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氧氣5765

    1.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2. 為人不可過於聰明。

    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4.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5.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6.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

  • 2 # 新知傳習閣

    曾國藩就是清朝版的許三多,看過《士兵突圍》的人都對一根筋的許三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國藩也是這樣一個人,一方面是固執,一方面是勤奮,正是這兩個因素把他推上了人生巔峰,也讓他早早送命。

    張宏傑老師在自己的作品中稱曾國藩的死叫油盡燈枯,這個詞是非常準確的。其實曾國藩這個人並不算太笨,之所以六次考秀才不中是因為老師是他的父親曾麟書,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

    1833年,曾國藩曾經到長沙學習過一段時間,這次有名師指點,曾國藩馬上就開竅了。終於在這一年曾國藩考中了秀才,第二年就考中了舉人,四年後中了進士,並被選拔進了翰林院。

    曾國藩和他的父親一起學習,共同努力,天不亮就起床讀書,一直學習到深夜。這種暗無天日的教育摧毀了他的身體,讓他打小身子骨就不太結實。

    進了翰林院之後,就相當於現在的農村學生考進了北大清華。來到學校以後和其他學生一比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實在是太小,曾國藩不甘居人後,繼續努力讀書,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從1841年起,31歲的曾國藩就患上了耳鳴症,身體非常容易感到疲勞。研究曾國藩家書的人曾經指出,曾國藩在家書中報喜不報憂,但終於有幾次忍不住提到了自己的耳鳴,說明病痛已經嚴重到了一定程度,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從32歲起,曾國藩就發誓做一個聖人,努力讀書天天向上。但這種苦行僧的方式進一步摧殘了他的身體狀況,終於在第2年33歲的時候,曾國藩患上了失眠症,並且吐血不止。

    這一年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體氣本弱,耳鳴不止,稍稍用心,便覺勞頓”,沒多久,曾國藩又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精神易乏,如50歲人,良可恨也”。

    從36歲起,曾國藩就戴上了老花鏡。並且他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狀況,不能說話太多,只要超過20句,馬上就會無力說話,身體疲倦難支。

    就在這時,曾國藩得了面板病,身上大面積長癬,奇癢無比,越抓越爛,疼痛難忍。曾有醫學專家推斷,從曾國藩家書中看出他毫無生活樂趣,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患上了抑鬱症,並連帶他患上了神經功能障礙性面板病。

    這種面板病伴隨他的後半生,時好時壞,難以治癒。在後來曾國藩帶兵的過程中,只要前方戰事不利,他就會心情煩悶,面板疾病就會變得非常嚴重,經常把自己的大腿抓得血肉模糊。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曾國藩深受朝廷的猜忌,朝中的大臣們也時不時的給他穿小鞋,地方官員也經常給他製造麻煩,更不要說太平天國的將領們經常在戰場上擊敗他。

    但曾國藩每天很早就起床,開始視察營寨,批閱公文到晚上。吃過晚飯後,曾國藩還要和身邊的幕僚進行談話,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培養。這種夜以繼日的艱苦勞動讓曾國藩患上了多種疾病,根據張宏傑老師的統計,大概有以下幾種疾病:腸胃不好、脹肚、牙疼、腹痛、多汗、咳痰、腰痛、腳腫、眩暈、疝氣、肝病等。

    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雖然自己還沒有50歲,但基本上已經徹底衰老了,就身體狀況而言,和70歲的老人差不多了。但他個性固執,仍然每天努力不止,這些都透支了他的身體。

    1870年,曾國藩接替了直隸總督。因為前任積壓的案卷太多,曾國藩日夜操勞,一隻眼睛失明,另一隻也模糊不清。在天津教案發生後,精神上備受打擊的他又患上了腎病,並且因為前列腺炎而小便不正常。

    從1871年8月份開始,曾國藩的腳就開始浮腫到了膝蓋以上,並且偶爾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這一定是非常嚴重的身體警告訊號,曾國藩認為當一天和尚就要敲一天鐘,仍然每天忙到深夜。

    早在1864年攻下天京的那一年,曾國藩就出現過中風的症狀。根據相關的專家研究,曾國藩家族有腦血管病的基因。從1870年底開始,曾國藩經常出現腳部的麻木。以現在的醫學來觀察,這就是中風的前兆。

    1872年正月23,可能是因為天氣比較冷的原因,曾國藩的腳部麻木狀況變得非常嚴重,甚至開始顫抖不止。但曾國藩並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直到正月26,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辦法開口說話了。

    1872年二月初四,曾國藩的疾病再次加重,並且抽搐不止,既不能行走也不能說話。儘管他的二女兒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向天祈禱,也同樣無濟於事。就在這天夜裡,曾國藩就悄然離世。

    也可以說曾國藩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體現了“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精神。正是長年累月的艱辛拖垮了他原本瘦弱的身體,讓他在花甲之年就離世而去。

  • 3 # 瀚海說史

    關於修身養性,瀚海有話要說

    《鬼谷子》中有上、中、下三卷,其中下卷說的以修身養性、內心修煉為核心。那麼大家可能想問,修身養性到底是什麼呢?說到底,修身養性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內在的實質。內在的修煉,包括內在精神、意志和思慮的養成,以“盛神”、“養志”、“實意”為主。

