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又稱外來工、民工,是指為了工作從農村移民到城市的人員。“農民工”的稱謂是在改革開放後眾多的農民進入城市才出現的,他們是城市發展經濟的主力軍,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西南邊境及東南沿海的城鎮中,農民工尤以遠在他鄉的非本地人居多。
-
1 # 標峰理論評
-
2 # 8780123089
農民工是一個流動的群體,都是帶著一家子的希望,長年在外勞碌奔波,吃盡人間酸甜苦辣,只想勞有所獲,年底能順利拿到工資回家團圓,平時都很節約沒有假期,沒有補貼,衣服雖然挺髒的,但掙的是乾淨錢,面板也黑黑的,但心裡純淨,農民工也是個特別好相處的群體,他們簡單,實在沒有過多心眼。
春節將至希望所有農民工平安,順利拿上自己的工資,開開心心回家過個好年!妻兒老小還在家裡期盼著你們,平時上班多加小心……
-
3 # 叄貳貳
農民工應該不屬於一種職業,它是指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人群。由於當時改革開放後,中國大力發展基建,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導致大量的農村年輕人湧入城市打工,由於沒有學歷和技術,部分人只能成為在建築工地上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工人,所以稱為農民工。由於我老公就是建築行業的工程師,接觸的農民工比較多,平時在跟他的聊天中對農民工這個群體也有一些認識,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農民工這個群體的一些淺見:
農民工是一個群體,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他們有共性,也是差異。他們的共性就是都是從農村出來務工,沒有學歷和技術,他們的差異就是人的勤勞、膽識和機遇各不相同。就以我瞭解的建築工地的農民工為例吧,一般工地上的農民工分為三等:1、小工;2、技術工;3、工頭;
小工在工地上一般給技術工打下手,例如給泥工打下手的,就負責拌水泥、運磚,泥工再來砌牆。小工一天工資一百多,泥工一天工資四五百,這就是差別。他們剛從農村出來的條件可能都差不多,但是腦袋靈光、肯有心學的人就成了技術工,不願動腦筋的只能做小工。還有一些人不但腦袋靈光,還比較會做人,這樣的人一般可以做個工頭,負責幫助包工頭管理現場的農民工,這種的一般就拿年薪了。
所以雖然都是農民工,但是待遇也是千差萬別的,和其他職業一樣,肯吃苦,不斷學習的人總是能脫穎而出的。
這些也只是一般的差別而已,我在我老公那還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他工地上的包工頭和一個幫他管理的工頭兩個人都是從同一個村子出來務工的,十多年前他們兩個人都在工地上負責用榔頭破除大石塊,乾點體力活。現在這個包工頭已經是年入幾百萬,有自己的公司,工頭幫他做事拿十萬年薪。這個當包工頭的雖然學歷不高,但是腦袋非常靈光,現場工程師說的東西一點就清楚,甚至一些工程師沒有想到的也能想到,還非常合理。而這個工頭除了懂得工地上所有技術工的工作,還學會了使用測量儀器,能夠獨立計算工程量。他們和千千萬萬從農村出來務工的人一樣,但是由於他們肯學、懂得變通,再加上膽識,成就已經遠遠高於普通的農民工了。
從以上的例子可見無論你是從事哪種行業,都有成功的可能性。農民工這個群體為我們國家的基礎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個職業同樣能有光明的前途,只要你肯吃苦、肯學習,一定能脫穎而出。
-
4 # 小丑生活
你怎麼看待農民工這份職業?
