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戶籍管理改革“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
--奠定了戶籍登記制度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集中的一輪改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其中由商鞅主導的秦國改革,在這一輪改革中影響最大。
到秦孝公繼位時,秦國已失去了秦穆公時代的霸主雄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決定啟動秦國的新一輪改革,史稱的“商鞅變法”。商鞅提出了一攬子改革計劃,如土改,廢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再如政改,廢除分封制,實行“縣制”,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縣下轄鄉、邑、聚等。如今的縣、鄉、村三級基層行政架構,其實就是商鞅縣制設計的現代翻版。
在主推上述兩項改革的同時,商鞅還推出了多項配套改革,其中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是商鞅在先後兩輪改革中都涉及的內容。商鞅的戶籍改革要點之一是,“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這就是今天的戶籍登記。
商鞅的戶籍管理改革意義深遠,奠定了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戶籍制度的基礎,直接影響了古代中國的人口流動和徵稅方式。
儘管秦孝公死後,商鞅遭到舊勢力的報復,但他的改革因順應了歷史潮流,仍得以繼續實施。
秦以後,中國戶籍制度隨著時代條件變化,又發生了一些變遷,但基本思路仍沿襲了這次變法。
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
--影響了華人的衣著服飾習慣
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浪潮對於古人的生活曾帶來重大深遠的影響,從“春秋五霸”的出現,到“戰國七雄”的鼎立,無一不是改革的成果。北方的趙國國力相對弱小,而後來趙國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直接得益於該國的軍事改革。
當時北方和西部的遊牧民族被中原人稱為“胡人”,胡人軍隊的戰鬥力很強,這些騎兵射箭技術一流,由於上著窄袖短褂、下穿分筒長褲、腳蹬皮靴,相比中原的長袍大褂和戰車,胡人作戰極為便捷,對趙國構成極大的軍事威脅。
於是趙武靈王於公元前307年決定進行軍事改革,下令華人改穿胡服,習騎射,此即趙國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
已經長期習慣於中原“衣冠禮儀”的漢人,突然改穿胡人的服飾,在當時是大家難以接受的。但由於趙武靈王的堅持,胡服最終成為趙軍士兵的正式作戰服。因為當時的少數民族西戎和東胡多穿這類服裝,胡服又被稱為戎裝,後來“戎裝”成了軍裝的代名詞。實施這番改革之後,趙國很快強大了起來。
“胡服騎射”改革,原本是為了強兵,可誰也沒有想到,從此改變了中原漢人的穿衣著裝習俗,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服飾時尚。一直到今天,現代人習慣穿的褲子,就是因為趙武靈王的改革。
隋文帝楊堅的人事制度改革“科舉考試”
--影響了華人的讀書行為和選拔體制
漢代朝廷開始了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採用察舉制與徵辟制,由於這種方式較易徇私,出現了錄用腐敗。到了三國時期,魏文帝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九品錄用。
然而,九品中正制仍有很大的腐敗空間和缺陷,於是,在隋朝建立後,又有了一輪大改革,其中包括用人制度的改革,隋煬帝時期開始試行“科舉制度”。
科舉考試不僅給古代官員和公務員錄用方式帶來了重大影響,還徹底改變了古人的學習行為,孔子弟子子夏所謂“學而優則仕”,得以成為現實。
讀書,從此成為隋唐以後華人的第一選擇,且一直影響到了現代人。從普通高等學校的全國招生,到國家公務員的選拔錄用,均要“統考”,顯然是受到了科舉考試製度的影響。
康熙皇帝的土地制度改革“攤丁入畝”
--影響了華人的生育觀念
清朝賦稅改革中的“攤丁入畝”政策,是對古代中國家庭、生育觀念影響最大的改革。
所謂“攤丁入畝”,就是將歷代相沿的人頭稅(丁銀),併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攤丁入畝制度的實行,直接廢除了已延續幾千年的“人頭稅”。按土地多少徵稅的制度加重了土地所有者的賦稅負擔。攤丁入畝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緩和了當時愈發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
由於“新增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直接改變了古人的生育觀念,中國由此進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時代。據統計,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全華人口為1億,到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已達到3.6億,這僅僅花了127年時間。人口的快速繁殖,這可能是清朝統治者沒有想到的.
