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曦蒙樂安(ღ˘⌣˘ღ)
-
2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他曾說過:“國多財則遠者來,地闢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直被後世捧為治國名言,因其遠見的卓識和豐碩的功績,管仲也被稱為“春秋第一賢相”。
後世對管仲的評價相當高,就拿在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蜀漢諸葛丞相來說,也把管仲當作自己人生的目標來看待。
-
3 # 使用者667364761280
管仲的思想非常先進,他認為統治者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調節,包括透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稅收手段,來調節社會的貧富差距。富而能奪,貧而能予;“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都體現了管仲遠見的卓識。
0
-
4 # 奕芸讀史
肯定是晚節不保的齊桓公姜小白啦,齊桓公前半輩子雄才大略,功成名就後始亂終棄,拋棄了以管仲為代表的一番忠臣,最後被餓死於深宮之中而無人收屍。
小白,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一霸,因為重視賢才,他不計較管仲代表丘位元送給他的那一箭,反而重用管仲,全力支援管仲在齊國進行變法。
管仲
管仲也沒有辜負老闆的信任,給齊國狠狠的打了幾針:
1、把齊國的男性農民都搞成了特種部隊,曰“兵農合一”。2、大力發展海鹽事業,讓齊國的海鹽獨霸天下,既可以出口到六國去"創匯",還可以對不聽話的諸侯國進行“斷鹽”制裁,不聽話就讓你“淡”個夠。春秋時期的諸侯國
3、有節制、分成色的拿老百姓的東西,有點“藏富於民”的味道。4、要隨時戴好“周天子”牌的帽子,打好共同對付“蠻夷”的牌,尊王攘夷才可最大限度的籠絡人心。然後大家都知道了,小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榮登“春秋第一霸”的寶座。
齊桓公姜小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看著沉醉於甜言蜜語、紙醉金迷中的小白,臨死前的管仲苦口婆心的做了最後一次勸諫,“親賢臣、遠小人”的大道理講了一大堆,小白只點頭而不應答。
管仲撒手而去後,小白依然故我,該寵的小人一個不放過,該近的賢臣一個沒找過。
管仲走了兩年後,小白也開始病重。小白精心挑選領導班子們終於沒有辜負管仲的期望,小白的“賢良們”立即給小白開闢了一間私人療養院——深宮高牆軟禁之。
被軟禁的小白,真正實現了“寡人”的人生夢想。既沒有吃的也沒有喝的,最後在飢渴中以袖掩面而死去。可能是沒臉見管仲等一番忠臣吧。深宮之外,小白的賢良們忙於尋求下一位老闆,拉著小白的五個兒子上演互相傷害的大戲。小白的屍體在深宮中放了六七十天而無人搭理,蛆蟲爬滿一地。
齊國的霸業也如小白腐爛變質的屍體一樣,從此一去不復返。
-
5 # 問之先生
齊桓公是一代明君,管仲是一代賢相,鮑叔牙是有自知之明的有識之士。他們三人的傑出搭配造就了齊國的霸主地位。這三人中,管仲的作用最大,對後代的影響也最大。
管仲快死的時候,桓公親往問之:“仲父之疾危矣,不幸而不起,寡人將委政於何人?並問到:吾欲任鮑叔牙,何如?管仲對曰:鮑叔牙,君子也。但是不可以為政。其人善惡過於分明。水至清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其短處也。
