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夕禾曰1
-
2 # chb老兵兵
指今浙江衢縣。因縣境有三衢山,故稱三衢。
-
3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今浙江衢州市的別稱。《明一統志》卷43衢州府:三衢,“《吳會須知》:以路通三越,故名”。
詞語分解
三衢的解釋 指今 浙江 衢縣 。因縣境有 三衢山 ,故稱。 唐 羅隱 《寄三衢孫員外》詩:“ 小敷 文伯見何時,南望 三衢 渴復飢。” 宋 楊萬里 《過安仁市得風掛帆》詩:“何人道是 三衢 遠,掛起東風十幅
三的字典解釋 三 ā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衢的字典解釋 衢 ú 大路,四通八達的道路:通衢。 筆畫數:; 部首:行;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雙馬石
在今江西井岡山市茨坪西南。為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是通往遂川及湖南的要隘。因哨口前路右側有兩塊巨石疊在一起而得名。年月底,毛 * 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雙馬石外面的荊竹山,王佐在大井聞訊,親自到此迎上井岡山
-
4 # 雪鷹領主花飛
“三衢山”得名;據史料記載: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鄂國公尉遲恭,新擴信安城(今衢州城),新城規模初具,深得當朝賞識,令其上報新城域名,一介武夫為新城名冥思苦想,一時六神無主。後聽說信安境內有座三衢山,且風光綺麗,為天下名勝,心中大喜,便欣然命信安為衢州。
三衢山歷史悠久,文史豐厚。唐《元和郡志》記載:“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並記載了尉遲公建城以三衢山命名“衢州”的歷史,後人稱三衢山為“衢州的母親山。
-
5 # 箭箭4819
據《隋志》記載:“昔有洪水自頂暴出,界茲山為三道,故謂三衢”。
三衢山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浙江衢州常山縣城北約10公里的宋畈鄉及輝埠鎮,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親山,面積為11.8平方公里。景區為灰巖巖溶地貌,與雲南石林的壯年期岩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山岩溶屬幼年期,主要由峰叢構成,微地貌為石芽和溶溝。三衢山同時又是奧陶紀晚期(4.4億年前)的一個巨大的古生物礁,是研究華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區。三衢山因生物礁和優美岩溶地貌的結合而珍貴。
回覆列表
三衢,漢語詞彙。拼音是sān qú,釋義:1、指指今浙江衢縣 。2、泛指通衢。
基本資訊
中文名三衢拼音sān qú出處《寄三衢孫員外》注音ㄙㄢ ㄑㄩ
sān qú
出處與詳解
1、浙江衢縣, 因縣境有 三衢山 ,故稱。
①唐 羅隱詩:“ 小敷 文伯見何時,南望 三衢 渴復飢。”
②宋 楊萬里 《過安仁市得風掛帆》詩:“何人道是 三衢 遠,掛起東風十幅蒲。”
④宋 曾幾《三衢道中》: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⑤《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昔 宋 時 三衢 守 宋 產瞻 以書答狀元 留夢炎 。”
⑥清 吳偉業 《高涼司馬行》:“ 三衢 橘柚 廣州 柑,夢繞江南與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