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里飛雪36
-
2 # 光1o現
有時候是四月五日,一般就在這兩天
-
3 # 思思99457
不一定是,有時候是4月5號才是清明節
-
4 #
清明節一般是每年4月5日,今年是4月4日,因為今年比以往都提前了一天!
-
5 # 李長諭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在遠古時代開創的一部曆法。這部曆法首先確定了一年為365天,後來從農業生產出發,又將每年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段,每個節氣段約為15天,一年12個月,每月兩個節氣,一年24個節氣,360天。
二十四個節氣在與曆法的配合上,一個在前半月的月初,稱為“節氣”;一個在後半月月中,稱為“中氣”;後半月沒有中氣的月份就要閏月。
節氣的定法有兩種:一是古代曆法採用的稱為“恆氣”,即把一年等分為24份,每個節氣大約15天左右,所以又稱“平氣”。
二是現代曆法採用的是“定氣”,即按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為標準,一週360度,兩個節氣之間相差15度。由於冬至時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動速度較快,所以太陽在黃道上移動15度的時間不到15天。夏至前後的情況正好相反,太陽在黃道上移動較慢,一個節氣達16天之多。採用定氣可以保證春分和秋分兩個節氣能晝夜平分。
在和陽曆的配合時,節氣在每月上旬的,規律是上半年在當月的4至6號,下半年在當月的6至8號。中氣在每月下旬的,其規律是上半年在當月的18至22號,下半年在當月的22至24號。
在和農曆配合時,農曆的平年每月也是兩個節氣,兩者同樣稱為節氣和中氣。如果遇到農曆閏年的閏月,只有一個節氣而沒有中氣。
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因為二十四節氣和陽曆,都是基於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週期規律所確定的,所以,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中有一定的日期,前後相差不過一兩天。
清明節氣的時候,太陽位於黃經15度,即在每年的4月4號至5號交節。這就是為什麼清明節都在4月4號至5號的原因。 -
6 # 趕快生活
清明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傳承了幾千年,現在每年都是4月5日前後。為什麼清明節用西方的歷法——公曆或陽曆,而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採用的是中國的農曆或陰曆?。
這裡我們先要弄清楚幾個概念:
陰曆:在古代,是“月亮曆法”,簡稱“月曆”,是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的的現象,形成的歷法。(月球公轉一週是27天多一點)
陽曆:是“太陽曆法”,簡稱“日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現象,形成的歷法。現行的公元紀年法就屬於陽曆,也稱作公曆。(地球公轉一週是365天多一點)
農曆:是陰曆與陽曆的結合,是一種“陰陽曆”,不能等同於陰曆。在農曆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十四”節氣了,它指導著農耕社會的農民耕作和勞動,給我們的祖先帶來了非常大的方便,但是古代人並沒有現代的先進儀器,他們最初是根據夏至和冬至的白天最長和最短來把一年分成了兩部分,再根據春分和秋分白天和晚上時間相同分成四部分,逐漸把一年分成了二十四份,每一份都佔據黃經(地球繞太陽一週是360度)的15度。由此可見,“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公轉的現象劃分的,也就是說按照陽曆劃分的。
清明節雖然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但是它同時是“農曆”中的節氣,雖然在“農曆”中沒有固定的日子,但是節氣是按照陽曆劃分的,所以,按照中國現在採用的公曆,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而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不是節氣,不是按照陽曆計算的,是按照農曆計算的。
-
7 # 新晴辛靜
其實,二十四節氣和西方曆法(公曆)是一一對應的、因為都是太陽曆……清明節一般是公曆日子4月4日、5日,其實是可以確定在4月5日、但公曆不守規矩:原因是2月29日亂放!公曆還有一個更不守規矩的地方是:1月1日,這個日子沒有任何特殊性、造成許多不方便的地方……扯的是上帝誕生(聖誕12月25日)用7天創造世界後,算一年的開始!
說完這些……再來翻翻"老黃曆","黃曆"由司空欽天監製定、以皇帝名義釋出:老百姓口中的"皇曆"!區分不用識字看月亮就行的"農曆",呵呵以前不識字農民需要知道"黃曆"日子得找先生!二十四節氣是存在於"黃曆",不屬於"農曆"……後來西方曆法來了後:"黃曆"和"農曆"就混淆了!
二十四節氣怎麼來的?最重要的日子其實是:夏至……日照最長的日子,冬至……日照最短的日子,春分、秋分……日夜時間平分的日子(欽天監記錄上千年、得出規律、推出下N年的歷法)!但一年分成四份太不方便:分成8份先……立春、夏、秋、冬,後又在這8個節氣之間又均分3份……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注意"清明"是人為均分出來的。
還有二十四節氣可以指導農業、對應氣候……也不全對,只適合中原地區農業!其他地方真的不準確的:別說廣東、海南了,過了長江就不準了。
最後說一下地球理想曆法:如果只為了北半球……冬至後一天當一年開始,白天一天天變長了!如果南北半球一同考慮……春分,這時候太陽直射赤道!