小人易牙聽後跑去鮑叔牙那裡挑撥說:仲父之相,您所推薦的,今仲病,君往問之,乃言您不可以為政,我真為您抱不平啊!鮑叔牙笑曰:管仲為相是我推薦的,管仲忠於國家,不私親友。把國家治理的這麼好。若是我為相國,像你這樣的小人,早就被我趕盡殺絕了。
過了幾天,管仲死了,齊桓公因無人可用,只好委任鮑叔牙為相,牙固辭不就。桓公堅持,鮑叔牙乃曰:臣之好善惡惡,君所知也。君必用臣,請遠離易牙等這樣的小人,乃敢就職。桓公從之。即日罷斥他身邊的小人易牙,豎刁,開方等。不許入朝相見。鮑叔牙才開始執政,並且不改管仲的施政方針,從而使齊國霸主地位長保不改。
可見齊桓公是一代明君,管仲是一代賢相,鮑叔牙是有自知之明的有識之士。
-
6 # 松青說歷史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一,也是最早的第一位霸主,他有仁君之德,從諫入流,虛懷若谷,心胸寬廣,管仲曾經效忠他的政治對手公子糾,並用箭射殺過他,但他不計前嫌,透過伯樂鮑叔牙的引薦,封為國相,重用了管仲這匹千里馬,使齊國一躍成為春秋時的霸主。但是齊桓公晚年,在管仲去世後,他任用小人當政,內亂不斷,導致其兒子們爭權奪位,他被晾在一邊,幽禁室內,被活活餓死,一代霸主,晚景悽慘離世,令人唏咦不己。
管仲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觀察發現管仲有才能,絕非常人,願意與其結交為好友,兩人一齊經商,所得利潤大部分都分給了管仲,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史稱“管鮑之交”。一直到後來鮑叔牙輔佐齊桓公治理天下,最後管仲為齊桓公所獲,鮑叔牙對齊桓公說:“主公用我可治理天下,而稱霸天下非用管仲不可。”遂主動讓賢引薦管仲,助力齊國成就春秋首霸,由此可見鮑叔牙的謙謙君子之胸懷,以及伯樂識別千里馬的智慧眼光。
管仲之才只要有合適的平臺,就會大放光芒。齊桓公的首霸之路也由於自已不能好好的掌控,到後來的國家內亂,而不能善始善終。而讓人感觸最深的就是鮑叔牙的識人才、舉薦人才、讓賢的風範,以及“管鮑之交”美名傳天下。
-
7 # LV墨飛
齊桓公:
1.急中生智,膽大有謀。回齊國途中,假裝中箭,星夜兼程,領先回到齊國,繼承君位。
2.不計前嫌,任人唯賢。小白做了國君,揚言要報管仲“一箭之仇”,聽從鮑叔牙建議,愛惜人才,重用管仲,後以管仲為相。之後重用一大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大臣,勵精圖治,壯大齊國,成為春秋首霸,使齊國成為春秋初期的超級大國。
3.失管仲,失霸主。管仲去世後,齊桓公晚年昏庸,小人當道,齊國驟衰。結局恰恰證明了年輕的公子小白做出過最明智的選擇,成就了自己和齊國,也創造了很多歷史佳話。
-
8 # 船小帆
這是2020年的一道高考題。題目出得相當有水平。這三人特點鮮明,各有各的突出之處,很難分出個優劣等次,題目也沒問誰最厲害,人家問的是哪個你感觸最深,這就很有意思了。
管仲和鮑叔牙早年就相識了,應該算是發小也不為過,總之兩人從政之前友誼就很深厚。後來還傳下來一個成語“管鮑之交”。
齊僖公的時候,這哥倆就同朝為政了。齊僖公有三個兒子,老大公子諸兒,老二公子糾,老三公子小白。諸兒是太子,也就是後來繼位的齊襄公。
齊僖公把管仲安排給公子糾,把鮑叔牙安排給了公子小白。作用基本就是門客兼職老師,凡事給出出主意啥的。
有人說是這哥倆老早就看出來公子諸兒性格能力都不行,即便當了國君也遲早得出事兒,於是哥倆一商量,剩下那倆公子一人輔佐一個,到時候不管哪個上位了,咱哥倆都是賺。
管仲選老二,鮑叔牙選老三,老二肯定比老三機會大,當時管仲可能心眼兒就多點,又或許是鮑叔牙開始就讓著管仲。
