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子產表彰“忠儉”、打擊“太侈”,開放鄉校、“以論執政”的做法效果如何?

12
回覆列表
  • 1 # 本昌談歷史

    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公元前543年繼任鄭國國君。

    子產執政期間實行了三大改革,即:為田恤、作丘甲、鑄刑書。

    "為田洫”即土地改革。

    "恤”即挖水溝。規定一夫耕田百畝,百畝之間的水溝稱“溝”;百人耕種土地之間的水溝叫“恤”。水溝也是田之間的界線。這種田恤制不分貴賤階層,上至公卿下至庶民無一例外,這一改革限制了大量佔田而不繳稅的貴族特權和確立了庶民佔有土地的合法地位。這一土地改革在當時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它為新興的封建土地關係提供了發展的有利條件。同時對後世影響也是深遠的,它對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變法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作丘賦,”即兵稅改革。

    就是按土地數量交納兵稅 ,這是一種向田地私有主徵收軍賦的稅制。它一方面增加了軍費,另一方面表明在承認土地私有的基礎之上,使個體農民有作甲士的資格,提高了農民的政治和社會地位。這一兵稅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社會地位,擴大了兵源,也增加了軍費,大大增強了鄭國的軍事力量。

    "鑄刑書”強法制

    "鑄刑書”即:將法令條文鑄造在鼎上,公之於眾,這是中國第一次公佈法律條文至於 修訂並公佈了成文法。

    鑄刑書”的意義在於使用刑有法所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貴族們的橫行不法。它比“刑不上大夫”的周禮是一個根大的歷史進步。同時對後世的以法治國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

    “不毀鄉校”廣開言路

    "鄉校”即春秋時期的學校,但與現在的學校不同,當時"鄉校”的主要功能是一個供百姓議政的場所。當時貴族提出毀鄉校遭到子產的反對。"不毀鄉校”,保證開放言路,通過庶民議政,瞭解了民情,為改革提供了決策依據,這也是子產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改革的成功,鄭國在子產的執政期間呈現出中興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料分析軟體學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