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走京城的魚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通貨膨脹,就是流通的錢多了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

    一、供需緊張,當一種產品出現緊缺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這種上漲是暫時性的,供需一旦平衡,物價就會穩定,像疫情期間的口罩,開始時簡直天價,大規模生產後,又成白菜價。

    二、成本上漲,生產環節中,由於材料和人工價格上漲過快引起末端產品價格上漲過快,這也屬於膨脹的一種。

    三、輸入型膨脹,匯率影響著進出口價格,當美元持續升值的時候,進口原材料就會價格上漲,這樣就會引起國內成品的價格上漲。

    四、釋放流動性,由於市場流通貨幣緊張,政府會釋放流動性,釋放流動性有很多辦法,比如降息,降準,逆回購,債務重組,印鈔,所有的操作都會向市場供應大量的貨幣,進入市場的貨幣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

    通貨膨脹產生的影響

    一、生活成本上漲,由於工資的上漲幅度小於物價上漲的幅度,經過一段時間表現為,收入縮水,購買力下降,原來的也存款已經不能購買等量的商品,人們生活壓力增大。

    二、借貸關係,社會從一個時代進入另一個時代,相應的就會更新換代商品,更新商品就需要提前消費,提前消費就產生借貸,由於借貸還款等額,遠大於還款額,還貸壓力越來越小。

    三、增加政府的稅收,人工成本上漲,納稅的階層變大,上繳個人所得稅就會越來越多。

    四、產生經濟泡沫,起初行業價格上漲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會連鎖各行業形成泡沫,從而產生泡沫經濟,最終引起經濟泡沫,一旦經濟泡沫破裂,對整個社會就是災難,生活水平下降,社會倒退,政局不穩。

    所以,通貨膨脹是因為某種原因引起的價格上漲,這種價格上漲不能有效控制,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反應,通貨膨脹也是長期存在的,只要有效的控制就不會產生大的動盪。

  • 2 # 治理科技王老師

    首先,經濟學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所代表的金銀貨幣量,如果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通貨膨脹,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情況下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儲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儲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通貨膨脹就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當物價總體水平上漲時,在經濟學中,我們會說當前正在經歷著通貨膨脹,簡單來說就是手中的錢沒有以前值錢了,購買力下降了,比如,以前100元就能買的東西,現在需要102元才能購買。

    不管我們承認與否,通貨膨脹已不再是很久遠、觸不可及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當今形勢下,及早行動起來,認真做好管理通脹預期的準備,積極應對通貨膨脹,有效降低通貨膨脹對我們的生活和財富的影響,有利於增加我們的財產性收入,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好我們的財富。

  • 3 # 雪飛視界

    以物易物階段:很早的時候,由於分工不同,人們更多的是生產自己專業的物品,比如我是農民我可能更多的是種植稻穀,你是牧民你可能更多的是養殖牛羊,但是農民也需要吃牛羊肉,而牧民也需要吃米飯,這個時候農民和牧民就拿自己生產的東西來做交換,比如1袋米換1斤牛肉。

    固定實物階段:因為簡單的以物易物的方式非常的不方便,需要雙方剛好需要對方的物品,而且商品之間的價值也不是非常好衡量。後來,人們發現可以用一種特定的實物來充當中間物品從而實現商品交換。比如歷史上發現過的實物貨幣如貝殼、黃金、白銀、銅錢等等。

    紙幣階段:歷史上黃金和白銀充當貨幣是比較常見的,但是這種貨幣攜帶非常不方便,而且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磨損。後來在使用過程中人們發現,其實沒必要每次都攜帶那麼多黃金或者白銀在身上,而是攜帶和一定黃金或白銀等值的憑證就可以了。比如我過歷史上的銀票,代替真實的白銀在市面上流通,可以方便也可以減少損耗。後來就逐漸發展成為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紙幣。

    紙幣是一種信用貨幣,是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的,它不同於以往的金屬貨幣如金銀,金屬貨幣同時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是紙幣只是一種價值的符號

