個時候,人體所能承受的溫度也是隨之降低,此時吃生冷的食物,通常會刺激到人體腸胃,致使寒氣攝入,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因此立秋之後就需要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

    不做劇烈運動:同樣對比夏季或者對比古時候,夏季因為溫度高,人們通常會選擇在溫度高的時候選擇避暑或者下地幹活的時間減少,而隨著立秋的到來,天氣涼爽之後,很多人就開始習慣性地增加運動時間或開始拼命地幹活,這樣通常會導致因劇烈運動或勞動量過大而產生勞累過度,而勞累過度則極容易產生身體各環節問題的不適或病症。因此立秋之後則需要酌情來選擇適量運動;

    不洗冷水澡:夏天因為天氣炎熱,溫度太高,很多人都有洗冷水澡的習慣,游泳也通常是夏天大家都特別喜歡的運動。既舒服又可以避暑,因此感覺泡在冷水中一整天都不是問題。而立秋之後,這種習慣就需要立馬改過來。俗語說“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也就是說,立秋之後水溫和人體所能承受的溫度都會慢慢降下來,此時再洗冷水澡或游泳,就容易導致寒氣入體或抽筋從而損害健康。

    一吃水果:眾所周知,水果當中含有大量的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可以說,人體一年四季都應該適時地吃食水果。而立秋之後,通常空氣也會變得乾燥起來,此時適量的吃食時令水果,能起到養肺健脾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腸道消化,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

    二吃蔬菜:蔬菜對於人體健康和營養的好處不言而喻。在飲食方面,我們通常提到葷素搭配,有的人一日三餐可以沒有蔬菜但是不可無葷,這種習慣是非常不好的。蔬菜為我們的人體提供多種必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因此蔬菜是我們立秋之後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

    三吃補品:有了水果蔬菜等的配合,立秋之後適時還需要適宜的補品來配合。夏季溫度較高,很多人都有厭食,甚至食慾不振的情況,這樣很容易導致體內營養的流失,而立秋之後則是滋補的好時機。很多人提倡雞湯滋補,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切忌不要暴飲暴食。

    以上便是對農村老人經常提到的立秋之後“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的解答,希望對大家的日常生活能起到一定的幫助!可以說,中國古人的智慧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這其中蘊藏的就是對於日常生活健康養生的哲學!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與智慧!

  • 7 # 大千世界之秘

    立秋快到了,隨之而言的秋天快到了,是不是覺得就能涼快了,那你就錯了,秋老虎還在等著你,註定還要熱一陣。每次在立秋以後,家中的老人,經常會說一句話“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相信很多人都是聽過這句話的,但是並不是很理解,究竟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們。

    立秋後“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指的是什麼?

    三不睡

    不蓋被子不睡覺,很多人都是已經習慣了夏天不蓋被子睡覺,或者是空調開得很低,在立秋以後依舊還是如此,這樣的習慣不好,需要改掉,立秋後的晝夜溫差是比較大的,睡覺時需要蓋一個被子,以免著涼。

    頭髮不幹不睡覺,多數人都是晚上洗頭,洗過頭髮後就睡覺,夏天溫度高,乾的快,但是立秋後就不一樣了,頭髮不容易幹, 若是此時睡覺,是容易引起頭疼的,因此需要吹乾以後再睡覺。

    吃太飽不睡覺,炎熱的時候,沒什麼胃口吃飯,等到溫度下來後,胃口好了,切記暴飲暴食,若是吃得太多,不能立馬睡覺,不然會加重腸胃的負擔,會出現肥胖,因此在晚上還是少吃一點。

    三不做

    不吃涼食,夏季的溫度高,吃的涼食沒太大的影響,但是立秋後就不一樣了,溫度會下降,吃過冷的食物,是會刺激腸胃,導致寒氣入體,對健康是不利的,最好是別吃。

    不洗冷水澡,相信多數人都是洗過冷水澡的,或者是去游泳,夏天是可以這樣做,但是過了立秋以後就不行了,俗話說“立秋一日,水冷三分”,最好不要下水游泳,並且冷水澡也不要洗,以免寒氣入體,損害健康。