    如何修煉內心呢?鬼谷子也給出了一個大致的建議:懷著上天之心施行恩德,以無為之道來指導思想。說到這裡,大家對於修身養性有一定了解了吧,瀚海就把話說得明明白白了,修身養性修的是內在,這跟壽命沒有直接的外在聯絡呀!因此,曾國藩即便是修身養性,到六十歲左右就與世長辭,這也是毫不稀奇的事情。壽命跟內心的境界沒有很重大的關聯性。

    而在曾國藩的著作中,特別是他的日記和家書中,他詳細講述出來自己的修身養性之道:靜坐,平淡,改過。他的《修身養性之訣》中,總結了修身十二款:一是主敬,整齊嚴肅,如日之升。二是靜坐,每日不論何時,靜坐一小時,三省吾身。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四是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五是讀史,每日讀《史記》、《漢書》、《後漢書》三本史書,圈點十頁,從不間斷。六是謹言,刻刻留心,時時注意。七是養氣,氣藏丹田,寵辱皆忘。八是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九是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十是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檢驗悟道的進展。十一是練字:飯後寫字一小時。凡是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十二是夜不出門。減少應酬,養精蓄銳,以便從容應對明日工作。

    曾國藩的死因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午後在自家後花園散步時,突發腦溢血,手腳發麻,舌頭髮硬,不能講話。長子曾紀澤攙扶著回到書房,端坐四十五分鐘逝世。

    然而,曾國藩並不是無緣無故就逝世了。他的身體遺留著一些前因,所以留下了病發的後患。早年的曾國藩曾經患過肺病,那時雖然死裡逃生,卻埋下了隱患。之後他患上了牛皮癬,痛苦一生。但是疾病並沒有見他如此優秀就放過了他,耳鳴和肝腎等諸多毛病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讓他不得好受。

    他死前一個月在日記中記載的三次反常現象。第一次,會客時“右腳麻木不仁,旋即發顫,若抽掣動風者,良久乃止”;第二次是四天後,曾國藩到城外迎客,“在途中已覺痰迷心中”。第三次,他欲與人說話皆“久說不出”。在給皇帝上呈的奏摺中,他提到自己“忽然眩暈,左手左腳疼痛異常,抽搐數次,起坐不便”。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身體是從早年開始就越發不好,而且根據這種症狀,瀚海猜測這個名臣是死於中風。

  • 4 # 嗔痴歷史官

    曾國藩確實講究修身養性,可是他修身養性是對自己嚴格要求,正因為嚴格要求自己,再加上天生身體虛弱,還憂國憂民,所以曾國藩才會61歲就去世。

    一、修身養性

    關於曾國藩修身養性,眾所周知,比如他30歲立志成為聖人,從此以後為自己制定很多標準,也堅持改變很多自己缺點,比如他浮躁、驕傲、虛偽以及好色等,都是自己修身養性之後,才逐漸改掉的。

    其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曾國藩戒色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逆天而為,明明當時曾國藩才30歲,血氣方剛,而且人生正是春風得意,卻要逼迫自己去戒色,這明顯就是不符合常理的行為。

    正是由於曾國藩對自己如此要求嚴格,才導致曾國藩每天工作以外的時間任務都很重,比如為了戒色,他就必須讓自己累起來減少慾望,於是每天加倍看書寫字等,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盡方才休息,長此以往,自然身體透支過多,活到61歲就很正常不過了。

    二、體弱多病

    曾國藩的一生都在與疾病做鬥爭,才30歲的時候,就感覺“常耳鳴,不解何故,常以耳鳴為苦”,僅僅30歲,耳朵就開始出問題,50歲耳朵更是聽力下降,說話都要大聲一點才行。

    除了耳朵之外,在曾國藩家書裡還發現,曾國藩眼睛也不行,比如35歲的時候他就說“看書,眼蒙如老人”,並且“丁末年已用增光鏡”,曾國藩的眼睛一直是一個大問題,50歲左眼失明,只剩下一隻眼睛,曾國藩十分擔心也會失明。

    僅僅有一隻眼睛,曾國藩依舊堅持每天看書寫字,從來沒有懈怠過。曾國藩更加嚴重並且伴隨一生的是面板病,他身上有一些像蟒蛇皮一樣的東西,特別難治療,估計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苔蘚之類的面板病,頑固難治,伴隨他一生。

    曾國藩還有心腦血管類的疾病,他在家書裡寫道“眼花耳疼,足軟若不能立者,說話若不能高聲者,衰疲之狀,如七十許”,這個時候他才48歲而已,就已經感覺腿軟無力,好像七十歲一樣。他的腿軟還伴隨著身體突然麻木,類似於心腦血管類的疾病,最後61歲曾國藩去世的時候,也是腦溢血身亡。

    當時他與兒子曾紀澤在家裡後花園走著,突然感覺腳有些麻走不動路,曾紀澤問他怎麼回事,他告訴曾紀澤腿麻無法行走,於是曾紀澤連忙叫來曾國藩秘書幫忙把他架回家,坐在椅子上等待醫生來臨,可惜醫生還沒到,曾國藩就與世長辭了。

    三、操勞過度

    曾國藩一生為國家社稷奮鬥,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體,帶病訓練湘軍,而且還親自奔赴戰場,精神可嘉。為了國家社稷,他過於操勞,哪怕最後去世之時,曾國藩依舊沒有忘記工作,每天還堅持批閱各種檔案,眼睛痛的不行就自己閉目背誦論語,相當堅強。

    他擔心國家的程度太大,可是那時候的清政府已經很糟糕,曾國藩看著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江山隨時可能敗在這群人手裡,悲傷至極,晚年經常說擔心看到國家衰亡,自己想提前結束生命。

    本來就操勞過度,還抑鬱成疾,自然壽命更加短,不過曾國藩能夠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堅持建功立業並且活到61歲,已經是足夠堅強了。

    結語

    曾國藩被稱為半個聖人,也有人說他是千古完人,看完他一生所做的貢獻與取得的成績,再綜合考慮他的身體情況,最後我們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位老人,簡直值得我們學習啊!

