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史論新

    不可能,歷史選擇下,最終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中國在原始社會早期出現過群婚、偶婚。到夏商西周時期,隨著上述制度弊端的不斷出現,一夫一妻制度漸漸被確立並且沿襲歷世。但是中國的一夫一妻卻有其特色。其是伴隨著確立妻子的中心地位的同時,男子可以納妾。究其原因,我們不得不從歷史、文化、經濟等相關國情方面入手。

    (一)宗族家庭觀念及歷史緣由首先,一個家族的興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族的勢力範圍,而人丁往往是構成其勢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在皇室和有權勢的家族中,家族十分龐大。古代婚禮時必須在祖宗牌位前舉行儀式,為了長久維持神聖的祭祀權利,就要保障本族的香火不斷。為此,一夫一妻納妾制就成為古代中國的一種現實選擇。

    其次,在夏商時期,國王的多妻使得王子甚多。因其母不分嫡庶,眾子均有王位繼承權。每當王位交接即王位繼承時,就會產生激烈的矛盾衝突。後來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是被嚴格實行的,這樣實行能夠儘量避免權位之爭。在宗法等級制度要求下嚴明的嫡庶之分也為“嫡長子繼承製度”奠定了基礎。正如《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中說道“立嫡以長不以賢”。

    (二)歷史遺風和儒家思想男女地位不平等

    進入階級社會後,男子居於絕對統治地位,擇妻制度被保留下來。但中國曆代統治者均以立法保證妻的正統地位。漢朝後隨著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其婚姻立法更具綱常倫理色彩。儒家觀點認為:“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在男尊女卑觀念的強壓下,廣大的中國古代婦女找不到自己的獨立位置,反倒認為委身於男性為妻、為妾是其必然的選擇。

    (三)效仿皇室

    中國古代社會實行君主專制制度,當時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對皇權是十分崇拜合嚮往的。皇權、常常與尊貴至上等聯絡在一起。強烈的尊君意識也強化了人們對皇帝行為的爭相效仿。在婚姻制度方面也是如此,《禮記·昏義》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順治,以明章婦順。”因此對於財力充足的家庭,受皇權的影響,不免也會納妾。

    (四)人口狀況需求

    恩格斯說,“男女的數目,不管社會制度如何,迄今又差不多是相等的。”但對於戰亂頻繁的中國古代時期,男丁一般都有服役的義務,因此在一個地區可能存在女多男少的情況。再者,由於醫療衛生條件的限制,人口的自然死亡率較高,加上頻發的自然災害的影響,使得人口的自然增長緩慢。一方面是人口增長的緩慢,一方面是對增殖人口的迫切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透過擴大能生育人口,增加妻妾基數的方法來彌補人口自然增長緩慢的不足。

    (五)離婚制度的阻撓

    古代婚姻規定了所謂的“三不去”,即使妻子有“七出”的理由,丈夫也不得將妻子休棄。《大戴禮》記載為:“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下,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禮教下雖然婦女的地位是地下的,但是也受到禮法的保護。在三不去的前提下,妻子沒有七出之過一般都不能休棄,鞏固了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

    三、究其合理性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是與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發展相協調的,因為它是長期生活實踐中濾成的社會智慧。從歷史的角度看,一夫一妻多妾制不但儘可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有利於家庭和國家的穩定,而且它利於家族的政治身份繼承和財產的繼承,有利於國家的統治和權力順利移交,故為統治者所推崇和世人所接受。

    四、結語中國傳統的婚姻制度雖然與我們現代的有著根本的不同,但透過這些傳統,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習慣、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而我們的現在是傳統的延續,我們可以在當下生活的折射裡發現傳統,我們只有對傳統多一份認識,才能對現代有些現象多一份深刻理解。

  • 2 # 吡吡怪

    一個男人有了錢有了權才能看出他的本質,皇帝這個職業是最好的驗證工具。

    朱佑樘,中國歷史上唯一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是一個無嬪妃、無嗜好、無親信的“三無”皇帝,這是一個無專權、無戰亂、無弊政的“三無時期,

    身處粉黛成群的後宮中,孝宗能這樣勤於理政、選用賢臣,注意節儉、不近聲色,破天荒地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情形的確讓人費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一是孝宗本人性格溫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對於男女之事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

    二是孝宗幼年為避萬貴妃的迫害,6歲以前一直是秘密養育於宮中的安樂堂內。他對於嬪妃之間的爭寵吃醋以及隨之而來的宮闈鬥爭,可謂體會深切,有切膚之痛。所以,這可能是他不願有過多嬪妃的一個原因。

    三是張後本人的性格也許較為活潑,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史稱張後“驕妒”,從後來她在政治鬥爭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張後確實絕非庸常之輩。但是漫漫中國歷史有五百零三位皇帝,只有他一位實行一夫一妻制,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男人只要有條件幾乎一定會納妾,畢竟以男性血緣控制為基礎的中國古代封建體系,家族完全預設甚至支援這一做法

  • 3 # 閒看秋風999

    不是古人,不要為古人"代言"。

    古代的納妾應該放在當時的大環境中去分析;如果完全按照現代人的道德標準,那麼古代的男人就沒有一個是好人。

    古人的納妾有好幾種情況——

    一,社會風氣;從春秋戰國開始,一般的官宦人家都有大量的門人食客,或者叫做"幕僚"也就是養著一幫子蹭吃蹭喝蹭住的人;

    這些都是男人;有男人,當然也就少不了女人;這些女人並非都是"妾",而是"歌伎",說白了就是有錢的官家養的歌舞隊;

    這些歌伎們大多都是從小就買下來,專門對她們進行歌舞培訓;長大以後,有的被作為"禮物"贈送給好友,有的則成了"小妾" ;最著名的是貂蟬!

    第二種情況。古代如果是科舉考試最後當官的,一律不在本地做官;換句話說,如果中了進士,就必須背井離鄉甚至拋妻棄子去遠方為朝廷效力;

    還有的官員得罪了c皇帝遭到彈劾,也不得不離開妻子兒女;為了能夠有個人照顧起居或者聊天解悶,往往在身邊帶一個"小妾"比如說大文豪蘇東坡就有那麼一個!

    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些沒有子嗣的家庭,往往是妻子(正房)主動勸說丈夫納妾;那個時候的男人也不是"好色之徒",有不少堅決不納妾的——只愛你一個!

    最後,古代的小妾,是比不上現在的"小三、小四"的;正房(正妻)在家裡有著絕對的權威;另外,朝廷的"命官"也不敢將"小妾"扶正——

    如果娶了小妾為妻,官員丟了烏紗帽不說,還要判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監、經理這類人,在小公司和大公司中有著怎樣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