    不做劇烈運動,做劇烈運動以後,身上會出很多的汗,如果不及時的擦乾,經過秋風一吹,是容易出現著涼的情況,對身體不利,因此需要注意,在運動以後,若是出含,需要及時的擦乾,或者可以選擇一些溫和的有氧運動,減少汗液的出現,同時讓身體也能夠得到一個好的鍛鍊。

    三要吃

    吃祛溼食品,在夏季的時候,雖然溫度高,但是人們喜歡吃冷飲,吹空調,出汗少,導致寒氣以及溼氣在身體中聚集,對健康有所影響。因此在立秋後,需要吃的祛溼的食品,如紅豆、薏米、黃芪、冬瓜等,可以去除身體的溼氣。

    時令水果,立秋後,空氣會慢慢的變得乾燥,需要吃點時令的水果,如梨、大棗、葡萄等,是有著養肺健脾的作用,每天都適量的吃一點。

    補品,在夏季的時候,溫度比較高,很多人都有食慾不振的情況,導致身體中營養流失得比較快,到了立秋以後,就需要好好的補一下身子,吃點雞湯、肉湯或是其他的東西,不過要記住不可吃得太多,以免加重身體的負擔。

    立秋後,也就意味著,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一半,在很早的時候,都認為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那你有收穫到什麼了嗎?不管是否有所收穫,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立秋後需要多注意“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以保證身體的健康。

  • 8 # LYP天空之翼

    三不睡:洗完頭髮,頭髮未乾不能睡;不能睡太晚,禁止晚上不睡玩耍;不能睡在地上,溼氣大。

    三不做:不洗冷水澡;不暴飲暴食;不做劇烈運動。

    三要吃:溫補的食物:羊肉、胡椒等;秋季吃祛溼的食物,為冬天鋪路;蒲公英消炎祛火。

  • 9 # 米線美食

    俗話說啊,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得收。立秋,是24節氣中第13個節氣,它意味著天氣變涼。也是農民判斷莊稼是否能豐收的一個重要因素。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的意思呢,是六月立秋農作物收穫的時間相對會提前,繼續播種的時間也就提前了,農作物在第二年夏天也會提前成熟。那麼生長的週期呢,會縮短,再加上立秋之前呢,可能會提前帶來冷空氣,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可能會影響秋收和夏收。

    那麼七月立秋呢,早晚都收的意思啊,就是說立秋相對延遲天氣變涼之後呢,農作物可以在餘下的時間充足的肥水條件下盡情地生長,天氣越熱,農作物生長也就越快,養分也就越多。那麼生長的條件呢,籽粒成熟度也會越高,高產豐收是水到渠成。

    我們的祖先,在農耕時代,靠這24節氣來掌握一年四季的變化。什麼節氣我們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什麼時候該播什麼種等等。比如立秋後”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一說。這都是她們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

    三不睡

    立秋後不能在屋外睡覺,以前夏天沒有空調,天氣炎熱了,大家都喜歡在院子裡,鋪張墊子睡。立秋後,早晚天氣都會轉涼,立秋後蚊蟲也更多,不適合再到外面睡覺了。

    立秋後午覺不適合睡得太久。立秋後白天時間會慢慢變短,夜間時間會變長。如果午覺時間睡的時間太長,那裡還有時間種莊稼或者上班呢?

