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味聊球
-
2 # 三十好幾佳義
"02年怎麼樣進世界盃,還用問嗎?都清楚的很。根本就沒資本進去,讓人家一頓暴虐回來了,好受不???
所以談不上發展,壓根就不咋地,
咱們就自娛自樂吧~~~,當真有罪!!!
-
3 # 時分999
謝邀請。毫無疑問2002年國足打入世界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本應順勢而可以讓中國足球得到更好的發展,但不幸的是至2019年亞洲盃我們只有依靠一群老將出馬,國足成為亞洲盃上最“老”的球隊,平均年齡接近30歲,如今更是需要歸化球員來幫助。要說原因是什麼,或許簡單說就是後繼乏人,而後繼乏人青黃不接又是什麼原因,只能說我們沒有及時應對社會發展變化,同時也是對足球發展重視不夠,以致造成目前的局面。
當然看起來2002年是一結點,從此以後國足就再也沒有染指世界盃,但或許也可以像我們通常所說,自從開始職業化以來,中國足球就已經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只是進入世界盃掩蓋了一些東西,也更是沒有抓住機會。應該說中國足球發展和職業化沒有太大關係,就像打入世界盃一樣,無論表面多麼繁榮興旺,但在下面或者說在背後卻對關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所謂青訓不重視,那麼中國足球現原形的場面遲早會到來。
最近汪強引起大家關注,他說到中國足球人才難產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優秀的青少年教練也很少”。無疑汪強說的應該沒錯,但為什麼會越來越少,這裡面深層次的原因我想不簡單。其中就選一點來看,即便是增加了可以踢球的場地和相應的教練配置,但家長包括孩子能否就會義無反顧投身足球卻是大問題。因此在基本還是秉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認識和氛圍下,家長們難有更強烈願望支援孩子們去選擇踢球的道路,其實至今此問題應該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02年世界盃國腳們平均26歲,正是踢球黃金年齡,而算起來他們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左右開始接受足球訓練和培養,顯然那時的社會狀況或者說足球環境和現在是有很大不同。即使和現在比沒有更多比較正式的踢球場地,但孩子們還是可以既有時間又可以在類似街頭巷尾等處踢上球。
其實社會發展變化是必然,但無論如何在重視基礎上要有及時應變措施,不得不說我們之前就本應更早對所謂孩子踢球越來越少的苗頭保持警醒,及時會同各相關部門採取社會綜合措施保證踢球孩子不減或者減少幅度能更小一些。因此未來可以說中國足球想要發展的更好只有從現在開始努力讓踢球的人越來越多才可以。
回覆列表
後繼無人,舉了個例子,中國1-5輸給泰國那場,心浮氣躁,輸球又輸人。停球離身體五米開外,下底傳中直接傳出底線,門前把握機會能力太差,在球場漫步跑不動不積極,這樣的球員怎麼可能取得好成績。其二,國足球員薪水相當高,他們把踢球的初衷已經拋之腦後,沒有集體榮譽感,有錢了進取心不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