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4727310804600

    “村、屯、莊、溝、堡……”這些地名的字尾,有些不同,是區別不在人數也不是面積的,通常稱為“村莊”或者“村落”,一般指自然村來說。

    “村”比較通用,屯在東北地區常見,通常是比較小一點的居住區。

    莊多是由較高的經濟能力的富家在離開自己住地較遠的地方購買的土地,僱人看管種植的點稱為“莊子”簡稱“莊”。

    溝多因為居住地理位置有溝坎的環境稱為“溝”。

    堡在地名稱為pu(鋪),多因為住過兵的地方,相當於近代的碉堡、地堡的意思,但不讀bao(保)。

    當然還有其他的稱呼,如泊多有平泊之地的環境。

    峴,溝坎之地。

    灣,池塘附近居住。

    窪、坎等地理環境等。

  • 2 # 雲山劍客aaKD

    小時候只知道自己姓吳,不知道家鄉的名字,後來人大了,上學註冊需要詳細籍貫方面的資料,也就漸漸地對地名有點興趣了,我們村子的名字叫籮壙村,原來叫羅場村,以有一面積十畝地的水巧而命名,後來又考證什麼形似羅筐故改了一個籮字但是到現在我對這個籮字仍產生懷凝,因為很大程度上是錯了,為什麼?原因是從明洪武先祖自江西徙湘時這裡還沒有水壙,傳說只有一小灘蘆葦,所以應該叫蘆壙,隨著時間的推移,叫來呼去,音調有變,也許就變成了今天的籮字了。我的這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也就本村的事情未上百年時間,一些地名傳到後代就變了形,比如幾百年前我吳氏嫁了一個姑娘在本村曾家,給了兩口水壙,一口為嫁妝,另一口為把贈,命名為吳嫁壙,吳把壙,而今天卻成了胡趕壙,胡馬壙,另外還什麼扎把壙(三口壙連結一起,兩站各一口很小很小的小壙)變扎板壙,如此等等,一些原來地名的成形與中國文字的成因有相似之處,其中的演變與原來地名不一致的情況仍然存在(不是全部)。總之農村地名是先輩們的就地取材而成的。

  • 3 # 阿鼎AD

    雲南元陽縣牛角塞鄉有個大順寨傣族村,傣族是個遷(西)民族,一支走到畹町,太陽正好當頂,畹町的寓意就是太陽當頂的地方。走到版納景洪,剛好黎明,景洪的寓意就是黎明之城。而一支紅傣,走過千山萬水,一天傍晚時走到大順寨,這時正好是畫眉飛到樹上歇息的時光,領頭的便把這兒命名為落眉,,後工作隊嫌這個地名不好,便擅自改為大順寨,為工作隊開展工作順順利利。我第二故鄉村名叫化所,那是明軍證討雲南邊地後,駐兵的村子有取名為前所的,為對稱,有了後所,中所,為文藝些,又引申出樂所,左所,右所,所用差不多了,乾脆來個化所!作者猜測,所也含有鎖住之意。

  • 4 # 寒風中的松柏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實有好多村鎮及城市的命名與某事物有著很大聯絡,今天的我們無法考證,它早己淹滅於歷史長河,有些村寨及舊址是大有來頭的,比如山西省有個地方叫做,“五寨",“武王城”,聽老一輩人說,從前有五個寨子,至於武王城村名,不知是否與“商武王”有著什麼聯絡?就不得而知?

  • 5 # 大海說三農

    很早很早以前,我們村有兩口水井,井與井相距500米左右,一個在東南方,一個在西北方,水利資源十為豐富,冬暖夏涼,全村一千多畝稻田全靠這兩口水井灌溉,全村一千多人的飲用水,生活用水,來源於這兩口水井,久而久之,人們為了記住它的名字,把它當做“村名”保留下來。

    雙井村”位於湖南永州市東南部,是一個偏遠山區,離市區45公里,雙井這個名字大家並不熟悉,在騰訊地圖上,也只有那麼“一丁點”,全村十二個村民小組,290多戶人家,一千餘人。

    進入村口,首先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是一條4、5米的鄉村公路,每逢過年過節,車來車往,川流不息,熱鬧非凡,順著公路前行,左側是一條水渠,右側是寬廣的良田,我們村祖祖輩輩就在這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農家生活。

    來到村莊,這裡沒有城市的繁華,沒有城市的喧鬧,十分安靜,白天只有金蟬和各種各樣的鳥語,晚上伴隨著青蛙“呱呱”的叫聲,猶如美女一曲曲動聽悅耳的歌聲。

    我家背後,是一條長長的都龐山脈,南至廣西境內,到了春季,山裡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五彩繽紛,特別是杜鵑花開的季節,這裡成了花的海洋。

  • 6 # 蔣山老徐

    您知道老家的村名歷史的來歷嗎!

    我來說說我的家鄉鎮,村,組的地名的歷史及來歷!