    立秋後不能赤身睡,夏天,由於天氣的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光著身子睡覺。立秋後,由於天氣慢慢變涼,睡覺的時候要穿一件衣服,防止肚子著涼。

    三不做

    不能去洗冷水澡,俗話說:“立秋當日,水冷三分!”立秋後,水溫下降的速度。立秋以後不要像在三伏天那樣,直接到水塘裡去洗澡。

    不能吃冷的食物,像冰棒這些食物,由於天氣變涼,如果吃過冷的食物,對腸胃功能很不好,影響健康。

    不能穿的太厚,雖然是立秋了,衣物要慢慢加,不一次加很多。因為立秋後中午還是很熱的,如果穿的太多,就很容易捂出痱子的。

    三要吃

    要多吃雞蛋和蔬菜這些食物,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由於夏天的炎熱,胃口不是很好,秋天到了,就可以調養身體了。很多人都知道秋季是養生的季節。

    要多吃梨,立秋後空氣逐漸乾燥,每天吃一個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要多喝粥,老人常說”粥頤養天年“,立秋喝粥也是一種享受,同時對身體有不少益處。比如:銀耳蓮子羹、山藥排骨粥、小米粥、荷葉蓮子粥、皮蛋瘦肉粥、紅薯山藥粥等, 這些都是很好的養生粥。

    不得不佩服外面的祖先,在那個沒有什麼化學和營養學的年代,她們總結出這麼好的養生經驗 。

  • 10 # 日常小事記錄

    現在正處於中伏、大暑期間,但距離立秋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在8月7號農曆的六月二十九,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將會如期而至。算起來也只不過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秋天將會來到我們的身邊。二十四節氣之中有四立,分別代表的是四季的開端,立秋跟立春、立夏、立冬一起,讓大地四季變得分明。立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這也是從暑期伏天向秋高氣爽開始轉變的節點。所以立秋到了之後,對於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生活也要隨著節氣的改變做出適當的調整。

    農村老人愛說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指的也是立秋之後做出的改變,夏季炎熱天氣帶來的習慣,也要隨著秋高氣爽的到來,做出適當的改變,分別指的是三種覺不能睡,三件事不能做以及三種食物要吃。

    三不睡;不蓋被不能睡,立秋一日,天涼三分,尤其是隨著秋雨綿綿的到來,氣溫更是隨著降雨逐漸走低,農村俗語叫做: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立秋之後天氣雖然依然炎熱,只不過是白天依然炙熱,晚上卻已經變得開始寒涼,晝夜的溫差隨著立秋之後開始逐漸拉開距離。立秋之後晚上外出的時候,也開始逐漸地新增衣物。晚上睡覺的時候,也要蓋上薄被子保暖,切不可因為貪涼赤身而睡。很容易由於夜晚的寒涼導致身體的不適。

    晚覺不睡;立秋之後的夜晚,外出的時候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涼風習習,跟前段時間悶熱異常的暑期相比,這樣的天氣讓人心情舒暢,身體處於適宜的溫度。夜晚睡覺也變得安逸了許多,經歷過了暑期的煎熬,立秋之後更要注意睡眠,熬夜、晚覺是不能睡的,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變涼,要做到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外出活動也隨著氣溫的下降,開始明顯增多,白天勞累了一天,如果晚上得不到充足高質量的睡眠,第二天無論如何也是打不起精神的。所以三不睡第二個指的是晚覺不睡。

    不睡懶覺;俗話說春乏秋困,秋天到了之際,人也很容易變得慵懶,時不時地就犯困。早上的時候更容易賴床,這不是什麼好習慣,秋天到來一片金色,秋季不僅僅是金色的,屬性也是金,而且根據老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秋季是一個忙碌的季節、收穫的季節,所以在這個金色的秋季,是不能睡懶覺的。睡懶覺只能耽誤了很多的工作和事業。越是讓人感覺到舒適的季節,反而越不能有絲毫的停歇和怠慢。只有打起百分百的精神,才能有所收穫。

    立秋之後隨著天氣的變化,很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隨著節氣的更迭要做出更改,有的事情不能再去做或者少做,也被叫做立秋三不做,分別指的是:

    不去野外水域玩耍、游泳;立秋之後不僅僅是氣溫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大自然的水溫也隨著節氣的改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暑期可以在溫熱的水域之中暢遊。但隨著立秋的到來,野外水域變得危險重重,水溫會明顯的下降,上層水溫摸起來溫熱,但水下的水卻已經變得透骨的冰涼,這個季節去下水玩耍、游泳,很容易由於水溫冰涼導致腿腳抽筋出現危險。所以說這個季節已經不再像暑期那樣可以在水邊自由自在地玩耍。除了水溫有明顯的變化之外,秋雨綿綿也會造成水位極其的不穩定。所以對於陌生水域一定要遠離、避開。

