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冰峰財經
-
2 #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中國工資低嗎?其實中國的工資還是有個差異話,對於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來說,中國的平均月收入是不低的,甚至比美國大部分城市裡的人還要高!但是如果和整個中國的平均工資,甚至那些三四五線的收入相比,那麼美國確實有一點點的優勢,但是也不是巨大的!
那麼美國人到中國最主要的是看中一個什麼呢?其實就是中國市場的人口紅利,因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到處都有著商機!
而美國不僅人口沒我們多,更重要的是,美國在生活上的一些人力成本是高的可怕!就拿普通美國家庭一個例子來說吧,買一臺電視機也許只有400-500美金左右,但是裝一臺電視機可能需要300-600美金不等,可見人工成本已經趕上了物價!
所以大批的美國人到中國來尋找機會,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這裡的機會,商機,都是巨大的!
而中國人到美國是去幹什麼的?開餐館,開飯店,做投資,炒房,炒股等!其實看中的是美國幾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美國是世界第一金融大國,強國,所以資金吸引量非常大,到他們的股市上市,到他們的股市投資,甚至到他們的國家投資房產,不怕沒錢賺!畢竟國家實力放在那裡,水漲船高,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資金!
第二,美國的消費,餐飲等沒有中國那麼強大,那麼繁榮,所以許多中國的小吃,中國的餐飲拿到美國會收到地區差異,口味差異等的吸引,從而達到一個非常熱賣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差異性投資,你很難想到一個奶茶,一個美甲,一個普通的水餃,都能激發美國人的排隊慾望!
所以說,投資的根本就是找到一個資訊的不對稱點,甚至一個價值的低窪區域,然後進行佈局,埋伏,投入成本!美國和中國都是世界上的頂級國家,頂級金融市場,大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國家通過投資和創業大道豐衣足食,當然了,也可以到對方的國家領略不同的投資文化,獲得不一樣的投資結果!都沒毛病,關鍵還是在於一個自己的修為,如果自己不行,去哪裡都是虧!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專注行不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李建秋的世界
看中美國自然資源,以及距離最終消費市場比較近。
我們以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為例,看看曹德旺怎麼說去美國投資的。
曹德旺說了這麼幾個事情:
第一,美國藍領的薪水是中國藍領的八倍。
第二,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工人們年紀和曹德旺差不多大。
第三,在美國找不到年輕的工人。
第四,美國工人的效率只相當於中國工人的80%
第五,美國的土地,能源,利息,物流,稅收比中國便宜。
第六,美國的行政成本比中國便宜。
從曹德旺的口中,我們得知這麼幾件事:
首先,比勞動力的優秀成本,毫無疑問的中國勞動力比較價效比更高。因此,類似於富士康之類的企業在美國並不合適。
第二,美國強於中國的地方,一個是美國的能源非常低廉,比如說天然氣,天然氣非常強調在地性,美國的天然氣比中國的天然氣便宜的多,這歸功於頁岩氣革命,對於像玻璃這類能源佔據比重非常大的行業來說,去美國投資比較好。
第三,利息低主要是因為美元強大的緣故,
第四,行政成本,這點一定要好好說說。
我們中國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比如說能源,中國沒有那麼多天然氣,老祖宗沒有給我們留下能源豐富的土地,但是有些東西,例如說行政成本是可以被改變的,中國應該大力革新目前的行政體系,辦個企業不要跟做賊似的到處請客送禮,我認為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必須下大力氣降低中國行政成本,打擊腐敗。
一個國家的執行效率也是一個國家的優勢所在,貪腐嚴重,稅費就高,稅費高了,企業負擔就重,同時改革中國的稅賦也迫在眉睫,美國沒有增值稅,35%的是所得稅,其他各項綜合稅大概40%,中國的稅賦表面上不高,但是都加在增值稅上,七加八加的比美國高得多。
-
4 # 成長新視點
真正做投資的,當然都有所圖。除非,有屬於洗錢一類的投資專案,是不太會關注投資收益的,主要是關注投資環境,能把錢洗白就行。
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是看準中國的人工工資低、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完整的產業鏈條,他們在中國投資專案的一些產品會在中國銷售,當然也會銷往其他國家。
中國到美國投資,應該是看中科技環境,畢竟美國有些技術是非常先進的。一些高科技領域,他們是有優勢的。當然,通過在美國投資高科技類別的專案,帶給中國企業的不只是利潤,當然也有一些技術方面的利好。
總之,誰都不會做虧本的買賣,洗錢的除外!
