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人性中的惡是源於生存的本能,人性中的善源於同情心。

194
回覆列表
  • 1 # 一來一往一二三

    關於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的問題,爭論了幾千年了,至今也沒有個定論。

    我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這個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善惡、善良的善,而是完整無缺的善、完善的善。這個善是指人的本性是圓滿無缺的,是渾然一體的,是非善非惡的一種境界和狀態。即在這個境界和狀態中,沒有善或惡的概念。也就是說,人的本性是無極的境界和狀態。

    大家知道,人的本性就是人的天然屬性。人是由物質的身體和意識的精神組合而成的綜合生命體。這個綜合生命體就是一個高度精密的機器,這個機器的綜合性能就是人的天然屬性,這個天然屬性有其固有的運轉方式和運轉程式。這個固有方式和固有程式是與生俱來的。人的天然屬性的展示,有六個視窗分別為:眼睛的視性之視覺;耳朵的聽性之聽覺;鼻子的嗅性之嗅覺;舌頭的味性之味覺;身體的觸性之觸覺;意識的識性之識覺。但這六個視窗之“性”都是天然屬性的固有功能。

    人的天然屬性的本然是無善無惡(非善非惡)的,這種境界和狀態,從生命形成開始到出生後一百天為止。一百天之後,在人的生活環境的影響、薰陶、汙染下,在本來無善無惡(非善非惡)的天然屬性之上,逐漸、逐漸的籠罩上了一層或善或惡的陰影,使本來無善無惡(非善非惡)的天然屬性猶如戴上了“有色眼鏡”,在天然屬性的“六大視窗"的不同展示中,就也汙染上了或善或惡的陰影,如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個體(人)之不同的行為習慣,隨著不同的習慣的形成,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個性。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總結過四句話:

    無善無惡性之體,

    有善有惡性之染。

    知善知惡性之慣,

    去善去惡性之練。

    這裡的性是指人的天然屬性(本性),這裡的體是指本體,這裡的染是指汙染,這裡的慣是指習慣,這裡的煉是指錘鍊(千錘百煉)。

    因此,我認為人的本性(天然屬性)是善的,這個善是非善非惡(無善無惡)的。人生的目標就是要在實踐中,逐漸、逐漸的打破籠罩在本性(天然屬性)之上的陰影(去善去惡),使天然的善性,使無善無惡(非善非惡)的本性(天然屬性)自然亮明。

    初淺認識,請方家指正。

  • 2 # 溫州美文

    前言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說人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隨著生存環境變化和影響,有些人善心得到昇華,而有些人墮落到醜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為非作歹,坑蒙拐騙,暴力凶殘的惡人。一個人的善惡觀與他的生存環境和人生境遇息息相關,有些時候可能還會受一些別有用心者的利益誘惑和居心剖測者的思想誤導,拋棄人性的善良,去選擇人性的邪惡。這是為什麼呢?

    人性的善惡具體分析如下:1.人性的善與惡和他們的生存環境以及人生境遇有關係

    那些生活在Sunny下的孩子,每天充滿歡聲笑語,過著溫馨幸福,美好舒適的生活,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充滿善意的。他們潛意識裡會單純的覺得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他們會給他人和社會帶去溫暖舒適,傳遞Sunny微笑,傳播熱情善良,讓世界更加美好。

    而那些生活在黑暗角落的孩子,每天充滿恐懼和不安,忍受欺騙和飢餓,稍有不順可能就會捱打,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充滿怨恨的。他們潛意識裡會固執地認為世界是邪惡的,人性是邪惡的,他們長大後會給他人和社會帶去欺騙和暴力,傳遞冷酷無情,傳播凶殘和邪惡,讓世界更加黑暗。

    所以,社會要均衡發展,要不斷縮小貧富差距,要關注社會弱勢群體,依法打擊暴力犯罪,依法打擊坑蒙拐騙,讓Sunny照進每一個孩子的心裡。加強輿論導向,加大對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正能量思想的宣傳力度,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人性關懷。社會要營造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

