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ingyuan
-
2 # 害蟲008767
飛機降落為什麼不直接直線降落而要飛三邊,五邊。原因大概有三個,第一,通常情況下,機場的跑道是很繁忙的,猶如公交站場,不停地有飛機起降進出港。所以需要塔臺來實時控制,飛機進入降落空域後。要聽從塔臺指揮,遵守秩序,當降落的跑道清空後才能在空管的指揮下降落。第二,當飛機降落時必須根據機場實時的風速,風向調整好速度,方向,和空中的姿態然後才能順利降落。不然有可能造成低速失速造成飛行事故,所以需要一定時間和空間來進行各種調整。第三,飛機降落前在待轉空域轉彎進入機場降落航線後是方向是不能直接對著跑道的,因為有的時候跑道上有其他飛機正在起飛,如果直接對準跑道方向有可能造成和起飛飛機碰撞的事故,所以飛機降落前需要在規定的區域盤旋,直到空管把降落的跑道清空後才能在塔臺的指揮下對準跑道降落。以上都是正常情況下的操作,當然也有例外,當飛機在起飛或者降落過程中出現突發意外,空管會緊急處理,清空降落區域,這個時候的飛機是可以直接對準跑道降落的
-
3 # 流星與天涯
三邊著陸是初始順風狀態,五邊則是逆風狀態,飛機降落前飛過一個空間矩形的狀態
造成需要這麼降落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長距離飛行,飛機的軌跡應確保在地球球面上直線(實際是大圓的弧)行進,以求距離最短,但這就有問題,你很難保證兩個機場跑道對得準,也很難保證跑道同向
所以降落時需要調整姿態方向。
而與此同時,飛機的慣性是很大的。你可注意路邊汽車的拐彎軌跡!?那軌跡理應是個圓弧,放飛機上也一樣如果面前的跑道偏左了20米,你一個飛機能做到S型對準?
與此同時,飛機在高空中速度是很快的,逆風降落易於控制下降飛行速度。並且飛機是從平流層內降落到地面的,用空間矩形分攤降低飛行高度是合理的(你可比較思考為何多數公路遇山,如若不修隧道,那一定是彎曲的盤山路)
與此同時,增加降落時間,還可避免機場一些突發事件,及時給予響應處理。而飛機上也可從容調整修正降落姿態中的毛刺。
另外,在遇到較為繁忙的空港時,有多架飛機起落,多架飛機同時入港更要藉助三邊,五邊飛行調整降落次序,位置的
-
4 # 地理縱橫
為什麼飛機降落時要飛三邊、五邊,而不是直接降落?我們先看看高速公路服務站是怎麼設計的,如下圖:
當我們進入高速服務站休息或加油後,我們再重新進入高速主路時,也相當於走了三邊。高速主路只有一條,路上的汽車高速行駛,一輛接一輛,川流不息。服務站可以容納更多的車,相當於拓寬了主路的空間,但無論服務站有多少車,都要匯入主路,最終到達目的地。
地面行駛的汽車,高速公路與服務站是平面結構,我們無法利用三維空間,所以高速公路服務區就要向周邊拓寬,如果是天上飛的客機呢,我們又是怎麼高效利用降落或起飛的跑道呢。
一條起降大型客機的跑道需要3600米長,如果在高原地區,跑道還要長,如果是大型運輸機的話,跑道可能要達到6000米。對於飛機降落或起飛而言,它不僅僅是佔用地面部分,還要佔用垂直方向上的空間。這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和更大的空間,不能有高山阻擋,最好是平整的高原或平原地區,所以飛機佔用的資源,不像是汽車僅佔用地面部分,得要連同跑道以上,要佔有比跑道更長、更寬的空間。
為了我們通行方便,飛機場大多建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周邊,一條跑道及其停泊的飛機場佔有非常大的面積,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飛機跑道的作用,提高跑道的執行效率。
在起飛的時候,往往是這邊在起飛,那邊開始慢慢平滑進跑道,前面飛起來了,後面也進跑道開始加速了,所以每隔十幾分鍾飛機都是一架跟著一架飛起,軍用飛機時間要求更短,也就是間隔3分鐘左右。降落也是如此。一個運輸繁忙的機場空域分成十幾個層次,每個高度都有一架飛機在那飛圈圈等待降落,要有秩序的組織飛行降落。
怎麼降落呢?飛機在降落時,就要調整方向,與跑道方向一致才能降落,但你的飛行方向往往與跑道方向不一致,此刻降落位於跑道哪一個方向呢,便於飛行員理解,可以把圍繞的跑道分成五邊,上圖,你降落的方向可能位於三邊位置,為此降落前就要經過四邊準備,降低高度,再經過五邊後,調整的高度降低到位,與跑道方向也一致了,就開始降落。這次降落過程就飛了三邊,分別是三邊、四邊、五邊。