  • 5 # 土命老蟻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他創立洋務派,建立學校、工廠以及引進西方軍事系統,是中國近代文化和科技的先驅

    有人說正是因為有了曾國藩,有了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才使得滿清滅亡推遲了半個世紀

    曾國藩的一生,不好色不貪財,在言行舉止上都以聖賢的標準要求自己

    他有一個愛好是抽水煙,後來意識到這是一種惡習後,成功戒除了

    他性格剛毅,自律性極強,不過終其一生也沒能戒掉的,就是下圍棋

    曾國藩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帶上一副棋盤

    下圍棋,這本來是一件有益於身心的好事,但他過於傷神勞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以致於嚴重的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健康

    曾國藩的棋友,僅日記中記載的就有五十多位。諸如親朋好友、幕僚職屬、救死扶傷的大夫、過往的官員以及不第計程車子

    還有他的兄弟曾國荃和弟媳等等。除此而外,當時國手周小松、黃南坡等也與曾國藩常有棋藝交往

    自道光二十一年起,日記中有所記載的對弈局數就有1300餘盤。沒有記錄的就數不勝數了

    據《清代軼聞》記載,曾國藩最好弈,而不工。嘗召小松弈,意厚贐之。小松授曾九子,裂其棋為九片,皆僅乃得活。曾大怒,遂一文不之贐

    曾患癬,終身不愈。每與人弈將負,則半身伏案上,癬益癢,爬騷膚屑盈案,人莫不厭苦之。嘗與某武員弈,至相詬詈,幾至揮拳。明日乃嘉其有膽氣,保薦之

    據載,一次部下向他報告大將多隆阿收隊之法,他便命人以棋子擺列陣式進行實戰研究

    他下圍棋耽誤時間不說,還自感最耗心血,多下則頭昏眼花,眼蒙太甚,所以曾國藩決定戒除棋癮

    當年戒菸時,曾國藩以寫日記的形式來自我監督,效果很好。因此,他打算故技重施,再次用這個方法

    於是,在隨後的日記中,多次看到這樣的記載,觀入圍棋,幾欲攘臂代謀,屢懲屢犯,真不是人

    某月某日,又圍棋一局,何以為人

    有一次郭嵩燾來找他,兩人邊下棋邊談。郭嵩燾走後,他覺得異常疲憊,決心此後再不下棋了

    第二天郭嵩燾又來了,前後不超過一天,他就忘記了自己的誓言

    三河之戰,他的弟弟曾國華被擊斃,他心急如焚,與人對弈兩局才鎮靜下來

    在圍攻天京的幾年時間內,在戰事緊急時,他都要和人一起對弈才能定神

    行至暮年,多病纏身,仍要每天對弈兩三局。在他離世前一天的日記中,還留下“圍棋二局”的記載

    頗懂養生的曾國藩,六十歲就過早離世,也許和下圍棋過度有些關係吧

  • 6 # 鳶飛九天2018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概是中國絕大多數文人詩詞的終極目標。而修身養性自然是完成著一系列目標的基礎。因此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一個講求養生的國度,修身養性更是文人士大夫階層追求的目標。

    例如晚清重臣曾國藩,在他留給後人的家書中,就能夠看出他是一位非常注重養生之人。曾國藩有著非常良好的生活規律與生活習慣,在他個人所寫的養生之法中,有5件事必須每天堅持,“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日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多行三千步”。

    這些養生之法,至今仍是許多人學習和追求的目標。然而,一生善於養生調節,保重健康的曾國藩,享年僅有61歲。在這樣的年紀去世,即便是晚清,對於衣食無憂的統治階層而言,根本算不上高壽。那麼,講究修身養性的曾國藩,為什麼會在61歲的時候就逝世了呢?

