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熱血青年衡水2z3
-
2 # 劉大偉68
體現孟子說的大丈夫精神的事例
1、文天祥慷慨赴死
當時,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蒐羅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積翁去勸降,後來又親自召見文天祥,問他還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我受國家重託擔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願望就是賜我一死。”忽必烈不願殺他,就將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
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寫下千古傳頌的《正氣歌》。他在詩中列舉了歷史上那些堅持正義的忠臣義士,認為他們都是正氣的表現,是自己效法的榜樣。其中有兩句: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間的義士聚積了兵馬數千人,揚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為絕後患,終於下令處死文天祥。
臨刑時,文天祥朝南跪拜,從容地說:“我的事情到此完結了。”然後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歲。他的妻子為他大殮時發現,他的衣帶中有一篇文章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的書,學到了什麼?從今以後,我真正做到無愧於己了。”
2、不食嗟來之食
齊國有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的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
那個饑民抬起頭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別人施捨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終因為不吃而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就可以去吃。”
3、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
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華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
3 # 陶華碧是我乾媽
古時大丈夫的故事:
1、懸樑刺骨:東漢時,一個叫孫敬的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為不讓犯困影響學習,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鑿壁偷光: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
3、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一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得以復國。
-
4 # 常億棠
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 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
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
5 # 開心瑋小寶
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餓死也不打破這個原則。
-
6 # 使用者9927325311596
意思是作為一個成年人不接受別人施捨的東西,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得來一切。他獨立自強,克服一切困難頑強生活,拒絕別人的幫助,真是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多年來她靠自己打拼一番事業,還拉扯兩個孩子,真是女中豪傑,大丈夫不食嗟來之食。
-
7 # 初夏厚博淵
大丈夫不受嗟來之食這句話主要強調了人的氣節。一個有骨氣的人即使餓死,也不願意吃別人扔過來的食物,這種施捨帶有輕蔑,瞧不起的意味。事實上,很多情況下人的氣節是一個人存於世的意義。活著本身就不容易,能夠有氣節地活著,昂首挺胸的活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人活一口氣,樹爭一張皮。
回覆列表
蓋聞意思是人們常說。 出自北宋呂蒙正《破窯賦》,原文: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 譯文:人們常說:人生在世,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孔子的文章寫得超過世人,但是卻被圍困於陳國;文韜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釣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