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曾在1918年被處決。羅曼諾夫家族是否還有後代?

134
回覆列表
  • 1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說到這個羅曼諾夫家族可能有很多讀者覺得陌生,這裡可能有一個對外國曆史不瞭解導致的盲區。我們常說沙皇俄國,其實指的就是俄羅斯帝國,而統治這個俄羅斯帝國的就是羅曼諾夫王朝。

    這就類似於當時統治中國的是清朝,其家族是愛新覺羅家族。而這個羅曼諾夫家族就是統治當時俄國的家族。它是俄羅斯帝國最後一個統治王朝,這個家族出過很多著名的皇帝。

    這個家族最後一代皇帝是尼古拉二世,這個皇帝在位時野心很大,本來國內已經是一地雞毛了,到處都在鬧起義和反對,但是尼古拉二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到處擴張的計劃。

    可以說十分的窮兵黜武,這加劇了俄國的內部矛盾。其實這種矛盾說來說去就是底層人民活不下去了,要求沙皇進行社會改革,停止戰爭。

    但當時全世界的列強都在搞殖民主義,尼古拉二世不願錯過這一波分蛋糕的機會。所以就和日本開始爭奪在東北的權益,這個人當時簡直就是已經瘋了,整天都在夢想征服全世界。

    他不僅想做中國皇帝,還想做日本皇帝,做歐洲的皇帝。為了爭奪在東北的權益,還和日本打了一場日俄戰爭,結果被國土面積小的可憐的日本給打趴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戰敗的俄國讓尼古拉二世的皇位變得風雨飄搖,俄國內部的革命活動越來越激烈。這個時候底層民眾已經不寄希望於社會改革,而是要推翻沙皇統治了。

    當時他還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是被對方拒絕。畢竟人家也不傻,現在這個皇帝就是個靶子,誰敢去當啊,於是這個王朝就此覆滅。

    作為羅曼諾夫家族的直系後裔,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家人們都被軟禁在沙皇村的亞歷山大皇宮。當時還不是列寧他們執政,而是由亞歷山大·克倫斯基所領導的臨時政府穩定國內政治。

    這個臨時政府對待沙皇一家還是比較溫和的,還準備給他們營建宮殿,以便讓他們居住。但是這個臨時政府沒有實權,當時的布林什維克運動十分活躍,基本上都是這幫人在做決定,臨時政府不過是個空架子。

    還允許他們帶走皇宮裡面的家居品,如果有侍衛自願隨行的話也是可以的,在此之前,甚至為了保全沙皇一家。這個臨時政府還準備把他們送到英國,沙皇的表兄喬治五世那裡避難。

    (尼古拉二世和他的表兄英王喬治五世,兩人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所以在1918年7月16日這一天,沙皇一家迎來了末日。一群蘇維埃祕密警察奉莫斯科的命令來到託博爾斯克將尼古拉二世一家全部祕密處決。

    由此尼古拉二世這一脈也就絕嗣了,就像溥儀這一脈一樣。他的妻子一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都在這次處決中被槍殺,此外其它羅曼諾夫家族的成員也遭到追殺和清洗。

    有些人則逃到國外避難,其中就包括尼古拉二世的母親跑回了丹麥。他的弟弟則同樣被祕密處決,總之當時這個家族比清朝愛新覺羅家族的下場還要悽慘,畢竟溥儀遜位以後,愛新覺羅家族還是得到善待的,沒有人去刻意為難他們。

    總的來說,作為主要支脈的尼古拉二世這一脈絕嗣了,其它家族都屬於旁支,有些被清洗,有些逃到了國外。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開始為沙皇一家平凡,其實這也是為了消除蘇聯的影響。根據葉利欽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遺骨被重新安葬進了彼得-保羅要塞教堂。

    後來俄羅斯東正教又把沙皇一家表彰為殉教徒,更有趣的是2008年俄羅斯最高法院還以官方的名義為沙皇一家平凡,說他們是在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

    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變化,可以說俄羅斯竭盡全力的在擺脫蘇聯時代對俄國的諸多影響,不得不說俄國曆史跟人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 2 # HuiNanHistory

