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
2 # 使用者7716117592426
莊園經濟是指以佃傭為主要經濟基礎,中國自春秋戰國私有土地制發生後,農民難堪生活重負而被迫出賣田地,富者承買兼併,所謂大地主,即由此而生。
-
3 # 隨風
莊園經濟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與土地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土地私有制自商鞅變法後得以確立。“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秦統一以後,秦政府頒發“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確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西漢因循秦制,私人透過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進行土地兼併的現象屢見不鮮。但在西漢以前,由於當時封建政權的干擾太大,豪強地主難以穩定地佔有依附農民和成片的土地,故發展緩慢。
漢武帝即位後為加強中央集權,曾經任用酷吏對豪強大族進行嚴厲打擊。又設定刺史監督地方,以“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等六條問事削弱打擊豪強勢力。但由於封建土地私有制無法從根本限制土地兼併,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也就成為必然。在經過漢初和西漢中期一段潛伏後,到西漢後期,由於中央集權的力量衰弱,豪強地主的社會勢力增長,他們能夠透過合法或者非法、隱蔽的方式,比較穩定地佔有大量土地和依附農民,標誌著豪強地主田莊經濟基本形成。
此後,地主田莊經濟遭到王莽改制的嚴重干擾,隨後卻在王莽末年的社會動亂和無政府狀態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到東漢初期,本身就是豪強地主的劉秀依靠豪強地主勢力的支援而當上皇帝,一統天下。這些豪強地主也理所當然獲得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家族的人口和經濟規模得以擴大。在東漢政權的保護或者變相保護下,至此東漢的莊園經濟得以迅速發展成型。雖然期間,中央政府也曾經做過一些限制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努力,但由於阻力重重,收效甚微,東漢成為地主莊園經濟空前發展的時期
-
4 # 使用者1068342446658395
西歐封建社會的典型經濟模式 中國東漢時也曾盛行 就是地主廣佔田地,建立大莊園,數千(甚至更多)農民工作其中。
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基本自理,市場不發達
回覆列表
東漢豪強地主擁有廣袤無垠的土地,修築巨大的莊園,莊園裡有圍牆,圍牆外有護城河,莊園裡養得有私人武裝家丁,所以東漢豪強地主的莊園又叫“塢堡”。
豪強地主的土地經營方式有租給農民種的,也有僱農民種的,豪強地主還自己開有手工作坊,衣食住行的所需,基本在自己莊園裡就可以解決。小農經濟是自給自足的,地主經濟也是自給自足的,所以封建經濟的基本特徵是自給自足。東漢不抑制土地兼併,放任豪強地主發展的政策,導致土地集中加劇,貧富矛盾激化,階級矛盾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