大家好,我是喜樂嘻哈鋪的樂樂,農民工這個職業對我來說是可敬又可愛,同時又是不可或缺的職業。
為什麼可敬又可愛的職業我的父親就是一名農民工,主要是到外地做建築工人。
一年的時間也就國慶和春節的時候能回家一趟
而這段時間確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有父親的陪伴,所以我會很開心。
有一次放暑假,我跟隨媽媽到父親工作的地方去看望父親。
看到父親在熾熱的Sunny下滿頭大汗,不斷與燙手的鋼筋做鬥爭的樣子,我就很心疼自己的父親。
父親常年在家的時間比較少,為了支撐這個家庭需要不斷的辛苦勞累。
感恩有你!這個家庭才能凝聚,感恩有你,這個家庭才能長存。
所以農民工這個職業對我老說是可敬又可愛的。
為什麼是不可或缺的職業農民工,乾的是又髒又累的活,但卻是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透支自己身體,來支撐整個家庭的的偉大存在。
在我們國家,不可能所有的職業辦公環境都是很舒適優雅的,肯定是有一部分人來做這些髒亂差的工作。
比如說建築工人,沒有農民工,一座座高樓大廈從何而來,沒有農民工,一條條川流不息的道路從何而來。
所以,有了農名工,才有了生活、出行的基本保障,他們是為國家做貢獻很大的偉人!
-
5 # 118黑幽靈
說怎麼看待起農民工這份職業,就一個字,難!首先,什麼是職業?是一個人長期從事的一種工作。看農民工這個群體,好像是種職業,具體到個人,就不一定是。也許今天還在城市打工,可明天這裡沒活了,捲起鋪蓋,或在尋活的路上,或回家種地,他們不論工作有多努力,而失業是家常便飯!那麼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們難在何處。
1,離開熟悉的家園,去向陌生的城市,從事陌生的工作。
顧名思意,農民工本身是農民,以種地為生,可以現在的消費水平,如果選擇務農,收入簡直可忽略不計,就按我家鄉來說,每人均分土地不到四分,六口之家,也不過兩畝四分不到,除去旱澇薄收不說,按正常年景,每畝地收入除去各項費用,收入也就八百元左右,還不算人工,六口之家的務農收入二千元不到,國家的農業補貼在每畝一百多元,加在一起也就二千三不到,以現在的消費情況,讓他們怎麼辦?背上行李,去打工,成了他們生活的希望和無奈的選擇。
2,夫妻長期分居或孩子長期留守
有的家庭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有些是夫妻二人外出打工,孩子由當爺爺奶奶的帶。這就產生出兩個問題,1,夫妻長期分居。在外打工有的離家較遠,農民工又沒假期,為了多掙點,省點時間和路費,很多人一年回一次家,甚至幾年回一次家,生理和心理的折磨,催生出一個社會問題,出軌和離婚的不在少數。夫妻都外出打工,孩子便成了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歲數大了,也照顧不好,教育甚至安全無法保證。有的兒童還受到了不法傷害。由於孩子和父母見面少,也導致了親情缺失。
3,打工活累待遇差討薪難
農民大多文化低沒技術,外出打工到城市裡,大多從事的是苦、髒、累的工作。比如建築工,累不說,高空作業危險不?冬日寒風吹,夏日豔陽晒,是他們造出了一座座高樓,揮揮手卻是過客,沒一間是他們的。再說較輕鬆的保安吧,工資低,工時長,一般是十二小時,一月工資二千多,想想能抵務農的全年收入,還不錯!幹吧!上了點年紀的很滿足。可看似輕鬆,每天十二小時不讓坐你受得了嗎?忍不住了剛坐下,被領導發現,喝斥、甚至扣錢你受得了嗎?有些素質差的業主對他們頤指氣使,自已錯了還對他們漫罵,甚至歪曲事實的投訴,誰受得了!可他們受了,還是盡職盡責地工作。
工資呢?有押後幾個月再一點一點給的,有押半年到年底開的。如果能全給,還是好一點的,更有甚者,為討薪,把他們逼上了塔吊、樓頂!
請尊重農民工吧,是他們建成了高樓大廈才有了我們的美麗家園。是他們日夜守侯才有了平靜安寧。是他們不辭髒苦,才有了我們的乾淨整潔。他們也許文化低,可他們正用勞動和汗水,為國家培養著優秀人才!那就是他們的子女。就像魯訊先生說的:他們吃的是草,擠出的卻是奶!