    有啊。娜塔莎•羅曼諾夫(Natasha Romanoff),也就是漫威裡的“黑寡婦”,這幾年正火爆出現於各大熒屏呢。

    好啦,開個玩笑。羅曼諾夫家族的後裔,現在確實還是有的,只是直系親屬比較稀少。

    首先,羅曼諾夫家族執行薩利克法(lex Salica),這種法律將女性繼承人排除在外。

    此外,俄國還限制貴庶通婚,也就是說沙皇的婚姻必須限制在同歐洲王室、公國的成員之間進行,否則就是私生子。

    因此,所謂羅曼諾夫家族的後人,要看你如何定義了——

    到底是按照禮法規定所生的王子是羅曼諾夫家族的成員?

    還是有血緣關係,無論是父系、母系的關係,或者婚生、私生的後代,都能算是羅曼諾夫家族的成員?

    如果是前者,這個家族肯定是沒人了。

    如果是後者,那麼這個家族的成員還有很多人。

    譬如私生子。沙皇的情婦有很多,私生子也有不少,肯定有人能逃過十月革命。

    再比如女大公的後裔: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妹妹謝妮亞·亞歷山德羅芙娜女大公,在1894年和堂叔亞歷山大·米哈爾羅維奇大公結婚,倆人婚後孕育了七名子女。

    1917年俄國革命後,謝妮亞和家人先是逃到克里米亞,並轉輾到了英國。下面這張照片就是謝妮亞的一家:

    這些孩子後來在英國好好的生活,並繁衍後代。因此,羅曼諾夫家族並沒有絕後。

  • 3 # 奔波爾灞8865

    羅曼諾夫家族本來就沒有後人了。

    羅曼諾夫王朝在彼德大帝在位期間達到了頂峰。然而物極必反,彼得大帝去世後,他的皇后葉卡特琳娜繼位,是為女皇葉卡特琳娜一世,但是他僅在位三年就因荒淫無度而去世,去世前在頭腦不清醒的情況下指定了彼得一世的唯一孫子彼得二世為沙皇。

    沙皇彼得二世

    但是彼得二世當上沙皇,並沒有實權,而且年齡也太小,才11歲。葉卡捷林娜一世的遺詔中也規定,彼得年滿十六歲時方可親政。這樣大權就落在了緬什科夫手中。彼得登基五天後,緬什科夫自封統帥,總領俄羅斯三軍,此後又把16歲的女兒瑪麗婭許配給彼得二世,彼得登基後不到二十天兩人就訂了婚。更要命的是,彼得二世也不喜歡學習,整日遊樂,經常帶著年輕的多爾戈魯基公爵、17歲的姑姑伊麗莎白等人出去打獵。

    不過,隨著年齡漸長,彼得二世對緬什科夫越來越不滿,在朝臣中保守派的支援下發動政變,逮捕了緬什科夫,以叛國罪將其全家流放西伯利亞。但是彼得二世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自由。政變功臣之一的多爾戈魯基公爵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效仿緬什科夫,來了個聯姻,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彼得二世。彼得二世對強加的婚姻不太滿意,但又不能自己作主,只好勉強答應下來。儘管這樣,彼得二世在公開場合對未婚妻的態度十分冷淡。二人的婚禮定於1730年1月18日舉行。 1730年,在婚禮前幾天,彼得二世病倒。1月19日凌晨,年僅14歲的彼得二世因天花逝於克里姆林宮。 彼得二世尚未生育,羅曼諾夫家族男性譜系至此絕嗣。

    彼得二世雖死,但是羅曼諾夫王世並未結束,他的堂姑、彼得一世的侄女、伊凡五世的女兒安娜繼位,是安娜一世。但她只是一個喜歡享樂的女人,不理朝政,朝政完全靠她的情夫庇隆及其一幫德國顧問,而且窮兵黷武,長期對波蘭和奧斯曼帝國用兵。很快,她就被酒色掏空身子,死前遺命他的甥孫伊凡六世繼位。

    女皇安娜一世

    伊凡六世繼位,在位不一年多點,彼得一世之女伊麗莎白在朝臣支援下發動政變,罷黜了伊凡六世及並將其囚禁。1764年,在一次不成功的營救過程,看守的獄卒奉時任女皇的葉卡特娜二世之命將其處死,年僅24歲。不過伊凡六世並不是羅曼諾夫家族的成員,他是安娜女皇姐姐的外孫。