    通常來說,紙幣的發行量需要與社會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等。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須的貨幣量=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但是,上面的公式只是一種理想狀況,實際情況下,政府通常會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或平衡匯率等原因增發貨幣。使得發現的貨幣總量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總量,這個時候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打個比方:現在市場上一共有100個雞蛋,每個雞蛋價值1塊錢,那麼正常情況下只需發行100塊錢紙幣就行了,但是某個時候政府為了某個原因,發行了200塊錢的紙幣,但是還只有100個雞蛋,這樣一來需要花2塊錢來買一個雞蛋了,雞蛋的價格由1塊錢變成了2塊錢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PS:上面只是簡單的描述了一下通貨膨脹的很表面很直接的原因,真正通貨膨脹有著很深層次的原因,這個需要一定的經濟學知識和背景才能更好的去理解。

  • 4 # 中豫

    什麼是通貨膨脹,簡單點說,就是你們家,比如是一個國家,你父母是政府或者銀行,然後你是國民,你種地手裡有很多糧食,然後你每年孝敬他老人家一部分,也就是稅收,但是現在你孝敬的不夠他們老人家用了,現在你父母想要你的糧食,怎麼辦呢?就印錢買你的糧食,你本來有一千斤糧食,政府印一千塊錢,花五百塊錢買你的糧食,你現在有五百塊錢,還有五百斤糧食,政府手裡有五百塊錢五百斤糧食,剛好糧食一塊錢一斤,後來因為你父母要買武器保衛你家,還要自己吃,但是你孝敬的那些錢不夠用的,所以還得印錢買,這樣錢越來越多,東西卻沒有多,所以物價上漲!錢不值錢了!

  • 5 # 血染戰旗紅

    最通俗的說法就是“錢太多了。”

    可能有人會說,錢多了是好事啊,誰不想發財啊?呵呵,錢多了未必是好事。比方說辛巴維(威)和委內瑞拉,他們的錢就多得要命。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辛巴維(威)曾經發行過一張面值100000000000000元的鈔票,說實在的,我都不知道怎麼讀這個數了。但它的購買力還不如咱們的20元人民幣呢。如果哪個哥們想要裝X,可以在網上買一張,30元包郵,你就能成為“大富翁”了。如今的辛巴維(威)人說他們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一點都不誇張,就是上廁所擦屁股都直接用萬元大鈔來——畢竟買包紙巾都要幾十億元啊!

    辛巴維(威)怎麼會這麼“有錢”呢?惡性通貨膨脹唄。一般來說,一個國家要印多少錢是根據你這國家的經濟情況來決定的。比方說咱有一百塊錢的商品和服務,我就只能印差不多相等的鈔票。如果印多一點或者印少一點也無所謂。比方說咱有一百塊錢的商品和服務,但我只印了90元錢,那我的商品和服務就便宜點,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人就虧了點;反之,我有一百塊錢的商品和服務,但我印了110元錢,那我的商品和服務就貴了點。適當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就像潤滑劑一樣,可以起到調控經濟的作用。但如果我有一百塊錢的商品和服務,我卻印了10000元甚至更多的錢,那麻煩了,就會導致貨幣貶值,物價飛漲,到最後會弄得跟辛巴維(威)一樣,100000000000000元的鉅額鈔票購買力不如咱們的20元人民幣。這就是惡性通貨膨脹。

    惡性通貨膨脹都是由於國家的經濟崩潰引起的。如果經濟不崩潰,你印多了鈔票也就是錢不值錢而已。比方說咱們的鄰居越南、日本和南韓,他們的錢就是不值錢的。比方說日本,100日元相當於6元人民幣,在越南,3309越南盾才相當於1元人民幣,而在南韓,166韓元才等於1元人民幣。雖然他們的錢不值錢,但他們的經濟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南韓和日本,都屬於發達國家。但如果你的經濟崩潰了,你還拼命的印錢,那就造成通貨膨脹甚至是惡性通貨膨脹了——比方說我前面提到的辛巴維(威)。

  • 6 # 相陽

    今年可能解釋通脹比較容易,以前豬肉15塊錢一斤,100元你可以買6.67斤,現在豬肉30一斤,100元只能買3.33斤了。同樣的錢你買到的東西少了,或者說,很多產品都在漲價,這就是通貨膨脹了。

    從去年年中國內開始出現非洲豬瘟,豬肉價格開始上漲,到今年上漲加速。最新的資料顯示CPI已經到了同比3%,這潛在就有通脹風險了。

    或者從字面理解,通貨——流通的貨物,膨脹了——漲價了。

    上述是為了方便理解的白話解釋,還是要給出學術定義: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供給小於社會總需求。

    假設這個社會的通貨(也就是貨物總量)是一定的,今年央行發行了100的貨幣,明年發行了200的貨幣,那麼這些貨物都要漲價1倍。這個過程就是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導致了貨幣貶值的通貨膨脹。