果不其然,齊襄公繼位後真就不好好幹,荒淫無度,喜怒無常,亂殺無辜……於是管仲輔佐公子糾去了魯國逃難,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去了莒國逃難。
齊襄公後來被堂兄弟公孫無知夥同自己老婆連妃給殺了,公孫無知開始當國君,屁股沒坐熱,也被仇人給殺了。
齊國就沒有國君了。於是大臣們就開始張羅把老二公子糾接回來,就開始了跟魯國漫長的談判交涉,基本上就是魯國跟齊國談條件:我照顧公子糾那麼多年,現在要回去繼位了,然後能給我點啥優惠政策呀……
結果魯國有點過了,談判一直僵持不下,時間拖太久了,齊國就開始有大臣提議:咱不是還有三公子呢麼?魯國這麼難搞,不行咱就拉倒算了,把公子小白迎回來多省事。
說辦就辦,給姜小白去信,回來繼位,魯國一看傻眼了,本來穩穩的王位給拖成倆公子賽跑了,誰先到齊國,誰就繼位。
這時候就看出來管仲啥性格了,真是不咋高尚,他搞暗殺,結果一箭射中公子小白腰帶掛鉤,姜小白也是專業演員,立馬裝死,然後快馬加鞭回到齊國,等管仲和公子糾到了,人家王位都繼承完了。
繼位後就得開始研究封將拜相治理國家的事兒了。按理鮑叔牙順理成章當丞相。可鮑叔牙心懷國家大義,大公無私,力薦管仲。
鮑叔牙列舉五大專案,總之啥啥管仲都比自己強。事實上,鮑叔牙對自己和管仲都很瞭解。鮑叔牙知道自己是個很死板的人,堅持原則秉公執法清正廉潔肯定沒問題,但丞相這個位置不適合自己,性格太強硬。管仲就不一樣,可以為達目去使用點心機手段,搞搞暗黑啥的。
於是齊桓公拜管仲為相。事實上,我倒覺得齊桓公也不盡然不知道管仲之才,鮑叔牙提出這個推薦管仲的意見,是正中齊桓公下懷,借坡下驢而已。不過齊桓公確實大氣,能不記恨那一箭之仇,對於一個國君來說,也著實不容易,不過把仇恨都轉移給魯國了。
管仲做了丞相,不負所望,先搞改革,再搞擴張,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對於諸侯國,表現不好就打,表現好就幫他們打蠻夷戎狄,然後收點保護費。
管仲大才,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還搞了“紅燈區”,妓院不但讓開,還是國企,為了稅收,啥事兒都幹,這也就管仲做得出來,鮑叔牙肯定不行,太要臉。
齊桓公確實大氣,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即便後期親近了幾個小人在身邊,易牙、豎刁、開方那幾個貨,也沒人能撼動齊桓公對管仲的信任。
管仲病重的時候,齊桓公去看望他,讓他推薦下一任丞相的人選,管仲卻依然沒有推薦鮑叔牙,當然了,人家鮑叔牙也根本就不會因為這個事兒生氣。鮑叔牙真正是謙謙君子。
齊桓公最終死得很慘,管仲死前苦口婆心勸過他遠離易牙他們那幾個貨,齊桓公倒是信了,也照做了,真把他們給打發了,不過後來沒有管仲實時提醒,沒過多久就忘了,一感到生活無趣,就又把那幾個人給召回來了。最後幾個小人作亂,齊桓公被斷糧斷水,活活餓死,死後六十七天才安葬。
雄霸一時的齊桓公到頭來還是死在了人性的弱點上。
要說對誰印象最深,對我來說是齊桓公。管仲有才能,鮑叔牙正直清廉。齊桓公知人善用,晚年也能扛得住讒言,一直信任管仲,沒有派去任何小人去鉗制管仲,這是何等氣度,對於一個國君而言,太不易了,這一點也是他能夠成就霸業的根本。
回覆列表
管仲治華人們說他好。管仲認為首先要重民、愛民、富民、利民;其次,在治國方略上必須禮法並用,德法並舉,即以法來維護人民的利益,同時,以"禮"來維護社會秩序,使社會和諧發展.再次,在用人制度上必須堅持尊賢授德,察能授官,重視人的價值的充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