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柳某人要留下痕跡

    男廚子,也有叫廚郎的。大家都知道女廚子叫廚娘麼,那麼對應的就是廚夫、廚郎了,其實一般會叫大廚,古代女子社會地位低才會用廚娘區分開來。

  • 2 # 詫寂說史

    李自成為什麼被裁員,其實是國家的經濟問題出現了問題。經濟問題的本質是地方的財閥勢力執掌了國家的權利,從而導致地方財閥富裕,中央國庫沒錢,所以才進行裁員從而充盈國庫維持開支。

    李自成沒參加起義軍時,曾經是大明王朝邊城一小兵,享受的是明朝俸祿。明朝的驛站,當時是明朝很重要通訊部門,相當於我們現在遍佈全國各縣鎮的郵局。這些驛站為明朝上傳下達各項指令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史料記載,李自成當時在銀川做驛卒,也就是驛站裡小兵。作為吃皇糧的驛站小兵,李自成薪水很少,但養家餬口不成問題。到崇禎皇帝時,已經到了晚期,別說人民生活成問題,就連朝廷用的費用都無法支撐。為了能夠儘可能充盈國庫,就開始消減大量經費,就把驛站給砍掉了,所以才成就了後來的一代闖王。

    那麼為何中央的財政收入不斷降低呢?我們可以來看一下當時的朝政和地方情況。

    從北宋中期開始,資本主義萌發迅速發展,各地方形成了代表著各自利益的財閥,而臺上的政治人物不過是各地利益的代理人,代理人自然要為自己的利益集團去考慮政策和利益,就像民主黨和共和黨一樣,上臺後就會陸續出臺有利於華爾街或者軍工石油大佬們的不同政策。

    在財閥政治下,各地選擇的是朝中幫助自身推行經濟政策的代理人,代理人的博弈也都是利益之間的博弈。

    而所謂的閹黨,並不是魏忠賢的私人勢力,而是由浙江的浙黨、山東的齊黨、湖北的楚黨、陝西的秦黨、宣州的宣黨、崑山的昆黨等諸多包圍著南直隸的地域一起組織起來的一個聯盟。

    而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衝突,本質是南直隸與其他省份這些不同的利益集團,在朝堂上政治與經濟政策的競爭。所以,讀歷史如果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基本就只能在門外轉。

    對比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會明白,在解放生產力和尊重私有財產之後,資本主義就會取得迅猛的發展。

    當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地主階級們崛起之後,相互之間也開始了權力的不平衡。

    隨著北宋降雨線南移和氣溫的下降,江南地區人口與經濟飛速崛起,誕生了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

    同樣,隨著明朝商品經濟的初步發展,以及大航海時代後中國加入到了國際貿易,南直隸地區憑藉著江蘇的鹽和絲綢,安徽的瓷器和茶葉所帶來的超額壟斷利潤,經濟在江南地區獨樹一幟,因此也誕生了顧憲成為代表的東林黨。

    而這些利益集團形成之後,必然要尋求政府的政策向其傾斜,因此就會跟北方以及西部那些經濟落後地區形成激烈的政策衝突,而且隨著經濟發展的拉大,都會逐步演化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因此,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他們之間的矛盾,都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財閥政治會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是也會導致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迅速激化。

    因為重商的經濟發達地區官員執掌了中樞權柄後,中央會執行較低的商稅,但是國內各省之間沒有關稅壁壘,很容易導致經濟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形成傾銷,導致落後地區大規模的農民破產。

    而且,更可怕的是,在財閥勢力執掌權力之際,國家的戰略往往會選擇戰略收縮。

    在財閥們看來,只要北方能夠成為商品的傾銷市場,那麼南明不介意北方是姓朱姓李還是姓愛新覺羅。

    而且,財閥執掌權柄之下,一部分地區必然會先富裕起來,但是隨後發達地區對內陸的商品傾銷,會導致了國內出現巨大的貧富不平衡和農民破產,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混亂,也給了北方各股力量入侵的機會。

    縱觀歷史,財閥控制之下,南方的經濟抽血使得北方經濟崩潰,是宋元明清乃至北洋民國崩潰的根源。

    所以萬惡的根源就是地方財閥取得了國家的發言權,而且國家沒有對地方財閥的財政收入進行徵收,從而導致地方富而國窮。又趕上北方戰亂,不斷縮減經費從而導致眾多吃皇糧飯的人下崗,李自成也迎來屬於自己的歷史時刻。

