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60公里,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質構造屬於紅層地貌,
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徵,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色彩略顯灰暗。多呈圓錐或柱狀,造型奇特。
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蜿蜒曲折。寬度在2公里至15公里之間,峽谷兩岸北高南低,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世無其匹。這種特殊的地貌特徵是經過億萬年地殼抬升,大自然風蝕、水蝕和化學溶蝕作用而形成的。而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突起,而河谷裡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臺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大峽谷山石多為紅色,從谷底到頂部分佈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岩層,層次 清晰,色調各異,並且含有各個地質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60公里,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質構造屬於紅層地貌,
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徵,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色彩略顯灰暗。多呈圓錐或柱狀,造型奇特。
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蜿蜒曲折。寬度在2公里至15公里之間,峽谷兩岸北高南低,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世無其匹。這種特殊的地貌特徵是經過億萬年地殼抬升,大自然風蝕、水蝕和化學溶蝕作用而形成的。而在侵蝕期間,高原中比較堅硬的岩層構成河谷之間地區的突起,而河谷裡侵蝕作用活躍,這種結果就造成了平臺型大山或堡壘狀小山。大峽谷山石多為紅色,從谷底到頂部分佈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岩層,層次 清晰,色調各異,並且含有各個地質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