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花生皮518

    有。東部亮的的早,黑的早,西部亮的晚,天黑也晚,如北京和烏魯木齊時差2個小時,北京天亮了,烏魯木齊天還沒亮。所以有個不常用的時間叫新疆時間或烏魯木齊時間。

  • 2 # 使用者6837244500543

    是的,黃昏每天晚上都有!

  • 3 # 野人阿正

    不是每天都有,像雨天就不可能有黃昏的。

  • 4 # 小七胡亂剪

    每個地方時間不同,反正在天黑以前的一段時間

    黃:太陽在天黑前落山了,卻沒落盡,照耀的那種顏色

    昏:晚上

    字意就是還有太陽餘光的夜晚,時間當然在夜晚之前,Sunny還沒完全沒掉,卻已看不到太陽,這段時間就是黃昏

  • 5 # 黑白年代520

    你好,太陽每天東起西落,有早晨就有黃昏,有的時候你看不見,那是因為被烏雲擋住了。

  • 6 # 歲月如歌58083

    黃昏當然每天都有啦,每天在傍晚時分就稱呼為黃昏!

  • 7 # 使用者6453034848533

    是的,每一個都有日出日落,黃昏!

  • 8 # 使用者9987996249660

    黃昏有太陽餘輝映照,陰天沒有黃昏,所以不是每天都有。

  • 9 # 柳巖10944

    不是。地球南北兩極有極晝和極夜。這樣,就不是每天都有黃昏了。

  • 10 # 我是種田人01

    不是的,要看天氣,下雨天,是沒有的。

  • 11 # 使用者6332599608458

    黃昏每天都有,但每天黃昏各不同

  • 12 # 平靜xa

    當然每天都有黃昏,清晨,中午,下午,黃昏依次是永遠不會變的。

  • 13 # 圓子小人兒成長記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日出日落,不是明天都有黃昏

  • 14 # 使用者9283055171137

    每天都有清晨中午黃昏這是自然規律

  • 15 #

    黃昏是晴天才有的,那是太陽落山後的餘暉。

  • 1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古人天黑就睡覺,這一點和他們身體好不好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完全是兩個問題。首先古人為何天黑就睡覺呢?首先就是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古代和現代是完全不同的。在古代那種娛樂設施極缺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老百姓是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睡覺幹嗎?在那種極度無聊的情況下只能早早休息。

    其次,古代封建社會和現代的社會大環境也不同。現在社會晚上不僅娛樂設施眾多,而且你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但在古代卻沒有那麼自由。在多數時期,古代晚上是會執行宵禁的。比如唐朝的法律就規定有“犯夜”的罪名。唐朝的《宮衛令》規定:每天晚上衙門的漏刻“晝刻”已盡,就擂響六百下“閉門鼓”;每天早上五更三點後,就擂響四百下“開門鼓”。凡是在“閉門鼓”後、“開門鼓”前在城裡大街上無故行走的,就觸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為官府送信之類的公事,或是為了婚喪吉凶以及疾病買藥請醫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邏者的同意後行走,但不得出城。

    明清的法律把這一條改為“夜禁”。規定更加明確,一更三點敲響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點敲響晨鐘後才開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四十下(京城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後、五更開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三十下(京城四十下)。疾病、生育、死喪可以通行。宵禁的實施,這就使得絕大多數的人,形成了一到晚上就在家待著的情況。在這種不能出門又沒有娛樂設施的情況下,那就只能早睡了。

    更加重要的一點,在古代,百姓們多數都要從事體力勞動來耕作務農。他們為何要早睡呢?一方面是因為要休息來確保有足夠的體力維持第二天的勞作。另一方面他們早睡是為了防止飢餓。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百姓真正意義上能吃飽穿暖,吃喝不愁的時期少之又少。雖然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一日五餐,一日三餐的說法。但古代更多盛行的還是一日兩餐。試想一下,百姓每日進行體力消耗巨大的農作,而且每日也只有兩餐。沒辦法,經濟條件無法確保一日三餐。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就只有儘量早睡減少體力消耗。否則飢餓就足以讓百姓負擔不起。

    至於多睡身體好這個說法那就更加沒有科學依據了。現代醫學證明,適當的休息才是確保身體健康的最佳選擇,多睡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相信很多人自己也會有體會,很多時候睡覺越多反而越累,這就是最直觀的證明。而且古代人因為物資匱乏,營養攝入嚴重不足,再加上醫療手段落後等問題。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遠不如現代人。所以說睡的多也並不證明能長壽。兩者沒有必然的關係。

  • 17 # 明離子

    古人的作息時間相對於現代人其實並不是太大,但更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床時間大概是5點左右,睡覺時間大概在晚上8點左右,這樣算起來,確實要比現代人睡得更久,而且基本上都是早睡早起。

    當然了,這個作息基本上屬於平民老百姓,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後的古代,為了能夠在早晨早早起床下地幹活,就必須抓緊時間休息。

    但你要說睡眠長身體就一定好,那可就有些絕對了,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勞動人民白天要付出相當大強度的體力勞動,且食物也不如現在豐富,很多人身體透支嚴重,根本談不上什麼身體健康。

    有人說了,古代不是講究“男耕女織”的嗎?晚上的時間為啥不好好利用起來織布呢?