    曾國藩畫像

    其實,曾國藩的養生方法並沒有問題,也值得後人學習。比如他在飲食上一直主張清淡飲食,少食多餐。縱然曾國藩身居官位要職,他一日三餐多以素食、蔬菜為主;即便是在軍事繁忙之際,仍然常備米粥療養脾胃。

    曾國藩也在家書中告誡過兄弟,不可每日肥魚大肉,否則會損傷脾胃。只要長期堅持清淡素食,確實可以調養脾胃,對於健康長壽也有一定的效果。

    曾國藩

    為了達到養生目的,曾國藩在平日裡很注重體育鍛煉。他每日餐後都會堅持走1000步,為了鍛鍊自己的子女、兒媳,他告誡家人要親自種菜、養豬、下廚,切不可凡事都要使喚奴僕。出門的時候儘量多走路,少坐轎騎馬,以此來達到強筋健骨的目的。

    他的兒子、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紀澤,出生的時候原本體弱多病,在曾國藩每日的督促之下,堅持每天早晚各走五里路,身體逐步轉弱為強,疾病也得到了治癒。

    曾國藩劇照

    曾國藩的養生之道,還表現在精神養生之上。為了提升精氣神,曾國藩一生堅持早起,調理個人氣息;除此之外,他還透過書法、圍棋等諸多文藝活動,調節他的精神情緒。他一生所堅持的這些養生之道,確實值得人們長期練習。

    曾國藩之所以會在61歲的時候就去世,首先這與他個人體質有關,曾國藩早年的時候就得過嚴重的肺病,幸而死裡逃生;後來又患上了牛皮癬伴其終身,所以,曾國藩的基礎體質並不好。如果曾國藩沒有堅持這些養生方法,恐怕他也活不到61歲的年紀。

    曾國藩家族

    除此之外,曾國藩一生壓力之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曾與太平天國展開過生死搏鬥,又耗盡一生心去創辦了湘軍,這一件又一件的豐功偉績,在體現他的聰明才智的同時,又消磨了他的心氣神,耗盡了他的體能。對於一個原本體弱多病之人,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太過忙碌。

    曾國藩故居

    但是,曾國藩是清朝的政治家、軍事家,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晚清中興名臣,他身上肩負著挽救清廷於危難之中的重任,那些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很容易促使曾國藩的疾病惡化。

    更何況,清朝廷對手握重兵的曾國藩非常忌憚,經常採取恩威並施的手段,讓曾國藩的政治生涯如履薄冰。得不到上級信任的曾國藩,即便對自己多加開導,也沒有辦法不讓自己心情鬱悶,這些都是促使他的死亡因素,即便是養生之道也難以挽救他的性命。

  • 7 # 夏目歷史君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一個重要的大臣,也正是有曾國藩等人的嘔心瀝血,晚清才得以延續國祚近半個世紀。

    當年若沒有曾國藩帶兵鎮壓太平天國,可能清政府的統治早就土崩瓦解了,因此有學者甚至將他和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合併稱之為清國續命二老。

    曾國藩除了軍事和政治攻擊非常卓越之外,他本人也因喜歡修身養性聞名於世。可是讓人感到無語的是曾國藩卻非常的短命,在61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雖然當時清朝非常的凌弱,但是畢竟他身為官員生活應該不成問題,為什麼他還會如此的短壽?筆者認為重要的就是因為他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曾國藩可以帶兵打仗和太平天國直面硬碰硬,按道理來說他應該勇武之才,身體素質應該不錯呀?

    但其實曾國藩並非是武將出身,只是書生出身。有資料記載他為了考取功名,小時候讀書非常的刻苦,常年累月的坐在那裡讀書,導致了他的身體基礎素質非常差。

    再加上後來他因為各種事情積勞成疾,經常體弱多病,從而導致身體變得越來越差。

    後來他考取功名之後,他又不喜歡閒著,每天忙於自己的工作,很難得到充足的時間調養生息。

    以至於他在30多歲的時候,身體就開始出現了問題。有資料記載,他或許是因為操勞過度在30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耳鳴,而且精神狀態也非常不佳,經常感覺到特別的疲憊。

    可是儘管如此,曾國藩仍然沒有閒著,經常自己一個人熬夜工作,在36歲的時候視力已經嚴重退化,不得不戴上老花鏡。

    從曾國藩所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可以發現,他其實40歲左右的時候,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比如說當時他染上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面板病,每次發作他全身將會奇癢無比,因此身上經常會被他撓的血淋淋的。本來他就要熬夜工作,再加上面板病肯定休息不好。

    而且當時曾國藩還要處理對戰太平天國的事務以及朝中的政務,而這些事情經常讓曾國藩焦頭爛額。

    別說是一個體弱多病之人,就算是一個十分精壯的人也經不住如此折騰。所以在沒過多久之後,曾國藩的身體便開始迅速垮掉。

    消滅太平天國之後,可能是因為心情猛一下的放鬆,導致他身上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他在日記中曾寫到“右腳麻木不仁,旋即發顫,若抽掣動風者,良久乃止”“在途中已覺痰迷心中”“久說不出”。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他的肢體協調已經出現了問題,而且經常會出現麻木頭暈的現象,需要休息很久未必能夠站得起來,而且有的時候話說不出來,感覺思維停頓了一樣,說白了也就是得了心腦血管疾病。

    得了這個病,就算現在的醫療水平未必能夠保住人命,更何況在當年那個落後的醫療時代。

    而且話說回來,曾國藩當時活61歲也不算短命,畢竟在那個時期,人活七十都古來稀了,更何況整個清朝處於一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當時人們的人均壽命還不到50歲。

