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LlNUO

    自然我”無智無慾,屬第一存在模式“存在智慧→求存求在”的牠——為求生存自然而然求平衡——順其自然+符合天道——天道自然;

    ✦ “當然我”有智有欲,屬第二存在模式“剩餘智慧→求名求利”的他——為求名利當然而然反平衡——悖其自然+有悖天道——人道當然;

    ✦ “超然我”大智無慾,屬第三存在模式“剩餘智慧→求存求活”的怹——為求存在超然而然求平衡——道法自然+師法天道——聖道超然。

    人性由“三我”結構決定,在不同時空和條件下,“三我”的結構是動態的,其中比重最大和排序最前的那個“我”主導著個人價值取向和行為。

    本論將人類的智慧分成生存智慧和剩餘智慧。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不但有生存智慧,而且還有剩餘智慧,而其它動物只有生存智慧,生命的生存智慧用於求存求活就是第一存在模式。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剩餘智慧,人與人的區別在於有多少剩餘智慧,個人生存模式的不同在於如何運用剩餘智慧。剩餘智慧用於求名求利就是第二存在模式,剩餘智慧用於求存求活就是第三存在模式。人性問題是唯一不會過時的話題——求存求活與求名求利的關係也正是人的基本問題。得人心者得天下,知人性者得人心。人最有用又最缺乏的就是“人”的知識,而“三我一體”正是一個關於“人”的理論。

    由上述的三個存在模式理論,作者把“我”一分為三:自然我+當然我+超然我。物性自然、人性當然、神性超然,如明人羅欽順所說“天之道莫非自然,人之道皆是當然。”沒有剩餘智慧只有生存智慧就屬於“自然我”——第一存在模式:存在智慧→求存求活→自然我。剩餘智慧用於求名求利就是“當然我”——第二存在模式:剩餘智慧→求名求利→當然我。有剩餘智慧而不用於求名求利就是“超然我”——第三存在模式:剩餘智慧→求存求活→超然我。“存在模式”是“我”的生態環境,“三我”結構決定著一個人成為怎樣的“我”。 三我一體人性論雖源自三個存在模式理論,但它卻可單獨解釋 “人”的難題。

    “三我一體”是人所以為人的充分必要條件。其中“自然我+當然我+超然我”的加法是人性的充分因素,且“三我”之和等於1,之間此消彼長,相加的“三我”與人性呈累加關係;“自然我% ×當然我% ×超然我%”的乘法為人性的必要因素,且0<每個我<1,相乘的“三我”與人性呈因果關係。人性是由“三我”的結構決定——人性的三我一體,在不同時空和條件下,“三我”的結構是動態的,其中比重最大和順序最前的那個“我”主導著一個人價值取向。個人的每次選擇都是“三我”自我博弈的結果,其中獲勝的那個“我”主導著一個人的行為。人性結構決定行為功能:人性結構→內在需求→價值取向→目標動機→行為結果。三我一體理論要求用“一分為三”的觀點分析人性。

    自然我

    第一存在模式的“我”稱為“自然我”:無知無慾,自然而然生存,也就是所謂的“樸”。生存智慧→求存求活→自然我。牠的特點是求存求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自我平衡。自然選擇就是優存劣汰,是生命進化的外在動力;自我平衡是個體主動適應環境,是生命進化的內在動力。個體適應環境就是求存求活求平衡,適者生存的“適”就是與時俱化。

    “自然我”符合天之道,一切為了求存求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對事對物從來就那麼簡單。牠無智無慾,生存智慧一心一意用於求存求活,包括氧氣、水、食物,還有Sunny、生存空間和繁殖,牠屬於一個自然存在物,相當於動物世界裡的那個“我”。對“自然我”而言,最難的是如何與自然平衡。

    荀子說的“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就是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這就相當於三我一體理論中自然而然求生存、求平衡的牠。不論是禹(超然我),還是桀(當然我),都是一個“自然我”。

    人如沒有氧氣,只能活幾鈔鍾;沒有水,只能堅持幾個小時;沒有食物,只能活幾天;沒有繁殖,只能活一代就會絕種;沒有水、沒有Sunny、沒有土地就沒有生命。牠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總是適應環境,總是自然而然,一切就那麼簡單。“自然我”之間為食物、領地和繁殖的競爭僅僅是為了生存。

    當然我

    第二存在模式的“我”稱為“當然我”:對名利當然而然、欲然而然,所謂“遠離樸”。剩餘智慧→求名求利→當然我。他的特點是剩餘智慧執於求名求利,包括“名+利+情”和“權+錢+色”,還有名利最大化+自我為中心。貪嗔痴慢疑+懶散亂差費,既是“我”的十大病,也是“我”的十大敵。“當然我”們的基本特徵是求名利反平衡而導致不平衡,最難的是如何與他人平衡。

    “當然我”總是本末倒置——生存與名利倒置,為了名利忘了生存根本;瞎折騰——折騰別人,也折騰自己;簡單問題複雜化——能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的人才算是“有水平”——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得可以蒙人時就可騙得名利。他以求名求利為目標一定遠離樸,因貪婪本性而好爭、好鬥、好顯,利令智昏。

    “當然我”是人性惡之所在,總是貪得無厭,利令智昏,暴殄天物,自私自利,你爭我奪,相互殺戮;總是無事生非、無中生有、無事自擾、無理取鬧;總是虛榮心強、名不符實、自欺欺人。名利對“當然我”而言,既是追求的目標,也是判斷的標準,所以也叫“名利人”。 當然我們——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正如荀子所說的“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