    不洗冷水澡;暑期夜晚的時候,臨睡前沖洗冷水澡,會感覺到特別的舒爽,人也會變得清爽了許多。這也是夏季降溫消暑的常規操作。但立秋之後,洗冷水澡的習慣就要做出改變,立秋之後的夜晚已經開始寒涼,這個時候洗冷水澡不僅僅會感到寒冷,而且對於身體也有很大的損害。農村老人說立秋之後洗冷水澡,還極易長出秋痱子。秋痱子跟夏季的痱子不同之處是,秋痱子會每年都出現,很難將其根除。所以立秋之洗冷水澡的習慣也要做出改變。

    不能暴飲暴食;秋季是傳統貼秋膘的季節,告別了燥熱的苦夏,身體也要好好地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補一補,意思是要把苦夏期間所缺失的東西給補回來。但也要切忌不能夠過於暴飲暴食,對於補一補民間有說法叫做: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這裡所說的也要平行補益,切忌暴飲暴食,不但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還會導致身體的不適。

    立秋之後秋燥興起,尤其是中午時分,氣溫更是異常升高,所以民間喜歡把這樣的天氣叫做:秋老虎。秋季也講究要做到三吃,指的是三種秋季比較適宜的食材,分別是:

    驅除秋燥多吃蔬菜;秋季也是蔬菜紛紛上市的季節,秋收帶來的新鮮蔬菜,是這個季節最適宜多吃的。蔬菜不僅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夠很好的驅除秋燥。各種各樣新鮮的菜蔬上市,口感好味道佳,營養積累也是全年最高的,這個季節要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對於身體是極為有益的。

    貼秋膘多吃肉;每年的夏季,由於氣溫的原因,對於肉類的銷售和食用,都是全年最低的。但秋季的到來,卻改變了這樣的格局,秋季吃肉貼秋膘也是傳統的習俗。夏季天氣異常炎熱不愛吃肉,秋季的到來,對於肉類的需求開始明顯的增多。肉類食材能夠補充身體所需養分,起到貼秋膘的作用,秋季之後將會是寒冬,身體貯存更多的能量脂肪,才能輕鬆度過隆冬。

  • 11 # 莫道當時是尋常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明日農曆六月廿九,立秋,時間14:53:48。立秋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節一定合理安排起居,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三不睡

    不睡涼覺。立秋後白天炎熱,晚上溼氣加重。睡覺時容易著涼,因此立秋後晚上睡覺儘量少開空調,否則溼氣容易侵入體內,增加患病風險。

    不睡晚覺。秋季是養生的時節為避免陽氣流失,一定遵循早睡早起的規律,最好晚上十點之前入睡。

    不睡氣覺。立秋過後,天氣乾燥,人的脾氣也容易暴躁,這種氣躁容易影響脾胃的健康,如果帶著氣入睡,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三不做

    不要長時間開空調。立秋過後早晚天氣慢慢轉涼,長時間開空調容易引起傷風感冒、腹痛、胃痛、腰腿疼等症狀,因此立秋後早晚開窗通風即可。

    不暴飲暴食。尤其是晚上,胃消化能力下降,吃飯應以以七分飽為主,以免進食過多增加胃的負擔。

    不吃冷飲。立秋後儘量不吃寒涼的食物,尤其是晚上,天氣雖然依然炎熱,冰啤酒、冰淇凌、冰礦泉水喝著固然超爽,但胃腸道是受不了的,輕則胃痛、胃脹,重則腹瀉、嘔吐,所以立秋後所有冰鎮的飲料、水果都要少吃或者不吃。

