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吖梨淡淡

    本文所寫的故事,前後延續了十幾年,時間跨度大。作者以從晚上和早上“我們”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上,細緻地表現了小茅屋作為助人為樂的象徵所給予人們的方便和溫暖。同時,在記敘過程中不斷設定懸念,有節奏地穿插有關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過程。這種補敘的方式使結構緊湊而不拖沓,材料豐富而不龐雜,濃縮而又疏密有致,文字少而容量大。這樣,懸念的設定就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引人入勝。材料的巧妙安排,使得情節常常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富於戲劇性。比如一開始,深山月夜,梨樹林邊,當用炭寫著“請進”的小茅屋出現的時候,全文就籠罩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這一懸念恰好是讀者的疑問,也正好從此領起全文。圍繞“誰是主人”這個問題,分兩層來回答。第一層寫瑤族老人,從而引出梨花姑娘;第二層由哈尼小姑娘的出現,引出解放軍建造小茅屋的過程。這兩層實際上是“設懸念——釋懸念——推出新懸念”的過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構思巧妙、新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立春在春節後那麼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