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996026588437
-
2 # 有愛就有甜
周武王
周武王伐紂時說“牝雞司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說,母雞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鳴的。倘若母雞在早晨打鳴,這一家子就完了。引申指後宮不得干政。
到了清朝也提出“後宮不得干政”,因為順治帝和康熙皇帝都是幼年登基。孝莊太后干政也只是輔佐。
-
3 # 孤城影隨
我們都知道在大清朝的後期,尤其是道光皇帝以後,每個皇帝的子女都不多,而且活的年紀都不大,在位時間也短,可能這些都預示著大清即將滅亡。大清朝末期的時候有一個著名的御史胡思敬就說過這麼一段話:國統再絕,而家無令子,識者早知其必有亂也!
他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說皇帝沒有了後代,目光長遠的人早就看了出來,大清王朝必有禍亂出現,而這個禍亂就是慈禧太后老佛爺!因為大清末期幾個皇帝均是幼年繼位,這就給當時的慈禧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垂簾聽政條件!事實也證明慈禧太后老佛爺有非常大的權利慾望,在咸豐帝生前,這個慾望就已經表露出來了,但是在蘇順和咸豐帝的防範下不敢表露的太過明顯!
後來咸豐帝去世,慈禧太后為了讓自己兒子手中大權得到鞏固,推倒了當時的政務八大臣!但是後來慈禧發現:在朝廷上除了自己的兒子外,自己說話的份量也越來越大了!這就再一次點燃了慈禧太后老佛爺心中權利慾望的火焰!由於他的兒子當時非常小,慈溪太后老佛爺便開始了她在朝廷裡面的垂簾聽政!
後來因為實行了一次戊戌變法,沒有成功,還得罪了當時的慈禧太后老佛爺!結果戊戌六君子被殺,連當時的皇帝也被慈禧太后軟禁了起來!此時的慈禧,才發現無上的權利是多麼的讓人欣喜若狂!後來,慈禧自己的兒子死了、慈溪的兒媳婦死了,但是慈溪還在掌控著朝廷的權利,沒有因為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的死亡而太過悲傷過度!再後來,大清朝又立了幾個小皇帝:其實就是一些傀儡,真正的權利還是被掌握在慈禧太后老佛爺的手裡!關於慈禧太后,你還知道哪些事情?
-
4 # 我驕傲,我是華人
慈禧之所以能夠在清朝規定後宮不得干政的情況下把持朝政,還是因為她是當時皇室唯一子嗣的母親,當時同治帝還小,她就被大臣統一推舉垂簾聽政,主要是因為她得到了皇室恭親王的支援。
而慈禧的權力,明顯是不符合歷史上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的。為何她會一步步獨大至此?其實從一開始咸豐就想盡量控制她一人專權,為此他死前留下遺照,讓顧命八大臣和兩宮太后共同輔佐皇子。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慈禧是個權勢慾望很重的人,和親王聯合,把顧命八大臣鬥倒,使兩宮太后握得最高權利。然後她又設計除掉東宮太后慈安,使得她一人大權獨攬。
其實慈禧最初的身份地位並不高,只是咸豐皇帝身邊的一個貴人,但是在古代這種母憑子貴的社會中,因為慈禧生下了咸豐皇帝的唯一兒子載淳,所以得到了皇帝的寵愛,因此慈禧的身份地位一下子就提升起來了。後來由於咸豐皇帝過早的去世,因此作為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六歲的載淳就登基,成為了同治皇帝。這個時候慈禧的野心慢慢變大,借穩定朝局的機會,實行了垂簾聽政。雖然有很多的人是反對慈禧垂簾聽政的,但是慈禧都設計處理掉了影響她干政的慈安,然後解決那些反對她垂簾聽政的人。所以在朝中其他的大臣看到了慈禧心狠手辣的手段以及把持朝政的能力,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慈禧太后了,慈禧就成為了晚清實際的掌權者,而同治皇帝就成為了她的傀儡。
慈禧垂簾聽政期間,先是聯合慈安太后發動辛酉政變,除掉咸豐皇帝留下來的八大顧命大臣,之後又除掉了慈安太后。此時的慈禧在朝野之中再也沒有能夠干涉她的人;原本只是想要為自己的兒子掃清朝中的障礙,結果嚐到了權力的甜頭的慈禧,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恨不得將所有的權力都歸為己有。