    2.不要被人利用你的善良,而成為惡人幫凶

    按理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選擇善良,但是我們又無法阻止他人去選擇邪惡。所以在自己保持善良的同時,我們還是應該提高自己的風險識別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更不要被他們利用了你的善良,讓善良最後成為了自己受傷害的幫凶。

    某些男人利用女友善良,用她身份證去辦理各種信用卡和“套路貸”,提走現金,逃之夭夭,女孩子揹負鉅額還款。女孩子的真情被欺騙,善良被利用,這件事情令人心寒,同時也給社會善良的人們一個覺悟道理。善良待人,恩惠與人,要懂得選擇、懂得辨析、懂得原則,行善不是無底線,要力所能及兼備德行和智慧的行善。

    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行善要看物件

    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人生境遇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思想悟性也不同,所以才造就了我們的生存環境中既有人性的善,也有人性的惡,這是很難改變的現實。面對改變不了的社會現實,我們只能接受,並且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防止自己受到傷害。

    孫儷資助貧困大學生讀書,結果此人以德報怨,嫌棄孫儷資助太少,引起強烈反響,傷了孫儷的善心,這種善心被利用是一種社會人際關係的悲哀。行善要看物件,值得去付出的人才去傳遞善心,沒有底線的行善其實是在放縱受幫助物件感恩之心的泯滅。行善要把握好尺度,注意方式,我們有必要提醒自己,把自己的善良留給那些懂得感恩,內心向善的人。

    4.用自己的善良去包容和感化他人的邪惡

    人因善而美,邪惡可以被善良感化,世間的汙濁可以被芬芳溫暖的人性善良所清洗乾淨。我們可以選擇善良,並且儘量用善良去包容和感化他人的邪惡,用人性的溫度溫暖他人的內心世界,向他人展現我們的善意和人文溫度,用善心去雕琢真誠,不拒絕善良,不拒絕行善。

    迷途少年搶劫一路上女性的錢包,隨後這位女性邊追邊喊出這是救她身患白血病孩子的錢,錢來源是他們賣掉房子和村裡捐款,迷途少年把錢包扔在地上就跑了。迷途少年因一時自我利益衝昏了頭腦,做出了違法的舉動。患白血病孩子的母親用自己的善心呼喚迷途少年深藏的善心,迷途少年的冷漠和邪惡被感化。感化一個惡人,斷惡從善是可行的。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善良是Sunny,能讓人感到溫暖;善良是露珠,能滋潤惡人的心房。怡情養性,觀空自在,不斷用善良去感化他人。

    結語

    善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就算曾經的經歷和處境再苦再累,也不要故意遷怒他人,傷害他人。善良是人性所在,善念會隨著歲月的醞釀而散發厚重悠遠的濃郁芳香,能使人美麗,能給人塑造美好形象。所有邪惡偽裝都會被善良洗滌乾淨,純潔的心靈會帶給人美妙的感受。心存善念,懂得感恩,傳遞善良,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世間才會春暖花開!

    (插圖源於網路 感謝)

  • 3 # 小妖是菜鳥

    我相信人的本性是善的。

    我有個遠方親戚,自小調皮搗蛋,長大也做一些違規違法的事,經常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來往,有次在黑吃黑時差點失了命,導致從額頭到臉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現在看著都瘮人,他對自己的爹孃不是特別孝順。在他快四十歲時他的父母都去世了,有一個姐姐也得了癌症,從那以後他突然沒有了那些壞兮兮的魔怔,逐漸變的規距起來,每天煮了營養湯送給姐姐,但是他姐姐認為他壞,剛開始不接收也不讓他進家門,可他照樣煮依舊送,每到節氣還做一些花樣美食送給姐姐。他姐被感化了,喝他煮的湯吃他送的食品,也和他聊天。這位壞親戚有個很帥氣的兒子,很懂禮貌,又勤快,只要是親戚家有事,他的兒子都跑去幫忙,他的兒子也很聽他的話。好幾次我們去墳地祭奠去世的親人,每次結束後,他都會和他的兒子從墳地開始一路撿起廢紙盒、空酒瓶和塑料袋等收集裝到車上,看到垃圾車或垃圾站才扔掉。而我們這些人卻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 4 # 翧祤