    所以,一般學術界認為將通貨膨脹看做是貨幣超發的後果。

    比如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因社會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社會總供給的增長幅度,導致商品和勞務供給不足、物價持續上漲的通貨膨脹型別。這時候為了滿足總需求,總供給水平就需要提升,這時候企業經營會比較順暢。對經濟來說是一件好事。

  • 7 # 厚金說

    通貨膨脹,簡單點說就是商品變貴了。通俗點講,就是原來你買十碗牛肉麵需要花10塊錢,但是現在呢?需要花100塊錢。這就是通貨膨脹。

    一、通貨膨脹是由什麼引起的?

    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市場經濟實際所需要的貨幣數量,而造成的貨幣貶值、物價水平上漲的情況。也就是說市場中的貨幣多了,而市場中的資源、商品就那麼多,所以呈現的就是商品價格上漲。應該很好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市場中100元貨幣等於100斤米,如果在市場流通貨幣不變的情況下,100元貨幣始終會是等於100斤米。當然,市場經濟下是有著“不測風雨”的,可能米會減產,也可能流通的貨幣增加。當大米減產至80斤時呢?那麼100元貨幣等於的是80斤米,因為市場中只有那麼多米,米少了,貨幣沒有少,當然呈現也就會使米漲價。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呢?就是貨幣多了,市場流動的貨幣增加了50%,但是米又沒有增加,所以呈現150元貨幣等於100斤米。

    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市場的計量商品的錢多了,或者商品少了,所呈現的商品價格上漲的現象。

    二、怎樣抵禦通貨膨脹?

    既然是貨幣與資源、商品之間的關係,貨幣多,而商品貴。所以在此條件下,應當如何抵禦通貨膨脹呢?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換做等量的商品、資產,不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的資源,能夠更好的抵禦通貨膨脹。

  • 8 # 左刀三爺聊財稅

    關於通貨膨脹的相關定義和經濟內涵,許多回答中都詳細地進行了闡述,我就不再重複,畢竟這些定義都是雷同的,而且你要的是通俗的回答,說明你看過正規的定義,但是沒有很好的理解它的意義。

    死麵和發票

    我們在日常生活都喜歡吃麵食,而麵食有兩種,一種是發麵的,一種死麵的。大家都知道同樣多的麵粉,用死麵做成的麵食體積比較小,用發麵做成的麵食體積比較大。1斤饅頭的體積絕對比1斤死麵窩頭的體積要大。

    商品的價值

    從你的生理需求來講,能夠讓你感覺到飽的還是那麼多面粉,只不過形式不一樣了,吃的體積就不一樣了,但你吃的麵粉是一樣多的。這裡的麵粉就是通貨膨脹裡指的價值,一個商品,無論價格怎麼變化,它的價值是不變的。

    但是如果完全沒有通貨膨脹,這對經濟發展也是不利的,就象我們一直吃硬梆梆的死麵窩頭,你也會感覺沒有口味,還是喜歡吃稍微軟一點的發麵饅頭。

    撰文:左刀

  • 9 # 小麥理財

    即使是一個孩童也是億萬富翁,但即使是億萬富豪也和香車美女無關,這就是辛巴維(威),通貨膨脹3000倍。通貨就是錢、黃金,尤其黃金被稱為硬通貨。但是實際上我們用的通貨就是錢,如美元人民幣等;通貨膨脹,就是錢的數字變大了,但它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通俗來講就是錢不值錢了。

    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同樣是10塊錢,放在10年前,還可以買一兩斤肉。如果一直持有現金到現在,那麼連一斤肉都買不起了。換句話說,同樣的10塊錢,它的購買力下降了,票面額貶值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①通貨膨脹是如何讓資產貶值的?

