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 1.最主要的一次議和是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2月簽訂的,史稱澶淵之盟2.背景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的名義,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力守堅城。北宋朝野震動,真宗與部分大臣因為畏懼敵人,想要遷都南逃,但宰相寇準與畢士安極力主戰,無奈只有親自到澶州督戰,最終宋遼議和,即澶淵之盟。3.看法澶淵之盟是在對北宋有利的情勢下因統治著貪圖享樂與遼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宋而言,這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僅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對遼納供以求遼國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使北宋國威掃地。遼國卻是因此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不過,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間維持了100年之久的相對和平局面,促進了兩國的經濟、文化(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交流和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澶淵之盟 1.最主要的一次議和是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2月簽訂的,史稱澶淵之盟2.背景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舊南關)的名義,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力守堅城。北宋朝野震動,真宗與部分大臣因為畏懼敵人,想要遷都南逃,但宰相寇準與畢士安極力主戰,無奈只有親自到澶州督戰,最終宋遼議和,即澶淵之盟。3.看法澶淵之盟是在對北宋有利的情勢下因統治著貪圖享樂與遼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宋而言,這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僅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對遼納供以求遼國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使北宋國威掃地。遼國卻是因此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不過,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間維持了100年之久的相對和平局面,促進了兩國的經濟、文化(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交流和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