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pusf3820

    測試麥克風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測試麥克風硬體,將麥克插在電腦音效卡麥克插孔或者獨立音效卡上。最簡單的法是開啟系統自帶的錄音機進行錄音,能錄到說明這支麥克風沒有問題。用語音通訊軟體也可以進行測試,不過沒有直接錄音來得方便。  

    2、測試麥克風的音效,連上麥克風之後,用監聽耳機來鑑別麥克的高中喜音訊效果以及拾音靈敏度。不要用音箱,因為即使是專業監聽音箱的解析度也不如專業監聽耳機,只適合欣賞歌曲、音樂、看電影以及鑑別錄製好的音訊效果。

  • 2 # 使用者98840486899

    耳機是否帶有耳返,也就是監聽功能,像暴漫耳機,自帶耳返,拾音性強,所以在錄音的時候會把周圍的聲音收進來,就會聽到雜音。

  • 3 # 薩沙

    別被忽悠了,抗戰時期哪裡有什麼牛逼的竊聽器。

    所謂的竊聽器其實只有兩種。

    第一,有線竊聽器。

    這玩意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有線錄音裝置,只是將喇叭做的很小。

    電影《風聲》中,裘莊裡面其實是日偽特務機構用於監視嫌疑人的地方。

    所以,五個嫌疑人居住的房間,到處都是這種早就安裝好的有線竊聽器。

    由於它們有線且比較大,真正的特工老槍和老鬼,都不費吹灰之力的發現了。

    他們為了躲開竊聽器說話,老槍和老鬼上演了一出,醉酒色狼進屋,試圖非禮美女的好戲。

    期間,兩人配合將三個有線竊聽器,全部貼上膠布,導致聽不清聲音。

    由於當時技術落後,竊聽人員只是認為是訊號不好。

    兩人在幾秒內交談完以後,再將膠布拆掉,神不知鬼不覺。

    這種就是最常用的竊聽器,不過特工顯然沒法隨身帶著,總不能拖著一根線。

    第二,無線竊聽器。

    這種主要就是竊聽無線電報的裝置,其實就是一臺接收機。

    然而搞笑的是,其實竊聽無線電報是很容易的,但又有什麼用?

    各國的無線電報一定要加密,想要解密是千難萬難的,單純竊聽毫無意義。

    那麼可能隨身攜帶的無線竊聽器呢?

    對不起,還沒發明。

    大家知道最先進的美軍,用於戰地通訊僅有1公里多的無線電步話機,體積有多大嗎?

    上個圖。

  • 4 # 謝金澎

    在那些抗戰題材的諜戰劇裡,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雷、無孔不入的竊聽監聽,似乎都無所不能。看上去很刺激,很驚豔,但是,很多情節在現實中,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就拿竊聽來說,那種在餐桌下、花盆中、電話聽筒埋置竊聽器竊聽房間裡的對話的情景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要知道直到北韓戰爭,現在使用的手機都是一個龐然大物,是有一個專門的通訊兵背在背上,兩三個人組成的通訊小組配合,跑來跑去完成的。

    從通訊方式可以看出來,要想竊聽,無線模式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根本不具備這種技術,你總不能放個通訊兵背個大箱子藏人家裡吧?如果那都行得通,乾脆埋伏一個人在房子算了,還竊什麼聽?

    那麼竊聽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有線竊聽。問題是當時能夠使用的錄音裝置只有兩種:一種是刻在那種跟現代350mm的切割片差不多大的黑膠片上,一種是美國的先進科技裝置鋼絲錄音機。

    即便是鋼絲錄音機,也是很龐大的一個玩意。怎麼說也差不多有一個月餅盒子大吧,那玩意一執行起來,還噪音巨大,藏在餐桌下、花盆中是不現實的。關鍵那個時候的裝置還沒有自動工作模式,還得有專業技術人員操控,所以很顯然,那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情形也是不可能出現的。

    那是不是可以甩一根線出去,在被監聽物件的終端裝一個麥克風呢?如此一來,那麼粗大的線滿屋繞,怎麼藏餐桌下?在進出門都會刻意留標識、高度警惕的諜報人員面前,那繞來繞去的線,他不會看著以為那是晾衣服的繩子吧?

