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畫畫
-
2 # 劉坤忠120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都在周天子旗下逆行倒施,相互紛爭。當時各種人才,為施展才華,頻繁易主,也為的是功成名就。戰國時期,秦、楚、齊、趙、魏是大國,魏華人才濟濟,魏王不善網路利用人才,使本國大量高階人才外流,有些是被迫的。像軍事上著名孫子兵法的孫子孫臏(老祖宗孫武),被大將龐涓陷害,被迫到齊國。公孫衍、張儀得不到重用,碾轉到秦國。秦國經商鞅變法後開拓創新,不俱一格使用人才,大量有識之士落足秦國,使秦國日益強大。六國相小蘇秦用合縱法共同對付秦國,使六國立於不敗之地,張儀用連橫法破了蘇秦的合縱法,使秦國對六國各個擊破,為秦始皇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商鞅原來叫公孫鞅,是衛華人,不是魏國的張儀倒是魏國的,且是貴族後裔,但已經落魄潦倒公孫衍是魏國的陰晉人--當時各華人才流動很頻繁,沒有太多的“愛國主義”,在這個國家幹些年,覺得不能一展抱負,就可以換個國家--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 商鞅出身衛國貴族,但衛國是小國,沒有太大出息,於是到魏國做宰相公叔痤的家臣,只是公叔痤死後,公孫鞅沒有得到重用,於是就棄魏到秦了 而張儀曾仕多國:在本國不得官職就到楚,在楚受誣陷。又去了秦 公孫衍曾仕魏,又仕秦,後來又仕魏、仕韓,最後回到魏,直到被殺。如此反覆 --總的來說,進入戰國中期以後,魏國失去前期的銳意進取精神(戰國早期的魏國是實力最強的霸主),對待人才上有些漫不經心,取士多為貴族壟斷,普通士人得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如後起的秦用人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