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在態度上對待手下還是不錯的,言語溫和、恭敬有加,如果有計程車兵生病了,項羽還會心疼地流淚,將食物分給病患。如此看來,項羽應該算是個高風亮節的領導。
史料記載“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作為臣子,就好比我們現代的打工者,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就是碰到一位好領導,如果領導會做人,屬下自然會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既然項羽對人如此恭敬,那麼為何人才都跑到劉邦那裡去了?
一、項羽疑心太重,容不下旁人
用人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極其困難。很多知名的帝王都是疑心病患者,比如朱元璋。朱元璋在完成統一之後,就開始翦除手下的功臣宿將,只要被朱元璋的疑心病盯上,八成活不了。
雖然朱元璋在成就大業之後曾濫殺功臣,但他在創業途中,可以做到知人善任,且敢於放權,這才成就了偉大的明帝國。對比朱元璋,項羽差得不是一丁半點。一般來講,在創業途中,要對屬下好,要做到以真心換真心,這樣才能得到下屬的敬重,從而才會為你賣命。
項羽軍中最重要的謀士范增,就是被項羽的疑心病氣死的。
史料記載“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被逼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如果時間拉長,劉邦的糧草供應不足,後果不堪設想。隨即陳平給劉邦出了個損招,就是離間項羽和范增、鍾離昧的關係。
陳平派人到楚軍散步謠言,說范增和鍾離昧有私心,打算背叛項羽。項羽疑心重,聽到如此訊息也是半信半疑,為了查實,他派使者到漢軍打探訊息。使者到了劉邦大營,劉邦擺下酒宴,桌上大魚大肉,準備盛情款待。
使者剛拿起筷子,劉邦問道:“亞父有什麼吩咐?”使者一臉狐疑:“我是項王派來的,不是亞父。”劉邦臉色一黑:“我還以為是亞父派來的,原來不是啊!”隨後劉邦命人撤掉大魚大肉,換成了蘿蔔鹹菜,使者被氣得鼻子都歪了。
回到楚營,使者將所見通通告訴了項羽,中間還可能添油加醋一番,項羽聞聽此言,認定范增叛變了。從此以後,范增的話項羽再也不聽了。范增跟隨項羽多年,那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志,卻被陳平的一記損招給陰了。
范增一怒之下,打了辭職報告,要退休回家,項羽一反常態,即刻批覆同意,如此這般,范增坐上車,走了。可惜范增急火攻心,在回家的路上犯了毒瘡,一口氣沒上來,就這麼毫無意義地撒手人寰了。
陳平的計謀很高明,但分給什麼人用,如果換成精明的君主,這招計策根本不會奏效,但換成糊塗的項羽,就真的成功了。由此可見,項羽的疑心病很重,而且是病入膏肓,迴天乏力。陳平坑死了范增,就斷掉了項羽一條臂膀,旋即劉邦在楚漢爭霸的戰爭中佔據了主動。
二、項羽不願放權,劉邦敢於放權
史料記載“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在秦末亂世,想討口飯吃,從軍是個不錯的選擇,韓信為了心中的抱負,也為了能吃口飽飯,就投奔想項梁,項梁死後,韓信就劃歸了項羽麾下。
我們都清楚,韓信身負大才,在軍事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楚軍大營,韓信曾多次向項羽出謀劃策,但項羽根本不聽,只是讓韓信做了看門的雜役。雖然有飯吃,但韓信的抱負無法達成,所以韓信出了楚營,投奔了劉邦。
看似輕鬆平常,實際上是岌岌可危,假若項羽,或者項羽軍中有個有識之士,發現了韓信的才能,如果項羽得到了韓信的幫助,那麼這天下也就沒劉邦什麼事了。好在項羽沒有那個慧眼,將韓信推給了劉邦,劉邦這裡人才濟濟,恰巧韓信碰到了蕭何,得到了提拔。