    假如,中國全社會的總資產為100萬億,其中某個家庭的總資產為100萬,那麼這個家庭的資產佔全社會資產的比例為100萬/100萬億 = 1 * 1/10000000。

    現在,因國家巨集觀經濟調控需要,增發10%的貨幣量,那麼全社會總資產為110萬億,而這個家庭的資產總量保持不變,那麼這個家庭的資產佔全社會資產的比例就會變成:100萬/110萬億 = 10/11 * 1/10000000 = 0.91 * 1/10000000。

    很顯然,這個家庭的總資產量縮水了9%,只剩下91%,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這樣被無形的通貨膨脹給吃掉了。

    ②通貨膨脹的危害

    通貨膨脹在不斷地侵蝕著我們的資產,比較直觀的表現就是手持現金的購買力逐年下降,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縮水了,然而事實上,還有很多人卻並沒有意識到通貨膨脹問題所帶來的嚴重性。

    如果我們不懂得打理辛苦賺來的錢,長此以往,資產必然會面臨著貶值的風險,甚至賺錢的速度將來很可能趕不上人民幣貶值的速度。

    覺得小麥講的不錯的話,記得加個關注哦~

  • 10 # 私人財富顧問娟萱

    一眼就懂的通貨膨脹,還這麼有趣

    一、什麼是通貨?

    簡單理解就是大家都願意要的貨物,歷史上,貝殼、金銀、紙幣都當過貨幣

    二、那麼通脹是怎麼產生的呢

    假如袋鼠村的通貨是貝殼,當時一個貝殼能買到10個餅乾or 5個蘿蔔or 1個蘋果

    於是外星鼠用貝殼買了袋鼠村各家各戶的東西,一下子成了全村最土豪的人,還睡到全村最美的妹

    袋鼠村民東西都賣得差不多,現在手裡就剩下貝殼,這些貝殼除了數著玩、補補鈣之外

    什麼用都沒有,村民持有的貝殼的意願下降,東西自然就升價了,一大袋貝殼才能換來一個蘋果,這時,作為通貨的貝殼就貶值了

    貝殼貶值的根本原因是,外星鼠往經濟體增加了大量的貝殼,村裡的商品的數量並沒有增加,所以一單位貝殼能買到的商品就少了

    在現實中,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就是鈔票印多了

    三、通貨膨脹對我們生活最直觀影響:

    幾年前,豬肉一斤幾塊錢;現在,一斤豬肉二十塊錢的影響

    以前有1萬元就是富豪,現在有1萬元是乞丐的區別

    四:通貨膨脹可不是個膚淺的小妹妹,還有其他重大的影響的

    一個是刺激經濟,利用多印發的RMB對市場進行投資

    資產持有者產生了”自己很有錢“的錯覺,進而增加個人消費支出,終端產品物價上漲刺激供給擴大,廠商追加投資,短期內就業和收入水平上升

    二是變相徵稅

    三是收入再分配效應

    富人的儲蓄率比較高,通脹使貨幣實際購買力下降

    這方面最顯著的例子當然還有民國時期。民國的貨幣“法幣”,最初等同於現大洋,1935年100塊法幣可以買兩頭牛。但抗戰開始後,由於戰爭加上貪腐,國民政府財政緊張,只能不斷印鈔票。

    於是物價不斷上漲。

    1939年能買一頭牛,

    1941年一頭豬,

    1942年一條火腿,

    1943年一隻母雞,

    1946年一個蛋,

    1947年一隻煤球,

    1948年4粒大米。

    國民黨政府1948年8月19日改革貨幣,把法幣改成金圓券,限11月20日前以法幣三百萬元摺合金圓券一元。但是蔣經國打虎失敗,金圓券很快也陷入崩潰。1949年6月金圓券髮型增至130萬億,一石大米要10億金圓券。

    以上,是我的回答

  • 11 # 大灰財經

    我將用幾個故事來幫助大家理解:

    “通貨膨脹”,簡單來說,“通貨”就是方便流通的貨物,其實就是錢,同時又分為兩種,“軟通貨”和“硬通貨”。軟通貨就是我們常用的錢,硬通貨就是黃金,都是有市面價值、可兌換到大多數東西的一種貨幣。

    我們都知道,以前古代的時候,最初是沒有“錢”這個東西的,大家交易只能是拿他們覺得價值相當的東西進行互換,後來慢慢有了貝殼作為最早的“錢”,也就是貨幣來幫助進行物品流通,再往後就是銅錢、交子(最早的紙幣)等。

    理解了“通貨”,然後就是“膨脹”。

    這裡的“膨脹”呢,其實即使變多了,超出需要的那個度,因此變大變多,也就是“膨脹”了。所以“通貨膨脹”,簡單理解就是——我們所需要的貨幣(錢)超出了我們需要的量,從而變得錢不值錢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前肉還只要幾塊錢一斤的時候,一百塊可以買很多東西,現在,瘦肉要十幾二十一斤,一百塊人民幣就買不了多少東西了,物價上漲,錢不那麼值錢了。