  • 8 # 鐵馬冰河wu

    三不朽聖人

    曾國藩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聖人。曾國藩生活的晚清社會,舊的秩序即將崩潰,而社會前進的方向卻渺無頭緒。腐朽的清廷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內,太平天國率先揭竿而起,應者雲集,烽火燃遍南方十餘省,且大有蔓延之勢,使清王朝頓失半壁江山。外,列強環伺,虎視眈眈,極盡脅迫訛詐為能事,處處侵奪清國的主權和領土。彼時的大清,可謂百弊叢生,風雨飄搖。曾國藩以一介儒生,無權無勢的在籍侍郎,崛起於湖湘之間,殺伐決斷,縱橫捭闔,以殘酷的手段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成為同治“中興第一名臣”。不僅如此,他的強勢崛起還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權力格局,並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思想等方面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走向。雖然章太炎對他有“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 的評價,但他畢竟在近代中國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點是誰也不能否定的。

    在晚清那個信仰崩潰、道德淪陷的晦暗時代,在極其複雜的人生環境中,曾國藩持一定之規,為國、為官、為人、為民,處處體現出超拔流俗的強大精神感召力,成為被時人推崇的末世聖人。

    自幼身體不好,所以篤信養生

    據記載,曾國藩這位理學名臣、“末世聖人”,自幼身體羸弱 ,因此一生篤信養生。

    曾國藩的身體稟賦雖弱,但因注意保養,譬如長期堅持靜坐悟道,所以成年後身體還算可以,可後因讀書太勤,加上治軍打仗太苦,官場謗議太多,休息不夠, 又常年征戰,身體遂一日不如一日。左宗棠曾說:“打一場惡仗,白一次頭髮”。綜觀歷史上的名將,很少有活到七、八十歲的,就是壓力過大、太過勞累的道理。

    據記載,曾國藩在三十五歲時,曾經患了嚴重的面板病——全身長滿了一種蛇皮廯,每當發作,弄得他奇癢鑽心,痛苦萬分,坐臥不寧,乃至於影響到精神不安。曾國藩在其日記和書信中屢屢提到患廯疥的痛苦以及無藥可治的絕望。廯疥是一種面板病,沒有致命危險,但發作起來異常痛癢,抓撓的皮屑與鮮血遍體皆是,精神與肉體上很不好受,這病一直伴隨了他二十多年, 最後和他同歸於盡。

    雖然身體一直不太健旺,但曾國藩一向注意“保身”,也就是鍛鍊強身之意。他曾在家書中對弟弟們說:“吾人第一以保身為要。我所以無大志願者,恐用心太過,足以疲神也。諸弟亦須時時以保身為念,無忽!無忽”!

    此話大意是:我們應該把保身作為第一要務。我所以沒有遠大的志向(自謙),就是怕用心太過,使精神過於疲憊。諸弟也應該時時注意保身,千萬不可忽視!

    他還強調“既戒惱怒,又知節嗇,養生之道,已盡其在我者矣”。另外,他很注意修身養性,經常靜坐養神,不迷信醫藥,不屑求神拜佛,所以活到了六十二歲(實際是六十一週歲,在那個年代也算高壽)。否則,以他羸弱的身體稟賦,身上肩負的沉重擔子,哪能活到花甲之年?恐怕早就油盡燈枯了。

    人近黃昏,老樹枯藤

    曾國藩晚年有多種疾病纏身,使他痛苦不堪。

    一是右眼失明。二是肝風病。三是廯疾。四是疝氣。五是牙疼。

    由於多種疾病折磨,加上公務繁劇,曾國藩精神萎頓,面色枯黃,自己感覺“精力益衰” 、“志氣不振”。

    鎮壓太平天國後,同治五年曾國藩剿捻失敗,同治九年又奉旨辦理天津教案。這兩件事引發朝野訾議洶洶,讓他很煩心,於是“內慚清議,外疚神明” ,而促使他更感覺衰朽的,是同治九年冬他回任兩江總督,因為身體病弱,右眼失明,使他倍覺痛苦萬分。同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他的肝風病發作了,經醫生全力搶救,病情得以平復。正月二十六日出城迎客,再次發病,“舌蹇不能語”。回兩江總督府調理後,勉強寫完《劉松山墓誌》三百餘字,這成了他的臨終絕筆,因為幾天後的二月初二日他就與世長辭了。

    曾國藩去世了,死在兩江總督府,即原先洪秀全的天王府內。

    【插圖源自網路】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

  • 9 # 剛日讀史

    曾國藩死於:“千夫所指,無病自亡。”

    相信各位朋友,讀書時代上歷史課時不是睡覺,都會了解曾國藩這個人,晚清名臣,甚至可以說是一己之力挽救了腐朽的滿清。

    曾國藩甚至被滿清歌頌為“立功、立言、立德”的聖人。筆者認為,滿清太過誇張,畢竟曾國藩沒有悟道,學問上也沒有開宗立派,鎮壓太平天國時又太過殺戮,把太平天國佔領區的普通平民百姓當豬狗一樣宰殺。

    滿清之所以把曾國藩捧高,這是他們的政治手段,樹立一個忠臣的榜樣,給世人做課本來學習。

    那麼被歌頌為“聖人”的曾國藩,擅長於養生之道,為何又短短62歲便掛掉了呢?

    咱們先來分析一下曾國藩的養生之道,究竟有沒有問題。

    養身之法,約有一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曾國藩家書·修身篇》

    上文摘自曾國藩寫給他四弟曾國葆的家書,這就是曾國藩的養生之道。

    筆者早年曾對醫道典籍略有涉獵,可以看出來,他的養生方法是沒有問題的,是值得提倡的。

    一,眠食有恆。

    這是說睡眠飲食要規律。

    世界上,無論人或動物,都需要睡眠。曾經蘇聯科學家做過一個犯人不睡眠的實驗,要麼猝死,要麼精神失常了。

    睡眠是如此重要,那麼,怎麼樣的睡眠才對身體最好呢?