-
6 # 朝話夕辭
我來談談對農民工的理解。
02、農民工的起源農民工的起源應該在1978年算起,那時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化程序開始,是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下推進的,城鄉的壁壘逐漸鬆動並被打破,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城市化呈現出以小城市迅速擴張,人口就地城市化為主的特點。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40餘年,城市化程序也有40餘年,很多的農民兄弟姐妹都轉變成城市戶口,他們在城裡做工。
05、農民工的狀態農民工給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生存狀態也逐年有所好轉,國家也為他們提供了社會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的福利。他們的子女教育也有了專門為他們開辦的學校。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以後,他們只要有社保和居住證,也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社群服務體系也有為他們開辦的提升職業技能的培訓班,為的是讓他們就業有保障。
但是,他們的收入普遍偏低,而且有的在工地工作,還收不到工錢。但願政府的各種福利政策向他們傾斜一些,以保障他們的應有的生活條件。
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城市服務行業的人員非常缺少,有的餐飲行業的服務員和物管行業的保安人員,缺員率達到20%。農村的孩子都讀大學後,從事管理工作了,所以,以後的農民工會越來越少,這將成為社會問題。
-
7 # 何必強求
出門在外忙奔波,
日子實在好難過。
一日三餐有時餓,
早晚無人理被窩。
喜怒哀樂向誰說,
酸甜苦辣藏心窩。
妻兒老小家中擱,
為了想把錢掙多。
無情歲月匆匆過,
結果錢也沒著落。
問命運?何時才不再奔波,
這是一位底層農民打工者創作的順口溜,說實話,看了全是辛酸,一點兒積極、歡樂的情緒都沒有。說到農民工這個職業,還要從它的起源、人員結構、職業現狀以及未來走向來談起。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系統社會課題,雖然政府有關部門一直沒有放棄對農民工的研究、管理,但無論是在上層建築還是在社會的整個文明價值觀裡,農民工這個職業始終是尷尬的存在。
一、農民工的起源
四十年前,一聲改革開放的春雷喚醒了沉睡多年的新中國農村大地,對於農村的重大土地改革,農村釋放出了大量的剩餘勞力。隨著中國基礎建設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需求,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走出農村,湧向祖國的四面八方,進而又帶動了工、商的蓬勃發展,農民工這個職業應運而生。
二、農民工職業的人員結構
三、“農民工”的職業現狀
先說中國“農民工”的貢獻,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到這般田地,“農民工”的價值無可替代。可說到“農民工”的現狀,就不得不讓人深思。
中國的“農民工”始終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
“農民工”從賺散錢養家餬口到發家致富是個很艱難的過程,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畢竟只有少數人。絕大部分“農民工”還是處在“艱難度日”的環境之中(說到艱難,這與社會的虛榮過度有關),但他們很知足,雖然有怨言、有牢騷,但他們依然積極進取、勤奮向上。
因為他們明白再好的社會也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他們很努力、很勤奮很隨和;因為他們明白只有國富才能民強,所以他們積極的任勞任怨;因為他們懂得了科技生產力的絕對重要性,所以他們沒日沒夜的學習鑽研;因為他們明白只有社會穩定,國家才能強盛,所以他們非常團結並認真的遵紀守法。
長時間以來,“背井離鄉、撇家舍業”是“農民工”出門的標籤;“忍辱負重、吃苦耐勞”是“農民工”職業的真實寫照;“狀告無門、祈求蒼天”是”農民工”討要工資時的艱難!
四、“農民工”職業的未來
中國原本是農業大國,現在是向著工業大國發展。有人說,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好多農村人口正在轉化為城市人口,“農民工”這個稱呼過時了,應該改一改。
是啊!舊社會在中國,農民象徵著貧窮、落後和愚昧,新社會依然存在著落後思想,好像農民要發展要變化就必須離開農村,從而導致了城市與農村社會價值觀的兩極分化,“農民工”這個職業莫名其妙的被城市與農村隔離了,城市容不下,農村呆不下,大寫的“尷尬”。我認為,這種尷尬境地還得要繼續存在下去,原因自己去琢磨吧!
