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083446110

    多打幾次,發簡訊好好哄哈她,雖然她沒接你電話也沒回簡訊,但是如果你就這樣不理的話她會更生氣,其實女生很簡單的,只是想讓自己知道你還在乎她…

  • 2 # 渲亞親子教育

    孩子出現厭學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但也十分常見。簡單說一下如何面對厭學的孩子。

    第一、理解孩子,厭學一定是有原因的,仔細排查可能造成厭學的因素。第二、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有效的平等溝通,不讓嘮叨、指責成為互動常態,這樣只會加劇厭學情緒。第三、要求不能過高,在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或者看到孩子有一定的努力時,都要及時鼓勵和肯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事情,家長都要看得見。第四、與班級老師達成共識,一起關注孩子的進步點與成長點。

    其實,生命本身都有向好的本能,沒有哪個生命天生希望自己是那個最差的人。如果我們及時給予孩子理解和幫助,關注和肯定,挽救一個厭學的孩子不是問題。這裡需要家長們更多耐心、愛心和堅持。

  • 3 # 教育處處春

    我的孩子厭學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我分別在各個方面進行指導。

    一,一年級跟著爺爺奶奶在家裡面上學。

    媽媽對我說有一次他沒有寫完作業,老師讓他叫家長,爸爸去學校,看到五六個孩子被罰站在門外。我決定不管怎樣必須把他帶走,我的愛人在南方打工,我只好把孩子帶到我的身邊。

    我的學校離家有四十多里,我住校,每天領著孩子去校園後操場玩兒,玩捉蝴蝶,玩兒爬樹,玩兒打籃球。

    回來之後我就讓孩子做口頭作文,講一講剛才玩兒的故事。我就把它寫下來讓孩子讀。然後再表揚,好傢伙,你太厲害啦!現在你就會寫三百字的作文啦,當然不是用手寫的!是用嘴寫的。孩子也非常自豪,我們哈哈大笑起來。寓教於樂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有好幾次我領著孩子去外邊玩忘了寫作文,孩子還提醒我,爸爸我們要寫口頭作文啦。

    二,我的孩子是男孩,我常常和他一起修腳踏車,一起給氣球打氣。

    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給他講一些物理化學的知識。比如我會問他,問什麼冬天你拿著鐵棍而感到非常冷,而拿著毛衣感到非常暖和呢?

    有一次我們在洗衣服,我幫妻子往洗衣機裡倒水,桶裡面的水流到瓷磚地板上了。我沒注意,忽然聽到吧唧一聲,孩子摔倒啦,兒子哭笑著臉恨恨的說,都是我爸爸。

    我趕忙扶起兒子問到,你知道為什麼你會摔倒呢?因為你不懂得摩擦力,如果懂的話,你根本不會摔倒。

    他瞪大眼睛,我們倆笑著心疼著,而他摸著摔疼的屁股,瞪大的眼睛想知道這個道理。

    他是斜著跑向那潭水的,摩擦力小得多,不摔倒才怪呢!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大大咧咧了。做事穩重,每一次行動前先想好先計劃好,有了把握再行動。

    三,凡是縣裡邊的圖書館,我都給他辦卡,把他放到圖書館,我們夫妻倆也培養自己愛看書的習慣,言傳身教的力量非常巨大。

    星期六星期天,他找不到我們,我們都在圖書館看書。

    如果我們找不到他,他也一定在圖書館看書。圖書館是我們的心靈棲息地。我們誰也丟不了,因為我們有根據地,那就是圖書館。

    後來縣裡的圖書館覺得沒有意思啦,又去市裡的圖書館辦卡借書。雙休日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圖書館科技館。孩子的數學非常好,物理化學也是非常好。這與我們帶他到科技館,帶他讀書是分不開的。

    四,後來發現孩子的作文不是太好。我就和孩子一起寫親子日記。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我們寫了五年,寫了十五萬字。

    他寫日記,我找出用的好的詞和句子表揚他。並且在思想上給他指點。培養格調向上的正能量。

    在六年級全縣作文大賽上他得了第一名,作文在校園裡的報刊雜誌欄上展示。大大的增強了他的寫作信心。

    在英語上有一段時間成績不好,我們在去市圖書館的路上,大約有一個小時,都騎著腳踏車。我們用英語問答,他總是用最難的漢語難倒我們兩個人。我們用挑戰賽的辦法,我們輸了,但是孩子贏啦。我們用牽引的辦法,一開始慢慢地放,後來把他放得很高很高,他就是我們心裡的風箏。