    那麼在電話聽筒裡裝竊聽器是否現實呢?也不現實。雖然看上去似乎電源問題也解決了,錄音裝置問題也解決了,但是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微小的裝備啊。

    電話監聽倒是有可能的,因為那個時候都是程控電話,所有電話都要透過總機人工轉接。只要在總機處外接一個聽筒就可以監聽了,問題是那年頭能夠裝電話的都是非富即貴的,都知道那麼回事,傻子還透過自家電話搞情報對接啊。而且那種監聽也只能是對電話通話進行監聽,並不能對非電話通話的日常活動進行監聽。

    因此,諜戰劇裡面飛天入地的竊聽,現實中根本不存在。那只是為了劇情需要,牽強附會的強行插入而已。那個時候的情報交接主要依靠還是現場接頭,反情報手段還是深入滲透,並沒有那麼神乎其神。

    當然,電臺監聽是確實可以實現的,因為電臺本身使用的就是透過大功率無限發射器進行電磁波發射和接收來進行聯絡的,敵方只要有接收裝置,掌握破譯密碼,只要將收裝置調到了與發射裝置同一頻道上都可以接收訊號,原理近似於收音機。

  • 5 # 漩渦鳴人yy

    那都是電視劇的藝術加工!真要到了抗戰時期,特工真的想要用竊聽器來竊聽的話,那我告訴你,不用一個訓練有素的特工,你只需要一個普通的稍微有一點兒。電子常識的人都能夠把這竊聽器給找出來!

    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的竊聽器分為兩種,無論是哪一種,我告你,都很容易找出來!

    這樣說起來的話是要麼無限的竊聽器,他的竊聽器就特別大,為啥裡面要個蓄電池,你沒有蓄電池,你沒有給他及時充電,這竊聽器用個幾分鐘它就沒電了!而且這種竊聽器聲音特別大!也就是說,普通人只需要坐在那裡等一會兒,這聲音就滴答滴答就轉起來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小一點兒的小一點兒的竊聽器,它雖然小,但是這玩意兒必須要有線連著!也就是說你這竊聽器裝在這個房間,然後人家得打個洞。把這竊聽器再給連出去,然後才能夠竊聽你這房間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東西!

    所以說這一來二去!要真的想做到電視劇裡面那種竊聽器,那還真的挺困難的,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而且說實話,在當時這樣的高尖端的電子裝置,那都算得上是金貴的東西。不僅買過來的時候數量少,而且還很難供應的齊全!最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東西太嬌貴啊,你稍微一個不小心出了事情這玩意兒就廢了,而且還沒人修的那種!

    所以,與其去選擇竊聽器這種高精度的東西,你還不如拿耳朵貼在牆面去聽對方到底在說些什麼!這種方法比你拿竊聽器更有效!

    不過話雖如此,但某些情況之下,你還可以使用一種另類的竊聽方式,也就是人家發信息你在半路攔截。大家是不是覺得特別耳熟?沒錯,就是電報!人家用電報在那裡發出這些電波的時候,你可以拿一個東西把這電波給他截下來錄下來,然後再交給後方進行破譯!或者說人家打電話必須得透過電話線,你也可以選擇在電話線上面做文章,拉一條電話線下來竊聽一下對方炸彈裡到底說什麼,這也是可以的。總之,辦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怎麼用就看你自己該怎麼用!

  • 6 # 歷史吐槽機

    資深弱電工來給你扯淡一下吧,事實上在射頻識別技術被蘇聯發明家李昂·特雷門奠基之前,所有的監聽裝置都無法擺脫線路與能源之間的矛盾。特雷門奠基射頻識別技術大致是在1945年前後,所以二戰期間根本不可能有既不用線又不用電池的竊聽器。

    說技術也說歷史

    咱們中學物理一般都學過一個知識,聲音的傳輸本質上是震動,所以對於聲音的收集技術門檻不高,別說抗戰時期,就是在一戰時就可以不直接掛連,透過定向銅板收集震動來實現。

    1916年德國工兵經常趁深夜爬出戰壕,把一平方英尺左右的銅板埋在地下、礦井或電話線旁,再把銅板透過線路和“莫里茨”監聽裝置連線,用來收集英軍的通話資訊,那玩意可以很簡單的把震動還原成聲音。

    事實上早在1906年美華人凱利·特納就取得了這類技術的發明專利(專利號US843186A),他弄出的偵探記錄儀在審訊工作中可以遠端記錄聲音(能實現錄音),那些錄音可當做法庭上的證據。

    在二戰中監聽工作真正的門檻並不在聲音收集,而是在傳輸上,無論是特納的偵探記錄儀或者德國的“莫里茨”都需要大量佈線來傳輸。所以在竊聽這種高階應用裡限制極大,想竊聽不是不行,你先得把那個人請進自己布完線的房間,但那還是竊聽嗎?