-
8 # 第七天空侯瑛
我的父老鄉親――農民工
我來自四川川北的農村,雖然我算不上農民工,卻是與農民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四川是最大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天南海北,國內國外,我的兄弟姐妹,父老鄉鄰們基本上都在這個稱呼以內。所以首先農民工就是我的親人,我的父老鄉親。
他們是我的小表弟,那個一說話就露出小酒窩的帥小夥兒;他們是我的堂兄弟,大嗓門兒一開唱,猶如劉歡在開演唱會;還有那個長得酷似劉德華的大高個兒,他是我鄰居家的上門女婿……
如果非要把農民工與其他工人區分開來的話,我想可能就是他們進行體力勞動的多些,而從事腦力勞動的工作相對少些。還有一點就是雖然他們離開農村打工賺錢,自己家鄉還有幾畝土地屬於自己。
我離開家鄉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去年春節回去一趟,發現家鄉的變化之大讓我驚歎。人口確實越來越少,部分莊稼荒蕪,林木茂盛,民居與莊稼相對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線。而居民房屋變化,內部裝潢設施一點兒不遜色於城市居民,可能有的人家還強於城市普通市民。房屋寬敞,代步工具大多換成了四個輪子的小汽車,山村空氣清新讓我不得不感嘆我的這些被稱為農民工的親人們,他們何嘗又不是“土豪”。
而居住條件,生活條件的改善除開家裡土地上解決溫飽以外,大多來自於外出打工。他們以勤勞,以勞動加速了社會發展,與祖國的快速發展融合在一起,也因此改善了個人的生活條件,提升了生活品質。
我前些日子寫過一首詩歌,就是寫給一位給樹澆水的環衛工人。是的,這些農民工他們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
9 # 我的名字叫醜石
因為我也是農民的子女,對“農民工”三個字非常有感觸。
農民工是一份職業,它與這個社會上任何工種一樣,應該受人尊敬。我的父母是農民,我從小農村長大,所以我的親戚朋友同學很多都是農民工,包括他們現在即使靠著自己努力在城市安家,但依然驕傲回答:“咱就是農民的孩子,無論啥時候都不能忘本。”
但是,很多人在工作中很多時候受到不公平對待,例如給人裝修房子主人指手畫腳,挑三揀四,或者穿著髒的工服(幹活沒辦法)在路上他人恥笑,還有工地上老闆動不動加班加點幹活,不管工人身體勞累。
在這個社會上,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人的思想卻把它們分成三六九等,這才是最悲哀最可怕的事情。
農民工為城市做著卓越的貢獻,拿著屬於自己勞動付出的工資,始終默默無聞的忍受一切。只要求一份尊重與理解。也希望所有人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他們。
農民工已經逐漸脫離以前沒有文化、沒有素質的低水平狀態。以前的農民工文化水平較低,再加上在農村自由散漫,隨口愛說髒話的性格,給很多人認為:農民工素質低,與城市人格格不入。
農民工是這個城市的一個群體,一部分人在城市買房安家,完全成為了城市人,他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上學生活在城市,逐漸脫離了農村生活。還有一部分人,孩子與父母在老家成為留守兒童與老人,又成為現社會新時代的問題。
-
10 # 冬青裡的駱駝草
A:產生農民工的基礎主要有兩個階段組成。
第一個階段,是因為農村實行承包制以後,由於每家每戶分到的責任田有限,就產生了剩餘勞動力。
八十年代初農村經濟體制實行大包乾以後,解放出來了億萬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了改變全家人的生活狀態和自己的命運,他們逐漸的進入到城市中,開始從收垃圾撿破爛、擺攤設點、到工地上打工、到餐館裡洗碗抹灶、在公共服務場所當保潔、保安、到私企從事各種繁重的職業等做起,也逐漸的成為了城市建設和國家基礎建設中的主力軍。就是到現在為止,還有一些城裡人堅定地認為是農民工搶了他們的飯碗,可見農民工的數量和影響對城市建設的影響該有多大。
第二個階段,是因為農資市場化運作之後,價格一個勁的猛漲,而農副產品價格卻一直舉步維艱,農民放棄土地後產生的剩餘勞動力。
B:農民工對城市建設和國家基礎建設所起到的決定性推動作用。