    子午覺睡眠對身體最好。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中醫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

    所以他們提倡,在子時,陰氣極盛,陽氣初升之時睡覺,更能維持陰陽平衡。即晚上11點——1點這個時間段睡著,更有利於身體。

    同時,配合午時陽氣極盛,陰氣初升(中午11點——1點),那時候小睡一會更養精神。

    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說的就是飲食問題。

    讀《黃帝內經》知道,五色五味歸五臟,但是過度飲食,就會造成相應的傷害,如下圖:

    (括號裡是食物的顏色)

    養生界有一句話,叫吃七分飽,千萬不可過食,過食的話,很多疾病就跟著來了。

    二,懲忿(制怒)

    控制自己的怒氣,怒極傷肝,又極容易失去理智。有句話說得好:我發起火來,連我自己都害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與人體五臟六腑關聯極深,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曾國藩的這個制怒,不僅僅指控制怒氣,而是泛指控制所有情緒。

    三,節慾

    孔子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有身體,就需要吃喝住,文明要傳承,就需要繁衍後代。

    所以,這些慾望都是必須的,但不可太過,尤其是色慾,色是刮骨鋼刀,縱情色慾會把身體掏空變虛弱,甚至導致百病叢生。

    曾國藩的好色是出了名的,他曾經留戀青樓女子,快意放縱,也有去到朋友家,看到朋友的妻子漂亮非常,多次偷瞄她。

    回到家後,他又立馬痛心疾首的批評自己,在日記裡寫下:“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於是,每當他犯了色慾,他回到家後,都要記錄在日記裡狠狠的批評自己。

    此後,曾國藩一直竭盡精力去看書學習思考,直到把精力耗盡,才不會起慾念。

    四,臨睡洗腳

    泡腳能促進血液迴圈,尤其是女孩子睡前搞點艾葉泡腳,長久後更是能治癒宮寒。好處多多,不用言說。

    五,飯後散步

    俗話都說了,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曾國藩每次飯後散三千步,既有運動量,又能開闊心情,是養生的好法子。

    上面既然分析了曾國藩的養生之道沒問題,那為何他又不能長壽呢?

    削命第一刀:軍務勞碌

    1853年,42歲的曾國藩在湖南老家組建湘軍團。

    一年後,曾國藩的湘軍練成,出發討伐太平天國,在嶽州初戰失利時,悲憤得差點投河自盡。

    這裡他就沒有閒心管悲憤這兩把奪命之刀了。

    (曾國藩和他的湘軍)

    此後的十多年軍旅生涯,曾國藩都嘔心瀝血,根本沒時間管養生。

    削命第二刀:疾病纏身

    曾國藩一生身體多病,曾經患有牛皮癬、失眠、耳鳴、眼疾等,他兩個兒子和弟弟們也是經常得病,但是奇怪的他認為,得病不能吃藥。

    他認為,病從心生,只要調伏好心,病自然就好了。

    他特別崇尚蘇軾的道家養生法,甚至寫信叮囑兩個兒子不要吃藥:“餘教爾從眠食二端用功,看似粗淺,卻得自然之妙,爾以後不輕服藥,自然日就壯健矣。”

    (左起:曾國荃、曾國藩、曾紀澤)

    除了勸兩個弟弟不吃藥,他還經常勸人不要吃藥。1864年,他弟弟曾國荃得了肝病,他竟然寫信叫弟弟將萬事看空,不要生氣,不要煩惱,就會漸漸好了。

    削命必殺刀:千夫所指!

    1870年4、5月間,天津發生多起兒童綁架事件,法國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國兒童,因患瘟疫而大批死亡,共死亡了三、四十名孤兒,教堂將死亡兒童埋在河東鹽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屍骸暴露,每天引得幾百個丟失了兒童的家長前去察看。

    1870年6月20日,匪徒武蘭珍被天津居民擒獲,供出兒童失蹤與教民王三及望海樓天主堂有關,頓時群情激憤,輿論大哇。此時,民間有謠言“外國修女以育嬰堂為晃子,實則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藥材之用”等等,輿論進一步被點燃,民間反洋鬼子情緒特高。

    津知縣劉傑帶人犯武蘭珍去教堂對質,發現犯人所說的不屬實,並無相關人王三和物。但是,群情激憤之下,並不管那麼多,他們和教徒發生了衝突互毆。

    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到場後,不問緣由,直接向劉傑開槍,並打傷其隨從。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燬瞭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位於教堂旁邊的法國領事館,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

    天津教案發生後,法、英、美、俄、普、比、西7國聯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議",並調集軍艦到大沽口威脅。

    法國要求處死陳國瑞將軍以及天津知府和知縣,滿清馬上派出曾國藩交涉。

    1870年6月10日,曾國藩一到天津,立馬釋出了《諭天津士民》,嚴詞斥責天津人民,經調查,育嬰堂並無誘拐傷害孩童之事。

    曾國藩為堵住法華人之口,處死為首的16人,緩刑4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另外賠償外華人的損失49萬兩白銀,派崇厚去法國"謝罪"。