    估計有人會說非得用有線傳輸嗎?二戰時期也不是沒有無線電技術,直接用無線發射不行嗎?嗯,技術上可以,實際應用中不行,無線電重點還在那個電字,你想把訊號傳出去首先得提供能源,當時電池小型化技術不發達,你只要安上電池保證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來,況且電池沒電了咋辦?

    故此題主認為抗戰時期竊聽器比現在還先進大約只能是被影視劇騙了,吐槽機確信那些在桌子底下粘個紐扣大小的竊聽器,隨後就能在另一個樓裡實時監聽的裝置不存在,起碼在那個年代不存在。

    “金唇”的突破

    關於傳輸的技術壁壘其實也沒有幾年,1945年8月4日,蘇聯少年先鋒隊將一個巨大而精緻的木質美國國徽送給了時任美國駐蘇聯大使的威廉·埃夫里爾·哈里曼,那個國徽裡面就是突破性的竊聽器,在大使館裡掛了7年才被發現。

    我也不曉得為啥會把The Thing翻譯成金唇,但那玩意的原理大致就和我們常使用的公交卡差不多,它是由一個高敏拾音器經過圓柱腔諧振器加電容與天線連線的,沒有電源也不發射電磁波,在非監聽狀態下很難透過儀器發現。

    但是當外界給天線一個與電容大小相符合的源波後,拾音器裡的鼓膜會把室內的震動反應到天線上,經過天線反射回來的源波就帶回了監聽訊號,透過調製後自然可以還原成聲音。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大熊認真玩兒起細活也挺牛的。

    大致總結起來吧,抗戰時期的竊聽器並不比現代先進,只是影視作品裡不懂技術的導演瞎安排罷了,即使懂技術也不可能把佈線過程全都演一遍,那樣的作品肯定不好看,扯淡完畢。

  • 7 # 標書小Y

    兩個因素。

    第一軍工要比民用先進,這個是大家都知道的。

    而且,裝置用的都是先進的國家研發的。

    並非戰亂國。

    就像電視劇演的,常聽的美式裝備。

    第二因為你看諜戰劇知道的特工的竊聽器是無線的。

    電視劇的片頭都會有根據什麼改編,具體改編了多少得自己評估。

    所以,眼見也不一定就是事實。

    逼近抗戰那個年代,誰都沒有參與過。

    而且就是在那個年代,你也不一定接觸到。

    因為特工都是隱秘的,如果讓你看見。那個特工估計也活不久了。

    所以,看電視或者神劇樂樂就好,沒必要當真。

    有句話說得好,當真你就輸了。

  • 8 # 小約翰

    抗戰期間沒有竊聽器,影視劇中出現的竊聽器,是現在的導演為了劇情曲折,故意加上去的。

    就像神劇裡褲襠藏雷和手撕鬼子一樣,都是為了博眼球而強加到劇本里面的,如果誰要是認真,那就上當了。

    如果說僅僅是竊聽聲音,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做到了。

    戰國時代的《墨子》一 書中,就有關於竊聽器的記載,不過當時還沒有竊聽器一詞,書中管它叫 “聽甕”。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陶器,它的形狀是大肚小口,成語裡的請君入甕、甕中捉鱉就是這種甕。

    使用的時候,把它埋在地下,然後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人用耳朵貼到上面,就能聽到很遠的地方傳來的馬蹄聲。

    到了宋朝,竊聽器更加先進。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他著名的《夢溪筆談》一書中就講述了一種名叫“箭囊聽枕”的竊聽器,它是用牛皮做的。

