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2 # 使用者8026275761286
三顧茅廬指的是三國時期,劉備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的故事
才高八斗出自出自南朝·宋·無名氏《釋常談·鬥之才》。
紙上談兵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趙括的故事
聞雞起舞,指的是東晉時期祖遜的故事
程門立雪,指的是楊時見程頤故事
鑿壁偷光指的是漢朝時期匡衡的故事
破釜沉舟,指的是楚漢時期項羽的故事
望梅止渴,指的是三國時期曹操的故事
完璧歸趙,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藺相如的故事
-
3 # 沙碧汽領二
聞雞起舞:祖逖
程門立雪:楊時
望梅止渴:曹操
三顧茅廬:劉備
神機妙算:諸葛亮
鐵面無私:包拯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鐵杵成針:李白
臥薪嚐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破釜沉舟:項羽 -
4 # 仗劍天涯行的家
一、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公元206年冬至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
現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二、才高八斗指的是三國時著名文學家曹植。典出南朝·宋·無名氏《釋常談·鬥之才》。
謝靈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於飲酒時自嘆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曹子建(即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裡,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由此,後世便稱才學出眾者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三、紙上談兵指的是戰國時趙將趙括,典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的兒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趙括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趙長平之戰,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派趙括替代了能征善戰的老將廉頗。趙括上任後,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被殲,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後世常用“紙上談兵”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四、聞雞起舞指的東晉時的祖逖和劉琨,語出《晉書·祖逖傳》。
東晉時,祖逖和劉琨同為司州主薄,常互相勉勵振作,半夜聽到雞鳴,立即起來舞劍。後以“聞雞起舞”比喻及時奮發。
五、程門立雪指的是楊時和遊酢,語出《宋史·楊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暝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的長者的尊敬。
六、鑿壁偷光指的是西漢時的匡衡,語出《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學習的事情。
七、破釜沉舟指的是秦朝末年的項羽,語出《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後用來形容為取得勝利準備犧牲一切。
八、望梅止渴指的是東漢末年的曹操,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九、完璧歸趙指的是戰國時趙人藺相如,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意思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後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給物品的主人。
-
5 # 手機使用者63229684269
門立雪,舊時指學生恭敬受教,現多指尊重師長;比喻虛心求教或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這個典故被記載在《宋史·楊時傳》中,"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楊時四十歲了依然保有對知識的渴望,大雪天和同學遊酢前來拜訪老師程頤,他們在門外看見程頤睡著了就站在原地等待。等到程頤醒來,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厚了。
這個典故廣為流傳,楊時身上謙遜好學、尊師重道的品格也被人們所稱讚並學習。
回覆列表
應該是程門立雪。
楊時與程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