  • 3 # 路遙lgy

    提起李自成這位短命的“大順”皇帝,腦海裡頓時想起小時候看的連環畫裡的”闖王”的高大英勇的形象。事實上,在起義前李自成是位“下崗”的驛卒。也可以說他之前是有“鐵飯碗”的。

    李自成(1606——1645),陝西米脂人。童年家貧,曾為地主放羊,也是吃盡了生活的苦難。

    二十歲那年,李自成投在了米脂縣銀川驛下當了驛卒。主要任務就是傳遞公文,護送過往官員和重要賓客,運送重要物資。是一個苦差,報酬當然也很低,一天的工銀三分。

    在明代,十里置鋪,六十里置驛。但是驛站這個公家設施,卻成了官員謀利的工具。常常謀公肥私。驛卒本來工銀就低,還常被官員剋扣。

    1630年,崇禎朝廷為了減少開支整頓驛站,裁撤數萬驛卒。一年多時間省下銀子六十八萬兩左右。而這省下的銀子成了明朝滅亡的導火索,因為由於裁驛卒,李自成“下崗”了,跟著他憤恨中參加了農民軍,“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李自成起義的原因,在康熙年間的《米脂縣誌》明確記載“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馬伕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自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帶領義軍打入北京,使明朝滅亡。由於沒有認清形勢,沒有能保護好勝利的果實,他和他的“大順”政權只是曇花一現,以悲劇結束。

    但是,“下崗”工人出身的李自成始終堅持本色,寬以待人,艱苦樸素的品質。在《明史》《流寇列傳》稱其“不好酒色,脫慄粗礪,與其下共甘苦”。李自成“下崗”後,盡情揮灑激情,使自己擁有了波瀾壯闊的人生,也被歷史所銘記。

  • 4 # 一枝青荷

    而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時期,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驛站,作為政府上通下達的交通線。

    明朝政府規定:十里設鋪,六十里設驛。鋪的主要任務是傳遞文書;驛的主要職責是為政府官員提供舟車馬匹、伕役以及住宿膳食,同時也兼有傳遞緊急公文的責任。

    明朝前期,驛站制度很嚴格,一般官員不能私自利用驛站。驛站的費用開支並不算多,一年下來,驛丞和驛卒們還能落下不菲的收入,用以養家餬口。

    到了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對吏治的管理變得鬆懈起來。

    隨著吏治的全面敗壞,大大小小的官員往來交通之時,都頻繁利用驛站,不管公事私事,任意勒索驛夫、馬匹,對驛站予取予奪。

    這樣一來,驛站人力、財力有限,應接不暇,疲於奔命。一年忙到頭,驛卒們往往收入極其微薄,難以填飽肚皮。

    就在這種情況下,崇禎二年,明朝政府採取措施,整頓驛遞。其目的是革除弊病,節約財政支出。

    但是,在明朝末年那種極端腐敗的政治狀態下,所謂的驛遞整頓,只不過是一紙空文。

    官員任意勒索驛站人力物力財力的弊病,絲毫沒有加以改變。但是,在“整頓驛遞”的名義下,全國各地驛站卻憑空被裁去了大筆經費。

    如此一來,原來就困敝已極的驛站,就更堅持不下去了。很多驛站不得不減少驛卒的工資,甚至是乾脆直接裁減驛卒。

    明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當時就是個驛卒,雖然這份工作很辛苦,但他還能勉強維持生活。隨著整頓驛遞的政策實施,李自成被裁員了,這份微薄的收入也隨之失去了。

    於是乎,“李自成一銀川驛之馬伕耳,因裁驛站、受饑荒,無所得食;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 5 # 冷兵器研究所

    崇禎初年,為了節省開支,下令大幅度地裁撤驛站,他算了算,此舉每年可節省30萬兩銀子,大約能夠維持皇宮一個月的支出。可令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裁撤的結果是導致大批無法生存的驛卒紛紛加入農民軍的行列,其中就有李自成。

