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生橋上的光輝

    浪漫主義一般認為還是與古典主義相對的一個概念。歌德與席勒確立了這一個對子(古典詩與浪漫詩),再透過法國浪漫主義學者與德國浪漫主義學者做了補充。可以肯定的是浪漫主義作家們厭惡古典主義文學日漸僵化的創作形式("每幕劇是三的倍數,角色不能超過12個,英雄雙韻體第36行需要12音節"【1】),克羅齊則認為古典主義文學在內容上已然失去了情感與詩意。


    韋勒克把浪漫主義以想象,自然,象徵和神話這幾個特徵去界定。【2】這顯然是說明浪漫主義文學家透過想象的方法,對自然的情感去反撥古典主義的僵化,透過象徵神話的方法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克羅齊認為浪漫主義反對的是曾經文學中的"古典性"(明白通透的形象),但是浪漫主義詩人作家們往往深受希臘羅馬古典文學的影響,西方學者海厄特認為浪漫主義者反對上個世紀的古典主義但是不反對古典,克羅齊則直接指出了浪漫主義在此時獨有的特性,含混與模糊。這是與啟蒙相關。

  • 2 # 使用者5402383927277

    一、浪漫主義史學興起的學術和現實根源

    在浪漫主義史學興起之前,歐洲史學界普遍奉行的是理性主義思潮。簡單來說,理性主義思潮是在啟蒙運動影響之下形成的,著重發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理性元素,最終目的是運用理性建立理想王國,我們熟知的伏爾泰、孟德斯鳩在史學領域都是其代表人物。

    理性主義主張建立人間的理想王國

    但是,為了反對信仰世界而過分注重人的理性,治史也是以理性為出發點,這種長時間的壓抑最終導致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出現。當然這並不是在批判理性主義史學,其對史料的重視、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探討都是十分寶貴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法國唯物主義自然觀直接運用於政治領域就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總之,理性主義史學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亟需歷史學家提出新的治史觀念。

    同時,現實政治的失望也推動了史學家對理性主義的反思。浪漫主義思潮興起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此時正是法國大革命進行之時。飽含革命激情的法華人民終於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度,但事實卻證明其用理性建立的理想王國並不成功,對理性實踐的失敗推動了歷史學家對盲目崇拜理性的觀念進行反思。

    法國大革命後的混亂引起史學家反思

    在史學領域和現實政治的雙重刺激之下,浪漫主義思潮最先由"浪漫主義運動之父"盧梭提出,他贊同"原始狀態"的平等,否定近代文明,強調情感對人的支配作用。這種思想逐漸滲透到文化、歷史領域,形成了十九世紀前期支配西方史壇的浪漫主義史學。

    二、浪漫主義史學對理性主義思潮的彌補

    前面已經說過,理性主義史學逐漸暴露出種種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浪漫主義史學應運而生。那麼,浪漫主義是如何對理性主義進行彌補的呢?

    浪漫主義史學的普遍特徵在於,反抗理性主義,浪漫主義史學家都對邏輯反感,他們推崇的不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的情感。浪漫主義提倡無目的性,傾慕非理性的生活,渴望將自身置於主觀主義的生活狀態。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史學家重新發現了古羅馬希臘時代古典文化和中世紀文化的價值,一些人陶醉其中,想要藉此撫慰法國大革命給人們帶來的心靈創傷。

    浪漫主義史學可以追溯到盧梭

    既然浪漫主義推崇個人化,那麼史學家自然會鼓吹個體的多樣性,否定普遍性,主張各時代、民族平等對待。理性主義將每個個體視作宇宙執行的一部分,好比是機器零件,但浪漫主義主張以小見大,每個個體中都體現著整體的統一性,於是,各個時代、各個民族都能體現各自的價值,這種觀念不無道理。

    總之,面對逐漸僵化的理性主義,浪漫主義史學應運而生,重新發現了被壓制的情感的作用,尊重每個個體和民族的獨特性,這與我們熟知的浪漫主義文學是一脈相承的。

  • 3 # 使用者2746450216732

    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觀念和一種文學的表現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學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了。

    從歷時意義上講,啟蒙主義興盛於17世紀至18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前。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PS同一頁面如何分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