    一,自然村村名的來歷!我所居住的村子是以姓氐命名,叫徐村,是南宋時期公元1230年從江西筷子巷遷到此地,至今有790年的歷史了,是一個古村落已有790年村史了。

    徐氐一世知徵是宣卅縣令,遷徒到宣卅居住。

    二世思珍封太令縣,居姑山南大徐村,其弟思孝遷金陵封安平,七世安禮(提舉)到十二世而確(進士)十三世儒到十四世萬一遷到本地居住。過去在本地區是旺族,由於戰亂等原因,現在只有500多口人。

    二,行政村的來歷,我所在的行政村以山命名,此山稱之蔣山,而以蔣山為地名有較長的歷史,從清代行政區劃沿襲明代,實行鄉,都,裡制,在清咸豐年間將都改稱團就有蔣山團了。

    那麼蔣山的來歷,其實在蔣山境內沒有姓蔣的,地方各家譜也找不到蔣山的來歷,但在南宋時就有蔣山地名的記載了。

    那麼蔣山地名的由來有個歷史故事,(高淳地名錄)記載,唐朝未年,黃巢起義,天下大亂,宜興有蔣氐兄弟沿胥河西行五天,來到固城湖南岸,見此地山清水秀,便看準一瀕臨一溪,擇吉定居將此山稱之蔣山。

    三,所在的鎮地名的來歷,是一座古橋而命名,早在隨開年間就有裡橋了,至今算得上千年古鎮了。

    橋名的來歷,由於歷史久遠有許多版本,今天與大家分享民間流傳最深的一個故事!

    據說在當年春耕季節,地方有一位寡女來裡橋買犁頭耕田,來到裡橋河邊,河裡有二男子撈河泥,河埂上有一個大缺口,用木板架著,方便行人透過,即二位男子看見過去一位女人過去了,想戲弄這位婦女,把木板抽掉,寡婦買好犁頭回家時,看到木板不在了,只好繞道回家,由於延誤時間,到家己晚,寡婦把事倩的經過告許了夥計,大家要求前來體老闆娘報酬,寡婦不允許,於是寡女一人獨資修建一座橋,因買犁頭而修橋,所以取名為犁頭橋,橋上還刻有犁頭,文革時才毀掉。

    現在的裡橋是由犁頭橋演變而來。‘一

  • 7 # 皖北二磊

    說起農村村名,真的是啥稀奇古怪名字都有。當然了、每個村名也代表著一段歷史,就像我們村名叫(水牛李)絕對獨一無二!下面我說說我們村名的來歷。

    村名起源

    根據家譜上記載,我們村是從山西大槐樹下遷到我現在居住的地方,當時我祖上走到這裡後,在野地裡看到一頭大水牛在吃草。祖上的人這個時候也走不動了,就在這個地方暫時安頓休息一下。後來祖上的人看了四周環境還不錯,一望無際的平原,又在淮河邊上。最後絕定就在現在的地方安家,遷來的人都姓李,經過商量決定村名就叫(水牛李)。

    繁衍生息

    在我的記憶力,以前我們村裡人都會每隔幾年都要續家譜,家裡發生的大小事,娶親生子,都需要在家譜上記錄。而我們村到現在還沿用著輩分制度。我知道的輩分有(人、冠、佔、國、加、方)而我是(加)字輩。以前給孩子取名,名字裡面必須要加上輩分,比如我姓李,那麼我的名字必須要李加××。這個是不能亂起名的!

    家族興衰

    時光荏苒,老一輩的人基本上都不在了。而晚輩們經過現代社會的耳燻目染,追逐名利的大環境下。還有多少人會記得我們祖先遷到這裡的艱辛?現在村莊已經是荒涼一片,年輕人大多在城裡買了房,很少會回來看看。我時常在想、如果再過二十年當我們這一輩人也不在了。還有多少人會記得曾經這個(水牛村)?還有多少人會記得組訓?還有多少人會記得自己的輩分?沒有、沒有、一切都隨著時光的腳步慢慢淡化直至推出歷史舞臺。

  • 8 # 鄉村的花

    在咱們中國,許多地方都有著它美妙的名字,每個名字都有他的傳奇故事。據說重慶是如此得名的:在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被封為恭王,後又繼承了帝位,他自詡為“雙重喜慶”,因此把恭州改名來重慶府,因此而得名,並且沿用至今,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我的家鄉在祖瀝河畔,被叫做兩迎水。它也有自己得名的原因。

    在我們這一代的人都自譽為祖厲河的後代。祖瀝河是黃河上游的一級支流,主要由祖河和瀝河彙集而成。祖河和瀝河分別發源於會寧縣太平店鄉大山頂和華家嶺北麓。而兩河在我們的村子裡面匯合,後又流經靖遠,匯入黃河,全長224千米。

    我們這片土地在解放前人們十分貧窮,常常因為不夠吃而惡臭遍地。因此,好多描述勞動人民受苦受累的文章都出自於我們這一帶,這些文化都被總稱為祖瀝文化。好多作者也以祖厲河為名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文章。如孫志誠的《渾濁的祖裡河》就是描繪勞動人民的貧窮生活的。

    現在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被定性為不能蓋樓房的地方,現在已被高樓大廈所替代;一到春天,就可以看到人們興致勃勃,興高采烈種植糧食的場面;在秋收的季節,到處都能夠聽見人們歡聲笑語,互相攀比自家糧食的笑聲;無論你在何時碰見村子裡面的人,他們都是笑容滿面,精神抖擻的;過去那種彎著腰直不起腰桿做人的農民早已經不見;現在無論你到誰家去做客,客人都會非常熱情的招待你吃一頓飯,假如你推辭不吃的話,農民都會很生氣的說:“現在不是以前那個樣子了,我們每家每戶都有足夠的糧食。而且呀,我們都相信客人的嘴是有福的,你越吃,我們就會越富有”。看,多麼淳樸的民風呀!

    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到處呈現了欣欣向榮的新景象,他的名字仍然叫兩迎水,是我深愛的家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同調的笛子指法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