劉邦雖然軍事不如韓信,謀略不如張良,但劉邦對馭人之道有很深的研究,在確認蕭何的話之後,劉邦將韓信直接封為大將軍。西漢的大將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攬兵權,說一不二。
韓信曾對劉邦說過,項羽這個人,對屬下態度不錯,但不喜封官許願,被刻好的大印,被項羽摸得稜角都沒有了,他也不想給旁人,可見項羽對權力吝嗇到了什麼程度。
韓信得到了劉邦的恩德,自然要為主公盡心做事,也正是韓信的存在,劉邦才能東出漢中,平定中原。項羽和劉邦的做法截然不同,一個畏畏縮縮,一個敢於放權,結果自然天差地別。
三、項羽吝嗇封賞,劉邦大肆封賞
起初,項羽的名號比劉邦要響亮無數倍,於是投奔項羽的人才很多,陳平也是其中一個。我們清楚,陳平是著名的陰謀家,是劉邦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205年,項羽平定殷地,遷怒於陳平,陳平害怕被殺,就逃出了軍營,投奔了劉邦。陳平才華橫溢,本應封侯拜相,但在項羽這裡成了受氣包,反而他投奔了劉邦才受到重用。
陳平剛到劉邦軍中,都被任命為都尉,職責是監護軍隊。劉邦軍中有人不服,就說陳平的壞話,比如盜嫂,比如受賄。陳平貧苦孩子出生,且從項羽軍中逃出來身無長物,所以他難免會收受一切錢財。
面對劉邦的疑問,陳平坦誠相見:“之所以我投奔大王,是聽說大王重用人才,而項羽除了妻子兄弟根本不信任旁人。我空手而來,不收財物,那就沒有開銷,如果大王採用我的謀略,我就繼續效力,如果大王不信任我,我可以退回金錢,請讓我辭職回家。”
劉邦聽聞一席話,才打消了疑慮,並向陳平道歉,封陳平為護軍都尉,賞賜他大量財物。劉邦的大度和知人善任,明顯是項羽無法比擬的。
儘管項羽一度很強大,但他心胸狹隘,小肚雞腸,沒有成大事的素質和才能。眾多人才摒棄項羽,投奔明主劉邦,這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之所以劉邦取得天下,絕非偶然。
項羽在態度上對待手下還是不錯的,言語溫和、恭敬有加,如果有計程車兵生病了,項羽還會心疼地流淚,將食物分給病患。如此看來,項羽應該算是個高風亮節的領導。
史料記載“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
作為臣子,就好比我們現代的打工者,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就是碰到一位好領導,如果領導會做人,屬下自然會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既然項羽對人如此恭敬,那麼為何人才都跑到劉邦那裡去了?
一、項羽疑心太重,容不下旁人
用人的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極其困難。很多知名的帝王都是疑心病患者,比如朱元璋。朱元璋在完成統一之後,就開始翦除手下的功臣宿將,只要被朱元璋的疑心病盯上,八成活不了。
雖然朱元璋在成就大業之後曾濫殺功臣,但他在創業途中,可以做到知人善任,且敢於放權,這才成就了偉大的明帝國。對比朱元璋,項羽差得不是一丁半點。一般來講,在創業途中,要對屬下好,要做到以真心換真心,這樣才能得到下屬的敬重,從而才會為你賣命。
項羽軍中最重要的謀士范增,就是被項羽的疑心病氣死的。
史料記載“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被逼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如果時間拉長,劉邦的糧草供應不足,後果不堪設想。隨即陳平給劉邦出了個損招,就是離間項羽和范增、鍾離昧的關係。
陳平派人到楚軍散步謠言,說范增和鍾離昧有私心,打算背叛項羽。項羽疑心重,聽到如此訊息也是半信半疑,為了查實,他派使者到漢軍打探訊息。使者到了劉邦大營,劉邦擺下酒宴,桌上大魚大肉,準備盛情款待。