    “當然我”是人負能量之所在,總是重名利輕生存,重自己輕他人,重區域性輕整體,重眼前輕長遠;他總是高估自己,低估別人,顯擺炫耀,嫉妒心強;他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逸惡勞,損人利己;只有自己,沒有人家;他們對名利總是高期望值,對他人卻是低容忍度;他們內心總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心浮氣躁,滿身銅臭味,尋求感官刺激,時不時還歇斯底里。

    “當然我”是人貪嗔痴之所在,總是為了名利而瘋狂,有了名利更瘋狂,失了名利還是瘋狂,這叫喪心病狂。名利使人不平衡——包括自身內部生理和心理不平衡,自己與他人不平衡,自己與環境不平衡,長期心態不平衡的極端化就成變態狂。正是因為他總是瘋狂——貪婪使人瘋狂,總趨於不平衡,所以他們總在痛苦中掙扎。正如老子所說的“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當然我”是內心痛苦之所在。貪多自心累,無慾一身輕,多欲渾身病。你心中如少一種慾望就少一種痛苦;如減一分貪就減一分累。不貪名、不戀權,你就不為名為權所苦;不好利、不貪財,你就不為利為錢所苦;不好色、不痴情,你就不為色為情所苦。佛家說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就是重新回到求存求活的岸上來,才能脫離求名求利的苦海。

    超然我

    第三存在模式的“我”稱為“超然我”:超然於“當然我”之名利,超然於“自然我”之小我。“超然我”簡單質樸,迴歸天道,順天應人,尊道貴德,融自然於一體。她與“自然我”的本質區別是自然我只有生存智慧,而超然我還有剩餘智慧。它雖有剩餘智慧但超然於物外,超然於名利:剩餘智慧→求存求活→超然我。“超然我”是人性中的正能量——我善養吾超然之氣。

    “超然我”的求存求活不同於“自然我”的求存求活。“自然我”只顧自身求存求活,而她不但自身求存求活,而且顧及他人和整體的求存求活,有時甚至為他人求存求活而奮不顧自身求存求活。為自身求生存屬“自然我”的原始本能,為他人和種群求生存是它的本能。“自然我”的生存是建立在生存智慧上的,而她的生存是建立在剩餘智慧上的。

    “超然我”是超然於“當然我”的那個“我”。她有剩餘智慧而不求名求利,超然於“名+利+情”和“權+錢+色”等人慾,超然於“名利最大化+自我為中心”,超然於人性的弱點和通病。超然於名利並非單純地不求不爭名利,但她是為了蒼生生存而求而爭名利。她不為物所累,不為情所惱,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也是人類整體和諧的基礎。超然我,不僅超當然,也許還超自然、超時空。

    “超然我”超然於“小我”而有利於“大我”的生存,為眾生之生而生——向死而生——超然名利,為眾生之生而死——向生而死——超然生死。在大災大難極端環境下,為眾生之生存而無我忘我,這屬於她的一種本能。正因為人性中的這種本能,才是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理由。

    “超然我”的特點是迴歸天道,迴歸生存,迴歸於“樸”,人與自然和諧平衡。人在將剩餘智慧專心致志用於求存求活的狀態和環境下,往往會悟出常人所不悟的道理。道教的返樸歸真、佛教的閉關修行就近似這個原理。閉關就是模擬在與紅塵隔絕的環境中去證悟天地人生。“超然我”的基本特徵是剩餘智慧用於求存求活求平衡而抱持平衡,其中最難的是如何修得內心平衡。

    “超然我”寬容大度,容天容地,與世無爭,和光同塵,像彌勒大佛那樣:“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超然我客觀+樂觀+達觀,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超然生死,放下名利,證得平衡。超然我不跟他人一般見識,自然就超然一般人了;超然於一般人的見識,自然就不是一般的人。

    “超然我”順乎自然,樂天知命,與天道一體,萬物與我為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宇宙在手,萬化由心。她有智無為,無我無名,物我兩忘,智周萬物,道濟天下,按物之本性去主宰萬物,而不為物所役使。《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庸人化簡為繁+製造問題,高人化繁為簡+解決問題。“超然我”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超然於自己利益從第三方視角看問題。一個人能保持簡單已很不簡單,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就更不簡單。因為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簡單符合天道,簡單反而有效,簡樸更加合理,更利於存在。

    “超然我”外在往往表現為大智若愚,大徹大悟,超然時空,無我忘我,大公無私,中正平和,淡定從容,惻隱之心,善良質樸,心存超然之氣。悟平衡之道,厚平衡之德,立平衡之言。不僅保持自身平衡,而且以天下之樂為樂,以天下之憂為憂。她不僅超然於名利,而且還超然於生死。她出世入世+向死而生,當天下失衡、天人失衡時,為了恢復天下平衡、天人平衡而奮不顧身。

    “超然我”具有崇高的目標,以天下之生為重任,以天下平衡為要務,以天人和諧為追求目標。像范文正公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種我;馬克思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近似於第三存在模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接近於“超然我”境界;儒家理想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近似於第三存在模式,孔子推崇的“聖人”和陽明追求的“良知”近似於“超然我”;老子說的“聖人”及莊子的“真人”屬於“超然我”,聖人之道屬於第三存在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絕,律,詩,不能重複字,你能舉例出來,古代有多少重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