    現在他飛到了上海,在上海一所重點大學。我們的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把孩子培養成才才是父母最成功的一件事。

  • 4 # 心理講師初雪
    1.關心孩子的厭學情緒和狀態。

    沒有孩子天生厭學,孩子之所以厭學,肯定是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這時候父母要理解孩子厭學,成為他的盟軍,而不是去指責和制裁他。

    2.弄清孩子厭學的原因。

    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並不相同。要和孩子坦誠地聊聊,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學的真實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根據厭學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

    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有:狹隘的學習認知、痛苦的學習體驗、缺失的學習動機、匱乏的學習方法和嚴重的學考壓力等。

    3.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

    孩子厭學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並不是說今天父母好好對待孩子了,明天他就會去上學了。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從改善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做起,以足夠的耐心和靜待花開的心態看著孩子一點一點往好的方向發展。

    4.父母迴歸該有的角色。

    一般來說,遇到孩子厭學,周圍人很容易發起“車輪戰”,對孩子進行“輪番轟炸”,家裡所有的親戚朋友搖身一變,都成了老師,去說服他學習。越是這樣,越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覺得自己沒有了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

    所以,父母要回歸自己的父母角色,從身體、心理給予孩子關心,重新修復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5.父母要有更多的心理彈性去化解教育問題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很多時候,父母是把自身的焦慮和無奈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去承受本不該承受的壓力。對於教育方面日益增加的壓力,父母要有足夠的心理彈性去應對,減壓之後再和孩子交往。

    我們的教育有這樣一個現象:一個孩子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一俊遮百醜”,那麼他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成問題;如果成績不好,那麼沒有問題我們也要給他製造點問題。

    我們都知道,一個完整的人,不應該只是以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而要從品質、思想、行為等多個維度來看;這次疫情中出現的一些留學生的不當言論就印證了這一點,孩子的三觀正式首要的!對於暫時出現問題的孩子,我們更應該懷有悲憫之心,放下自己的成見,戴著“放大鏡”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 5 # 霍體清

    如果您的孩子厭學,一般您是怎麼解決的?

    孩子的厭學,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心不想學了,經歷的失敗太多,成績也是很差,學習就如同煉獄,但這種情況比例不多。

    絕大多數厭學是潛意識的條件性厭學情緒,就是想學學不進,他們希望自己學習好,但一學習的時候控制不住的分心走神,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消極倦怠,自己不想這樣,但控制不住,往往伴有胸悶氣短,肚子不舒服等軀體症狀可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是孩子不懂事,偷懶,裝病。

    這種厭學是過去學習的時候,發生了某些不愉快的經歷形成的,比如某次沒考好,被老師嚴厲批評,同學嘲笑,換老師,換座位,不喜歡老師的穿著打扮等等,這種情緒主要是焦慮,一學習的不由自主的焦慮,人在焦慮的時候,注意力不會集中,會感覺很笨,透過調整一些不合理認知,讓學生感覺在比較輕鬆的狀態下學習,體驗學習的高效,這樣會重新回到原來的學習狀態,感覺到自身價值。

    對於厭學的學生,很多家長看到的是表面,沒有看到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

  • 6 # 月籠西樓

    我的孩子曾經厭學,有一年半的時間上學斷斷續續,但“妥協、寬容、期待”三個制勝法寶,幫我渡過了難關,解決了問題。孩子正常考入最好的高中,考入211大學。下面把我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

    一.妥協。

    我的孩子在初一第二學期開學不久,回家宣佈:不再上學;同時撕碎了所有的課本,以表決心。我和我先生當時驚呆了,完全不知所措。那天晚上,吵鬧聲、叫罵聲、哭喊聲,亂作一團。我和先生一直忙於工作,確實也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先生責怪我:你把別人家孩子都送去上大學了,卻把自己孩子耽誤成不上學的孩子。面對指責,我無話可說,我常年做高三班主任,早出晚歸,孩子確實任由他發展,自我感覺還挺好,因為孩子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成績是班級第一名,年級前十名,從我的職業性來說,我的簡單判斷就是我的孩子很好。

    孩子的表現給了我有力的回擊:我的孩子出問題了。怎麼辦?不願意上學的孩子既然已經表達了自己的意願,勸說是無效的。他說反感學校反感課堂,甚至就是討厭。怎麼辦?不上學在家幹什麼呢?我問孩子,“打遊戲啊!”孩子回答的很乾脆:我要打世界比賽的”……因為當時我們完全無計可施,夫妻倆又要上班,那就在家打遊戲吧!

