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39538808059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我們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

      透過價格槓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訊號反應比較靈敏的優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

      從黨的十四大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取向確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中國成為自覺、主動的歷史程序。

      中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解決許多極其複雜的問題,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確立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強調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形式,調整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生產管理許可權與利益分配關係,在企業內部建立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這一時期改革的主要舉措是“放權讓利”,先是實行國有企業利潤留成制度。

      1981年實行“利潤包乾制”,企業按核定的利潤目標向國家承包,超過的部分歸企業留用,完不成的部分由企業自行補齊。此後又實行了“利改稅”,把國有企業上繳利潤改為繳納稅金,稅後利潤全部留歸企業。

      1984年,中央明確提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後,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有自主選擇和安排產供銷活動的權利,有權擁有和支配自留資金。

      1992年,中央頒佈《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明確規定企業享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產品銷售權、資產處置權等經營自主權。事實上,這一時期國有企業已逐步擁有了產品所有權,基本確立了市場主體地位。

      從1993年到2002年,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國有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一時期國有企業改革從政策調整進入到制度創新階段,國有企業開始推行公司制改革。

      1999年,進一步明確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求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到20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已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此後,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深化。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按照這一思路,國有企業不斷深化公司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分類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提升國有資本經營效率和效益。

      由此可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也是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產品所有權科學分離的過程。如果說在早期放權讓利階段企業尚不擁有獨立的產品所有權,那麼,到了承包經營制階段,經營權與產品所有權就都下放給了企業。

      後來的股份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推動了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產品所有權分離。今天,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經過40年改革創新,中國國有企業已經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展開全部中國在1949年年末到1952年間,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大改造,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新中國的過度時期。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後,中國才建立起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中國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就開始嘗試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直到1992年初,南巡講話後才正式開始實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愛的東西簡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