    在電影《地道戰》中,日本鬼子為了探聽中國軍民挖地道的動靜,在屋裡弄了一口水缸,趴在上面傾聽。

    上述竊聽器,只能聽到各種聲音,但根本就不能聽到人講話的內容,只能算是竊聽器的初級階段。

    過去南方個別地區,人們鬧洞房的時候,喜歡用一根竹子從外面通到新房的床鋪下面,到時候人在竹筒的另一頭,就能聽到新郎和新娘的綿綿情話。

    但是這種竊聽距離有限,那些特務如果想進行竊聽,只能在隔壁進行,充其量只能算是第一代竊聽器。

    第二代竊聽器是在20世紀初(1907年)電話誕生之後,那時候的竊聽器就是兩部電話,把電話這邊保持接通狀態,另一邊需要有人不分晝夜坐在那裡監聽。

    但是如何能讓電話藏在被監聽人的室內,不被人發現,又能保證揚聲器較高的靈敏度,也是一個較大的技術難題。

    所以說,現代的竊聽器,能夠竊聽人的說話內容,並且記錄下來,在使用的時候播放出來,只能是在錄音機誕生之後。

    在1877年愛迪生就發明了留聲機,能把聲音儲存下來和播放出來。

    1898年,丹麥科學家保森根據史密斯的理論,研製出了第一臺磁性錄音機。

    1937年製成一臺採用新原理的鋼絲錄音機在美國誕生。理論上,人類可以實現竊聽了。不過上述錄音裝置體積大,根本就無法隱蔽。

    二戰期間,德國率先實現了能把人的聲音錄製下來,在電臺裡播放。而美英當時還沒有掌握這項技術。當不同頻率的電臺都在播放希特勒講話的時候,美華人深感震驚:莫非希特勒會分身術?

    由此可見,當時的錄放裝置還屬於高科技,機器體積大,操作起來很麻煩,將錄音技術應用到竊聽器的條件還不成熟。

    1945蘇聯發明了一種竊聽器,對美國駐蘇聯大使進行竊聽,而且竊聽了8年。

    當時蘇聯克格勃以蘇聯少先隊員的名義向羅斯福總統發出“全蘇少先隊健身營”開營典禮的邀請,情真意切地感謝美國在二戰中對蘇聯人民的無私幫助,一直宣揚普世價值美華人覺得盛情難卻,就派大使出席了開營典禮。

    在儀式上蘇聯克格勃讓少先隊員把一個木製的美國國徽送給了美國大使,大使感動得熱淚盈眶,回去後把它掛在了大使館自己的辦公室。

    這個竊聽器“接待”了4任大使,直到1953年竊聽器才被美國特工發現。

    這種竊聽器不用電源,不用電池,但是這個竊聽器需要外部裝置對它行進特定頻率的高頻電磁波照射,然後用訊號接收端的解調器還原聲音,只有這樣操作之後,才能發揮竊聽作用。

    可是當時西方國家根本就沒有掌握這項技術,這樣高階的竊聽裝置也只能是國家行為,還要在竊聽器附近安裝一個大型裝置,一般特工根本就無法擁有這樣的裝置。

    客觀的說,各國情報機構開始使用較為先進的竊聽器,是從50年代開始的。

    所以說,影視劇中出現的抗戰時期的竊聽器,都是導演虛構的,我們不必當真。

  • 9 # 北方老頭常大昊

    六幾年時在少年宮見過無線收發報機,根本就沒有什麼發光管,顯示收發招機的工作情況只能靠聽,聽也得靠專用耳機,否則根本就聽不到聲音,再說半導體發光管要比半導體放大管出現晚的多的多,如用普通的燈炮顯示工作,耗電量是驚人的,就算是在總部有電源用座機,那燈損也是鬧心的,不可能邊收發邊換燈炮吧。半導體電晶體剛出現時其體積還很大,組裝時還需可變電容.可變電阻.收發線圈組合.還有直流電源,四幾年戰場上用的對講機,比現在的助力車上的鋰電池還大,不可能微型化,現在的影視劇看個熱鬧就行了,千萬別叫真。

