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45081506849
-
2 # 小閆老師日常
韓信笑著說:“之字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背水一戰: 背水佈陣,作最後的殊死戰鬥。指最後決一死戰。
背水一戰,讀音【bèi shuǐ yī zhàn】,背:背向,水:指江河。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佈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韓信笑著說:“之字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背水一戰: 背水佈陣,作最後的殊死戰鬥。指最後決一死戰。
背水一戰,讀音【bèi shuǐ yī zhàn】,背:背向,水:指江河。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佈下的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
背水一戰,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這則成語原意指背靠臨近河水之地擺陣,或佈下陣勢。後來指處於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故事:
楚漢相爭時,韓信率軍在井陘口與趙軍對峙。駐守在井陘口的是趙軍大將陳餘,他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後勤供給,韓信沒有後援,一定會敗走。
但是陳餘自以為有兵力上的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韓信得知這一情況,親自率領隊伍在距井陘口三十餘里的地方安營扎賽。
儘管已經是深夜了,但他仍然在部署第二天的作戰方案。他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成一字陣勢引誘趙軍;同時又派兩千輕騎兵,每人拿一面漢軍旗幟,連夜繞到井陘口山背後,待第二天漢軍和趙軍展開激戰,乘趙軍軍營空虛的時候,讓兩千漢軍突襲趙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的旗幟。
趙軍探馬探知漢軍背水紮營,後退無路,馬上察報了趙王。趙王聞報,便嘲笑韓信犯了兵家大忌,竟將軍隊置於死地。
天亮以後,韓信佈置完畢,開始從井陘口擊鼓出擊,趙王與陳餘率領趙軍全面出擊,兩軍廝殺在一起。這邊戰鬥正酣,那邊兩千輕騎兵看到趙軍留下一座空營,就迅速闖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積,全部插上了漢軍的旗幟。
戰場上,韓信見難以速戰速決,便率領漢軍佯裝敗退,一直退到河邊的陣地,與河邊的一萬軍隊會合。趙軍追殺漢軍來到河邊,原想把漢軍趕進河裡。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此時的漢軍後退無路,反而個個以一當十,奮勇拼殺,把趙軍打得大敗。
趙軍一見漢軍勢不可當,就想撤回趙營,卻發現營中到處飄揚著漢軍的旗幟。他們以為漢軍佔了自己的大本營,頃刻間,趙軍軍心大亂,潰不成軍。
混亂之中,趙王被擒,趙軍數員大將被殺,李左車也被漢軍俘獲。韓信看到軍士押著李左車向自己走來,快步向前,親自為他鬆綁,把他奉為上賓。李左車問韓信:“為什麼要背水結陣?”韓信解釋說:“只有把漢軍置於死地,他們才會為求生而拼命。兵書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