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在黃麴黴毒素研究方面應用最廣的分離技術.自1990年,它被列為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標準方法,該方法同時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黃麴黴毒素的功能. 液相色譜法 液相色譜(liquid chromatography,lc)與薄層層析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互相補充.通常用tlc進行前期的條件設定,選擇適宜的分離條件後,再用lc進行黃麴黴毒素的定量測定. 免疫化學分析方法 利用具有高度專一性的單克隆抗體或多克隆抗體設計的黃麴黴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常用的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這類方法通常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adioimmunoassay,ria),酶聯免疫法(enzyme-linked of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層析法(immunoaflinity column assay,ica).它們均可以對黃麴黴毒素進行定量測定. (1) 免疫親和柱-熒光分光光度法和免疫親和術-hplc法 免疫親和柱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雖然都可達到速簡便效果,但酶聯免疫吸附法僅能檢測單一毒素(如黃麴黴毒素b1)含量,而且易出現假陽性結果,難以控制.免疫親和柱法(包括熒光光度法和hplc法)卻能達到既定量準確又快速簡便的要求. 免疫親和柱的使用可以避免傳統tlc和hplc的缺點,同時免疫親和柱與tlc和hplc法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靈敏度和準確度. 黃麴黴毒素免疫親和柱-熒光光度計法是以單克隆免疫親和柱為分離手段,用熒光計,紫外燈作為檢測工具的快速分析方法.它克服了tlc和hplc法在操作過程中使用劇毒的 真菌毒素作為標定標準物和在樣品預處理過程中使用多種有毒,異味的有機溶劑,毒害操作人員和汙染環境的缺點.同時黃麴黴毒素免疫親和柱-熒光光度計法分析速度快,一個樣品只需10-15min,比傳統方法快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儀器裝置輕便容易攜帶,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直接讀出測試結果,可以在小型實驗或現場使用.可以進行黃麴黴毒素總量 (b1b2g1g2) 的測定,檢測限可達到1ug/kg,達到黃麴黴毒素標準限量值以下測定範圍為1-300ug/kg. 黃麴黴毒素免疫親和柱-高效液相色譜法比傳統的hplc法更加安全,可靠,靈敏度和準確度高.它採用單克隆抗體免疫技術,可以特效性地將黃麴黴毒素或其他真菌毒素分離出來,分離效率和回收率高. 分析原理試樣中的黃麴黴毒素用一定比例的甲醇/水提取液經過過濾,稀釋後,用免疫親和柱淨化,以甲醇將親和柱上的黃麴黴毒素淋洗下來,在淋洗液中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測定靈敏度,然後用 熒光分光光度計進行定量.也可以將甲醇-黃麴黴毒素淋洗液的一部分注入hplc中,對黃麴黴毒素b1,b2,g1,b2分別進行定量分析.免疫親和柱是用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單克隆抗體固化在水不溶性的載體上,然後裝柱而成.該方法的測定範圍0-300ug/kg. (2) 酶聯免疫吸附法: 1996年,nakane 建立了 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抗體的測定技術.由於該方法簡便,敏感,特異,可作為多種抗原或抗體的測定,20世紀70年代後期,該方法引入真菌毒素的檢測中,下面介紹的是競爭性酶聯免疫吸附間接法檢測黃麴黴毒素b1. 原理:將已知抗原吸附在固態載體表面,洗除末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體與待測樣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競爭培養後,在固相載體表面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洗除多餘抗體成分,然後加入酶標記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體結合物,與吸附在固體表面的抗原抗體結合物相結合,再加入酶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發生降解反應,產生有色物質,透過酶標檢測儀測出酶底物的降解量,從而推知被測樣品中的抗原量. (3) 微柱篩選法 可以用來半定量測定各種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b2,g1,g2的總量. 原理 樣品提取液中的黃麴黴毒素被微柱管風矽鎂型吸附層吸附後,在波長365nm紫外光燈下顯示藍紫色熒光環,其熒光強度與黃麴黴毒素在一定的光密度範圍內 成正比例關係.若矽鎂型吸附劑層未出現藍紫色熒光,則樣品為陰性(方法靈敏度為5-10ug/kg).由於在微柱上不能分離黃麴黴毒素b1,b2,g1,g2,所以測得結果為總的黃麴黴毒素含量. (4) 一步式黃麴黴毒素檢測 金標試紙法 一步式黃麴黴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是利用單克隆抗體而設計的固相免疫分析法.由此產生的一步式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試紙可在5—10分鐘完成對樣品中黃麴黴毒素的定性測定.藉助黃麴黴毒素標準樣品,這種方法能估算黃麴黴毒素的含量,非常適用於現場測試和進行大量樣品的初選.