-
5 # 複利奇蹟捕手
美國到中國投資是看準中國人力成本低,如果說是十年之前,我信。因為現在中國的人力成本並不低了,相對於東南亞的勞動力市場來說,所以阿迪耐克才會紛紛把工廠搬到了越南,我們現在穿的幾乎都是越南製造了。但如果是跟美國人的工資成本來說,中國人的工資還是相對低一些的,不過來中國投資不僅僅只是看準工資低。
為什麼美國會到中國來投資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應該不會有哪家跨國消費品企業能夠止得住這樣龐大的市場誘惑吧。
政府對外招商引資是有政策優惠的,鼓勵引進先進技術。
中國人到美國投資看準什麼?美國消費市場:美國是發達國家,人均消費能力強,是個很大的市場,這解釋了為什麼華為一直想進入美國市場的原因。
學習先進的技術:無可否認,美國在很多科技方面都領先於中國,所以到美國投資可以學習到美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美國德魯克是管理學之父,美國得益於先進的管理理念在世界五百強企業排名中,美國企業數量總是最多和最靠前的。
總的來說,相互投資有利於雙方的貿易往來,促進兩國的外交友誼,大家一起共同成長。
感謝閱讀!
-
6 # 勇談房產經濟壹貳叄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國際間的企業投資在現在的全球化經濟形勢下已經成為趨勢,歐美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中國企業去歐美國家的也不少。有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美國資本來中國投資是看中了中國的人工成本低,中國企業去美國投資看中的是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解答過,能源成本低,融資成本低。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企業建廠最大的成本因素:人工、土地和能源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基本上歐美企業在中國初始投資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勞動力充足而且政策支援,其中包括過去的耐克、阿迪等都在中國建了工廠,包括今年美國企業特斯拉要在中國上海建廠也是相中了中國勞動力因素低廉,而且技術工人充足;中國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玻璃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高耗能的行業,能源成本是其主要成本(甚至高於人工成本),加上美國本土地廣人稀,土地成本不高,這也是為什麼高耗能的企業願意去美國建廠的原因。從這個特點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投資最終的出發點其實還是利潤,哪裡利潤多就去哪裡。
第一、國內人口紅利進一步消失,能源競爭在全球來說沒有優勢,中國製造類企業生存愈發困難。雖然說目前中國還有將近14億的人口,但是已經率先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預測按照現在的人口增長趨勢來看,10年後中國人口很有可能開始負增長。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直接結果就是用工成本提升,那麼對於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來說,中國一直都是淨進口國。要知道美國從2019年開始成為能源淨出口國,這歸功於美國對於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和研究(主要就是美國推動的頁岩氣革命);而中國呢?大量的石油需要從國際進口,2018年中國石油的進口達到4億噸(國內石油生產在1.2億噸左右),或許也正是因為石油進口的原因導致了中國石油價格一直高於國際平均油價(基本上貴一倍)。
第二、美國作為全球金融最發達的地區,融資成本低是中國不能比的。相比於中國股市大部分的資金來自於國內不同,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彙集了全球的資本。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都在美國上市,其有部分原因就是美國的融資成本低。要知道在美國投資建廠後,很有可能引起全球資本的注意。有全球資本加持的美國金融市場,更加符合企業需求。
-
7 # 凱恩斯
中國人投資美國看中的是:可交易的專利,可融資的華爾街,龐大的市場需求。
美國人投資中國看中的是:高效率的勞動人口,完整的產業鏈條,龐大的市場需求。
美國人並不是光看中中國人工資低,這很片面。我知道有很多矽谷的高科技企業做很多配件都是到廣東,他們發現在中國試製一個樣品,工種,廠家,各種技術人員和工具都非常齊全。很快就能得到他們想要的,甚至於美國軍方經常會有中國產的零件,可以說某種程度上華強北也算是遏住了美國國防科技的咽喉。甚至於,美國軍方似乎沒有辦法擺脫大疆無人機,大疆無人機也不是全技術在手的企業,在深圳,大疆無人機並不需要什麼零配件都自己做,伸伸手,要感測器,要攝像頭,要雲臺晶片,都有。所以,不只是工資低。要說工資低,越南,印度不是更加低?一開始我們做小五金和輕紡的時候的確依賴工資低,現在我們有大量的產業技術工人,這些人是中國真正的頂樑柱。
美國人來中國當然還看好中國龐大的市場,13億人口,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這個消費能力的確誘人,同樣中國區美國投資道理也一樣,美國只有3億多人口,但是人均GDP6萬美元,老美又是極端浪費,重視消費的國家,所以總量上面消費能力中美也是老大和老二。互相垂涎於對方市場,這是商人的基本。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好,商人不賺錢還叫什麼商人。
另外,中國人投資美國還有兩個很值得關注的觸發點:
其一是可交易的專利。我多次呼籲大家關注《拜杜法案》,這就是開放了所有國家的研究成果賣給個人做商業開發,這是矽谷以及美國科技業崛起的基礎。就是一切專利都可以賣錢,由於專利保護嚴格,一切專利都很值錢。關鍵問題是,你拿著錢去買,未必人家肯賣。但如果你投資控股一家初創公司,或者你直接就在美國建立一個實驗室,比如寒武紀,比如很多A股企業都在美國設立了實驗室,或者直接投資大學的實驗室。根據誰出資,誰佔有的原則,你就能獲得這些技術。
其二是可融資的華爾街。美國發達的,一個是科技,一個是金融,其他製造業渣到家,所以打樣還得坐飛機來中國(近些年頁岩油算是另一個美國的利器)。而金融方面我們大約也有所不及。A股現在上市要排隊,而且交易制度區別較大,資本魄力和實力不足。中國幾乎所有燒錢階段的網際網路公司,不管是美團,嗶哩嗶哩,愛奇藝等等,都在美國上市,因為他們的資本市場資金來源比較廣闊,你可以找到足夠多的風險投資冒險者。所以,投資美國為了融資,也是一種思路。
實際上,國外投資還是可以看看德國和以色列的企業,如果從科技角度看的話。當然,如曹德旺的福耀,汽配隨車企走,縮短供貨半徑是目的。
-
8 # 不執著財經
最近,有網友提問,美國到中國投資是看準中國人工資低,美國藍領的薪水是中國藍領的八倍。以及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很容易在中國內地快速找到。那麼,像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富士康的郭臺銘等企業主卻偏偏要把工廠開到美國本土,究竟看中了美國投資建廠的什麼好處呢?