    經常會出現這種論調,說崇禎裁撤驛站,導致在驛站工作的李自成丟了飯碗,最終一手打造了滅亡自己的這個流賊。

    然而,事實根本就和此沒半毛錢關係,李自成在驛站任職過不假,崇禎裁撤驛站也確有此事,但這兩者並沒有什麼因果聯絡。李自成是因為在天啟年間好狠鬥勇,經常犯法,被知縣晏子賓抓捕,準備處決,最後被李自成逃脫。很顯然他的驛站飯碗並不是崇禎裁撤驛站時丟的,逃脫後的李自成換了屠夫的飯碗,甚至還從過軍,造反還要再遲個幾年。

    《平寇志》裡面記載崇禎元年的時候,李自成便從了王嘉胤,楊六,不沾泥等流賊,而崇禎二年才裁撤驛站,李自成究竟是什麼時候從驛站辭職的?而根據《流寇志》則記載:自成【少】為驛卒。那麼從李自成反明到沒有驛站工作,應該有相當長的跨度時間。

    關於李自成因裁撤驛站造反的出處,流寇志也有記載,但此處系流寇志論斷部分,也就是類似於太史公雲。而與之前記事部分顯然是矛盾的。在流寇志卷一開篇部分,便記載:崇禎元年……府谷民王嘉胤率其黨楊六,不沾泥等,群掠富家粟,有司捕之急,聚為盜。米脂李自成,張獻忠皆從之。 崇禎元年時候,李自成已經從盜,顯然不是什麼驛卒。然而,流寇志在評述裡卻說: 俄而李自成果以驛卒被裁,走入高迎祥隊中,後遂以亡明。 作者說跟高迎祥的原因是驛卒被裁,顯然就很主觀,並且與前番敘事相矛盾。

    作者立場沒問題,流寇志作者彭孫貽,是地地道道的明朝遺民,其父彭期在明朝擔任太僕寺卿,父兄都死於抗清鬥爭中,他代表的是明朝士大夫階層,自然成農民軍為流寇,賊。這是其階級屬性決定的。

    明朝的起義跟別的朝代不同,多數都是饑民,而不是奪取政權。有意思的是給起義頭領些好處他們就散了,過一段時間沒吃的又鬧事,所以明朝從皇帝大臣再到老百姓,這個朝代個性很特殊。

  • 6 # 歷史的小學生

    明朝在全國交通線上都設有驛站,既是政府上傳下報的通訊網路,也是官員顯貴公務往來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的場所。按明朝規定,每十里設一鋪,鋪有鋪長;六十里設一驛,驛有驛丞。鋪的主要職責是傳遞文書;驛的主要職責是為往來官員提供車馬、伕役等交通工具和食宿條件,也有傳遞緊急文書的任務。進入明朝中葉以後,隨著吏治的全面敗壞,驛站成了明朝官員敲詐勒索的地方。官員來往於驛站時,常常任意勒索伕役、馬匹,甚至要求驛站提供超過實際需要供應的物資,這些超過的部分被折成銀子收入私囊。驛站有限的人力、物力根本無法滿足來往官員的需求,政府下拔的費用也遭到剋扣,使得在驛站供役的窮苦百姓苦不堪言。天啟二年的御史方震孺在自通州往山海關的路上,透過所見所聞,給皇帝上疏,他在疏中寫道:“臣自通州次抵海關,見夫頭、馬戶及及車戶,無不泣下如雨,不忍見聞。而瘦馬走死道旁者又不可勝計。”明朝驛站的驛卒不僅要提供人力服務,還要負責養馬,一旦出現馬匹病、死的情況,按律要受到嚴懲。因此,這些驛卒的生活很是窮苦,但至少還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

    崇禎帝是一個極度貪財吝嗇的人,對凡是能縮減開支或增加收入的事情,都無比興奮。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刑科給事中劉懋上言,建議對驛站進行整頓,重新規定驛遞的標準,經過整頓,一年可以省下幾十萬兩白銀。崇禎帝聽說有利可圖,立即命劉懋全面負責整頓驛站事宜。按照劉懋的初衷,省下的費用用於移抵朝廷對百姓加派的新餉。崇禎帝也聲稱此舉是為了“以蘇民困”,實際上裁減下來的費用,並沒有按照劉懋的初衷,用於抵消加派的新餉,而是全部用於軍用。兩年後,劉懋給崇禎帝上疏彙報,各省裁減白銀共計六十八萬五千七百二十餘兩。