慈禧在政治上的手腕越來越硬,可謂是政治的一把好手,但在治國上卻是一個十足的蠢蛋,可能這也是老祖宗為何要留下“後宮不得干政”的規矩。晚年的慈禧,早已淪為了權力的俘虜,她不斷追求著更加奢靡的生活,追求著更加高等的權力,不論是誰,只要敢幹預她,必定會受滅頂之災。
當然,慈禧能夠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下成為大清國權力最大的女人,一路上也是受了不少苦難的,可見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子,有一定的才能,可惜她將自己拼命多來的權力,全部服務於自己,而不顧家國之難,最終得來的結果必然是滅亡。也使得她不僅影響著清朝的命運,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
-
5 # 孤寡老人講歷史
祖訓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清朝咸豐皇帝臨終前,為了兒子同治的皇位做得穩當,被迫授予了自己的兩個媳婦一定的權力,慈禧干政乃至掌權,始作俑者就是咸豐皇帝,慈禧的權力一半是咸豐皇帝變相給的,先皇遺命,是絕對合法的,在這個基礎上,另一半是她自己熬出來的。
一直以來都有個說法是,慈禧太后獨掌大權,控制了晚清(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政治格局,兩任清朝皇帝,同治和光緒都由他控制,還指定了清朝最後一任皇帝宣統,這個時間是從咸豐皇帝駕崩(1861年)到慈禧逝世(1908年),共計47年,實際上,慈禧獨掌大權的時間只有27年。
從咸豐逝世到光緒7年(1881年)這20年時間裡,她一直是和別人分享權力,遠遠做不到一言而決,和她共享權力的是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其中,慈安太后是能壓制慈禧的最主要人物,一直到慈安太后因病(民間傳說她被慈禧害死)亡故後,慈禧才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慈禧,具體如何,咱們來簡單說道說道。
咸豐駕崩,慈禧因為是幼帝生母,獲得了臨時皇權代理人的身份事情要從咸豐皇帝駕崩時說起,咸豐皇帝臨終前,兒子同治還不到6歲,於是,咸豐給兒子找了八個輔政大臣,為了兒子繼位後,權力不被“顧命八大臣”奪走和架空,咸豐想出了讓皇太后來幫助幼年的皇帝牽制輔政大臣的辦法。
咸豐的辦法是,做出兩枚印章,一枚“御賞”印章,授予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另一枚“同道堂”印章是授予同治皇帝,但因為皇帝年幼,所以由生母懿貴妃代管,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而八大臣想發出的政令必須要有這兩枚印章聯署才有效,這就是咸豐皇帝臨終前制定的,直到同治親政前的政治格局。
重點就是,“同道堂”印章是授予同治皇帝,而不是直接授予慈禧太后,為啥,因為她不夠格,慈安太后才是咸豐皇帝名正言順的老婆,是皇后和皇太后的當然人選,也有資格幫助幼年的同治皇帝,從禮法上講,慈安才是同治的母親,而慈禧這個懿貴妃只是個選秀入宮的妾,她是沒有資格參與朝政的。
唯一給慈禧留下的門縫就是,她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因此,才有了至少在同治成年前,幫助代管並使用“同道堂”印章的權力,也因此,慈禧母以子貴,開始有了參與朝政的權力,但這個時候,她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權力(慈安有三分之一,八大臣有三分之一,後來變成了恭親王奕訢)。
這個時候的慈禧可沒有後來一言九鼎的權威,且不說在慈安面前天然就低一頭,一個是正妻,一個是小妾,根本沒法比,就是比起輔政八大臣和恭親王奕訢,慈禧也沒有任何優勢,她僅僅只是因為佔了皇帝生母的便宜,成為了“同道堂”印章的代理人。但是,有了這個身份,也就給了慈禧機會。
同治皇帝時期的“同治”格局,慈禧屈居末尾,或等待兒子親政後退養咸豐駕崩後,兩宮太后和奕訢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剷除顧命八大臣後,恭親王奕訢替代了八大臣的權力,清朝開始了“兩宮垂簾、親王儀政”的新時期,新的年號“同治”也意味著當時的權力格局,並不是慈禧能說了算,她只是這個權力格局中的一環,並且,因為身份的限制,她在三人權力格局中屬於末尾。
