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65557482795403

    電報的原理: 利用電磁波作載體,透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資訊的通訊方式。

    電報通訊是在1837年由美國 S.F.B.莫爾斯首先試驗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標點符號和空格按照出現的頻度排序,然後用點和劃的組合來代表這些字母、標點和空格,使頻度最高的符號具有最短的點劃組合;“點”對應於短的電脈衝訊號,“劃”對應於長的電脈衝訊號;這些訊號傳到對方,接收機把短的電脈衝訊號翻譯成“點”,把長的電脈衝訊號轉換成“劃”;譯碼員根據這些點劃組合就可以譯成英文字母,從而完成了通訊任務。電報的歷史:   早在莫爾斯之前,就有人想過用電來進行通訊,最早的電報機應該是有著26根電線的機器。1753年,當時對電的研究尚只停留在靜電上,一位叫摩爾遜的人,利用靜電感應的原理,用代表26個英文字母的26根導線通電後進行資訊傳輸,但這種機器需要的導線太多,設定龐雜,並且靜電傳應的距離有限,因此這項發明沒有得到推廣。1804年,西班牙的薩瓦將許多代表不同字母和符號的金屬線浸在鹽水中,他的電報接收裝置是裝有鹽水的玻璃管,當電流透過時,鹽水被電解,產生出小氣泡,他根據這些氣泡辨識出字母,從而接收到遠處傳送來的資訊。但薩瓦的電報接收機可靠性很差,不具實用性。後來,俄國科學家許林格設計了一種只用8根電線的編碼式電報機,並且取得試驗上的成功,但由於需要的導線還是太多,依然難以達到實用之功效。  上述這些幼稚時期的電報接收裝置雖然沒有得到最終的應用和推廣,但它們為後進者提供了試驗基礎,隨著電磁學理論的不斷完善,電學的進一步發展,一根導線的電報機在莫爾斯的千呼萬喚中誕生了。  1843年,塞繆爾·莫爾斯用國會贊助的3萬美元建起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之間長達64公里的電報線路,翌年5月,他在華盛頓國會大廈最高法院會議廳裡,用他從1837年便發明出來並不斷完善的電報機,向巴爾的摩傳送了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報,電文內容是《聖經》中的一句話:上帝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蹟!   自此之後, 這種“閃電式的傳播線路”迅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通訊網路。電報本身不是大眾傳媒, 但它為大眾傳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訊手段, 而作為現代重要傳播媒介的通訊社, 也是在電報技術發明之後才出現和發展起來的。自助者天助。上帝沒有創造奇蹟,但上帝很公平。他沒有使莫爾斯循著四十年的人生軌跡繼續走向繪畫世界的輝煌--儘管他已是時人公認的一流畫家,但讓莫爾斯最終實現他的發明夢想,在科學界獲得了一個席位,從此開啟電子通訊時代的新紀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ondeo進水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