    一、孔子的理解

    關於善惡問題,在儒學體系中,孔子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說明,但是他的本意,應該是人性本善。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義,而仁義是天道的體現,是人的天性所在。天性,就是每個人先天所有的本性。

    《論語·陽貨》中,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意思是說,人的天性本來是相同的,但因為後天的熏習、習染,才彼此遠了,有差異了。

    我們可以把先天的本性,叫做天性;把後天薰染過的本性,叫做習性。

    那麼這話的意思是,人的天性是相同的,人的習性是不同的。

    對孔子來說,人的天性,就是仁義。所以,這話又可以理解成:人的天性,都是仁義,但人的習性,有善有惡。

    二、孟子的理解

    孔子說得比較間接委婉,孟子卻說得很直接。

    在《孟子·告子章句上》中,孟子說:“從人天生的性情來說,都可以是善良的,這就是人性本善的意思。至於說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歸罪於天生的資質。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恥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恥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給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它罷了。所以說:‘探求就可以得到,放棄便會失去。’人與人之間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無數倍的,正是由於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天生資質的緣故。”

    孟子說得非常清楚,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性本善。

    三、荀子的理解

    然而,另一位儒家荀子,卻認為人性本惡。他在《荀子·性惡》中說:“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意思是人的天性就是好利的。

    他還說:“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意思是人天生就是小人,不是君子。

    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以後,荀子又,人性的惡,是可以由聖人的教育以及法則、規範、習俗等來約束的。

    荀子這麼一說,有一個漏洞就出來了。

    人性本惡,卻是可以約束的?為什麼要約束惡人?憑什麼約束惡人?為什麼不去約束好人呢?

    這裡面,其實已經暗含一個前提:惡人是不對的,是需要約束的。用什麼約束?當然是用善。

    可是,憑什麼說,惡是不對的呢?如果人的本性是惡,那誰會認為惡是不對的呢?

    而且,要約束惡,就是制度規則、確立規範。這規則和規範的立足點,必須是善,就是善。

  • 5 # 玉堂行佛人

    人性生來本無善惡之分。之所以有區分,是因為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荀子提出人之初,性本惡的觀點。兩者觀點都有一定合理之處,但均帶有偏面性。

    其實,性善論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性惡論以人性有惡,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兩者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對全面理解人性學涗是有益的。

    人性沒有絕對的善,也是沒有絕對的惡,而且具體落到每個個人身上,實際上是兩者兼而有之。區別在於先天遺傳不同,後天受教育不同,周圍所處環境不同,造成"三觀"不同,對善惡的理解不同,因而體現在言行上必然不同。如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與工人的關係明明是剝削與被剝削關係,可資本家說是他們養活了工人,是行善事;工人說資本家是"吸血鬼",靠吸工人的血汗養肥自己的,資本家是在行惡。階級立場不同,對善惡的理解便截然相反。

    人是會變的,而且變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好人會並成壞人,壞人也會變為好人。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每個有善良慈悲之心公民的義務,就是讓好人越來越多,讓壞人越來越少;匡正除邪、掃黑除惡;讓社會的文明新風吹遍每個角落。

    毎個人要一輩子學做好人,一輩子盡力多做好事,積德行善。一方面既要靠自律,即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主動接受社會道德教育,立德樹人。一方面還要靠他律,即自覺接受巜憲法》和法律的約束,接受黨紀和組織的約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能超越這兩方面"約束",守法正人。總之,要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 6 # 國內ERP專題

    人性本善也本惡

    為什麼這麼理解呢?因為善與惡本就是人類社會自己給某些行為下的定義!正如老子所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直接翻譯的意思是: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於是醜也產生了。

    天下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於是邪惡也產生了。

    所以有與無相互生髮,難與易相互轉化,長與短相互彰顯,高與下相互依存,音與聲相互配合,前與後相互跟隨。

    善與惡是相依相存,共同存在,對一個剛出生的人而言,生存是最重要的,如果需要生存,如同《動物世界》那樣,食肉動物需要生存,就必須捕殺別的動物,有了足夠的食物,才能養活自己的孩子,對於養活孩子這件事而言,是善還是惡呢?

