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38355154230
-
2 # 使用者4185041563028
上承天運不是成語,類似和它相近成語是應天承運。
應天承運
yìngtiān-chéngyùn
應天:順應天命。承運:承受運氣。謂帝王順應天命統治天下,符合上天意志。
擴充套件資料:
應天承運(應天承運)
順應天命,受天世運。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 漢高 應天承運革命,向雖不醉,猶當斬蛇。” 郭沫若 《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既以尚法為水德,在 秦 是應天承運來殺人,當然要‘專任獄吏,獄吏得親信’,而‘樂以刑殺為威’。”
承奉天運,進行教化。 唐 韓愈 《後廿九日覆上宰相書》:“ 周公 以聖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
秦統一全國後,在全國各地實行郡縣制,兩級行政管理,在首都咸陽設內史,不屬於任何郡縣,直屬中央政府。
內史管轄京畿各縣,行政區劃與官職同名,為郡級建制,今西安市轄域屬其管轄範圍之內。
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將右內史東部改為京兆尹,西部改為右扶風,左內史改為左馮翊,稱“三輔”,共治長安城中。
這三者既為行政區劃,也為官職名,與郡守相當,共同管轄京畿地區。
東漢復置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隸於駐洛陽的司隸校尉部。左馮翊治所遷至高陵,右扶風遷至槐裡(今咸陽興平)。
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220)改京兆尹為京兆郡。黃初二年(221)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
魏明帝青龍三年(235)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為京兆郡,今西安市屬5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
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
隋唐兩代均都長安,在漢長安城之南另建新城,隋稱之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長安城。
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隋唐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20餘縣。
唐代以後,長安不再是國都,但仍具有相當的重要性,於是被多個王朝定為西方重鎮。
五代的後唐,把長安改稱為京兆府,作為國家的西北和西南的地區性重鎮。此後的北宋和金朝,也以京兆府作為控制中國西北和西南的地區性重鎮,備受歷代統治者的重視。
忽必烈建立元朝,在潼關以西設立陝西行省,以京兆府作為陝西行省的治所,並將他的第三子忙哥剌封為安西王,在京兆府城東北面,建造豪華宏偉的安西王府。後來,元政府又先後把京兆府改名為安西路和奉元路。
京兆府(官署名)
①漢代稱京兆尹辦公處為京兆府。
②唐代關內道所轄諸府之一,轄萬年等二十三縣,為京畿地區行政機構。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改雍州置為京兆府,長官為牧,多由親王為之;實際長官為尹,通判府事;設少尹二人,佐理府事,歲終更次上計;下設司錄參軍及司功、司倉、司戶等屬官。
行政區劃
唐玄宗開元元年(713)改雍州置為京兆府。治所在萬年(今陝西西安市)。
轄境相當今陝西省關中乾縣以東,銅川以南、渭南以西地區。
唐屬關內道、京畿道;宋為陝西路、永興軍路;金為京兆府路;元改為安西路。
唐以後,北宋與金朝仍然將它治理的地區一如唐制稱為京兆府,她亦被稱作京兆府城。
歷代均派皇室股肱或勳戚重臣駐守,如元初忽必烈滅南宋,建立元朝後,就於次年即至元九年(1272),封他第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不久京兆府與京兆府城改名為安西府與安西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