使者剛拿起筷子,劉邦問道:“亞父有什麼吩咐?”使者一臉狐疑:“我是項王派來的,不是亞父。”劉邦臉色一黑:“我還以為是亞父派來的,原來不是啊!”隨後劉邦命人撤掉大魚大肉,換成了蘿蔔鹹菜,使者被氣得鼻子都歪了。
回到楚營,使者將所見通通告訴了項羽,中間還可能添油加醋一番,項羽聞聽此言,認定范增叛變了。從此以後,范增的話項羽再也不聽了。范增跟隨項羽多年,那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志,卻被陳平的一記損招給陰了。
范增一怒之下,打了辭職報告,要退休回家,項羽一反常態,即刻批覆同意,如此這般,范增坐上車,走了。可惜范增急火攻心,在回家的路上犯了毒瘡,一口氣沒上來,就這麼毫無意義地撒手人寰了。
陳平的計謀很高明,但分給什麼人用,如果換成精明的君主,這招計策根本不會奏效,但換成糊塗的項羽,就真的成功了。由此可見,項羽的疑心病很重,而且是病入膏肓,迴天乏力。陳平坑死了范增,就斷掉了項羽一條臂膀,旋即劉邦在楚漢爭霸的戰爭中佔據了主動。
二、項羽不願放權,劉邦敢於放權
史料記載“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在秦末亂世,想討口飯吃,從軍是個不錯的選擇,韓信為了心中的抱負,也為了能吃口飽飯,就投奔想項梁,項梁死後,韓信就劃歸了項羽麾下。
我們都清楚,韓信身負大才,在軍事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楚軍大營,韓信曾多次向項羽出謀劃策,但項羽根本不聽,只是讓韓信做了看門的雜役。雖然有飯吃,但韓信的抱負無法達成,所以韓信出了楚營,投奔了劉邦。
看似輕鬆平常,實際上是岌岌可危,假若項羽,或者項羽軍中有個有識之士,發現了韓信的才能,如果項羽得到了韓信的幫助,那麼這天下也就沒劉邦什麼事了。好在項羽沒有那個慧眼,將韓信推給了劉邦,劉邦這裡人才濟濟,恰巧韓信碰到了蕭何,得到了提拔。
劉邦雖然軍事不如韓信,謀略不如張良,但劉邦對馭人之道有很深的研究,在確認蕭何的話之後,劉邦將韓信直接封為大將軍。西漢的大將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攬兵權,說一不二。
韓信曾對劉邦說過,項羽這個人,對屬下態度不錯,但不喜封官許願,被刻好的大印,被項羽摸得稜角都沒有了,他也不想給旁人,可見項羽對權力吝嗇到了什麼程度。
韓信得到了劉邦的恩德,自然要為主公盡心做事,也正是韓信的存在,劉邦才能東出漢中,平定中原。項羽和劉邦的做法截然不同,一個畏畏縮縮,一個敢於放權,結果自然天差地別。
三、項羽吝嗇封賞,劉邦大肆封賞
起初,項羽的名號比劉邦要響亮無數倍,於是投奔項羽的人才很多,陳平也是其中一個。我們清楚,陳平是著名的陰謀家,是劉邦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205年,項羽平定殷地,遷怒於陳平,陳平害怕被殺,就逃出了軍營,投奔了劉邦。陳平才華橫溢,本應封侯拜相,但在項羽這裡成了受氣包,反而他投奔了劉邦才受到重用。
陳平剛到劉邦軍中,都被任命為都尉,職責是監護軍隊。劉邦軍中有人不服,就說陳平的壞話,比如盜嫂,比如受賄。陳平貧苦孩子出生,且從項羽軍中逃出來身無長物,所以他難免會收受一切錢財。
面對劉邦的疑問,陳平坦誠相見:“之所以我投奔大王,是聽說大王重用人才,而項羽除了妻子兄弟根本不信任旁人。我空手而來,不收財物,那就沒有開銷,如果大王採用我的謀略,我就繼續效力,如果大王不信任我,我可以退回金錢,請讓我辭職回家。”
劉邦聽聞一席話,才打消了疑慮,並向陳平道歉,封陳平為護軍都尉,賞賜他大量財物。劉邦的大度和知人善任,明顯是項羽無法比擬的。
儘管項羽一度很強大,但他心胸狹隘,小肚雞腸,沒有成大事的素質和才能。眾多人才摒棄項羽,投奔明主劉邦,這是眾望所歸、人心所向,之所以劉邦取得天下,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