在三人中屬於末尾,可在全國裡,就已經是頂天的權勢了,有了同治皇帝代理人這個身份,慈禧就可以慢慢學習如何參與和掌握政治權力,偏偏慈禧有這個心,也有這個本事,皇帝生母的身份也給了她很多便利,對於慈禧來說,同治時代要做或者要等待的就是,在逐漸展現政治能力讓臣子們認可外,就是想著要如何壓倒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訢。
其實到這個時候,慈禧還未必就想著會成為後來的慈禧,或許她熱衷於權力,但即使恭親王和慈安太后退場,上臺的也應該是同治皇帝,同治遲早是要親政的,並且,從同治皇帝娶皇后這件事上看(慈安選中了崇綺之女阿魯特氏,慈禧選中了鳳秀之女富察氏,同治同意了慈安的選擇,否定了慈禧的選擇),同治對慈禧這個生母並不是言聽計從的。
同治和唯慈禧之命是從的光緒可不一樣,光緒的皇位是慈禧幫助他爭取的,同治的皇位是咸豐給的,何況,他的生母慈禧只是個代理垂簾聽政者,清朝的皇帝們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很願意按照祖制和規矩來辦事的,如果一切正常發展下去的話,慈禧的退場也是必然的結果,在後宮養老享福是她本來應該的結局。
同治僅親政一年就駕崩,光緒時代的慈禧開始真正上位可對於權力慈禧來說幸運的是,同治僅僅親政一年後就病死了,當然,這絕不是慈禧想要的,沒有誰願意獨子先自己而去,慈禧的富貴榮華可都是依靠這個兒子來的,想來,她本來也應該是願意以皇太后身份頤養天年的,可同治死了,慈禧就要轉變心態,是任由一個和自己不相干的皇帝上位?然後對自己不管不問?還是自己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之後因為是給同治選繼承人,慈禧這個生母就佔了些便宜,她在和皇族大臣商議時,力主自己的外甥愛新覺羅·載湉(光緒,慈禧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之子)繼嗣同治,也有著選擇權的慈安沒有反對,畢竟,別人剛死了兒子,傷心欲絕之下,讓她給自己的兒子選擇繼承人的權利還是該給的,這也給慈禧後來的掌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光緒時代,慈禧才開始真正崛起,恭親王奕訢早在同治時代就幾起幾落,獨掌議政大權且熱衷洋務運動的奕訢得罪了不少保守派皇族,慈禧利用這個矛盾不斷打擊奕訢,不過,因為有慈安的存在和支援,奕訢雖然起起落落,但總還是在權力中心。對於慈禧算是政治生涯裡最大的轉折點就是,光緒7年,慈安太后突然病故了。
慈安太后死時才四十多歲,也難怪有人傳言是慈禧把她害死的,慈安到底怎麼死的就不多贅言了,不是本文重點。慈安的死讓慈禧從此再無束縛,失去了慈安支援的恭親王成為慈禧隨意擺弄的木偶,在政治上不再是慈禧的對手。
而沒有了政治能力上並不比慈禧差(《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但身份上天然壓過慈禧一頭的慈安的壓制,慈禧才算是在政治上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晚清也從光緒7年起進入到慈禧時代,從這個時候算起,到慈禧逝世,一共是27年,這才是慈禧真正掌權的時期。
綜上所述,慈禧之所以能突破所謂的祖訓而成功上位,是形勢造就的,咸豐臨終前,因為兒子年幼,慈禧母以子貴,因此獲得了權力場的入門券,此後,雖然已經介入到權力中心,但按照正常邏輯有極大可能退居深宮榮養的慈禧,又突然遭逢親兒子同治早夭,她又需要重新做出選擇。
本就有著權力慾望的她趁機促成了親外甥光緒的上位,繼續待在權力最上層,最後是慈安的突然病亡,熬死(或害死)了慈安太后,才是慈禧走上巔峰的催化劑,得以在此後的27年時間裡獨攬朝政,決定著清朝的走向,也幸虧只有27年,要真是從咸豐死後就是她說了算,清朝沒準亡得更快,墮入的深淵沒準也會更深。
回覆列表
具體是誰提出的已無法考究,主要有以下兩個版本:
版本1:漢武帝說的。漢武帝汲取了高祖時代呂雉干政的教訓,便提出後宮不得干政。他曾說“自古以來,國家所以會有動亂,是由於國君幼小而母后年壯的緣故,女主獨斷驕橫,淫蕩放肆,沒人能管得了”。
版本2:周武王說的。周武王伐紂時說"牝(pin)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說,母雞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鳴的。倘若母雞在早晨打鳴,這一家子就完了。引申指後宮是不得干政的,如果後宮干政,這個國家就完了。紂王的“惟婦言是用”被宣佈為罪狀。《穀梁傳 禧公九年》 中齊桓公的盟文:"毋使婦人與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