    反過來想,如果人民幣的發行量減少,流向市面上的錢變少,但是所有人和人們所需的物品還是那麼多,那麼勢必會導致物價下跌,錢更值錢,就會出現通貨緊縮,這時候,就是發行量少於人們的需求。

    因此,國家需要進行適時的宏觀調控,來避免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這兩者都是不好的現象。通貨膨脹也就是發行量超出了需求這個意思,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於求)這些東西,初中政治裡面就有教的。

    再說幾個歷史上有名的“通貨膨脹”的例子幫助理解:

    1、 我們都知道,北宋時期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當時由於金屬貨幣(銅錢等)攜帶十分不方便又不安全(想象一下帶著一袋子銅錢和元寶出門旅行的樣子),於是商人們聯合建立了“交子鋪”,開始發行交子這種貨幣,實在是很值得誇讚啊,向時代潮流邁出了一大步呢!於是後來它的由於便攜性,就被官方接受了。

    但是呢,那會的政府還不知道宏觀調控這麼一回事,只知道交子可以當成貨幣使用,並不明白他只是一種替代品,印再多也不會是的所有物品增多。 由於不明白這個道理,加之當時背誦對外戰爭頻繁,為了填充軍費,開始濫發交子。

    超發的貨幣導致了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同時戰爭失利,一時間民怨沸騰,北宋政權也在內外交加的壓力下走向了滅亡。

    2、 第二個故事要更近一些。

    1915年的民國時期, 袁世凱妄圖恢復帝制,導致了雲南起義,護國戰爭爆發軍費大增。於是為了擴充軍費,北洋政府透過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髮型了“京鈔”。

    1916年的12月,北洋政府發行的“京鈔”數量達到了9700萬,在此期間,北洋政府下令“京鈔”不能夠兌現,導致了它的貨幣價值迅速下降,引發了通貨膨脹。這次事件也被稱為“京鈔風雲”。

    最後說兩個自己看到的軟、硬“通貨膨脹”的例子幫助理解: 1、還記得小時候看民國時期的電視劇,不記得是什麼名字了,但是有一個情節印象深刻,記得非常清楚的是:有一個人在山裡面的一個洞裡發現了很多箱的“錢”,他非常開心,覺得自己發財了,於是悄悄帶了一部分回家,買了很多東西,就像如今的一夜暴富一般,後來慢慢的周圍人覺得不對,於是有人跟蹤他,也找到了那個洞,再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那一堆的紙幣,大家紛紛拿回家買東西,驟然間,所有東西的物價瘋長,人們出門買東西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鈔票給出去,後面甚至拿錢已經買不到東西了。那次就是我對“通貨膨脹”理解得最清楚的一次。

    2、還有一次,很久以前,在家陪家人看陳浩民的一個雷劇,裡面有個情節就是一個壞的角色,他有法力,透過給村民變黃金來獲得村民的香火,大家紛紛去去廟裡拜他獲得黃金,後來用黃金買東西就買不到了,因為每家每戶都是很多黃金,這時候,過多的黃金就失去了他原本的貨幣價值,變得不再值錢了。這就是我看過“硬通貨膨脹”的一個典型例子。

    所以,“錢”和“黃金”這個東西,不是流通得越多越好,而需要在一個恰當的值,過多的東西,往往會失去他的價值,就像“物以稀為貴”一般。

  • 12 # 泰山124453211

    社會發展中每一個間段都會發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法一是政治手段,二是經濟手段,最嚴重的就是戰爭。

    通貨膨脹就是一種經濟手段,物價上漲、暴漲,究竟能給誰帶來最大利益?首先是印鈔票的權力機關,看似多發行了鈔票,其實是引發物價上漲而回籠了資金。

    二是擁有物資和商品的企業家,他們由於擁有物資所以物價上漲也可從中可以獲得更多利潤。

    受害的群體那就是窮人了,每一次通貨澎漲都要使貧者更貧窮,你以前花一元可以買到的東西現在要花兩元,無形中你的資產,存款㴼水了一半。

    可惜有些稍有資產的人也喜歡物價上漲,自己住了一套房子,房價上漲了就竊竊自喜,以為自己獲利了,其實只要你只有一套住房不準備買賣那麼房價上漲和你沒有關係,反而由於通貨膨脹影響,其它生活必須品價格的上漲也使你的生活質量下降。