  • 10 # 第五十七朵雲

    有什麼可以具體證明抗戰時特工用的竊聽器比現在先進嗎?完全沒有,只是影視劇中躲在背後監聽的特工們的專業態度,讓你覺得高大上的不得了而已。竊聽器這種東西,一點都不神奇,抗戰時那種有線竊聽器,現在只要講一遍,幾歲孩子都可以做出來—— 你到拼多多花一、二十塊錢,買個最便宜的座機電話,插好自己家電話線,把話筒拆出來,把拾音器後面線接長,可以裝到你前後左右任何地方,再用手機撥通你家電話,把座機保持接通狀態,你就拿著手機聽吧,只要有人在話筒邊講話,你就聽的到。你要專業一點,就自己買個播放器,接個麥克風出去當竊聽器,那就用不著電信幫你轉,這差不多就是抗戰時的專業竊聽器材,只不過效果遠比抗戰時器材的效果好,抗戰期間無論那方的竊聽器材,接線超過百米,那聲音真的沒法聽,所以特工們總是要儘量找一間離目標最近的房間,來安裝竊聽接受裝置,重要的還會接上一臺鋼絲錄音機。現在好了,要是沒有法律保護,隨便找個音響發燒友,用便宜的民用器材,花不了多少錢,都能接出透過半個城市的麥克風,聲音質量還不會差到那裡去,這就是科技進步的厲害之處。這些還只是說非要高仿抗戰時期竊聽器的路數,要是可以用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那現在的從民用針孔攝像頭,到超距拾音器,無線、遙控、智慧,加無人機一起用還帶會飛,平凡如你我,都能吊打抗戰特工。以前老式竊聽器,抗日時用的沒運氣接觸過,冷戰時,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最初的無線紐扣麥克風是見過的,老式電子手錶裡紐扣電池那麼大,以前人談話都喜歡在一個桌邊坐著,一邊喝茶一邊說話,桌上還喜歡放點裝飾,檯燈啊、小雕像啊、插著塑膠花的花瓶之類,這種竊聽器就是方便放在這些東西里的,然而到八十年代,真正兩個特工這麼坐著談話,交換情報,他們都懶得檢查一下邊上飾品,只需一邊小聲講話,一邊不停用勺子攪拌自己的咖啡,或者不停的用指甲彈茶杯就行,這種聲音就足夠干擾竊聽器材的拾音效果,讓竊聽者抓耳撓腮幹上火,什麼都聽不清,這已經是比抗戰時竊聽器材先進近半個世紀的器材了。從這點來說,倒是最初的無線竊聽器材,還不及抗戰時有線器材呢,不過現在又差不多半個世紀過去了,而這近半個世紀,恰恰是電子資訊革命大爆發的半個世紀,其成果就是現在只要還能買點錢的元器件,隨便組裝,都能裝出遠超抗日時期的竊聽器材,不過非要抬槓說只許裝必需利用無線網路功能的,還非要穿越到沒WIFI的抗日時期用,那到真沒那時特工們的器材好用。

  • 11 # 文史漫談

    竊聽器的英文名為“bug”,與臭蟲為同一個單詞。竊聽器無疑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它得益於20世紀50年代電晶體和微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逐漸成為間諜情報組織的常備工具。

    至於抗戰諜戰劇中的超級厲害的竊聽器,都是編劇腦洞大開,亂編的,跟包子雷一個樣。

    接下來就聊一聊竊聽器的發展簡史。

    礦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算是最簡單的無線電接收機,由長導線天線加上選擇訊號頻率的調諧器和檢波器組成,因為檢波器可以使用晶體礦石,所以稱為礦石收音機。

    礦石收音機沒有振盪器,所以不需要電池和電能。作為竊聽裝置來說,因為沒有振盪器,所以也不會被反間諜組織偵測到被監聽的頻率。

    一戰時期,英國軍事情報局就曾經在法國北部放置了一臺高精度的礦石無線電接收器,用來竊聽德國軍隊的無線電訊號。

    據說現在還有間諜在用還沒礦石收音機。

    有線竊聽器

    用金屬導線連線傳聲器和接收機的竊聽裝置稱為有線竊聽器,傳聲器收集聲音,金屬導線傳輸聲波訊號,接受器放大聲音。

    這種竊聽器比較笨拙,而且容易露出馬腳,但是如果藏的好,則十分安全。比如美蘇美情報機構就常常利用為外國修建或改建大使館的機會,把這種竊聽裝置埋設在使館內。1985年美國在對其駐蘇大使館的新館舍進行安全檢查時,在混凝土構件中查出了一大堆麥克風……