    事後總結時:我用了妥協這個詞,覺得蠻恰當。

    二.寬容

    孩子厭學已經是事實,不如坦然面對。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明白“孩子出問題,吃藥的應該是家長”的道理。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對孩子的成績要求較高:一定要考第一。現在孩子反過來質問我:考第一的意義在哪裡?我回答不出。我們做父母的曾經強行阻斷了孩子的許多愛好:比如對兵器的熱愛,對玩轉魔方的熱情……那麼,現在及時清醒,轉變觀念應該還來得及。我們做了最好的打算:在家玩一年,又能怎樣?天不會塌下來的。於是,我們和孩子達成協議:白天上學,不做作業,回家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也許就叫寬容吧。

    打遊戲的結果是孩子發現電腦不夠用,自己研究起電腦硬體,拆裝組裝電腦變的很嫻熟很在行,同時在家閱讀了大量的科學、哲學、人文、文學類書籍。

    三.期待

    孩子上學如同不上學,心情變得很好,我適時提出一些願望:如果能進入更高一級的學校,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平臺,對人生的發展又推進作用;還是上個高中吧!初三時,孩子正常上學,雖然成績墊底,但我們很平靜,因為經過一年半的磨練,我們家長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虛榮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哪怕上個技校也行。孩子初三第二學期開始一個月後,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機,孩子問我:“媽媽,我要不要考奧賽班?”我趕緊回答:“不需要,奧賽班不適合你。正常考上最好的高中最好,考不上也無妨。”也許是近兩年在家閱讀的書籍、動手做的事情全都轉化成能力,考前一個月,孩子的成績從年級倒數到年級前列,理化成績名列前茅,這種變化讓人吃驚。最後,孩子以差奧賽班幾分的成績考入了市區最好的高中。

    妥協、寬容、期待是孩子發生大轉折的關鍵,高中階段,孩子依然出現厭學情緒,我們仍然運用了這三個方法,孩子最後考入211大學。

  • 7 # 硬核心理

    實在不想讀書,就不要硬逼著他讀書,這有什麼好處呢?當一個孩子非常牴觸上學的時候,這孩子可能在鑽牛角尖,做家長的就不要固執的逼著他學習,這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個家長連這基本的心理規律都不懂,逼著孩子讀書,只會導致他逃學,陽奉陰違,愈發的抗拒與學習相關的事情。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沒錯,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家長那就是在毀掉家庭的未來。有句話怎麼說的,循循善誘,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是最好的。再好的教育,再好的學校,都比不上孩子有一顆自覺的心。

    我給大家說個我侄兒讀書的事情:

    今年疫情剛過,我就跟幾個兄弟去了大西北。到西寧的時候,車子暖氣出了點問題,就在當地找了一熟人,也就是我表哥,他在那邊生意做得不錯。後來他安排人給我修理暖氣,順道吃了頓飯。

    期間,他兒子來了,這小子在武漢一二本讀書,曾經是名副其實的學渣。因為家裡條件不錯,我表哥表嫂就這一個兒子,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完全是放養式的,只要求他會數錢算數,人不傻就可以,表哥曾經說,兒子讀不進書,就自然繼承家業做生意了。

    我這侄兒之前非常抗拒讀書,他有一天跟他爸說,不想讀了,沒意思。我表哥就說,不讀就不讀,隨你怎麼搞。然後就真的沒讀書了,準確的說,是休學。我表哥擔心兒子將來沒讀書後悔,就辦理了休學而不是退學,讓兒子敞開胸懷盡情玩耍。

    一年沒過完,我侄兒又特別想讀書了,他後來跟我說:我在玩的時候,別人在讀書,我找別人玩的時候,別人還是在讀書,我走到哪裡都是一個人,像我這個年齡的人,只有我在玩,別人不是在讀書,就是在賺錢,我受不了,我也要去讀書。

    後來,我侄兒就回學校了,當時他還沒上大學。自打他主動開始學習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畢竟他休學了一年,他亡羊補牢,最後考到武漢,還在大學裡混了幾個職務,聽他說還是班長。當我問他有沒有女朋友的時候,他說畢業再說。我跟我表哥說這是讀書讀傻了,在學校裡你不下手,到了社會不是更完蛋?

