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在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始建。宋、元、明、清均經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黃邦寧為塔門楣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復修時改為七層。1964年,安陽市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的修整。2001年,恢復部分建築。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壁厚2.5米。磚身木簷,八角形的塔身立於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
塔身有五層重簷,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塔剎屬藏式喇嘛塔,為清代砌築。文峰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
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級上有平臺,下有圈門,每層周圍有小園窗。塔座落在一個高達二公尺的磚砌臺基上。塔身底層的四正面有雕塑精緻的園券門,門頂用磚雕刻有二龍戲珠。塔均為磚木結構,以磚砌為主,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立於蓮花座之上。
文峰塔在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始建。宋、元、明、清均經重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黃邦寧為塔門楣額上題了“文峰聳秀”四個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復修時改為七層。1964年,安陽市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的修整。2001年,恢復部分建築。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長40米,壁厚2.5米。磚身木簷,八角形的塔身立於圓形蓮花座上,蓮瓣共7層,上下交錯,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護塔基。
塔身有五層重簷,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塔剎屬藏式喇嘛塔,為清代砌築。文峰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由下往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
文峰塔的構造為平面八角形,浮屠五級上有平臺,下有圈門,每層周圍有小園窗。塔座落在一個高達二公尺的磚砌臺基上。塔身底層的四正面有雕塑精緻的園券門,門頂用磚雕刻有二龍戲珠。塔均為磚木結構,以磚砌為主,塔的最下層塔身較高,立於蓮花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