    伊凡六世及其母親

    伊麗莎白一世女皇應該算是俄羅斯歷史上較有作為的一位沙皇。她在位時期俄國的實權掌握在彼得·蘇沃洛夫等人手中。1754年起廢除國內關稅。設立貴族銀行和商人銀行,以及組織國際貿易的公司,俄羅斯經濟呈現出生機。1755年建立莫斯科大學。1757年設立藝術院。另外一方面,禁止貴族以外的人有土地所有權,同時把伏特加酒壟斷權給予貴族,還給予地主任意把犯罪農民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權力。農民處境進一步惡化。而且,也正是她在位期間,俄羅斯開始逐漸形成了類似西歐的上流社會。

    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寵愛烏克蘭歌手拉蘇莫夫斯基。對外政策方面,在七年戰爭中與奧地利、法國結盟。1762年病逝。

    俄皇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去世後,由於他終生未婚,沒有子嗣,她去世前遺命彼得一世的外孫卡爾·彼得·烏爾裡希繼承皇位,是為彼得三世,這樣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自彼得三世起,羅曼諾夫—戈託王朝開始了統治。

    彼得二世來自德國,其家族是與現今丹麥王室格呂克斯堡家族一樣,也是丹麥奧爾登堡王朝王室的一個分支,他們都是丹麥奧爾登堡王朝第一任國王克里斯帝安一世的直系子孫。彼得二世出自克里斯帝安一世的次子

    奧爾登堡家族強盛時,不僅拿下了丹麥、俄羅斯,還有希臘、挪威也是這一個家族在統治。近代以來,由於革命的爆發,戈託普家失去了俄羅斯,而格呂克斯堡家族被希臘廢黜並驅逐。目前只有丹麥和挪威兩個國家仍是格呂克斯堡家族的。然而當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旦去世,格呂斯堡王家族的統治也將宣告結束。

    不過,隨著英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逐漸老去,當查爾斯王子繼位後,雖然王室不在換姓,但是事實格呂克斯堡家族成為英國事實上的一個新王朝。

    英國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蒙巴頓-溫莎,曾祖父為格呂克斯堡家族的丹麥國王克里斯帝安九世之子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祖父為喬治一世第四子安德烈王子。

  • 4 # 世界真的很大

    羅曼諾夫王朝對俄國的統治,始於1613年,終於1917年。它是俄羅斯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著名的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女沙皇,便是這個王朝最著名的成員。正是在羅曼諾夫王朝時期,俄國達到鼎盛,成為世界強國。

  • 5 # 彼得堡的肥天鵝

    當然還有後人存在,而且還不少。肥鵝之前寫過一篇《流亡的皇族——俄國革命後,羅曼諾夫家族的命運》就講述了俄國皇室家族成員逃過俄國革命之劫後的人生。

    儘管,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嫡系血脈被蘇俄革命黨人斬斷了,但作為皇族旁系的諾曼諾夫家族仍然有許多人流亡海外,活了下來。

    1938年時的羅曼諾夫家族族長弗拉基米爾·基裡洛維奇大公(1917—1992)

    弗拉基米爾·羅曼諾夫在流亡海外的俄羅斯人中地位崇高,他是基里爾·弗拉基米羅維奇大公的第三子和唯一的兒子。1924年他自封為全俄皇帝並與維多利亞·費奧多羅夫娜完婚(她是一位出身英國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公主)。儘管他出身高貴,擁有俄羅斯皇室血統,但革命後俄國君主制被推翻,因此他自封的皇帝並未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承認。1924年他從父親那兒繼承了大公的稱號,並在1938年成為了俄羅斯帝國皇族的族長。