我很欣賞和贊同一句話:“只因為有了農民工群體的出現,中國的城市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和規模,才有了切實的保障基礎,才有了切實的發展基礎。”
這是毫不誇張的一句話,因為在我們國家迅速發展的後20年(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在一度時期內農民工四億多五億的人口數量,甚至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中國城市人口的總和,這該是怎樣的一種力量?也有人曾經說過:
C:現在農民工所面臨的窘境。
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再往後就會進入鞏固和科技現代化的進步和發展的時期,所以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會急速的下降。
這兩年這種現象已經開始顯露無遺,於是“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成為了壓在所有農民工心上的一塊石頭,農民工今後的路該怎麼走,也成為了一個全社會都在共同關注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就只有依靠並下大力氣振興鄉村經濟和發展第三產業來解決了,但這是一個非常慢長的過程,就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中國農民外出打工的歷史已接近40年了,為何早期出去打工的農民大多回到老家?為何有一部分農民卻留在了城裡生根發芽,如今已經變成了十足的城裡人呢?可能很多人說人和人不一樣,別人有機會我沒有,別人有本錢做生意我沒有......凡是能找到的理由大家都能想到,同一起點外出的農民,大家的環境和條件都差不多,差的更多的是對未來職業的規劃,思路決定出路,你若還不認同,且聽我分析。
關鍵點一:“農民為什麼外出打工”。說到這一點,很多人要說小編無知了,明知故問,打工為了掙錢唄!話雖沒錯,但有點以面概點,那為何別人可以留在城裡買房定居,而你卻不能,還是窮呢?事實上,打工掙錢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關鍵是錢要怎麼掙?怎麼掙得多?怎麼掙得長久?等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那句話:職業規劃!說白了,思路是第一位的。
關鍵點二:“掙錢的方式”。對於農民來說,大多數人沒多少文化和技能,有的是一身力氣和吃苦的精神,這些是農民的優勢,也同樣存在劣勢。在農村流行一句話:“學門手藝餓不死!”其實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農民成功的捷徑,既然想出門打工,為何不在年輕的時候學門手藝。你看四川人,什麼補鍋、補皮鞋、磚工、泥水工、電工、瓦工、木工、裝修工、理性師、搓澡工等等,有了手藝,你掙錢的目標便明確了,掙錢的方式便多了。
關鍵點三:“選擇比下力更重要”。一個年輕人,外出打工為了掙錢不假,但如果和一群毫無技能的老農民工在一起幹工地或進工廠幹無技術含量的流水線工作,那便是在無視自己的未來,未來的路會越來越難,結局是回農村種地。所以,年輕的農民朋友外出打工,儘量選擇能學到技能的工種來幹,哪怕開始待遇差點,但學到本事後的結果肯定不一樣,一旦學成後,在城市長期生存的能力便有了,何愁沒錢?
關鍵點四:“發揮特長比抓瞎管用”。現在年輕的農民朋友,至少都是初中畢業的,對於尖端科技的東西確實做不了,但一般情況下的工種都能適應,關鍵是機會和個人努力而已。無論你是在做何種工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比瞎忙重要百倍。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努力的做到極致,那你不成功都難。
關鍵點五:“對養老的觀念要轉變,養老需要規劃”。雖然農民朋友進城了,也見識了城裡的養老規劃的轉變,但很多農民還是很保守,把希望寄託在養兒防老上,這個觀念得改進了。事實是:想老了生活得好,養老規劃得跟上。無非幾點而已,養老金、居所、醫療這點。少生孩子,多重視養老金,不要把錢投資在不知道自己未來住不住的農村房屋建設上,正確的選擇定居點,這才是科學規劃人生。朋友們,你的觀點是什麼?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