  • 13 # 希望8522294654013

    簡單易懂的解釋:原來世上只有100元貨物,也只有100元現金,後來又增發了100現金,於是要買該貨物必須花200元,錢不值錢了,這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各國普遍且經常採用的刺激經濟的金融措施,對經濟發展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刺激了消費,搞活了市場,工資水平跟著提高,但其反作用也很明顯,那就是掠奪百姓財富,比如二十年前,某人有十萬元,當時可以買到一套不錯的房子,若不及時消費而存進銀行,二十年後,算上利息充其量現在有二十萬,那麼現在只能買個廁所,這就是被掠奪了財富,並且每次通脹,財富往往會被寡頭攫取絕大部分,老百姓收入水平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於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所以通脹措施應該慎重。

  • 14 # 金秀雲

    以前能買100元東西,現在只能買七十元錢那麼多了,人們就開始恐慌在沒漲之前就猛猛買,大米都的買十袋子的,幾百斤,我家從來不幹那事,你能存一輩子的嗎?,就是增大紙幣高於現有的物資,造成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東西一漲價,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弄來弄去,容易引發通貨膨脹。所以這種現象儘量不發生 ,社會穩定了,物價就很少會這樣,那天我去商店一看包子,5.9元一個,嚇人一跳,只是快 一輩還多,漲的速度太快了,我都不敢買了 還是回家吃飯吧。要真是這麼長,我還真有點憂愁了,那麼多的東西都多長一半,那人還咋活了。如果是這樣,還是別長了,這麼大的國家是不好調控的,國家有國家的辦法,有控制手段的,不是以誰的意志轉移的,你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其它的就是放心就行了。

  • 15 # 蔣昊商業觀

    蔣老師觀點:在大多普通人眼裡通貨膨脹的理解就是錢不再值錢,物品價格瘋狂上漲,就是說如今一瓶礦泉水,一個包子3塊錢就可以買到,但是通貨膨脹後就可能需要50甚至更高的價格才能買到,這樣的理解也並沒有錯,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我對通貨膨脹的認知。

    基礎定義

    通貨膨脹就是指在如今的整體物價上持續性的上漲。一般來說通貨膨脹是手中掌握的錢財不在具有之前的價值和貨品價格的突然飛速上漲,而引發的通貨膨脹。貨幣的貶值是指市面上貨幣所代表的價值下降,含金量不在那麼高,甚至達不到原來應有的價值。通貨膨脹所影響的範圍基本就是一個國家,從而導致影響全世界的經濟。

    通貨膨脹也指如今大家所用的紙幣硬幣依舊是主流的條件下,因貨幣的製造供給,大量出現在社會上大於了市場上經濟的實際需求,也可以說是現實社會中的消費能力小於產出的貨幣供給,從而導致了貨幣的直接貶值,而引起在較長時間內的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同時覆蓋面積較廣,國家經濟崩潰。這種局面或許在如今居高的房價市場突然崩潰後,這種經濟動盪,也是導致通貨膨脹爆發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貨膨脹的型別

    溫和型

    這種情況的發生想來近年一直在持有,這種型別的膨脹率不高,保持穩定。國家與百姓都可預料到一定的物價上漲,但依舊保持在可控的局面,且一切都是較緩慢溫和的進行著,同時華人對待自身手中的金錢依舊信任,依舊是目前經濟社會的主要的流動貨幣。

    一部分專家認為,這種情況是要一直保持存在的,這樣才能不斷的推動經濟發展,刺激商人們的積極性,從中賺取利潤。只要能保持住膨脹率的上漲趨勢及穩定上漲,就不會引起社會上太大的動亂,更好的幫助社會進步。

    急速型

    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會導致總體物價的膨脹率較大,貨品價格一時之間翻上幾倍甚至幾十倍不止,且極為迅速。一般發生在國家因某事某物上導致的經濟危機,引發通貨膨脹,從而使貨幣瘋狂貶值。

    曾經的日本泡沫房價就是一個最好的列子。因日本房價泡沫破碎,導致的股市崩潰,國家經濟崩潰從而引發通貨膨脹,貨幣的貶值情況嚴重。導致日本發展直接倒退20年左右,貨幣也因此貶值。在國內3元一瓶的水,在日元叫價可能就要40.50元左右。這種型別的通貨膨脹局面一旦形成,即便後期穩定後,經濟環境上也不在有當年的情況,出現一定程度上往壞的局面。