    1933年,安德烈·弗拉基米羅維奇大公(前排右)和鮑里斯·弗拉基米羅維奇大公(前排左)從法國巴黎達魯街上的俄國教堂出來

    鮑里斯·弗拉基米羅維奇大公

    鮑里斯·弗拉基米羅維奇大公(1877—1943)是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和瑪利亞·帕夫洛芙娜女大公的第三子,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孫子。 二月革命爆發後,1917年9月他與兄弟姐妹一起乘坐火車去了基茲洛沃茨克。1918年8月,他被布林什維克黨人逮捕,但不久被安德烈·格里戈裡耶維奇·施庫羅將軍的白衛軍解救,隨後逃到了卡巴爾達山區。 1918年9月,他曾在黑海沿岸的阿納帕市短暫的逗留過,而隨著克里米亞被布林什維克黨人解放後,他再次搬到了基茲洛沃茨克。1919年,他通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輾轉到了巴黎,隨後移居義大利,而次年又回到了巴黎。

    1910年,身穿戎裝的安德烈·弗拉基米爾羅維奇大公

    安德烈·弗拉基米爾羅維奇大公(1879—1956)是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和瑪利亞·帕夫洛芙娜女大公的第四子,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二世的孫子。 二月革命後,他隨母親和哥哥鮑里斯居住在基茲洛沃茨克。1918年8月7日,他們兄弟倆被逮捕並被押往皮亞季戈爾斯克,但轉天他則被釋放。同年8月13日,他與兄長鮑里斯和副官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庫別上校一起逃進了卡巴爾達山區,在那裡他們一直躲藏到了同年9月底。10月,他們到達了阿納帕市,而隨後搬到了基茲洛沃茨克並在這裡一直停留到1919年12月;1920年2月,他們輾轉到了巴黎。

    1922年9月3日,女公爵妮娜·格奧爾吉耶夫娜(1901—1974)與帕維爾·亞歷山德羅維奇·恰夫恰瓦澤公爵在英國倫敦結為連理。妮娜·格奧爾吉耶夫娜·羅曼諾娃身體裡流淌著俄羅斯皇室的血液,她是格奧爾吉·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和瑪利亞·格奧爾吉耶夫娜女大公的長女,她的母親是希臘和丹麥的公主;自從出嫁後,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是在美國度過的。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大公(1866—1933)是俄羅斯帝國的政治和軍事人物,他是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和奧爾嘉·費奧多羅夫娜女大公的第四子,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孫子。二月革命後,軍隊中服役的所有羅曼諾夫家族成員被勒令解除職務,而他於1917年3月22日被軍隊除名。在臨時政府的許可下,他在克里米亞的埃託多爾海角定居,在那裡他先後遭遇了布林什維克黨人的政變、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以及德國干涉軍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在此期間,羅曼諾夫家族在此享有相對的自由。1918年底,德國宣佈投降後,德軍從這裡撤出,該地區暫時歸白衛軍控制,皇室成員一度獲得了完全的行動自由,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在家人未到齊的情況下,就隻身離開了克里米亞前往了巴黎(他的長子於1918年12月11日乘坐英國軍艦離開雅爾塔),達到巴黎的他打算參加巴黎和會上的俄羅斯代表團,在未能說服俄羅斯的前盟友們幫助反對布林什維克黨的白衛軍後,心灰意冷的他就此留在了法國,至死都再未回到過故土。

    薩克森-科堡-哥達的維多利亞·梅麗塔(1876—1936)是基里爾·弗拉基米洛維奇大公(1876—1938)的第二任妻子,出嫁後更名維多利亞·費奧多羅夫娜·羅曼諾娃。她出身高貴,是英國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阿爾弗雷德王子的次女,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父系血統)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外曾孫女(母系血統)。二月革命後,1917年夏天,她隨丈夫和女兒一起到了芬蘭,他們的小兒子弗拉基米爾便出生在芬蘭。20世紀20年代這對夫婦在歐洲遊歷,在那裡他們遇到了同樣流亡在外的其他俄國皇室成員。1924年,基里爾·弗拉基米羅維奇作為皇室中的長者獲得了俄國皇帝的稱號,而維多利亞·費奧多羅夫娜則成為了皇后,儘管他們的稱號受到了其他皇室成員的排斥。