當然飛機在降落時,也有可能位於上圖中的一邊位置,此時高度較高,還不能降落,需要再飛一週,不斷降低高度,到了五邊時,速度、方向、高度都適合時,飛機就準備降落了,這樣的話就是飛了五邊。
還有一種情況,機場非常繁忙,飛機降落就要排隊等候,飛機不是汽車,可以在地面靜止等待,它就要在飛行中轉圈圈,接受準確降落指令,此時你所處的位置是位於跑道的哪一邊很難說,飛三邊還是五邊就要根據飛行狀態不斷調整來降落了。
飛機降落就是要解決飛行姿態和對準跑道問題,這個過程需要嚴格接收空管指令。當然也會出現降落失敗的可能,那就要復飛,再飛一圈,調整到符合降落的條件時,就開始降落了。
起飛時為了提高效率,可以飛兩邊,圖4,當起飛的飛行資料達到要求時,從一邊離場,飛到二邊上,可以把跑道空間騰出來,這樣做拓寬了起飛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的飛機起飛。戰時對戰鬥機來說要求更高,時間就是生命,軍用飛機從飛行效能方面比大型客機反應速度要快,那麼它的起飛間隔時間就更短,可以充分利用跑道資源,快速起飛到達空中後,就開始編隊飛行了。
飛三邊或五邊是給飛機降落提供等待時間,同時也給飛機平穩著陸提供安全保障,是一名飛行員必備的飛行技能,也是每位飛行員應遵守的規則。
-
5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為什麼飛機降落要飛三邊、五邊,而不是直線直接降落?
飛三邊、飛五邊,其實都是飛行員在駕駛飛機時,所採用的基本起飛或降落飛行路線。從機場的佈局來看,一般只有一條長跑道,而其它輔助路線所圍成的區域,差不多是由長方形所組成的,如果單純的依靠長方形的邊來計數,那麼頂多只有四個邊,那麼,上面所說的飛三邊、飛五邊專業術語是怎麼來的呢?
大家知道,大型機場供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跑道,即長跑道只有一條,其長度大約在3.6公里左右。假如飛機在降落時,其行進路線剛好完美地與機場長邊跑道相對應,那麼,飛機是完全可以直接直線降落的,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會出現飛三邊、飛五邊的問題。但是,飛機在降落過程中,會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使降落的路線和時機並不能完美地與長跑道相適應,這個時候就需要對飛機的行進路線進行人工操縱,確保降落的百分百安全。
從立體空間的角度來機場上方的區域,可以將飛機起降所行進的路線分為五個邊位,一邊即離場邊,二邊為側風邊(方向與跑道夾角90度),三邊為下風邊(與起飛路線平行,但行進方向相反),四邊為底邊(與跑道垂直),五邊為進場邊(和起飛方向一致,進入這後飛機將開始最終的降落準備)。
從路線的關係來看,第一邊和第五邊的路線是重疊的,但是由於機場在較短的時間間隔內,會有多架飛機起降,所以哪一個邊都有可能被佔用。因此,為了提高機場上空的起降效率,同時確保飛行安全,必須對五邊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然後確定合理、科學的飛機起飛離場程式和降落進場程式。
飛五邊,實際上是新手飛機駕駛員需要反覆訓練並且必須熟練掌握的飛行技能。在圍繞長方形進行完成起飛、轉向、降落的過程中,可以在短時間內,錘鍊飛行員在逆風飛行、側風飛行、順風飛行、底邊飛行和進場邊降落五種場景下,對周圍環境的精準觀察、時機的精準判斷、飛機的精準操控。
對於一個準備降落的飛機來說,完成一個從起飛到降落的五邊航線飛行,實質上就是在機場的上空轉一個圈,飛機轉多少角度、轉幾圈、什麼時機進近著陸,這裡面既需要飛行員對航線、航速、風速的判斷,也需要塔臺對空域情況、機場航班情況、擁擠程度等進行綜合判斷,最後發出降落的指揮訊號,所以進近降落並非完全都要飛完五邊,有可能在恰當的時間,從某條邊上直接切入,相當於“夾個塞”;也有可能飛完五邊還不夠,比如在降落嘗試失敗以下又復飛,這就相當於重新加入了一個“五邊迴圈”週期。