    再比如著名的“水門事件”。尼克松的手下在水門飯店安裝竊聽器監聽政治對手,最終導致尼克松下臺。

    無線竊聽器

    從有線到無線,是一項重大的科技進步。

    50年代,無線竊聽技術飛速發展。遠端無線竊聽裝置主要由微型拾音器(即話筒)、微型無線電發射機和電池組成。

    比較著名的前蘇聯的情報機關克格勃就曾研發出一個非常厲害的微型竊聽器“蟲戚”。它的以及很小類似於火柴盒。可以用氣槍彈射到竊聽目標外牆上,用超短波將所收到的聲音發射到直徑為5英里的範圍之內,用一個靈敏度很高的接收機就能收到。

    隨著時代進步,竊聽裝置也進一步發展。

    70年代,美國已經研製出了僅有三克重的微型竊聽器。

    微波竊聽器

    所謂的微波竊聽技術學名叫射頻識別,稱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訊技術,可透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這種身不帶電源,不發射電磁波,僅由外界電磁波驅動,並透過反射經過調諧的電磁波的被動式無線電裝置我們如今也在用,比如我們的公交卡,學生卡。

    蘇聯著名的“金唇行動”正是運用了這一技術,監聽了美國大使館8年,送走了四任大使。

    鐳射竊聽

    該裝置由鐳射發射器、接收器、轉換器構成。鐳射發射器將鐳射發射到目標房間的窗戶玻璃上,房間裡的聲音會引起玻璃的震動,鐳射發射到玻璃上,然後由玻璃反射回來的光斑波動,由接收器接受轉化成電流震動,再進一步還原出音訊訊號。

    這個東西真的防不勝防,既不需要把裝置放到到被監聽者的家裡面,還便攜,能夠聽完就跑。

  • 12 # 四重奏6028217

    從問題的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提問者對此也持懷疑態度。現在電視劇的道具越來越離譜,特別是在竊聽錄音等方面更是如此。

    有些影視劇把無線竊聽器放在盆花花辨的縫隙或粘在桌子下面,這完全是異想天開,抗戰時的技術水平根本做不到。

    當時的電子裝置離不開電子管,因為電晶體的發明時間是小鬼子投降兩年以後的事情,直到1954年才進入實用階段、製成半導體收音機。抗戰時期世界上根本沒有電晶體,只能使用體積大耗電高的電子管。退一步說既使有了小型無線竊聽裝置,由於沒有網路支援,只能靠自己的能力直接向遠處的接收裝置發射訊號,相當費電。這種工作模式就是放到現在供電也是一個大問題。況且當時也沒有小體積的電池來供電,所以竊聽器小型化是無法實現的。

    另如電視劇《潛伏》中用於竊聽的微型盒式錄音機完全是一個穿越產物。

    首先當時的錄音機基本都用鋼絲來記錄資訊,磁帶剛剛誕生帶基過厚無法小型化。而小型盒式磁帶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問世。另外組成這種錄音機需要多個電子管或電晶體,同時還需要小體積的電容、話筒和電池,這些條件當時根本不具備。

    不過看電視劇還是要以情節和演員表演為主,至於道具只要不是太離譜就可以了。以上是我的回答。

  • 13 # 江山影月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玩無線電,一直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當時為了聽劉蘭芳播講的岳飛傳,從礦石收音機入門,一直到初中的六管超外差,再到高中,黑白電視機也掌握了。上班後,開始玩HiFi,從自己做到買成品,從2003年開始玩膽機,自己會做,包括繞變壓器,設計電路等等。從自己的掌握的無線電知識來看,影視劇中反映抗戰時期所謂的竊聽器,發報機這些內容的,編劇和導演都是完全不懂無線電知識的外行,自己瞎編亂造的,根本不符合當時的無線電水平,包括《風箏》。簡單點,比如竊聽器,需要拾音,放大,震盪,發射電路,當時用的是電子管,這些元器件組裝起來,體積和重量就很大了。再加上最重要的一點,電子管需要低壓和高壓電才能正常工作。低壓電池需要大電流供電,點亮燈絲,高壓電池需要高壓供電,電池體積和重量也要非常大,這些電池就算是今天都是很難解決的。這些元器件和電池組裝起來,一個成年人都拿不動!順便普及一下幾個時間點,讓抬槓黨看看:1947年12月,剛剛發現半導體三極體的放大效應,其中晶體三極體技術成熟和普及更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抗戰時期是1945年9月2日結束的,所以抗日戰爭時期,是根本不可能有電晶體出現的。

