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秋之韻劉國才
-
2 # 長風歌
不是《水滸傳》中潑皮無賴那麼多,而是實際社會上本身就那麼多潑皮無賴。相比較其他文學鉅著,《水滸傳》中的潑皮無賴確實算多,為什麼呢?
首先,小說的視角決定的。《水滸傳》故事情節,大多圍繞宋朝的市井生活展開。而市井生活,少不了雞鳴狗盜,胡攪蠻纏、仗勢欺人,欺行霸市。牛二之死,就是因為胡攪蠻纏、仗勢欺人;而快活林的蔣門神,則是欺行霸市。
其次,人物塑造的需要。梁山好漢108將,要成為好漢,要麼為民除害,要麼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武松打虎是為什麼除害,而魯提轄捶打鎮關西就是為民打抱不平,懲惡揚善。
正因為社會有那麼多作惡多端的潑皮無賴存在,打惡顯得大快人心。同時,由於惡的橫行,“善”就變得格外可貴,更能襯托英雄好漢的正面形象。
第三,社會上本身就是潑皮無賴橫行。作者刻畫的故事,多方位反應了宋代的生活面貌。老百姓需要的是安居樂業,要的是一份安穩。而對老百姓的安穩生活,隨時可能會造成威脅的就是潑皮無賴。潑皮無賴就生活在老百姓的身邊,這種威脅似乎躲都躲不掉。
因此,《水滸傳》中的潑皮無賴特別多。
-
3 # 紫氣東來4805
水滸傳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潑皮無賴?
有不少讀者都有這種看法,原因既簡單又複雜。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倒下來。北宋未年宋徽宗昏君無能,無道造就了蔡京,高球,童貫等無數的貪官汙吏,而這些貪官汙吏又造就了更多的地主惡霸潑皮無賴,流氓地痞,他們搜刮民財,魚肉百姓,陷人民群眾於水火之中,造成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子,小蝦吃泥巴的惡性迴圈局面。草菅人命。
這些大氣候,自然有人打抱不平,既然貪贓枉法那隻能以惡治惡,以暴治暴,農民難以活命,官家更難安寧,農民揭竿而起,才有了水泊梁山,才有了林沖等人被逼上梁山造反朝庭的寵大隊伍!
從歷史上看,亂世無賴潑皮流氓地痞混混多,同時也造就了英雄好漢正人君子多。在這個世界上正義和非正義,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永遠不會停止過,不斷髮生,轉折鬥爭,繼續革命,直到實現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
-
4 # 郭宜安
仗義多是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雖說梁山土匪山賊莽夫痴漢居多,但這些人忠義雙全,不一定忠於朝廷,不一定義於廟堂,只忠義於大哥和眾兄弟。物以類聚,這樣一夥人嘯聚山林,自然引得更多同道中人前來投奔。
-
5 # 曹重
水滸傳真的不滿潑皮無賴寫的嗎?寫這麼多潑皮無賴的意義在哪呢?你往下看
水滸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我們都知道宋徽宗是亡國之君,他喜歡蹴鞠,不喜歡處理朝政,才有了蔡京,童貫,高俅等一批一批奸臣的存在。上層都這樣了,下層混混肯定就少不了,所有才走那麼多的英雄人物出現
只要國家法律嚴明,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社會上不會有那麼多的潑皮無賴的。
-
6 # 楊紫姐姐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於北宋時期,宋徽宗疏於理政,奷臣專權當道,欺壓百姓,陷民眾於水火而不顧。市井潑皮無賴四起,魚肉鄉里,民眾為了生活,敢怒不敢言。
還好有些好漢實在忍不了這些潑皮無賴的所作所為,於是遇到之後,勢必要好好懲治他們。比如楊志遇到的潑皮無賴牛二。楊志,出身官宦之家,官拜制使。在迫於無奈之下,當街拍賣祖傳寶刀。
而潑皮牛二故意惹是生非,楊志情急之下殺了牛二,此舉深得民心和認可,民眾主動自願到衙門為楊志作證。可見,鎮壓潑皮無賴是民間的心願和呼聲。
再比如魯智深,當過朝廷的提轄。因救酒樓賣唱父女,打死"鄭關西"。觸犯王法而出家當和尚。主持派他去看守寺中菜地,一群潑皮生怕斷了偷菜之路,欲將魯智深丟進糞池,給其一個下馬威。
結果反被魯智深都丟到糞坑。這群潑皮在菜園擺酒宴請魯智深時,嫌柳樹上一鳥雅吵鬧欲上樹趕走烏鴉。魯智深嫌麻煩制止,將上衣一脫,俯身將楊柳連根倒拔出土。這下,徹底征服了這群無賴潑皮,從此安分守已。
楊志、魯智深,二人一殺一震,有效整治潑皮無賴的行為,得到了民眾的讚揚。同時也暗示官府對社會治安的整治不作為和不力,暗示百姓對官府的不滿,同時也是水滸好漢聚集梁山的原因。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中,作者用大量的筆墨,刻畫了高俅、鄭屠、牛二等潑皮無賴的形象。這些流氓惡棍,或交結官府、橫行鄉里,或招搖撞騙、欺壓百姓。全都是一些作惡多端的傢伙。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潑皮無賴呢?因為北宋末年,正是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非常尖銳的時期,封建政治十分昏暗。地主、貴族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而貧苦農民則流離失所,忍飢挨餓。他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有的拿起武器“官逼民反”,有的則淪落為街頭混混。
當然了,潑皮無賴的境遇也不一樣。高俅發跡後變本加厲,作威作福;鄭屠和牛二分別被魯達和楊志打死了。作者通過對這些潑皮的描寫,深刻揭露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罪惡,寫出了“有壓迫就有反抗”的社會現實。事實上,會不會有這麼多潑皮無賴,有可能是作者為了揭露社會現實,而採取的一種寫作手法罷了。
總之,這些潑皮無賴的出現,給作品增加了看點和深度。這也許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