    處理結果一出來,全國哇然,民怨沸騰,人們紛紛大罵曾國藩是賣國賊,千夫所指之下,曾國藩身敗名裂。

    他的精神被人們斥責得毫無生機,極度鬱悶,又極度情緒低沉,他甚至想“惟望速死”,他在致友人書中說道:“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一年後即迅速死去。

    這就是千夫所指的後果!後世的袁世凱不顧人民的意願,強行稱帝,也被千夫所指,不出一年即死去。

    可見千夫所指的威力。

    曾國藩並非如滿清所吹噓的“聖人”,中國聖人,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參考:《多病且可高壽——曾國藩的養生之道》、《曾國藩家書》

    文:梁生

  • 1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在醫療科技落後的滿清晚期,時逢亂世,曾國藩能活60多就算不錯了

    中國進入近代的時間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但是在整個19世紀後半葉,由於滿清政府的阻撓,中國社會西化的程度很有限,特別是醫學,當時主流的還是中醫,見效快的西醫從業者很少,所以華人那時候的壽命平均還是不高

    曾國藩活到60,已經不錯了

    曾國藩是個能人,但也是體弱多病的人,常年在軍中拼殺戰場,曾國藩積累的疾病很多,他30多歲眼睛就不行戴上了老花鏡,在日記中曾國藩曾寫到自己飽嘗各種疾病的摧殘,比如目炫、腰痛、腳腫、疝氣、多汗,那個時候的中醫又只能調養不能治本,若不是後期他自己修生養性,能活60都還是個問題

  • 11 # 鬼馬2010

    原因還是身體有病。曾國藩在30歲後,立志成為聖人,極度自律,很講究修身養性,所以如此,除了立志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身體差。

    曾國藩體質不算好,剛進京參加散館考試大約半年後,便染上了肺病。在曾文正公的那個年代,肺病是不治之症,幸而他遇到了一位名醫,才死裡逃生。身體不好,他還有許多壞毛病,好色、抽菸、喝酒之類,估計是把身體越搞越差。可能是自己都受不了,於是就有了曾國藩30歲立志的佳話。

    但饒是曾國藩意志堅決,身體底子擺在那裡,要出問題還是繼續出問題,到50歲以後體力甚差,在其50歲後的日記中經常出現“委頓”的字眼,足見其身體狀況堪憂,50歲時是其功名事業正如火中天的時候,曾國藩的委頓應該是天賦不足,精神睏乏,這也是其健康狀況不佳的最初訊號。

    35歲開始生牛皮癬,痛苦得“幾無生人之樂”。這個病很折磨人,必須寬服輕身,衣服不能穿得多了,但曾國藩公務繁忙,很多時候需要身穿繁瑣官服應對,而癬疾的痛苦折磨著曾國藩,以至身體潰爛,反覆發作。曾國藩認為此症跟飲食有很大關係,以至於只吃蔬菜,不吃肉蛋,有時候甚至只吃無油的蔬菜,只吃幹米飯,這種營養上的不均衡應該是讓其身體進一步惡化的部分原因。

    不吃蔬菜,專吃幹米飯,這個夠養生了吧,什麼病毒都可以排出了吧,按照一些養生專家的意見,血液應該是乾淨得不得了,但這事擱在曾國藩身上,一點都不起作用。

    首先身體很虛,虛而且怕熱。曾國藩日記中記載比較多的還有“怕熱”,他平素最怕夏天,不但會加重身上的癬疾,而且出汗比較多,整日之內需要數度更換內衣。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出汗太多屬於“人體精液的損耗”,因此他十分擔心自己命不久矣。

    其次,儘管吃得那麼養生,他50多歲還是得了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壓病怕是跑不了,多次眩暈。曾國藩的最後幾日,基本上已經不能說話,舌頭已經麻痺,最後記載的腳麻,乃至“坐化”,實際上跟現在的腦梗很像。這就表明曾國藩有很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痛苦還沒完,他的眼睛又出問題了,視力急劇下降。他在回老家為父親丁憂時便說自己已經兩眼模糊,寸大的字都看不清楚。後來他目光益蒙,到晚上就已經看不了書了,到了1870年他的右眼完全失明。最後右眼全盲,全靠左眼支撐。從其日記中記載看,曾國藩的眼疾並非是年老的老花,應該是白內障之類。

    據說,江寧布政使許仙屏曾送給他一塊中空積水的瑪瑙,他的兒子曾紀澤聽信偏方,開啟水晶,將裡面的水滴到曾國藩的右眼中進行治療。在每天早上起床後,他將手掌摩擦發熱,沾上舌尖的唾液,在眼瞼上擦八十一下。

    如此重的眼疾,與曾文正公的肝病分不開的。曾國藩年輕時是一個“憤青”,喜歡和京城的那些“清議派”一起抨擊時事,性格較直且易怒,然而怒則傷肝,肝又主目,肝氣鬱鬱不平,勢必會影響到雙目的精氣調和。另外曾國藩幾乎大半生都耗在與太平軍作戰上,過度的勞累與官場上的應酬讓他的身體受盡了折磨。