  • 14 # 鳳凰寶劍

    電視劇看多了,竊聽器就算有也是應用範圍有限,比如電話或固定房間範圍,且基本上都是有線裝置,體形較大。更不用說“比現在還先進”了。(首先你得了解如今的竊聽裝置,才能~~)

  • 15 # 多才多藝星辰男

    當時不可能有那麼先進通訊工具,為了讓電影達到極限,導演利用這種方式來美話電影,給觀眾帶來一種神秘感,使得電影更加精彩,

  • 16 # 知足常樂。

    答:哈哈哈!那時候所謂的竊聽器就是"隔牆有耳"!別把一些抗日神劇情節信以為真,那個歷史時代能使用無人值守竊聽器比八路軍游擊隊使用光學瞄準鏡狙擊槍還不靠譜!回答完畢。

  • 17 # 異元末來世界

    不知道你從什麼地方瞭解的,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是用的電子管,東西又大又笨,用起來又耗電,當時沒有積體電路,用電子線路的竊聽器體積太大,根本不實用,那個時候的竊聽器基本上都是用有線的,比現在先進,只能是道聽途說,根本就沒有的事情。

  • 18 # 兵器知識譜

    特工的竊聽器發展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技術,有線竊聽器的原理與電話機完全相同;無線竊聽器的原理則與手機基本相同。

    在一些抗戰題材影視劇中,敵我雙方的特工都會使用到一種獲取對方情報的技術手段——竊聽器,似乎只要把一支竊聽器粘在目標人物的房間內,就能竊聽到情報。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樣的操作在抗戰時期是否真實存在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當時人類雖然已經進入無線電通訊時代,但是這類技術還很原始,並不能把無線電通訊裝置小型化到像竊聽器那樣的尺寸。

    以最常見的軍用小功率無線電發報機為例,拋開幾公斤重的主機不論,僅天線的架設就需要數米長的尺寸,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小型化的。

    下圖為越南戰爭時期美軍裝備的884型單兵步話機,它已經比二戰時期的步話機更小了,可是還沒小到讓特工們輕易粘到目標人物房間裡的程度。

    而且像發報機這樣的無線電通訊器材是必須要用人工操作才能實現通訊的,所以無線電發報機技術並不能用於竊聽器,至少是不能用於諜報戰中的特工情報竊取。

    所以只能使用無線電步話機技術,抗戰時期最先進的步話機是美國的TB-x型單兵步話機,它重量只有兩公斤,採用碳性電池驅動,通話距離為5公里。

    儘管該型步話機已經是抗戰時期最小型化的步話機了,可是它的尺寸仍然大於士兵的揹包,即便是到了北韓戰爭時期,小型化的步話機任然比磚頭還大。

    事實證明,抗戰題材影視劇中出現的那種比現在還先進的竊聽器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它是被虛構出來的。

    當然了,如果它不是採用無線電技術,而是採用了有線電通訊技術,那就另當別論了,畢竟有線通訊技術自一戰以來就已經實現實用化了,它就是電話機。

    下圖為典型的二戰時期諜報有線竊聽器,它的外觀特徵是頭部有一個碩大的麥克風,尾部有電線與外部連線,這樣的竊聽器其實就是一部小型電話機。

    採用有線通訊技術的竊聽器實質上就是一部簡化的、小型化的電話機,它只有一個麥克風,透過電線鋪設連線到竊聽者的耳機上,只要目標人物發出聲響,竊聽者就能像打電話那樣聽到聲音了。

    像抗戰影視劇中那種小型化的無線電竊聽器直到現在的4G時代才算是真正實現並實用化,即GSM通訊技術和CDMA技術,並且不僅僅是特工在應用,就連咱們小老百姓也經常碰的得到。

    比如說某人在聊天過程中多次聊及某一產品、某一事件、某一人物以後,在刷短影片時,影片軟體就會大量推送與之相關的內容。

    這就是手機監聽了聊天內容,在透過程式運算以及大資料比對以後得到的結果,因此對隱私有特別要求的讀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機設定,否則抗戰時期那種特工竊聽器的橋段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下圖手機的麥克風部位,4G時代手機對人們的監聽就是從麥克風發生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做這樣的實驗:對著手機頻繁說“椰棗”兩個字,接下來所刷的短影片內容就大部分與椰棗有關了,很顯然抗戰題材影視劇裡的那種竊聽器到現在才真正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veryone和someone後面用什麼詞引導定語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