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火山的得名,主要源於其外觀形態。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發光,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宛如萬道烈焰熊熊燃燒,“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火焰山在古書上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中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
唐代詩人岑參次經過火焰山,寫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山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詩句。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一片青 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稱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為831.7米。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體處,卻隱藏著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有葡萄溝、吐峪溝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迴,瓜果飄香,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
冒火山的得名,主要源於其外觀形態。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發光,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宛如萬道烈焰熊熊燃燒,“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火焰山在古書上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中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
唐代詩人岑參次經過火焰山,寫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山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詩句。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一片青 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稱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為831.7米。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體處,卻隱藏著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有葡萄溝、吐峪溝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迴,瓜果飄香,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