    三要吃。經過夏天的炎熱,秋季是貼秋膘的季節,適當多吃些肉類,把苦夏流失的能量補回來,同時也要避免因為天氣涼爽食慾增加,導致暴飲暴食,

    多吃水果。幾天各種應季水果比較多,多吃水果可增加免疫力,補充身體需要的各種維生素。

    多吃蔬菜。秋季是養生的季節,對各種營養需求量較高,適當多吃銀耳、木耳等潤燥的蔬菜是不錯的選擇。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12 # 花開富貴

    2021年立秋時間:2021年8月7日14:53:48,農曆六月廿九。

    時間上比較晚,因此是屬於晚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秋”就是指夏去秋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立秋”到了,並不是天氣立馬就涼快下來,還要再過二十多天左右,8月底天氣應該會涼快下來的。

    聽農村老人所說的三不睡

    應該是,如果晚上吃的太飽,不要立刻睡覺,要睡覺的話,會對消化系統不好,給身體造成負擔。

    晚上睡覺立過秋以後,最好蓋點衣服,不要光著身子睡覺,夏天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喜歡光著身子睡覺,比較涼快嘛,立秋以後天氣,特別是早晚就有點涼意了,最好還是蓋上點衣服睡覺,省的肚子著涼。

    晚上大部分人都喜歡洗澡,順便把頭髮也洗了。有的不用吹風機,沒有吹乾的頭髮就睡覺了。溼邪會進入體內,時間長了,容易頭疼。

    三不做呢?

    冷水澡也不要洗了,因為立過秋水會變涼的。用涼水洗澡會刺激身體,容易感冒。

    特別是中午,太陽照的火辣辣的,還是非常的熱,不要做劇烈的活動,容易大汗淋漓傷身體,還有容易中暑。

    三要吃呢。

    秋天來了,天氣涼快了,可以多吃點高蛋白的東西,補充能量嗎?

    秋天來了,時令的水果豐收上市了,可以多吃一點。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瓜,棗,梨果都上市了,大家可以多吃一點時令的水果補充,夏天身體所消耗的能量。

    在吃一點補品嘛,比如牛肉,羊肉呀,

    貼秋膘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今天是8月2號了,再過幾天就立秋了。

    老鐵們堅持幾天。就要涼快了,保重好身體喲,

    別忘了貼秋膘!

  • 13 # 望月思濃

    現在馬上就要進入立秋了,農村老人說的立秋之後的“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是指什麼呢?

    先說三不睡就是不能太晚睡覺,不睡風口。因為睡熟之後,涼風就容易侵入身體,導致受涼。所以夏秋交替之時,是最容易發生感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二是為保持精力和體力,中午可以休息一會,但午休時間不要過長。中午如果睡的時間長了,就會影響晚上的休息。三是還要注意睡前保持舒適心情,不要做劇烈運動,睡前不要想的東西太多,才能提高睡眠質量。

    三不做,一 不做繁重的體力勞動。雖然立秋了,天氣還是很熱,尤其是中午時分,這段時間不要做很累的體力勞動,出汗太多,不注意補充水分的話還會中暑的。二 不要大吃大喝,胡吃海塞。注意飲食習慣多食一些清淡食物,保重自己身體健康。

    那三要吃吃什麼呢?一 是要吃水餃,對於北方人來說,不管什麼節氣,水餃都是必不可少的,過年過節都要吃水餃。立秋了多吃水餃,葷素搭配有菜有肉有面,才能補充能量能量。二 是早晚可以喝點粥 能養。

  • 14 # 漢哲教育

    2021年的三伏天從7月11日----------8月20日結束,有漫長的40天。

    伏是休息和歇息的意思,三伏天的意思就是在夏季最炎熱的天氣裡要注意休息,儘量避免在Sunny在暴曬,掌握好作息規律,以便順利度過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三伏天悶熱潮溼,是各種細菌和病菌大量繁殖的季節,因此華人自古就有很多三伏天的禁忌,以便能夠平安度過這炎熱的季節,順利進入秋冬季節。

    三伏天牢記“3要吃”