    劉懋的裁減驛站費用之舉,勢必給已經困敝不已的驛站雪上加霜。以驛站為生的驛卒們,有的被裁撤回鄉,有的是實在難以為生,被迫逃亡,其中相當一部分加入了農民起義隊伍中。李自成就是在驛站呆不下去了,才投身於農民起義的。正如史書中所說:“李自成一銀川驛之馬伕耳,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下面大致介紹一下李自成在驛站中的遭遇。李自成是銀川驛站中是一名馬伕,屬於社會的底層人民。有一次,李自成因為實在睏乏不已,就睡在了一個姓艾的鄉紳門前的石坊上,被艾鄉紳發現後,李自成遭到毒打,被綁在院中的庭柱上。恰巧艾鄉紳的小兒子拿著一張餅,一邊吃一邊從李自成面前路過。李自成飢餓難忍,向艾張紳的小兒子乞討。這個小兒子不但不給,反而大罵道:“我寧願餵狗,也不會給你。”史書中的原話是“我寧飼狗,豈以與汝”。然後把餅扔在地上,腳踏而去。之後,李自成被艾鄉紳送官懲治,恰巧在這之前,李自成騎死了驛站中的兩匹馬,正被官府追賠。後來又騎死一匹,因為實在無力賠償,只好逃亡。

    李自成逃離驛站後的第二年,陝西老家又遭遇災荒,隔河的山西省又以“防寇”為名,禁止把糧食賣往陝西。陝北的米價漲到六錢銀子才能買到一斗米。在這種形勢下,李自成領著本村一批走投無路的百姓,參加了不沾泥的起義軍隊伍。

  • 7 # 七追風

    話說崇禎朝有個監察御史,名叫毛羽健。監察御史,說白了就是給皇帝提意見的,看著什麼人或者什麼事不順眼,就上疏說一說。至於皇帝理不理你,那就不一定了。這個官在明朝是正七品,而且全國安排了一百多人,確實算不上什麼有影響力的人物。

    毛羽健這個人吧,也不算什麼有大理想大作為的人,就是正常過日子。

    毛羽健的原配溫氏,脾氣比較暴躁,時不時把老公拎起來按在地上摩擦,在老家那是知名人物。毛羽健來京城做官之後,看著同僚們整天嬌妻美妾,搞個聚會聊些七葷八素的段子,心裡癢癢的。

    於是,毛羽健略施手段,騙著老婆回老家瀟灑去了。這邊沒了老婆管著,毛羽健可算是囂張了,立馬納了小妾,整天膩膩歪歪的在一起。

    (驛站)

    這種事兒肯定瞞不了多久,但是從老家湖北到京城,就算得到訊息一時半會兒也來不了。自己該享受享受,萬一小妾能懷上,生個兒子,那豈不更美?

    結果,還沒享受幾天呢,老婆溫氏就氣勢洶洶的殺了過來,把小妾暴打一頓,毛羽健也被迫罰跪一天。

    這怎麼可能呢?就算納妾當天就有人傳信,也不會這麼快就殺回來了啊!

    毛羽健仔細一想,溫氏走的是驛站。

    明代,十里置鋪,六十里置驛。各地的情報文書、糧草轉運,以及其他重要事務,都可以依靠遍佈全國的驛站高效率處理。但是呢,到了崇禎年間,驛站的問題就嚴重了。驛站工作人員多了,機構臃腫。再者,各地的大小官員,都喜歡蹭驛站,免費傳遞文書、免費旅遊,反正是國家的機構,不用白不用。

    這不就麻煩了,降低效率不說,還滋生腐敗,浪費了很多銀兩。

    當然,這事兒之前和毛羽健沒啥關係,說不定他也經常蹭驛站。但是,現在老婆溫氏藉助驛站,這麼快就殺回了京城,壞了自己的好事,可把毛羽健氣壞了。

    (李自成)

    陝西米脂縣銀川驛站,有一個名叫李自成的工作人員,平時的任務就是喂喂馬。雖然掙不到大錢,但最起碼能吃飽飯。他萬萬想不到,幹得好好的,忽然被裁撤了。

    沒工作了,沒其他本事掙錢,只能造反了……

    說“明亡於毛羽健”有些誇張了,畢竟大明王朝病入膏肓,毛羽健一個人背不起這口大黑鍋。但說李自成的被裁員,確實和毛羽健有些許關係,這可能也算是一種蝴蝶效應吧。

  • 8 # 歷史守望者

    明朝末年群雄紛起,李自成也是其中之一,李自成以一介草根,從白手起家打下屬於自己的大順政權,也算是一代梟雄了。李自成參加起義前在明朝的一個驛站工作,驛卒雖然不是多好的工作,但在那個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能在朝廷經營的驛站工作也是可以的。後來李自成因故丟掉了驛卒的工作,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崇禎帝精簡驛站導致李自成失業