答: 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在黃麴黴毒素研究方面應用最廣的分離技術.自1990年,它被列為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標準方法,該方法同時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黃麴黴毒素的功能. 液相色譜法 液相色譜(liquid chromatography,lc)與薄層層析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互相補充.通常用tlc進行前期的條件設定,選擇適宜的分離條件後,再用lc進行黃麴黴毒素的定量測定. 免疫化學分析方法 利用具有高度專一性的單克隆抗體或多克隆抗體設計的黃麴黴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常用的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這類方法通常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adioimmunoassay,ria),酶聯免疫法(enzyme-linked of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層析法(immunoaflinity column assay,ica).它們均可以對黃麴黴毒素進行定量測定. (1) 免疫親和柱-熒光分光光度法和免疫親和術-hplc法 免疫親和柱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雖然都可達到速簡便效果,但酶聯免疫吸附法僅能檢測單一毒素(如黃麴黴毒素b1)含量,而且易出現假陽性結果,難以控制.免疫親和柱法(包括熒光光度法和hplc法)卻能達到既定量準確又快速簡便的要求. 免疫親和柱的使用可以避免傳統tlc和hplc的缺點,同時免疫親和柱與tlc和hplc法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靈敏度和準確度. 黃麴黴毒素免疫親和柱-熒光光度計法是以單克隆免疫親和柱為分離手段,用熒光計,紫外燈作為檢測工具的快速分析方法.它克服了tlc和hplc法在操作過程中使用劇毒的 真菌毒素作為標定標準物和在樣品預處理過程中使用多種有毒,異味的有機溶劑,毒害操作人員和汙染環境的缺點.同時黃麴黴毒素免疫親和柱-熒光光度計法分析速度快,一個樣品只需10-15min,比傳統方法快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儀器裝置輕便容易攜帶,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直接讀出測試結果,可以在小型實驗或現場使用.可以進行黃麴黴毒素總量 (b1b2g1g2) 的測定,檢測限可達到1ug/kg,達到黃麴黴毒素標準限量值以下測定範圍為1-300ug/kg. 黃麴黴毒素免疫親和柱-高效液相色譜法比傳統的hplc法更加安全,可靠,靈敏度和準確度高.它採用單克隆抗體免疫技術,可以特效性地將黃麴黴毒素或其他真菌毒素分離出來,分離效率和回收率高. 分析原理試樣中的黃麴黴毒素用一定比例的甲醇/水提取液經過過濾,稀釋後,用免疫親和柱淨化,以甲醇將親和柱上的黃麴黴毒素淋洗下來,在淋洗液中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測定靈敏度,然後用 熒光分光光度計進行定量.也可以將甲醇-黃麴黴毒素淋洗液的一部分注入hplc中,對黃麴黴毒素b1,b2,g1,b2分別進行定量分析.免疫親和柱是用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單克隆抗體固化在水不溶性的載體上,然後裝柱而成.該方法的測定範圍0-300ug/kg. (2) 酶聯免疫吸附法: 1996年,nakane 建立了 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抗體的測定技術.由於該方法簡便,敏感,特異,可作為多種抗原或抗體的測定,20世紀70年代後期,該方法引入真菌毒素的檢測中,下面介紹的是競爭性酶聯免疫吸附間接法檢測黃麴黴毒素b1. 原理:將已知抗原吸附在固態載體表面,洗除末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體與待測樣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競爭培養後,在固相載體表面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洗除多餘抗體成分,然後加入酶標記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體結合物,與吸附在固體表面的抗原抗體結合物相結合,再加入酶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發生降解反應,產生有色物質,透過酶標檢測儀測出酶底物的降解量,從而推知被測樣品中的抗原量. (3) 微柱篩選法 可以用來半定量測定各種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b2,g1,g2的總量. 原理 樣品提取液中的黃麴黴毒素被微柱管風矽鎂型吸附層吸附後,在波長365nm紫外光燈下顯示藍紫色熒光環,其熒光強度與黃麴黴毒素在一定的光密度範圍內 成正比例關係.若矽鎂型吸附劑層未出現藍紫色熒光,則樣品為陰性(方法靈敏度為5-10ug/kg).由於在微柱上不能分離黃麴黴毒素b1,b2,g1,g2,所以測得結果為總的黃麴黴毒素含量. (4) 一步式黃麴黴毒素檢測 金標試紙法 一步式黃麴黴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是利用單克隆抗體而設計的固相免疫分析法.由此產生的一步式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試紙可在5—10分鐘完成對樣品中黃麴黴毒素的定性測定.藉助黃麴黴毒素標準樣品,這種方法能估算黃麴黴毒素的含量,非常適用於現場測試和進行大量樣品的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