所以,飛機降落時飛三邊或者五邊,其實是在塔臺排程中心和飛行員對機場情況和周邊環境狀況,進行綜合評判之後所進行的飛行姿態和線路的調整過程。一方面,在塔臺的指揮和排程下,只有當供降落的跑道完全清空後,待降的飛機才可按照指揮進行降落,在此之前則需要在“飛五邊”的過程中等候指令。另一方面,飛機在降落之前,需要根據機場周圍的環境狀況特別是風向和風速,來調整飛機降落的姿態,那麼在“飛五邊”的過程中,可以為飛機姿態的調整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條件。
而至於飛三邊和飛五邊的區別,主要是飛三邊缺少了飛五邊的前兩個環節,即對準跑道沿著降落方向直飛,以及第一邊結束後直角轉彎進入航向垂直於跑道的空間。具體是飛三邊還是飛五邊,則需要根據飛行的狀態、機場跑道的情況、周圍環境狀況等共同來決定,它是為了更高效地提升機場起降能力、更加安全地保障機場和飛行安全的一項必要準則,也是衡量飛行員基礎技能的一項重要內容。
-
6 # 雪松127947852
凡是飛機返航降落都要按照“五邊”循序降落,這種降落規則不論客機戰鬥機。我是雪松:“五邊”飛行員在航校就懂什麼是五邊,以方型機場中心起降跑道上空為一邊或無五邊,其餘為二,三,四。按五邊起降是有利於安全的循序漸進起降法。
-
7 # 西牛哥的哥
就是要排隊啊。起飛降落的飛機很多,又不能像車一樣停下來等,所有的飛機都要沿著一個近似矩形區域,同方向,在不同高度上排隊。只有這樣才能控制好起落間隔,和安全間隔,防止碰撞。一些聰明的傢伙就設計了一個標準起降程式,基本就是五邊同向排隊程式。具備條件是三邊就可以排好隊了。
-
8 # 卡洛希法
首先說明一點,有很多機場的進場程式是有直接直線進近程式的,只不過大部分的機場的或者每個機場都會有完整的三邊,四邊,五邊程式。通俗講,飛機從高高度,大速度過渡到加入進場程式,是需要消耗高度和速度這兩個能量的,通常飛機位置到正切機場的三邊位置時高度已經過渡到1500米以下,速度通常在綠點速度以下(大約200節附近),在三轉彎前放出形態一,速度進一下降低到180節左右,高度繼續下,四邊轉向五邊後基本高度都已經達到最後截獲下滑道的高度了,航道截獲後放形態二,繼續減速,截獲下滑道放起落架,繼續放形態三和著陸全形態,最終速度基本穩定在130節附近,這樣飛機可以以一個相對較小的速度一直持續到落地。
其次就是便於管制員指揮,飛機多的時候按程式加入進近,飛機太多的話可以指揮延長三邊,時機合適的時候再指揮轉向四邊,五邊。
直線進近時飛行員要會判斷高距比,還要考慮前後機直接的間隔距離,判斷減速時機,放形態的時機。
-
9 # 一口紅1
專業解答太囉嗦,我來簡單地回答,排隊等待降落跑道,空中盤旋,飛機在空中很難準確地以一定的半徑做圓周飛行對正跑道,以跑道為方形的一邊飛直線,透過計算航向的方位角飛直線,盤旋在不同高度更容易對正跑道,還有一個專用名詞: 一轉彎,二轉彎,.……
回覆列表
飛機場裡,最高的那座塔狀的建築物就是塔臺,也叫做控制檯。塔臺是航管人員工作的地方。打個比方,航管人員就類似飛行中交的警,他們透過雷達、無線電、目視等手段劃出飛行區、設定飛行操作、維持飛行秩序。由於航管人員經常需要用眼睛來觀測飛機的姿態和地面狀況,所以塔臺頂樓通常四面皆為透明的玻璃,可以為塔臺內的航管人員提供360度的視野,避免地面因素影響飛機塔臺航管人員的視線。
機場塔臺內都設有塔臺與飛機進行通訊的裝置,連線到航管人員的麥克風,揚聲器可用快速撥號聯絡的內線及外線電話系統,從而讓航管人員能和彼此以及外面的人員特別是飛機上的機組人員通話。
以飛機起飛為例,塔臺的工作流程大致是這樣的:
在航班準備就緒後,機長會向塔臺申請放行。塔臺放行管制席位將按照申請進行稽核,合格後將允許放行,並將飛機移交給塔臺的地面管制席位。
飛機被推出機位後,地面管制席位按照合理的路線指揮飛機滑行至起降跑道一端等待。
在起降跑道空出的時候,塔臺空中交通管制席位告訴機長可以起飛(Cleared for take off)後,飛機滑進起降跑道對準跑道中心線後全力加速起飛。
飛機起飛後進入爬升階段,塔臺空中交通管制員會把飛機移交給離場指揮員,指揮飛機爬升到一定的高度,並按照離場程式進入航路。
繼續飛行,飛機會被移交給區域管制員指揮。按照飛行路線長短,飛機可能要經過好幾個區域管制扇區的監視和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