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
2 # 蕭湘居士
禪真可謂大智若愚,外有強魏東吳,內有權臣諸葛,還有蜀國新派老底,好聽是皇位,難聽如針毯,他卻能維穩四十二年是何等容量和雅量。我們不講能力只此一策便可知曉,明朝超他的皇帝極少,康乾雖長於他已吹得海馬屁打仗,他家可是"姜太公釣魚"穩當坐蜀。應當研究。
禪真可謂大智若愚,外有強魏東吳,內有權臣諸葛,還有蜀國新派老底,好聽是皇位,難聽如針毯,他卻能維穩四十二年是何等容量和雅量。我們不講能力只此一策便可知曉,明朝超他的皇帝極少,康乾雖長於他已吹得海馬屁打仗,他家可是"姜太公釣魚"穩當坐蜀。應當研究。
說實話,劉禪雖不至於像現在有些人吹捧成“網廟十哲”那麼神通廣大,但只要認真分析史料,不帶小說中的偏見,會發現他的能力確實在古代帝王中至少可以排中上。他人生的各個階段其實都表現得很不錯,絕不是一個昏君所能做到的。
即位之前:天資仁敏人緣好
第一個階段,是劉禪做皇帝之前。劉禪生於荊州,正是劉備落魄,寄居劉表麾下之時。經歷了長坂坡的劫後餘生,到劉備自立漢中王時就封其王太子,奠定了其繼承人地位。這期間,劉備曾命諸葛亮教導其《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又讓伊籍教其《左傳》,還學習騎射。諸葛亮評價他“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好學,又尊重下屬,這樣還不夠嗎?
更重要的是,劉備在入蜀後另立吳懿之妹為皇后,還與嬪妃有了劉永、劉理兩個兒子。劉禪的母親甘夫人本是妾室,所以劉禪也是庶子,並沒有絕對優勢,但是依然被立為太子,證明劉備和眾大臣對其表現絕對是認可的。不是什麼“扶不起的阿斗”。
諸葛亮在世時:從善如流不添亂
再來就是劉備駕崩,諸葛亮輔政的階段。這段時間,諸葛亮很忙,基本在南征北戰。然而,你聽說過了劉禪乘著丞相不在,在朝中荒淫無度嗎?你聽說過劉禪試圖反抗諸葛亮,在成都奪權嗎?都沒有吧。這時候的劉禪,就是四個字:從善如流。
劉禪自知文韜武略都不及諸葛亮,就乖乖在成都聽從相父的吩咐行事。諸葛亮北伐他一力支援,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自貶為右將軍的時候,劉禪還是待其如初,令其繼續行丞相事,並很快恢復了其職務。第四次北伐時,李嚴因為籌集糧草不力,讓北伐功敗垂成,諸葛亮回朝後真相大白,劉禪也嚴懲了李嚴。換了別的皇帝,搞不好動心思擺脫諸葛亮的束縛了吧。這難道不是君正臣賢的典型嗎?自古明君也就是如此了吧。
諸葛亮死後:迅速收權搞平衡
諸葛亮死後劉禪又表現如何呢?依然很出彩,這是從權謀角度而言的。首先就是面對楊儀和魏延互相攻擊,由於楊儀獲得軍中大部分將領的支援,劉禪以大局為重,先安撫楊儀,確保軍隊妥善回城,之後卻不能繼續任由楊儀胡作非為,將其閒置,重用蔣琬、費禕,候楊儀心懷不滿誹謗朝廷時將其懲處,顯示了劉禪明察秋毫。
更重要的是在諸葛亮繼任者的任用方面。從東漢開始,丞相一職是長期廢置的,因為統攬軍政大權,權力過大,是曹操重開丞相之例,以此大權獨攬,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稱帝后,以諸葛亮為丞相,那是對他充分的信任。而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繼續擔任丞相,那是因為北伐大業,必須要授予他全權。但如今諸葛亮已死,北伐大業不得不終止,此時,作為一個正常的皇帝,都不願意一輩子淪為大臣的傀儡,所以,收權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劉禪的收權就相當順利,諸葛亮死後,他沒有再任命大臣為新的丞相。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費禕,都是以大將軍、尚書令等身份輔佐劉禪。蔣琬後來晉升大司馬,卻也已經是疾病纏身之時。蔣琬去世後,費禕一直是大將軍,連大司馬都沒做上,遇刺前不久才獲得開府治事的資格。這都是劉禪搞權力平衡的結果。
蔣琬當政時,劉禪用費禕分他權;費禕當政時,劉禪又用姜維對其牽制,姜維想北伐,又被費禕壓制到只能帶領萬人,大臣們鬥,劉禪的皇位才穩。
費禕死後,姜維繼任大將軍,此時在蔣琬費禕兩代鴿派長期韜光養晦的策略下,蜀漢國力已經恢復許多,姜維北伐也有了物質基礎。不過姜維畢竟比諸葛亮實力相差太遠,加上曹魏實力實在太強,九伐中原最後也是毫無起色,這點你也不能怪劉禪沒有一味依從姜維繼續窮兵黷武,九伐中原大大小小十一戰,劉禪的支援其實已經很到位了。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後來主政,曾懊悔“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這句話其實也充分反映了劉禪的平衡能力。黃皓在宮中,諸葛瞻、董厥在朝中,姜維在軍中,三股勢力互相制衡,劉禪穩坐釣魚臺。雖然常有人說宦官黃皓如何奸惡,但你見過他殘害了哪個忠良嗎?並沒有吧,這就是劉禪高明之處了。
至於最後沒能光復中原,這要看天時地利人和,與曹魏的實力差距擺在那裡,非人力所能改變。而既然不能改變結局,乘早投降,免遭塗炭,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遜位後:樂不思蜀保性命
最後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樂不思蜀的故事了。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司馬昭曾在宴席上試探他:安樂公,頗思蜀否?劉禪不假思索:此間樂,不思蜀。屬下郤正勸劉禪,司馬昭再問,要哭著回答先祖墳墓在蜀地,日日思念,劉禪照做,司馬昭問,這怎麼像郤正說的?劉禪馬上嬉皮笑臉承認了。鬨堂大笑中,司馬昭對劉禪徹底放心。
此事常被認為是劉禪無恥愚蠢的證據。然而,劉禪如果真像郤正那樣回答,他就能回蜀地嗎?不是隻有送死嗎?還不如明哲保身實惠,難道不是嗎?
所以,劉禪就是這樣一個人。你要說他很強,不至於,因為他畢竟沒本事一統江山。但是要說他多傻多蠢,也不至於。劉禪的智慧真的一直被小瞧了。如果換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太平盛世,劉禪說不定真能成一代明君呢!這也是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