-
8 # 趙世傑1984
已經有靠譜的回答,我說說我的認識,順便補充一下。
中國用的叫農曆,而世界上還有好幾種曆法,其中最大的兩類是陽曆和陰曆,陽曆是太陽曆,根據太陽和地球的運動來記錄推算,陰曆又叫太陰曆,是根據月亮和地球的運轉來記錄和推算。農曆是根據太陰曆和太陽曆結合而成。
每月15月圓,就是陰曆,24節氣是根據陽曆,每年夏至冬至(合成兩至或雙至)春分秋分(合成兩分雙分)其實就是把地球公轉一週進行四分,換句話就是春夏秋冬四分一年。
這也就說明,雙分雙至都跟地球實際運轉有關。而夏至每年都有一點不一樣,有1天左右的變動,原因也很簡單,地球公轉週期(一週的時間)剛好比365天多4個多小時,所以,每4年多出來一天,所以2月29日是陽曆潤一天。
農曆為什麼要有潤月,其實也很簡單,華人很早就發現24節氣和陰曆之間不對照,會產生一個陰曆月裡只有一個節氣,所以把只有一個節氣的月後面再根據月亮再加一個潤月。
簡單來說,清明陽曆日期的變動是因為夏至日期變動和365天不能整除24導致的。
補:昨天我又去查了一下,中國24節氣有3種定時的辦法,分別是最早定冬至(夏至),定春分(或秋分,一般春分多見),和定15度方位角。所以,清明節的變化跟地球公轉有關,也就是說,大概4月4日或5日地球恰好到達春分後再轉15度。另外,祖沖之發現一年冬至到下一年冬至是365.2428僅僅比西曆(公曆)365.2422天,多了,0.0006天。換一句話說,祖沖之最早也最精確的算出了太陽曆(西曆或公曆)一年(地球公轉週期)
ps,我懷疑,中國古人是最早發現陰陽結合的
-
9 # blueten
“節氣”並不是按“農曆”來確定的,相反,“農曆”是按照“節氣”來定的。
節氣是地球黃道軌道平分成24份後的結果,看到“黃道”這個詞就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和公曆幾乎完全同步的系統,因此每個節氣在公曆上的日期都是特定的那兩三天。
農曆雖然是陰陽合曆,但是它的主體是陰曆,陰曆裡每個月平均29.5天,這樣一來12個月則是354天,和1年的365.2422天差了很多,如果任由陰曆執行下去,很快就會出現偏移。而“節氣”就相當於“農曆”的標尺,一旦農曆的執行偏離了標尺,就透過置閏將農曆拉回標尺。
具體來說,節氣分類兩類——“節令”和“中氣”,從“立春”來時算起,序號為單數的叫節令,序號為雙數的叫中氣。農曆的每一個月都必須有一個“中氣”,如果沒有,那就將這個月作為上一個月的閏月。
舉例來說,2017年大暑的準確時間是臺北時間7月22日23:15:18,農曆六月二十九,下一個中氣處暑則是在31天后的8月23日,這期間的一個月沒有中氣,因此這個月設定為閏六月,而不是七月。
“節氣”是“農曆”的一部分,但是它可以脫離農曆而存在。“農曆”要是脫離了“節氣”,那就成了純陰曆了。
-
10 # 墨海摹德書法
首先澄清:清明節不是按農曆來定的,清明節雖是中國傳統節日,但真和農曆沒有關係,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清明節)、穀雨⋯⋯;
其次:中國是傳統農曆和二十四節氣並行多年的國家,二十四節氣就是陽曆,和現行陽曆(格里曆)一樣反應四季變化(一個迴歸年,所以二十四節氣總是會和陽曆同步對應,清明節就總是在陽曆4月4日或5日。
再次:看看這個吧https://m.zjurl.cn/answer/6794024693209760008/?app=news_article&app_id=19&share_ansid=6794024693209760008
-
11 # 只留清氣滿人間
中華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之一,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
優秀華夏兒女發現了月球繞地球轉的規律,發明了農曆;又發現了地球繞太陽轉的規律,發明了二十四節氣。
西方也發現了地球繞太陽轉的規律,發明了陽曆。
所以,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與陽曆有明確的對應關係。
回覆列表
每年4月4日是清明節,立春到清明節這天是105天,叫做一百五,清明第二天叫雙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