    身體這種種問題令他精神上十分緊張,曾國藩說“故眩暈、目疾、肝風等症皆心肝血虛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歸於盡;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應盡之職。苟活人間,慚悚何極”。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曾國藩對待這些身體問題採取了一種奇怪的態度。他極力主張修身,為自己訂立了著名的修身十二條功課,其中最主要的有五個字,即“誠、敬、靜、謹、恆”,其核心就是養心。這也很好啊,不修身哪能涵養精神,提升到聖人境界。奇怪的是,曾修身不僅是為了涵養精神,還有驅趕病魔的目的,認為性養好了,心治好了,病也就去掉了。

    在《曾文正公家書》中,他說,“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一個典型事例是,曾國藩曾在給自己四弟的家書中說,自己是不信醫藥的,有很多人就是吃藥吃出毛病的。他的原話是這樣的,“迨至補藥吃出毛病,則服涼藥攻伐之,陽藥吃出毛病,則服陰藥清潤之,輾轉差誤,非大病大弱不止……澤兒雖體弱,而保養之法,亦惟在慎飲食,節嗜慾,斷不在多服藥也。”

    這是什麼態度?見識不凡,養生得宜?還是諱疾忌醫,武斷臆語?所以說,有病了還是非得要去治,不治病是不會自己跑走的。

    身體的病痛,公務的壓力,以及偏執的養生理念,終於加速了曾的死亡。

    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吃過午飯後在南京自己家中的西花圃散步,突發感覺腳麻,曾紀澤將他攙扶到書房,曾國藩端坐了三個小時去世了,時年62歲。

  • 12 # 邙嶺騷客

    人生歷程的長短並不能決定修身養性的好壞,修身養性只是人們對自身保護的後天的人為行為,長壽與短命,重要的是取決個體的先天性,先天遺傳的好壞,就已經決定了個體生命歷程的長短,後天善於養生的行為只能延緩衰老與病死。養生是全面的保持,只有彼此堅固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修身養性的奧妙!i

  • 13 # HR弟

    最後死於腦血管疾病(中風),這個是有家族遺傳的,由不得他。

    另外就是為了大清太拼命了,心力交瘁,每次大戰前他的病情都會加重,壓力山大啊。

    曾國藩自己都感嘆“幾全身皆病矣”,說自己48歲的人,身體已經像70多歲的老人了。

    當然,“天津教案”可以說成了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 14 # 梅橫枝

    首先,曾國藩作為大哥,又做著京官,在家書中肯定得對諸弟們的成長與為人為學方面說道說道,並在某些方面做好帶頭大哥的樣子,因此,書信上說的未必不是冠冕堂皇的,況且,說歸說,說得到能不能做得到,對人性而言還是有巨大考驗的。所以修身養性大抵上算是曾氏生平的一種官方語言。

    曾國藩一心想做聖人,據說是有一次見本家幼童在私塾裡將姓曾的“曾”字寫成了“獸”字,不竟藉機說道,不讀好書,就會姓獸;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自此,一心探究為聖之道。

    聖者,出凡的聖明者也。但可惜曾氏天資稟賦不高,才氣平平,甚至有些愚拙,雖經苦讀勤思,人世歷練,悟得一些生平道理為學心得,但沒有任何突出的卓然不群的思想和個人創見,詩文寫了不少卻大多是泛泛之作,沒什麼膾炙人口讓人驚喜的一文半句。其一些零散論說,有人譏為不過是將菜根譚和流傳民間的增廣賢文等讀物換一個曾氏版本。也有人說,曾國藩留下的所有文字,抵不過左宗棠的一副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無論是格局境界,精神氣象、悟性洞見、人性歷練,才情情懷,曾左之別,相形見絀,高下立判。

    所以,半身不遂,曾氏的半個聖人還是中風的。

    在清朝初期,社會上還到處有人在搞反清復明。為什麼?固然有明代舊政權的殘餘勢力在垂死頑抗,妄圖東山再起,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滿清對作為以大漢族為主的中原中國,在那時算是蠻夷、入侵的敵人、外來政權甚至是外國,是作為大漢族主義的漢族人所不容也不屈的,免不了起來反抗和表達不滿,甚至立志推翻之。太平天國運動一定程度上也有這樣的意義。

    因此,作為漢族地主階層乃至軍閥勢力代表的曾國藩,用一手建立的湘軍戰勝太平天國,一將功成萬骨枯,取得大清半壁河山的勢力版圖。卻為了維護個人階層和集團利益,對腐朽政權感恩戴德,依然不打算徹底推翻滿清政府。就被當時社會許多人尤其漢族內部各階層罵為漢奸和劊子手。只不過如今時過境遷看去,雖然依然有歷史的侷限性,但共和新時代,人們的觀點已經寬容客觀許多了。

    讀他幾行文字,初以為這是個老實巴交的讀書人。曾國藩因此被許多人封為完人,其實還是要打個大折扣的。立德?殺人無數;立言?老生常談,喋喋不休;立功?為的是腐朽的晚清政權。完人應該內外暢和,功德圓滿,身心平和,氣順神安,60來歲就死掉了,看來精神之中一定有深深的不安,甚至惶惶不可終日才這樣罷!

  • 15 # 拙誠元吉

    顏回十四多去世,王陽明五十多去世,這些依然沒有影響到他們成為聖人的生命。有價值的一生再短暫也比庸庸碌碌無意義的人生更有生命力,更有持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野釣大板鯽可以用跑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