    20世紀20年代的基里爾·弗拉基米洛維奇大公一家的合影

    瑪利亞·帕夫洛芙娜女大公(1890—1958)是帕維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和希臘公主亞歷山德拉·格奧爾吉耶夫娜的女兒,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孫女(父系血統),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外玄孫女(母系血統,她的祖母奧爾嘉·康斯坦丁諾夫娜是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皇后)。1917年9月19日,她嫁給了前俄國皇室廷臣米哈伊爾·普佳京的兒子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普佳京。十月革命爆發時,她硬懷有身孕,無法隨家人撤離。1918年6月15日,她在巴甫洛夫斯克生下了兒子羅馬,並將孩子留給婆婆照看,隨後與丈夫一起經羅馬尼亞輾轉到巴黎。1919年7月29日,她的兒子羅馬因腸道疾病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夭折。在流亡期間,她曾一度靠女紅度日,先後在德國、瑞典和西班牙居住。1923年4月29日,她與丈夫離婚。在她兄弟德米特里去世之前,她與前者長期保持著亂倫關係。她曾在美國居住了12年,期間撰寫了一本十分暢銷的回憶錄,之後她去了阿根廷。

    克謝尼婭·格奧爾吉耶夫娜(1903—1965)身上流淌著俄國皇室的血液,她是格奧爾吉·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和瑪利亞·格奧爾吉耶夫娜女大公(希臘及丹麥公主)的小女兒,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曾孫女。十月革命爆發後,克謝尼婭與母親和姐姐離開了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們居住在英國。

    費奧多爾·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1898—1968)是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和克謝尼婭·亞歷山德洛夫娜女大公的次子,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孫子(母系血統)和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嫡曾孫(父系血統)。十月革命後,他隨父母、兄弟以及其他羅曼諾夫家族成員被軟禁在克里米亞的埃託多爾海角。1919年4月11日,他隨家人乘坐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馬爾堡”號離開俄羅斯。流亡的早年間,他與妹妹伊麗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和妹夫菲利克斯·菲利克索維奇·尤蘇波夫公爵(他親自參與了刺殺妖僧拉斯普京的行動)一起居住在法國巴黎。

    奧爾嘉·安德烈耶夫娜女公爵(1950年出生,現居英國倫敦)是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與第二任妻子英國女人納丁·希爾維亞·愛達·麥克杜格爾的獨女。她是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和克謝尼婭·亞歷山德羅夫娜女大公的孫女。自1980年以來,她一直是羅曼諾夫家族成員聯合會的委員,她也是每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俄羅斯夏季舞會的贊助人之一。2017年12月3日,她當選羅曼諾夫家族成員聯合會主席。

    如有疏漏,還請多多斧正。

    我是肥鵝,一個熱愛歷史的碼字鵝,請切莫吝嗇您的贊,它將是俺不斷前行的動力!

  • 6 # 超哥侃古今

    羅曼諾夫早在彼得大帝后不久就絕嗣了。後面的是不是彼得外孫的後代都說不準。所以當年鳩佔鵲巢,後來滅門也是報應使然

  • 7 # 歷史三日談

    當然這是慘的,其實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及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作為末代皇帝末代家族,結果還真不錯,愛新覺羅·溥儀後開被引渡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住了幾年之後,就被特赦回京了。

    這就說到了沙皇俄國的末代羅曼諾夫王朝及他們的末代沙皇,前蘇聯開始對末代沙皇一家還只是軟禁,限制行動,但是羅曼諾夫王朝在歐洲王室的影響力根深蒂固,因為歐洲的皇室彼此結親是常態,各個王室之中差不多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 8 # 最法國

    答者有機會見過俄國末代皇室羅曼諾夫家族的後裔,家族重要成員在法國流亡,成功躲過滅門。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俄國革命時期被滅門,他的嫡系後代應該沒有。但是羅曼諾夫家族成員遍佈歐洲皇室,包括伊麗莎白女王丈夫也是羅曼諾夫家族成員。

    在法國西部海邊小城聖不亞克,極少中國旅遊者到這裡旅遊,它吸引了來自法國各地人在此度假,雖然是一座小城,連美國前國務卿克里青少年時期也曾在此住過,該城的市長也是克里的表弟。

    在2015年該城舉辦了羅曼諾夫家族《從聖彼得堡到聖不亞克》的展覽,回顧羅曼諾夫家族在法國小城的傳奇。他們的孫女瑪麗亞·弗拉基米羅夫娜)聲稱俄羅斯皇室家族的領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見的奇葩同學都做了哪些奇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