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識
通常,我們所說的心就是指我們的肉團心,而佛教裡對心所賦予的內涵是“積集義”,也就是能夠積累種種經驗。在有情無盡的生死過程中,我們所有的生命經驗,以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都儲存在我們的內心,由我們的心來聚集並儲存。它像是一個容量無限大的倉庫,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那樣:“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心靈。”
第二個概念是意,意為思量義,即能夠思維的特徵。思維有時需要藉助外在環境,有時不需要藉助外在環境。因為在我們的內心儲存著許多思維素材,那就是無始以來積累的經驗。即使我們閉起眼睛,思維照樣可以進行,照樣能夠陷入遐想之中,這就是意所具有的功能。
第三個概念是識,識為了別義。當我們的六識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界時,我們能夠對所接觸的物件進行分別和判斷,能夠區別高下、善惡、美醜,這就是識所產生的作用
心、意、識
通常,我們所說的心就是指我們的肉團心,而佛教裡對心所賦予的內涵是“積集義”,也就是能夠積累種種經驗。在有情無盡的生死過程中,我們所有的生命經驗,以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都儲存在我們的內心,由我們的心來聚集並儲存。它像是一個容量無限大的倉庫,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那樣:“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心靈。”
第二個概念是意,意為思量義,即能夠思維的特徵。思維有時需要藉助外在環境,有時不需要藉助外在環境。因為在我們的內心儲存著許多思維素材,那就是無始以來積累的經驗。即使我們閉起眼睛,思維照樣可以進行,照樣能夠陷入遐想之中,這就是意所具有的功能。
第三個概念是識,識為了別義。當我們的六識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界時,我們能夠對所接觸的物件進行分別和判斷,能夠區別高下、善惡、美醜,這就是識所產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