    不要逼著讀書,不要趕鴨子上架,循循善誘,順其自然最好,假如我小孩有一天不讀書,我就給他時間讓他自行去體驗生活,讓他去撞南牆,我來做他的後盾,直到他認為自己必須要透過學習來武裝自己,增強自己力量。小孩子有時候的確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你得讓他們試一下,這種時期,是孩子們重新定義自己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而不是一轉頭拍死。

  • 8 # 心知島

    如果孩子開始拒絕去上學,我們能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

    01 拒絕上學?情緒的問題

    與逃學的學生相反的是,拒絕上學的學生通常會不會隱藏他們的曠課行為,並且他們一般都是行為良好、順從的孩子。

    Hughes等人(2010)一項關於兒童和青少年抗拒上學的調查表明——這一群體不僅比他們的同齡人更有可能患有焦慮症,而且他們應對焦慮的方式也存在某種問題。

    研究人員從情緒調節的角度研究,發現拒絕上學的兒童和青少年往往難以斷定什麼情境具有安全性(學校),而且會在別人面前隱藏自己的恐懼情緒。

    這兩種現象,在情緒調節上分別被稱為認知重評表達抑制。

    他們不能重新調整自己,將學校評估為一個安全的情境(認知重評),換句話說,他們的適應能力遠低於一般兒童。

    拒絕上學的兒童向別人隱瞞他們的焦慮,被認為有兩個目的:

    ·個體可以更容易地避免不舒服的情緒。

    ·它可以保護個人不被他人嘲笑或其他負面的社會後果

    02 拒絕上學的學生有更嚴重的焦慮

    抗拒上學的學生比他們的同齡人更焦慮。他們符合廣泛性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症和分離焦慮障礙等診斷標準。這些學生中許多人還患有情緒障礙(如抑鬱症)和/或行為障礙(如對立違抗性障礙)。

    抗拒學校教育的學生經常把日常生活中的情況視為某種威脅。例如,像在飯堂吃飯,或在課堂上被點名這樣的日常行為,對這類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03 如何幫助拒絕上學的孩子重返校園?

    1. 心理評估: 考慮到拒絕上學通常與潛在的焦慮或抑鬱障礙有關,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從那裡入手是很重要的。

    2. 心理治療:這種治療的主要重點是幫助孩子回到學校,並參與正常的日常活動。

    比如系統脫敏,透過一個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減少孩子對學校的恐懼的過程。治療師可能會採用冥想等放鬆技巧來減少焦慮;

    認知行為療法,幫助兒童識別他們的不適應思維模式,糾正誇大或扭曲的關於學校、家庭或同齡人的想法。

    如果孩子與同齡人相處尷尬,就進行社交技能培訓;或者幫助處理孩子在家庭或學校中經歷的創傷。

    這些所有的治療都需要治療師、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

    3. 放鬆訓練:這對與焦慮作鬥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深呼吸、引導意象和正念都是孩子們可以在家裡練習和在學校使用的放鬆策略。

    4. 睡眠:睡眠不足會加劇焦慮和抑鬱的症狀。這也使得早上起床去學校變得困難。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保持有規律的睡眠週期。

    5. 家庭療法:這種方法需要諮詢師對整個家庭系統進行關注,調整家庭的行為方式,幫助孩子克服經歷過,過度的家庭壓力或創傷。

    對於長期拒絕上學的問題,最好能由一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解決,花時間去了解你的孩子,並與你的孩子一起努力去減少焦慮,以更積極的方式重塑學校的經歷,並進行情感理解,幫助情緒管理和溝通。

    這就將會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 END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牛奶的儲存溫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