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北朝是民歌爆發期之一,為什麼很少人關注?

33
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古代民歌被集中、較完整儲存下來的,有三個時期:詩經、漢樂府和南北朝民歌。南北朝夾在魏晉和隋唐之間,存在感較低,民歌也快埋沒了。

    唐宋詩詞是陽春白雪,南北朝民歌則是人間煙火。這種平民化小情調,帶有濃郁地方特色。

    南北朝詩歌分南北兩派。北朝淳厚、蒼涼,更直白。南朝則細膩、清麗,更哀婉。北派代表《木蘭辭》,南派代表《西洲曲》,它們都屬民歌中的大麴。小編此處主談南朝。

    六朝古都夢幻金陵,為南朝繁華中心,吳歌即由金陵和周邊盛行。江漢流域則是南朝西部繁華地區,如湖北江陵、襄樊等區域,西曲便由此產生。即,東金陵-吳歌,西江漢-西曲

    民歌非文人所創,少了辭藻文飾,渾然天成於民風沒了文人的九曲迴腸,讀來自然、純粹、真摯。形式上以五言四句為主,屬樂府詩體。

    南朝民歌另有獨特浪漫之味丨

    多以女性為視角的男女小情。深閨思君,男女私情,萍水之逢,漂泊之愁,歌妓生活...情感並非建立現實倫理之上,而是人們內心渴求的表達

    脫離現實禮制束縛,嚮往理想化和純粹化的感性美好情懷,因而浪漫、本真,但虛無縹緲。現實和夢想的落差冰冷如鐵,因此多哀怨傷感。

    藝術手法含蓄+地方特色

    基於當地風情,多有地域特色。吳地方言如:儂(我)、歡(對方)、郎、君...

    大量使用隱喻,雙關,象徵,詩風含蓄,朦朧中蘊含巧妙之美。比如:

    子夜歌: 願天無霜雪,梧子解千年丨梧子-吾子(我的郎);解-結(好)。又如蓮-憐,芙-(丈)夫...

    子夜歌丨女子視角,極哀婉。蓋如女文青夜半閨房望月思君而歌。

    子夜四時歌丨子夜歌之變曲,歌中以春夏秋冬四季之物鋪墊。相對更精緻,或為文人修飾過。

    華山幾丨此曲調名源於一悽美愛情故事(類梁祝)。女子殉情前吟唱,後共葬華山旁(蘇句容之華山)。後人便為其定調華山幾。此調浪漫悽美。

    讀曲歌丨讀當為獨,即不配樂的徒歌,歌詞樸素。

    懊儂歌丨吳語之懊惱,為愁悶之意,多悽切之聲。

    神絃歌丨吳歌中的另類,字面理解~神靈絃樂歌,屬民間祭神曲,多融入人性的神靈描寫。

    以上為六個曲調名(每個調下含多首詩歌)。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舉例解析。此處省略3萬字。

    江漢流域的西曲屬舞曲類,不像吳歌那麼系統複雜。歌詞多出自民間之手,但樂曲由文人或樂師在民間歌詞上再創。西曲詞多樸素,樂章較專業。

    遠望千里煙,隱當在歡家。欲飛無兩翅,當奈獨思何。丨《烏夜啼》

    西洲曲和西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西洲曲,非常獨特的存在。一般認為,西洲曲是獨立於吳歌和西曲之外的南朝民歌之單獨曲調。

    西洲曲,是長篇浪漫抒情詩。寫女子回憶相思舊事,繼而南下尋找相戀舊地。縹緲江南,似真似幻,優美浪漫,後人一直都沒弄清西洲到底在哪,甚至不能完全確定主角是男是女。

    諧音、隱語、頂針、疊字、勾句等手法,都在西洲曲裡出現,讀來迴圈往復,小巧思設定精妙。人物動態豐富細膩,宛如夢裡水鄉,濃郁的江南生活氣息。真實?夢幻?或許這就是愛情的樣子。

    西洲曲被譽為南朝民歌最傑出代表(自行查閱)

    關注下民粹精華吧!

  • 2 # 阿西禮的橡樹

    南北朝民歌,為樂府詩體。一般短小四句,五言。民間創作,也有文人潤澤過的。

    北朝蒼涼孤寂之風,南朝婉約之風。南朝民歌多寫女子題材,分不同曲調,比較複雜。

    主要以今天南京地帶的吳聲歌曲為主。另有西曲一類,屬於今天武漢地區。

  • 3 # 蹦卡卡

    南朝民歌盛於南北朝時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華彩的一章。南朝民歌大部分儲存在(宋)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裡,主要有吳歌與西曲兩類。《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歷來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

    其一,它所表現的愛情,幾乎完全是浪漫色彩的,而極少有倫理因素的考慮。詩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是“非禮”的關係:或是青年男女之間的私相愛慕,或是冒犯世俗道德的偷情,或是萍水相逢的聚合。有些明顯可以看出是寫妓女的生活――這在多涉及商賈漂泊寄寓生涯的西曲中尤為突出。這種愛情生活能夠在南朝民歌中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並廣泛流佈,自然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但從詩歌的美學意味來說,也是為了更能夠表現對愛情的單純的、熱烈的、天真而痴情的追求,表現對人生的幸福與快樂的渴望。

    南朝壁畫其二,從表現的情緒來說,南朝民歌中歡娛之辭所佔比例很小,其基調是哀傷的。這一方面因為在浪漫的、非禮的愛情關係中,受阻被隔,空懷相思,或一晌貪歡,轉首負情,是常有之事,所以容易形成悲傷的情調;

    出語天然

    其三,南朝民歌的語言,是出語天然,明朗而又巧妙。吳歌中的《大子夜歌》(“大”是讚美之意)說:“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這一評價也適宜於整個南朝民歌。區別來說,南朝民歌的語言,有的較為樸素,有的較為鮮麗。但即使是後者,也不同於文人詩的華美典雅,而是一種淺俗的鮮麗。

    雙關隱語的構成,主要是利用諧音字和一字多義,這種雙關隱語,常常又和比喻、象徵手法結合使用。如《子夜歌》中“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蓮”諧音“憐”字,同時這兩句又比喻男方的感情猶豫含糊。再如《三洲歌》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風流”既是字面上的“風吹水流”之意,又暗喻男女之間的“風流情事”,這是利用多義詞。

    其四,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為主,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二。其餘的四言及雜言體詩,篇幅也很短小。短小的篇幅對形成明快的詩風,具有關鍵的意義。南朝民歌中佔主導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對五言絕句的形成,也起了極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期間不能吃麵食,大米,饅頭,那該吃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