    1.要吃蒲公英。從中醫理論上講清肝明目的蒲公英,是秋季長的果實為佳。一般秋季的蒲公英恰好新長出一茬,食用的口感和入藥效果為全年最好。入秋後經常喝點蒲公英根茶可以去秋火、護胃等!2.要吃應季水果。梨子、蘋果、橘子等秋天水果,眼看著要上市了,多吃能開胃消食止咳消燥,對喉嚨的乾燥和感冒的維生素增加有好處。3.要吃祛溼食物。經過一個夏天的折騰,很多人又攢了很多溼氣,立秋後抓緊祛溼,可以讓整個冬天更健康。

    三伏天裡的“3不做”

    1.不貪涼。

    (1)不要在空調下猛吹: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空調和風扇是家家必備的消暑神器,吹空調和風扇要適度,空調風扇下久吹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冷熱交替易傷風感冒。

    (2)不坐室外的木頭:“夏不坐木,冬不坐石”。三伏天高溫多雨,木頭中的溼氣揮發不出去,坐上面對身體不好。

    (3)睡覺時注意防寒:每到夏季就會有很多人因為睡覺時喜歡吹“穿堂風”或貪涼不蓋被而造成身體的不適

    (4)滿身大汗時別用冷水衝:滿身大汗時身體的溫度高,猛然用冷水沖澡容易使身體受涼。

    2.不要久坐不動。

    三伏天久坐不動,容易使身體中的汗液停留在面板表面揮發不出來,容易造成面板的隱患,做一會適當的活動對身體有好處。

    3,不與人爭吵,不去噪音多的地方。

    三伏天心情會因天氣燥熱而煩躁,容易暴怒上火與人爭吵,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三伏天切記“退一步海闊天空”。去人聲嘈雜或噪音多的地方,容易影響到自己的情緒,造成睡眠和休息不好。

    三伏天裡的“3不睡”

    1.不洗完頭溼著頭髮就睡覺。如果睡前用熱水洗頭,還不將頭髮清理乾燥就睡覺,頭部因為頭髮潮溼易受到外界刺激,寒氣進入體內讓人容易感冒生病。

    2.不把空調溫度調得太低睡覺。有的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恨不得搞個十幾度,這樣才舒服,但是全然不知,溫度低對身體的關節非常有傷害,容易得風溼病。

    3.不熬夜太晚睡覺。晚上10點到11點是人體最佳睡眠時間,俗稱“子午覺”。這個時候睡覺人體精神旺盛,凡過子時還不睡,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對身體的損耗是很大的。

    三伏天雖難熬,但也是休養身心的好時候,要乖乖堅持呦~

  • 15 # 讀書有用論

    老人流傳下來的東西,還是有點講究的。

    三不睡。

    第一不睡、頭髮沒幹不睡。特別是女孩子,頭髮長,洗次頭髮不容易,洗完頭髮後不容易幹,有的人直接在頭髮沒有乾的時候進入空調房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頭髮亂糟糟的,還會發生頭痛。

    第二不睡、溫度太低別睡。有的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調的很低,恨不得搞個十幾度,這樣才解恨,但是全然不知,溫度低,對身體的關節非常有傷害,容易得風溼病。

    第三不睡、晚上吃太飽。晚上吃的太飽,你還能睡得著嗎?這樣暴飲暴食對身體好嗎?我們要控制自己的飲食,不要在睡覺前暴飲暴食,避免食物倒流。

    三不做。

    第一不做、下水游泳。立秋之後,溫度雖然降得不是很快,但是水的溫度會下降很快。俗話說“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人貿然下水游泳,腿腳適應問題不及時,會發生抽筋的情況,這樣在水裡是非常危險的。

    第二不做、吃生冷食物。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天氣氣溫高。人們就好一口冷飲冷盤,最好是吃著冷盤,喝著冰啤酒,吃的爽,喝的舒服,但是身體胃部受得了嗎?