    假如捕殺的對像也是一個動物的母親,可能因被捕殺而造成幼崽餓死,這時候捕獵的行為是餓還是善。

    只不過是看問題角度不同罷了。

    先讀一個故事:

    說一對夫婦,見母親老了,瞎了,生活無法自理,只能吃不能幹活了,就嫌是一個累贅,就想把母親扔到山裡喂狼算了,就整了一個揹簍,把母親背上山,小兒子也跟去了,到了山上以後,把母親放下來,揹簍也不打算要了,結果小兒子把揹簍卻撿起來。就問小兒:“你還背這個簍幹嘛”,小兒說:“等你們老了,用來揹你們上山”。夫婦嚇一跳,幹緊把母親又背了回去。

    那你說小孩的行為是善還是惡呢?

    對於這對夫妻而言,自然是惡(報應),對老母親和其他旁觀者、整個社會而言,則為善!

    正如告子所言:

    天生的人性就像水,東邊開了口子就往東流,西邊開了口子就往西流,哪有什麼善惡之分?

    孟子接過告子的話:

    沒錯,水的流動,確實無所謂是向東還是向西。但,難道也不分上下?要分的吧!水尚且要分上下,人難道就不分善惡?也要分吧!

    就將人為將向下或向上,分類成善惡。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給善下了個定義而已。人性原本就存在著善的可能性。記住只是可能!

    相反,捨棄向善可能性的,就成為惡人,這就叫“求則得之,舍則失之”。這就是世人有善有惡的原因。也只是可能!

    人性非善也非惡

    至始至終,都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人一生下來,到底是本善也是本惡!

    有一點是肯定的,與動物是一樣,生存法則,會哭的孩子才不會捱餓,如果幾個小孩子同時出生,根本不懂善惡,在食物有限的情況下,一定會爭奪食物,不用惡人教,也不用善人培訓。自己多佔了食物,就一定影響其他人生存。所以,無法用善惡來解釋小孩子身的行為。

    按照孟子的觀點和邏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雖然沒有天生的善,卻是趨向於善的,只要引導和養護就好。因此,思想教育是管用的,以德治國也是可行的。

    荀子卻不認為事情有這麼簡單。在他那裡,人性中的惡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這就不能靠引導,只能靠防範,靠改造,靠鎮壓,簡直就是一場戰鬥。

    所以,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都是不成立的。人性非善也非惡。

    關鍵看後天的引導,和周邊的環境,對一個人成長為善還是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已。

    小時候讀的《虎崽兒狼》的故事如今還有人記得不?

  • 7 # 欣賞3O

    今日講一個真實故事。

    解放前,我村徐福往單縣販糧食,中途被大馬子(響馬、劫匪)截了去,馬車、糧食沒了,幸好留他一條命。悶悶不樂在一飯館吃飯。

    這時,過來一人,這人正是本村的孟臺,兩人一說話,徐福忍不住留下淚來。孟臺道:不要難過,看我能給你要回來不?:俺叔呀,不想了,離家一二百里路遠,咱還要回來,那不是夢話呀。孟臺道:行不行的試試。

    徐福是絕對想要回來的,哪怕有一絲希望。-

    在終興北,孟臺走進一家人家,出來一位老者,那老者不認識他倆,尋問孟臺,孟臺告訴他是小孟莊的孟臺。那老者又驚又喜,趕緊讓進屋裡,又打發人去找兒子。

    原來這家老人的兒子以前就幹馬子這一行,一次犯了人命,被捉住蹲監,七八年後沒人再追究。這事被孟臺知道,孟臺是秀才,可以與縣官說進話,競被保了出來。

    這馬子重見天日,時刻想著孟臺,只因路程好遠,身份也怕暴露,只恨無法報答,忽聽家人說小孟莊的孟臺來家,飛奔而來。那老者老遠就喊:兒啊!你的救命恩人來了!