    李自成出生於明末萬曆時期,那時候的明朝早已日落西山了,皇帝多年不上朝,戰事又頻繁,加上處於特殊的氣候期,災害頻發。

    李自成老家陝北當時正是災害較重的地區之一,李家的生活過的很艱難,迫於生計李自成應招去銀川的驛站面試驛卒的工作,結果身強力壯的李自成順利成為一名驛卒,生計問題勉強得以解決了。

    李自成當時在驛站的工作就是為朝廷傳遞各類公文的,這份工作幹了2年後崇禎皇帝登基了,由於當時的驛站存在不少弊端,崇禎帝一上臺就對驛站進行了改革。

    當時驛站的主要弊端是明朝的大小官員經過驛站時會勒索驛站的工作人員,而且還有一些官員把驛站的馬匹等用於私人事情,也就是公器私用。

    大臣毛羽健和劉懋聯名將驛站存在的問題上奏崇禎帝,他倆還在奏摺中說到改革驛站能為朝廷省下不少錢財。

    崇禎帝一琢磨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啊,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就精簡了驛站,李自成也因此被裁撤的。崇禎帝萬萬沒想到,正是這一看似無關緊要的舉措最終導致自己城破身亡。

    關於毛羽健上奏精簡驛站的原因,一直以來流傳著這麼有一個說法。

    傳聞毛羽健此人很懼內,進京任職後開始偷偷養女人,但是當時驛站傳遞資訊的效率還是很高的,毛羽健養女人的事情很快就被耳目告知到她老婆那裡去了。

    結果毛羽健被抓姦了,他也因此將目光盯到了驛站上,然後就有了上奏改革驛站等事,人們甚至說笑道是毛羽健的一封奏摺要了大明朝的命。當然這只是個流傳的說法,其真實性嘛,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拋開過程不說,李自成被裁撤的原因明確就是崇禎帝對驛站進行了精簡改革,正是朝廷的這一舉措導致了李自成的失業。失業後的李自成因故殺死了同鄉的一名舉人,此後又殺了與他人有染的妻子,然後離家投軍去了,再之後加入了農民軍,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因為被裁員,李自成一氣之下,揭竿而起,最終推翻了大明帝國。那麼,當初李自究竟怎麼了,他怎麼會被裁員呢?

    (李自成劇照)

    關於李自成為什麼會被裁員,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叫毛羽健的官員的。

    毛羽健是明朝天啟二年壬戌科的進士,後來入職四川萬縣任知縣。因工作勤奮頗有口碑,獲得朝廷提拔,入京任職監察御史。

    因看不慣魏忠賢一夥為非作歹,結黨營私,毛羽健行使起了御史的職責,憤而彈劾楊維垣、阮大鋮等人,遭魏忠賢陷害罷職回家。

    崇禎帝從他的哥哥、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手中接過苟延殘喘的大明江山時,朝廷正值用人之際。於是崇禎帝讓毛羽健官復原職,繼續做他的監察御史。

    毛羽健翻身了,但他的思想也變了。此時不思感恩圖報,為朝廷鞠躬盡瘁,反而思忖著如何讓自己先享受一把。於是,耐不住寂寞的毛羽健揹著老婆溫氏,在京城裡納了一個妾。

    結果兩人還沒溫存幾天,毛羽健的原配夫人就心急火燎地趕到京城,從被窩裡把兩個人提溜了出來。這下慘了,毛羽健是出了名的“懼內”,自己跪了整整一天的搓衣板不說,還害得小妾被溫氏揍得鼻青臉腫,接著又被趕回了老家。

    緩過神來的毛羽健仔細思忖:“噫,這不合常理啊?這個‘母夜叉’是怎麼知道我的事兒的呢?又是如何迅速地就趕到京城來的呢?”

    思來想去,毛羽健認為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母夜叉”仗著自己是官太太,動用了朝廷的驛站,才能快馬加鞭地趕來捉姦。看來這驛站,才是導致自己痛失愛妾的罪魁禍首啊!