    您以為老祖宗不想啊?勤勞的他們願意利用任何時間創收,但是沒辦法,有筆賬在那擺著呢,實在是做不來啊!

    因為古代的照明花銷實在是太貴了。

    什麼概念呢?拿宋朝的物價來說吧,一根蠟燭的錢需要賣多少糧食大家猜一猜,答案相當震驚:500斤。

    也就是說,晚上照明織布是個賠本兒買賣。

    不過到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紡織技術發展迅速,也就是教科書上說的資本主義萌芽。此時的照明成本大大降低了,於是江南一代便出現了日夜兼程紡織的家庭,可見不是古代勞動人民愛睡懶覺,只有條件允許,他們也能熬夜。

    咱們再說說讀書人,排除人家富家公子哥的日常讀書,平明老百姓想要靠讀書出人頭地還真的是不容易。

    首先,作為勞動力,不可能讓年輕人白天時間去讀書,得和所有人一起下地幹活,也許能早點回來一會兒,趁著天還沒黑透,趕緊看一看書,否則天一黑,參見上文的蠟燭物價,這也就很好解釋,為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了。

    有人說了,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讀書人,就是古代城市裡的富戶,是不是就能讓夜生活更豐富了呢?出去逛個街泡個吧什麼的。

    那得看是什麼時代的人了,如果是宋朝以前,就算是再有錢有勢,除了重大節日,夜生活也只能在自己的宅子裡,娶幾個小妾在家怎麼玩都沒人管你,但是一旦出了大門,你就犯法了。

    因為北宋以前,各大城市有著嚴格的宵禁制度,“昏而閉,五更而起”,曾經有個故事,就是有個人出門辦事,結果到了黃昏時分,走到離家不遠地方突然最後一通宵禁鼓敲響了,於是只能在離家百步之遙的橋洞子裡對付了一宿,因為在宵禁開始之後,再在街上行走,就是“犯夜”了,一旦被抓後果很嚴重。

    但是五代十國到兩宋時期,宵禁雖然還存在,但是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加上經濟的高度發達,興起了勾欄瓦舍、酒肆等等夜間活動的場所,於是乎有錢人的夜生活也就開始豐富了。

  • 18 # 四川達州人

    不一定。

    過去,晚上很少夜生活,人口主體的農民主要包括自耕農、佃戶、僱工、農奴、奴隸,基本都是晚上八九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原因很多也很複雜:

    1、早上涼快,可以在早餐(8~9點)前多幹一些活。

    男耕女織圖:

    2、大多數人因肉食偏少而有夜盲症。

    3、蠟燭用不起,點燈則需要菜油。

    不過,由於飲食問題,很多人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情況下。重體力勞動後的飲食主要以瓜菜和粗糧為主,甚至半年吃糠咽菜,這就很難彌補所需營養,人多偏瘦,身體存在大量隱患。

    晚清車伕:

    目光呆滯的居民:

    被俘的普通義和團成員:

    乞丐:

    這些底層百姓,無一不是面黃肌瘦,長期營養不良,而自耕農也不會好太多。下圖是當時最少能吃飽飯的戲班子成員,比那些乞丐也光鮮不到哪去:

    下圖是一家滿族妻妾吃飯的照片。

    主人當然是光鮮健康,可你看右邊站著的僕役女子,廋成啥樣?

  • 19 # 海上的日子

    看看是一個歷史問題,其實是一個養生問題。

    其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不是一個介紹古代生活習慣的成語俗語,而是一種養身之道。中醫講究的就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天時的要求,就是以大自然的規律來主導人的生活規律。每天日出東方,就是該起床的時候,每天日落三杆,就該上床睡覺,這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確實可以讓人獲得更為合理的休息時長和休息時段。

    那古代人是否有夜生活呢?毫無疑問肯定是有的,大詩人李白就是赫赫有名的夜貓子。若不是長安的那些坊間滿滿的浪漫味道,不知多少絕妙佳句就消散於無趣的睡眠。當然,官方並不支援這種夜生活,宵禁是中國古代的重要壓制手段。每一代君王都用道德的理由讓大家待在家裡享受太平,但是哪個不想像宋徽宗那樣去光顧一下李師師的香閨呢?

    美女,夜生活的理由

    所以,讓我們擁抱更多的夜生活,養生,等玩不動的時候再說不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愛的卑微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