    惡性型

    這種情況的發生也可以叫徹底失去控制的通貨膨脹,不比前面兩種型別,還有著一定的控制局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會使膨脹率上漲極大,物價的瘋狂上漲,沒有極限的上漲,貨幣貶值的沒有限度,人們對國家頒發的貨幣直接失去了信心,從而選擇黃金,銀器之類的通易型貨幣。這種情況的國家經濟直接崩潰,如今正常的經濟交易也將不復存在,甚至是政權的變動與混亂。

    這種通貨膨脹的情況一般也只會發生在戰爭時期跟之後的一段時期或者是社會上有著重大變故,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有發生這種重大的通貨膨脹,分別發生在德國與匈牙利,貶值情況非常嚴重。中國也發生過較大的通貨膨脹事件,也就是在改革開放期間,各行各業都快速的建設起來,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同時也使得通貨膨脹變得十分迅速。

    隱蔽型

    這種情況也可以叫被刻意壓制型的通貨膨脹,主要是指通貨膨脹的上漲趨勢依舊存在和上漲趨勢較大的危機,但這種情況也被政府刻意的控制加壓抑,使之並沒有發生。政府控制市場上大部分價格管理,使之社會經濟保持穩定,安寧。

    前幾年瘋狂上漲的房價就屬於一次通貨膨脹上漲趨勢較大的形勢,房價的一直以來的瘋狂上漲,導致許多炒房的人收穫頗豐,同時也有著更多的人加入炒房,使房價更上一層樓,但同時也苦了今後許多有剛性需求購房的年輕人。最後若不是國家出手調控房價,不然依舊放任不管,將來一定會發生通貨膨脹。加上如今的房價的居位較高,不及時出手調控就可能會出現日本房價泡沫事件,從而引發經濟危機。

    通貨膨脹對各類人影響

    對普通人的影響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的工資,收入來源都比較的固定,錢財也相對的放在銀行裡,一旦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同時自身所儲備的養老資金等養老福利都將貶值,使自身的生存也將成為很大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資產階級對普通群眾的剝削能力,給普通工人群眾帶來不幸的生活。由於收入的資金沒有變,但貨品反而上漲,使自身財力就不夠支付,從而降低生活品質,甚至低到谷底的情況。

    對於高收入人群的影響

    通貨膨脹的影響,一定也會帶動著經濟的崩潰,從而使自身企業陷入經濟危機,週轉出錯,同時還要繳納一定稅收,與支付工人薪資。但也有部分人將因此收益,這部分人透過社會的變動,從中獲取利潤,這種收益也相應也有這許多變動,並不適合在目前安穩的社會發展。

    對政府的影響

    通貨膨脹的發生就會導致供不應求,導致政府需出手補助人民,浪費著一定的資源,對城市的也有一定的破壞遏制性。而政府為了維持平衡,從中的財政支出將會巨大,從而影響自身,產生一個惡性迴圈。但一定程度的溫和性通貨膨脹卻有利於政府的收入,促進著國家經濟發展增加國庫的收入。

    但也會影響著各做城市上的就業率,通貨膨脹導致許多企業倒閉關門,眾多人群失業,政府也必須出手管制,這對政府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危機,管制不好,就會引發一系列惡性結果的發生。

    引起通貨膨脹的深層原因

    需求推動

    任何突然增加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破壞著目前的經濟趨勢,從而引發的通貨膨脹。就是在經濟發展中,人民追求想要的貨品太少,而需求人士又多,也就有著一定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成本推動

    就是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各個成本的增加,導致了出後出口賣出的產品價格居高,從而使得各個物品得價格也跟著上漲,也就有著一定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其中引發得因素有利潤過度增長,進口商品價格增長。

    體制因素

    這就是表面意思,沒有一個完整完善得體制,其中的各種漏洞就很容易讓人破壞或者鑽空子,這樣就很容易發生通貨膨脹,當然因為這個因素引發的通貨膨脹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預期不當

    這種情況的出現責任或許在政府,之前也有說過,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是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增加政府收入,這種的通貨膨脹或許就是由政府刺激產生的,但是由於對未來的膨脹趨勢太過樂觀,自認為把控的很好,從而引發了更深層次的通貨膨脹。

    混合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引發通貨膨脹並不是單單靠著一個因素就能產生的,一定是幾個特有的價格、經濟因素同時上漲的趨勢才能引發的,這就是混合才能引發的作用。