    (毛羽健劇照)

    於是,毛羽健當即給崇禎帝上奏,痛呈驛站弊端,希望朝廷裁撤驛站。這樣一來,不但能減輕百姓負擔,還能每年為朝廷節省幾十萬兩白銀。

    崇禎帝採納了毛羽健的建議,開始大刀闊斧進行驛站改革,包括裁撤全國60%的驛站。這樣一來,導致大批驛站士卒失去了工作。

    其中有一個驛員,名叫李自成。因丟了飯碗,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將債主殺害,投身軍中。並最終成為明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將崇禎皇帝送到了煤山的那顆歪脖子樹上。

    當然了,這個說法雖然有鼻子有眼,但多少有些牽強。“蝴蝶效應”沒有那麼明顯。實際上,李自成被裁,主要是因為崇禎帝看到了驛站的諸多弊端,已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古時候的驛站,主要承擔著遞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物資,投送緊急文書等功能。發展到明末時,密密麻麻的驛站,已遍佈全國的交通要道,而且越來越成為官員們的豪華官方招待所。

    驛站主要為往來官員們提供住宿、車馬供應等服務專案。因此,為了保證這些官老爺們吃好住好,每個驛站都有標準的設施,包括10餘間裝修豪華的上房,20餘間供官員隨從居住的廂房,保證能讓幾十人同時入住。還得常年餵養十幾匹馬,或者拉車的騾子和牛。

    要保證驛站的正常運轉,至少得配備馬伕、驛卒、廚夫等幾十人。這些人不但要管吃管住,還得給他們發放工資。

    (崇禎劇照)

    更為關鍵的是,官員們不但免費享受驛站的全套服務,從驛站離開時,還得向驛站索要一筆錢,作為途中應急所用。畢竟明朝的驛站雖多,但還是不能完全覆蓋所有區域。於是,官員們便肆意妄為,毫無節制地向驛站索取錢財,造成了驛站的不堪重負。

    而且,明朝驛站的執行,不是靠朝廷撥款,而是直接向民間攤派。這種攤派既沒有朝廷既定的標準,也沒有上級官員的監督,全憑驛站官員的一句話,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失去監督的後果,就是官員們的貪得無厭,和驛站管理的漏洞百出。

    以明朝驛站的馬匹為例。在明朝成立初期,一匹驛馬全年的糧食不過才80石。而到了崇禎年間,一匹驛馬的糧食就暴增為420石,整整漲了5倍。

    這些資料的背後,是驛站龐大的利益鏈條。除了讓各級迎來送往的官員掠奪和搜刮外,剩餘的,就全部進了驛丞的腰包。

    更為嚴重的是,到了崇禎年間,很多官員都盯上了驛站這塊肥肉假公濟私,紛紛開具官府公文給私人使用。毛羽健的老婆就屬於這種情況,只不過她的公文不是毛羽健親自開具的。

    (李自成起義)

    據說,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也玩了一把,借用官員名義,在廣東驛站大肆享受待遇,臨走時因驛臣不給差旅費還出手暴打驛員。

    發展到後來,“驛站開支十之二為公務,十之八九為私事。”

    驛站的以上這些弊端,崇禎都看在眼裡,“天下州縣十之八九困於驛站。”大量的民脂民膏白白地流入官員的腰包,而邊防戰事吃緊,東北崛起的滿洲清軍像一頭餓狼一樣對大明江山虎視眈眈,崇禎帝卻沒有銀子支援軍隊打仗。

    正被財政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崇禎帝,一聽說裁撤驛站有銀子可賺,於是就開啟了全國的驛站改革浪潮。

    而作為李自成所在的陝西,明廷為了抵禦外族入侵,在當地駐紮了重兵。這導致陝西的驛站,幾乎佔了整個大明驛站數量的十分之一。

    在這次裁撤驛站的風暴中,包括李自成在內的大約4萬人失業,這些人又因連年乾旱而成為了流民。

    崇禎只知道裁撤驛站,卻沒有給這些失業的驛員找到出路。他們要麼被餓死,要麼造反而死。橫豎都是一死,不如奮起反抗,也許會有一線生機,甚至還有可能封侯拜爵,歷史留名。

    由此可見,李自成揭竿而起,顯然與毛羽健的風流好色關係不大,其實是因為崇禎帝操之過急,慮事不周,沒有善後措施,因而才會造成這樣的悲劇。

    (參考資料:《明史》《茶香室叢鈔》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的遇字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