    第三不做、不要暴曬。雖然立秋,但是太陽依然毒辣,溫度依然很高,人們千萬不要在太陽底下暴曬,特別是裸露身體更不行,不然會曬傷的。

    三要吃。

    第一要吃、餃子或者雞湯。立秋素有貼秋膘的傳統。有的地方吃餃子,主要是北方,有的地方家庭自己選擇,我家就是會喝雞湯。反正意思都是一樣,把夏天流失的能量補起來。

    第二要吃清淡點。立秋之後畢竟還會熱上一陣子,氣溫高,人們沒有什麼胃口,吃什麼都不香。這個時候最好吃清淡點,這樣胃口會好些。

    第三要多吃水果。立秋之後,秋天來了,天干氣燥是秋天的特徵,身體容易缺水,這個時候要多吃水果,補充身體水份。也能夠潤滑腸胃,利於通便,保持身體新陳代謝。

  • 16 # 鳳尾竹143305608

    立秋以後,雖然還是熱浪滾滾,不過早上和晚上開始會涼快一點,大中午還是非常熱的,所以有“秋老虎”一說!

    “三不睡”大概是指剛剛洗好頭髮不能睡覺,秋後注意保暖了,洗好頭髮一定要乾了以後才能睡覺。不能睡空調房間,秋後注意不要整夜開空調冷氣睡覺!古代的人們認為秋後不用睡午覺了,白天慢慢變短了,夜開始變長,取消睡午覺了!

    “三不做”立秋之後不要吃生冷食物了,特別是西瓜,過去我父母秋後是不買西瓜給我們孩子吃的,秋瓜吃了不好!直接從冰箱裡面取出來的瓜果更加不能吃了!秋後不能洗冷水澡了,過去條件有限,伏天人們常常冷水沖洗,那麼立秋之後就不可以了。秋天以後不能過分勞作,過去都是靠天吃飯,農民非常辛苦勞作,立秋之後不要太辛苦!

    “三要吃”立秋以後多吃水果蔬菜,這個季節的水果特別多,成熟的季節嘛!農民辛辛苦苦幹了一個夏天,立秋之後可以喝點雞湯補補身體,過去的人們也就這點家禽可以享用,北方的人們可以包餃子吃了!預示著豐收了,貼一點秋膘犒勞 一下自己!立秋之後的氣候變化有點燥了,所以這段時間最好吃點涼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苦瓜,脆梨,蓮藕!鴨子肉也是最美味的涼性食物!

    這些都是老年人說的,我也不知道對不對,朋友們你們認為是這樣的嗎?

  • 17 # 頑皮的小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所涉及的範圍非常之廣闊,其中有些俗話,便涉及到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一種補充曆法,本是用來指導古人的農事活動,無論是二十四節氣,還是傳統俗話,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日常生產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是長期經驗的積累總結。

    有很多俗話是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想必很多朋友也有所耳聞,例如“交了大寒就是雪,明年又是豐收年”、“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六月火燒埔”、“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等等,相關的俗語可以說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這裡便不一一贅述了。

    如今,比較接近的一個節氣,便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立秋。立秋意味著秋季的到來,“秋”這個字由“禾”和“火”組成,意味著禾稻成熟,同時天氣由暑轉涼。到了立秋,梧桐樹的葉子會開始掉落,於是有一個人盡皆知的成語“一葉知秋”。

    立秋之後,天氣會發生極大的變化,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隨著天氣的變化,古人認為,為了達到天人合一,人的生活習慣也要隨之發生改變,這也是順其自然的做法,因此,有了一句俗話——“立秋三不睡、三不做、三要吃”,這句看似簡單的俗話,蘊含著什麼道理呢?

