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廢鐵
-
2 # 使用者2764644031019
⑴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曆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
⑵生產關係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時間——負擔的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等。
⑶上層建築因素:包括中央集權、民族關係、對外關係的重要制度,重農抑商等經濟制度,還有宗教、文化等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等。
⑷社會環境因素:國家是否統一和安定。
⑸地理條件因素:如江南和西北的差異等。 -
3 # 使用者1647918143576
1.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指明瞭方向
2.各級政府切實履行了各項職能,並在資金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充分發揮了市場的作用,使資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發揮了各個市場主體的作用
4.全華人民的共同努力奮鬥,齊心協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
4 # 使用者3496068233300152
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江南得到開發,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方戰亂,北方大量農民南遷,為南方增加了勞動力,也帶來了比較進步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
②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相對比較安定,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重大戰爭都發生在北方,基本沒有波及江南地區。如最著名的官渡、赤壁和泥水之戰都發生在江北。
③江南的一些統治者採取發展經濟的措施,如三國時期,蜀漢實行減輕賦稅、獎勵農耕政策。南朝劉裕比較注意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在宋初30多年裡,南方出現了東晉以來少有的安定局面。南方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在:①水利的興修,②生產技術。
東晉政局的特點是門閥政治的衰弱,與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關係。
東晉時期,門閥士族幾乎把持了全部朝政,門閥勢力的迅速擴張,導致了皇權同士族的矛盾。
東晉南朝的江南經濟仍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導,農工商依次發展的基本格局,農業在經濟中佔有首要地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