    綜上所述:

  • 16 # 叨叨鎮

    黃渤執導並主演的電影《一出好戲》裡面,就很形象的解釋了,什麼叫通貨膨脹,以及為什麼會產生通貨膨脹。

    一群人流落與世隔絕的小島上,在解決了基本的食物和飲用水等生存問題之後,經濟社會就逐步萌芽了。

    電影裡的張總(於和偉)及其親信,首先發現了半艘擱淺的船,並將其中來自文明社會的物資,例如酒、漁網、肥皂、蠟燭等,據為己有。

    也就是說,他壟斷了島上不可再生的基礎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高階奢侈品。

    最初,他利用這種壟斷,誘惑其他人,用勞動捕獲的魚,來換取生活物資,或者租用生產工具(漁網)。

    在這裡,可以充當食物的魚,最初發揮了部分的貨幣職能。

    隨後,張總繼續利用壟斷地位,開始推行獨立的貨幣體系。

    這時候,貨幣不再是可以吃的魚。

    而是,看似同樣不可再生,但卻沒有實用價值的,一整副撲克牌。

    這就等於是解開了通貨膨脹的束縛。

    我們這裡簡化一下,例如一張牌原本可以換一條魚,一副牌54張,恰好可以滿足島上的交易需求。

    看起來,這時候島上經濟執行平穩,大家相安無事。

    這時候,就有兩種人會動小心思

    第一種人,囤積居奇的投機客。

    一副牌,一共54張,如果真的不可再生的話,理論上,一個人如果辛勤勞動,天天打到很多魚,是可以用魚來換取撲克牌,並不斷集贊撲克牌,最後將大部分撲克牌,都存在自己手裡。

    這時候,島上的人會發現,撲克牌不夠用了。

    於是,撲克牌越來越珍貴,逐漸可以換兩條魚,三條魚。

    大家拿到撲克牌之後,更不捨得花,於是進一步推高了撲克牌的“價值”。

    這時候,那個囤積撲克牌的人,就可以開始逐步用手中,原本沒有實際用處的撲克牌,來換取更多的魚。

    一出一進,賺了好多魚,實現了不勞而獲。

    這,就是小島這個經濟社會,產生了“通貨緊縮”。

    但撲克牌真的是不可再生資源嘛?

    第二種人,引導通脹的人

    這時候,第二種人出場了,那就是掌握真正不可再生資源,同時,又有撲克牌發行權的,張總。

    誰也不知道張總到底有多少副撲克牌。

    但是每當他想要換魚吃的時候,他總能拿出撲克牌來。

    同樣實現了不勞而獲。

    不過更深一層,張總可以透過用適當速度,逐步釋放更多撲克牌的方式,打消其他人囤積撲克牌的慾望。

    比如每隔一個月,撲克牌就多出來十張,於是其他人發現,囤積撲克牌沒用啊,市面上總有足夠的撲克牌。

    而且原本五十四張,大家用來做交易正好的,現在每個月多出來十張,似乎大家手裡的牌越來越多。

    逐漸的,當牌的數量達到108張時,大家才發現,哎,怎麼兩張牌才能換一條魚了?(為了便於理解 這裡簡化了通脹的整個過程)

    於是通貨膨脹就產生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呢?

    因為張總想不勞而獲?這雖然不能說是錯的,但顯然把張總想的太過簡單了。

    通脹可以打擊那種囤積居奇的人,這種人,實際上是張總的競爭對手,因為大家都想不勞而獲。適當的通脹,可以刺激大家把牌用掉,而不是存著,有利於經濟交易活躍。撲克牌逐漸貶值,也會讓大家有努力勞動的慾望,因為,反過來看,用撲克牌來衡量的話,捕魚的“收益”始終在增加,以前抓一條魚等於賺一張牌,通脹後,等於賺兩張牌了,這麼一想,捕魚就更有幹勁了。這才是最重要的,張總手裡真正的不可再生資源:生活用品、生產工具和奢侈品,才是他立足的根基,但這東西就是不可再生的。如果逐漸都交換出去,那他還如何立足?所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逐漸提升這些資源的價格,儘可能延長張總自己的優勢地位。

    而電影裡,後來黃渤和張藝興,就是透過用大量的魚,來逐步囤積不可再生資源,從而實現了逆襲。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怎麼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