    第一、立秋三不睡

    1、不睡涼覺。

    俗話說“立秋之日涼風至”,立秋之後,早上和晚上的寒氣會越來越重,因此會造成傷風感冒,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睡覺時太過於貪涼,不蓋被子入睡,也就是誰涼覺,導致寒氣入侵,造成中醫所說假冷真熱的“涼燥”。因此,立秋之後睡覺要記得蓋被子,同時不可貪涼,例如猛吹空調,電風扇對著身體睡覺,經常喝涼白開或者冷飲等等。

    2、不睡懶覺。

    都知道,夏天會因為酷暑,導致人中午的時候會精神不佳,因此睡了懶覺。而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啥叫秋老虎?指的是立秋之後,天氣並沒有馬上轉涼,而是中午還是保持暑期,早晚慢慢變涼,這樣的天氣,會導致秋乏,如果因為秋乏而睡了懶覺,耽誤了日常作息不說,還會導致活動減少,而秋天也是需要鍛鍊的。秋天本是一個萬物凋零的季節,而人要積極活動起來,不能在秋天養成憊懶的心理。

    3、不睡晚覺。

    秋季是感冒發燒、過敏、咽喉炎的高發季節,因此,需要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去抵禦疾病,保持充足的睡眠是重中之重,因此不能熬夜,不能睡晚覺。於此同時,秋天萬物凋零,如果熬夜導致第二天精神不佳,人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作用,例如悲觀、傷感、酸楚等等。

    第二、立秋三不做

    1、不宜遊山玩水。

    古人覺得,遊山玩水並不是立秋之後該做的事情,因為立秋之後,室內外的溫差極大,室外的溫度相對較低,而山林中的溫度更低,更容易導致傷風感冒,而游泳戲水就更不用說了。

    除此之外,由於立秋之後落葉紛紛,百花凋零,落葉和殘花腐敗的過程中,也會滋生大量細菌,於此同時,各種昆蟲、動物開始為了冬眠而頻繁活動。

    2、不宜大補特補。

    因為有秋老虎的肆虐,一些身體素質不強的人,容易感到倦怠、乏力、納呆,很多人此時選擇大補特補,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雖然有“秋冬養陰”的說法,但是也不可以在立秋這個節氣就開始進補,立秋是個過渡性氣節,天氣還處於酷暑,如果大補特補,會增加脾胃負擔,讓原本因為“虛弱”的胃腸反應不過來,進而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

    3、不可過度悲傷。

    秋天確實是個讓人傷感的季節,古代很多詩人都會在秋天發出感慨,例如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李白的“風號沙宿瀟湘浦,節士悲秋淚如雨。”、納蘭性德的“休尋折載話當年,只灑悲秋淚。”等等。

    然而,過度的悲傷,是容易傷肺的,因為中醫上講“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立秋之後悲傷易傷肺,而肺氣虛又容易觸發悲憂的情緒,如此無限迴圈下去,難不成變成“林妹妹”。

    因此,立秋之後,不可過度悲傷,適時要轉移注意力,適量運動,結交好友,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第三、立秋三要吃

    1、多喝水。

    因為秋天是個非常乾燥的季節,而人容易導致缺水的情況,因此,秋天要多喝水,而且喝水也是有講究的,要喝溫水不喝凍水、多喝淡水少喝甜水,喝水宜慢不宜急。而且喝水的量要足,人每天要喝盡3000毫升的水,2000毫升的水只能維持最低的需求。

    2、多吃蔬果。

    立秋之後,也是秋收的季節,瓜果飄香,順應自然,秋天要多吃果蔬。水果的話有蘋果,在杭州一帶也有吃秋桃的習俗,每人吃一個秋桃,將桃核藏起來,到了除夕時再將桃核扔入炭火中燒為灰燼,古人認為這樣能夠免除一年的瘟疫。

    3、多吃肉。

    古人口口相傳至今,在立秋這一天有“貼秋膘”的說法,"以肉貼膘",自然是要多吃肉才能長膘,當然,吃肉也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其實這種說法是有原因的,在古代過冬是一個考驗,因此,多養些“秋膘”,有利於抵禦冬天的寒冷。

  • 18 # 使用者26696341917

    但願父母健康的詩句:

    祝語千言萬般好,

    福如東海澤旺高。

    爸身恆健久經考,

    媽體安康豔羨招。

    身名兩泰遠愁惱,

    體物緣情奔目標。

    健勁步履樂主導,

    康莊坦途銜頭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能燈正負極接反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