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7005147774

    宋代宰相制度演變為二府三司制,宰相人數增加,進一步削弱相權。

  • 2 # 使用者8107020918397

    宰相制度的演變歷程就是中央集權的過程,因此有如下變化:


    1.萌芽(戰國):商鞅建立縣制,百官服從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2.確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縣制)。


    3.鞏固(西漢):①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三亂。②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削奪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專制.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相當於宰相.相互牽制和制約。避免宰相的專權。又一定程度上牽制君主專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②科舉制。使門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參加到政權中來。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


    5.加強(北宋):採取[杯酒釋兵權"將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據局面的出現,加強了中央集權。


    6.發展(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保證了中央統一政令的實行,在地方設[行省"實行行省制度,對後也影響深遠。


    7.強化衰落(明清):明朝廢丞相。形成君主獨裁的局面。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進一步削弱地方勢力,還遍設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這是專制主義強化的突出表現。清朝沿用明制,後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使君權空前加強。形成極端的君主專制統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


    特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髮展和加強一直在推動著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從歷史上可以看出,每一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尤其是皇權的加強,都標誌著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發展,最終以清朝軍機處的設立作為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的標誌,而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也發展到了自身的最高點。先是秦朝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以後各朝都在不斷加強和鞏固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到清朝雍正時期建立了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了

  • 3 # 隨心所欲6234

    唐代時,三省長官皆為宰相,有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作用。三省中仍以尚書省為主,長官為尚書令,副手為左右僕射;中書省長官為中書令,以中書侍郎為副;門下省長官為侍中,以門下侍郎為副。唐初時,三省長官聯合辦公,均為宰相。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任過尚書令,所以他即位後就無人再敢任尚書令,唐高宗時期正式廢掉尚書令一職,左右僕射便加上了“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其實也是宰相。

    由於尚書省不設尚書令,地位也隨著下降,中書和門下二省地位相應提高。唐玄宗時期,中書、門下合併,稱“中書門下”,凡是被皇帝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或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預朝政”“參知政事”“知政事”等名號的,統統可以到中書門下議政,也就是名義上的宰相了。

    儘管這個時期往往會有一個“首相”,但被稱為宰相人往往多達十餘人,這就是整個唐代共有宰相360多人的原因,而且這些宰相大多是三品以下。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職官最多的一個朝代,唐代的三省長官依然被沿襲,但三省長官都是虛銜。另設“中書門下”為行政首腦機關,同時又設主管軍事的樞密院和主管財政的三司使。宰相與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共理朝政。宋代皇帝為了集中皇權,還增設了“參知政事”為副宰相。

    關於宋代宰相的設定也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在宰相之上還有“平章軍國重事”和“同平章軍國重事”的官銜,這是作為對某些資歷深、威望高的元老們的一種榮譽性的加銜,他們可以參與政務,但不負主要責任。比如文彥博、呂公著、王安石等人都有這樣的加銜。

  • 4 # 真的感謝你

    唐朝宰相的權力都很大,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這一貶謫形同流放。如果換成一個意志不堅的人,也許只能在條件艱苦的大漠西域抑鬱而終了,可裴行儉不是一般人,他非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以巨大的熱情和勇氣投入到了經略西域的事業中。

    此後十年間,裴行儉在西域邊陲多有建樹,終於在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被朝廷任命為安西大都護。在此任內,裴行儉統馭有方,政聲卓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脷和豬橫脷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