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鴻豆

    寒食節由來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為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傳說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裡,晉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

    寒食節傳說故事:

    寒食節故事

    傳說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動亂,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遠的地方。在重耳飢餓的時候,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重耳回國執政後,大加封賞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

    有人為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請介子推受賞封官。可是介子推謝絕了重耳的封賞,揹著自己的母親躲進了綿山。後來重耳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還是不願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著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

    重耳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後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時,發現他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似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命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 2 # 使用者2821646295138

    每年春季,尤其在驚蟄以後,明顯增強的暖溼空氣與負隅頑抗的冷空氣激烈對峙,引發了強烈的空氣垂直對流運動,當潮溼的暖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形成高大的積雨雲,雲中強烈的電場使正負電荷發生碰撞而放電,從而使萬鈞雷霆驟然發生。春雷,春天的雷,指一種自然現象。春雷是閃電通道急劇膨脹產生的衝擊波退化而成的聲波,表現為伴隨閃電現象發生的隆隆響聲。每年春季,尤其在驚蟄以後,明顯增強的暖溼空氣與負隅頑抗的冷空氣激烈對峙,引發了強烈的空氣垂直對流運動,當潮溼的暖空氣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形成高大的積雨雲,雲中強烈的電場使正負電荷發生碰撞而放電,從而使萬鈞雷霆驟然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盆栽辣椒多厚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