從歷史中汲取改革智慧三中全會把今後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棋盤已經“布好”,隨之而來的是針對各個領域和環節的“出招”。其實無論古今中外的改革,本質都是在打破一種穩定性,建立起新的規則。具體措施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歷次改革中,汲取很多智慧和營養。
實質是利益調整。改革的實質就是一種關係的調整,從古至今的很多改革都對人們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剛剛啟動的新一輪改革和以往改革的實質一樣,都是希望透過改革,轉變舊有觀念、打破利益藩籬,讓幾十年的改革紅利能夠持續釋放。
精髓是制度保障。制度具有穩定性、長期性,它可以保障改革的連續性,而改革的成果反過來也能夠保障制度的長期存續。
關鍵是循序漸進。不否定過去,則改革無從開始,徹底否定過去,則社會進入巨大的不確定狀態,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難題是如何在革除弊端和保持連續性之間維持一種動態平衡。
商鞅的戶籍管理改革“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
--奠定了戶籍登記制度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集中的一輪改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其中由商鞅主導的秦國改革,在這一輪改革中影響最大。
到秦孝公繼位時,秦國已失去了秦穆公時代的霸主雄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決定啟動秦國的新一輪改革,史稱的“商鞅變法”。商鞅提出了一攬子改革計劃,如土改,廢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再如政改,廢除分封制,實行“縣制”,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縣下轄鄉、邑、聚等。如今的縣、鄉、村三級基層行政架構,其實就是商鞅縣制設計的現代翻版。
在主推上述兩項改革的同時,商鞅還推出了多項配套改革,其中的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是商鞅在先後兩輪改革中都涉及的內容。商鞅的戶籍改革要點之一是,“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這就是今天的戶籍登記。
商鞅的戶籍管理改革意義深遠,奠定了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戶籍制度的基礎,直接影響了古代中國的人口流動和徵稅方式。
儘管秦孝公死後,商鞅遭到舊勢力的報復,但他的改革因順應了歷史潮流,仍得以繼續實施。
秦以後,中國戶籍制度隨著時代條件變化,又發生了一些變遷,但基本思路仍沿襲了這次變法。
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
--影響了華人的衣著服飾習慣
春秋戰國時期的改革浪潮對於古人的生活曾帶來重大深遠的影響,從“春秋五霸”的出現,到“戰國七雄”的鼎立,無一不是改革的成果。北方的趙國國力相對弱小,而後來趙國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直接得益於該國的軍事改革。
當時北方和西部的遊牧民族被中原人稱為“胡人”,胡人軍隊的戰鬥力很強,這些騎兵射箭技術一流,由於上著窄袖短褂、下穿分筒長褲、腳蹬皮靴,相比中原的長袍大褂和戰車,胡人作戰極為便捷,對趙國構成極大的軍事威脅。
於是趙武靈王於公元前307年決定進行軍事改革,下令華人改穿胡服,習騎射,此即趙國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
已經長期習慣於中原“衣冠禮儀”的漢人,突然改穿胡人的服飾,在當時是大家難以接受的。但由於趙武靈王的堅持,胡服最終成為趙軍士兵的正式作戰服。因為當時的少數民族西戎和東胡多穿這類服裝,胡服又被稱為戎裝,後來“戎裝”成了軍裝的代名詞。實施這番改革之後,趙國很快強大了起來。
“胡服騎射”改革,原本是為了強兵,可誰也沒有想到,從此改變了中原漢人的穿衣著裝習俗,影響了古代中國的服飾時尚。一直到今天,現代人習慣穿的褲子,就是因為趙武靈王的改革。
隋文帝楊堅的人事制度改革“科舉考試”
--影響了華人的讀書行為和選拔體制
漢代朝廷開始了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採用察舉制與徵辟制,由於這種方式較易徇私,出現了錄用腐敗。到了三國時期,魏文帝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九品錄用。
然而,九品中正制仍有很大的腐敗空間和缺陷,於是,在隋朝建立後,又有了一輪大改革,其中包括用人制度的改革,隋煬帝時期開始試行“科舉制度”。
科舉考試不僅給古代官員和公務員錄用方式帶來了重大影響,還徹底改變了古人的學習行為,孔子弟子子夏所謂“學而優則仕”,得以成為現實。
讀書,從此成為隋唐以後華人的第一選擇,且一直影響到了現代人。從普通高等學校的全國招生,到國家公務員的選拔錄用,均要“統考”,顯然是受到了科舉考試製度的影響。
康熙皇帝的土地制度改革“攤丁入畝”
--影響了華人的生育觀念
清朝賦稅改革中的“攤丁入畝”政策,是對古代中國家庭、生育觀念影響最大的改革。
所謂“攤丁入畝”,就是將歷代相沿的人頭稅(丁銀),併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攤丁入畝制度的實行,直接廢除了已延續幾千年的“人頭稅”。按土地多少徵稅的制度加重了土地所有者的賦稅負擔。攤丁入畝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緩和了當時愈發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
由於“新增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直接改變了古人的生育觀念,中國由此進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時代。據統計,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全華人口為1億,到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已達到3.6億,這僅僅花了127年時間。人口的快速繁殖,這可能是清朝統治者沒有想到的.
從歷史中汲取改革智慧三中全會把今後十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棋盤已經“布好”,隨之而來的是針對各個領域和環節的“出招”。其實無論古今中外的改革,本質都是在打破一種穩定性,建立起新的規則。具體措施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歷次改革中,汲取很多智慧和營養。
實質是利益調整。改革的實質就是一種關係的調整,從古至今的很多改革都對人們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剛剛啟動的新一輪改革和以往改革的實質一樣,都是希望透過改革,轉變舊有觀念、打破利益藩籬,讓幾十年的改革紅利能夠持續釋放。
精髓是制度保障。制度具有穩定性、長期性,它可以保障改革的連續性,而改革的成果反過來也能夠保障制度的長期存續。
關鍵是循序漸進。不否定過去,則改革無從開始,徹底否定過去,則社會進入巨大的不確定狀態,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難題是如何在革除弊端和保持連續性之間維持一種動態平衡。