    馬子來到孟臺跟前,先是跪下磕了一個頭,然後問起家裡的事。老者操辦飯菜,馬子吩咐不得損害馬車糧食一根毫毛。

    飯後,孟臺要走,馬子派人護送,一直送到沛縣境內。原來,馬子道道通,所以暢通無阻。

  • 8 # 老愚鶲

    我覺得,人的本性是善的。有句老話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老話傳承了幾千年,歷經一代代人的認同、傳承和引發思考,歸根結底,就是人心向善。

    善良是人性中最柔軟、最溫暖的部分,是人對美好意願最基本的起點和盼望。

    但現實生活中,惡也是存在的,並且是各種惡都為之存在。比如貪、邪、盜、欺詐、傷殺等都是惡的行徑和作為了。

    惡的作為無處不在,但並不代表人性就是惡的。善與惡沒有明顯的界線,兩者的存在是此消彼長的。

    大多數善良的人會有惡的行為,比如貪心的人,他見到弱者或乞討人士也會熱心施捨。比如,一些傷殺案作中,有惡性的起因,也有防為過當類的、受壓過甚類的,這些原因造成惡壓了善,造成惡的後果,並不能說他本性沒有善良。

    所以,我覺得人性還是善的,有的人善流而表面,有的人善藏於內斂。若然惡多於善,社會就不安寧了。就因為善大於惡、人的本性善良,大家生活的環境才會和諧及充滿溫暖。

    但願人人心中存善,善質如花。

  • 9 # 純鈞LHGR

    古龍先生有一部著名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裡邊有這麼一段情節:屠嬌嬌阻止了眾人殺死小魚兒,他說:“這孩子現在是什麼都不懂,咱們告訴他什麼,他就聽什麼,咱們若說烏鴉是白的,他也不會說不是,是麼?”

    所以說,哪跟哪就扯上善、惡了?那是你以為的善惡,你的自以為是,在這裡表露無遺。

    人生下來,根本就沒有善惡觀念。形成所謂的善惡觀念,是靠後天環境的影響。所以有這麼句老話,近朱者赤,近豬者吃……不對,近墨者黑。

    赤、黑本無分別,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人,硬把它們區分開的。一個剛出生的人,會變得善或是惡,完全取決於環境強化作用的偶然性,人受他周圍環境的控制。

    而當他對環境有了認識,對自己有了認識,會產生自我實現的趨向,這之後,是由他自己選擇成為怎樣的人。

    你認為的善就一定是善嗎?你認為的惡就一定是惡嗎?很顯然,這是你的一廂情願,是你從自我利益的角度出發,造出對你自己有利,但是卻不夠公平的觀點。

    ——你的善惡根本就不是什麼善惡,說到底,不過是你的自私。

    所以

    塞繆爾·巴特勒才說,【向魔鬼致歉:牢記我們聽到的只是一面之詞,寫書之人就是上帝。】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又說,【路西法……行我們不能理解的善。】

    人最初的本性,無善亦無惡。

  • 10 # 被動專家

    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儒家認為人性本善,法家認為人性本惡,道家認為負陰抱陽善惡皆有,佛家認為人的本來自性如白染皁,真茹未定明珠蒙塵!天主教認為人生有七宗罪:貪婪恐懼嫉妒猜疑殘忍姦淫欺騙!只有聖母瑪利亞在聖女貞德的夢中顯現,她說我是無染原罪!這些說法信則有不信則無!真理何存人性莫測,在渺渺茫茫億萬載星河裡,人類幾千年歷史不過轉瞬即逝,終極的真理就是人性猶如一顆種子,決定它開花結果或形成什麼形態在於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環境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選大奴隸主華盛頓做總統時廣大的奴隸沒有投票權這種選舉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