事實也是如此,美國藍領工人的薪水是中國藍領的八倍,而且美國工人年齡普遍較大(這是美國年輕人不願意幹),更要命的是,美國工人的效率只相當於中國工人的80%,但近年來曹德旺、郭臺銘等人還是把廠子辦到了美國,這主要基於以下幾大原因考慮。
第一,去美國辦企業行政成本低。在國內辦個企業不僅要到各相關部門敲上幾百個公章,耗時又耗力,還要像做賊似的到處請客送禮,內地行政成本太高。而在美國辦企業效率飛快,手續簡單,相關事宜沒幾天就辦妥了,馬上就可投資辦廠。此外在美國沒有增值稅,35%的是所得稅,其他各項綜合稅率在40%。而在國內稅賦表面上不高,但是雜七雜八的稅費加起來,要比美國高得多。
第二,美國雖然人工成本高,但也有能源價格和物流成本低這二大利器。在美國能源價格非常便宜。比如說美國的天然氣比中國天然氣便宜得多,成品油價也比國內成品油價便宜不少。這主要是頁岩油氣的革命,對於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的中國商人投資辦廠是有利的。此外,美國的物流成本便宜,因為美國的高速公路是各州政府出資修建,在國內的高速公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所以每一條高速公路都要收費,這就導致國內的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第三,國內企業家到美國投資建廠,還有在美國融資成本較低,長期貸款利率只有2-3%。而國內融資成本普遍偏高,即使這幾年降下來了,但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還是在6-7%以上。更關鍵的是,本來中國土地成本低的優勢明顯,現在各地都要大規模建造商品房,土地價格也隨之升高,國內土地價格已經不便宜了。而在美國由於地域面積廣大,土地價格不值什麼錢,遇到有企業到美國來投資,當地州政府更是拿出廉價土地,支援你開廠辦企業。
第四,一些國內企業到美國投資辦廠,主要是美國政府近年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並且大幅上調了進口關稅,以鼓勵海外資金到美國來辦廠,而對於主要供應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說,把企業辦在美國本土,然後生產出來的商品直接供應美國或者歐美市場,省得在國內生產商品再運到美國去交高額關稅。此外,一些國內企業投資美國,主要看中了美國是頂尖企業的匯聚地,國外產品的很多標準都比國內更高,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足,就要更接近於生產商品的國際化。
中國企業家到美國去辦廠投資,主要是美國地價、融資成本、能源和物流價格都很便宜,還有就是美國本土辦廠稅費低,而把商品在國內生產,再運輸到美國市場去銷售的成本高昂,為了節省開支和運輸,在美國本土開廠也就不難理解了。應該說,美國的投融資環境近年來正在不斷改善當中,而國內除了人力成本低之外,如果在稅收、行政成本、調控土地價格方面有所改進,那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只能說,目前國內的投融資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回覆列表
2018年,美國仍然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達到了2260美元。中國在全球只能排第二,吸引外資規模為1420億美元,同比增3%。
來自發達經濟體投資增長較快,英國、德國、南韓、日本、美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150.1%、79.3%、24.1%、13.6%、7.7%。看到了嗎,美國對中國的投資也是在增長!
外資流入中國幹啥?股市和製造業佔大頭這個資料和中國商務部公佈的有稍微的差異。商務部資料顯示,2018年全年實際使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0.9%(折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3%)。
中國吸引的外資裡,製造業佔比為30.6%,約2700億元。
流入A股的外資約3000億元,佔比超過流入製造業的外資。說明股市是第一大流入目標。
流入製造業,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低,供應鏈完善。
流入股市,是因為中國股市估值低,比美國還低。
資金去美國投資什麼?去年,美元迴流超過5000億美元,而美國吸引外資才2000多億美元,這說明什麼?說明美國對外投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